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4年2月卷(总第141卷)《亮出你的独特性》


  导读: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陈湖;本期责任编辑:老家梦泉。

 
一、榜单

【状元卷】

1.《你是一场拥有姓氏的雪》|舒布衣

【榜眼卷】

1.《美的时光——读罗伯特,勃莱有感》|太白酒桶
2.《青春》|野兰
3.《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李麦花

【探花卷】

1.《日暮乡关何处是》|景淑贞
2.《心灵》|游金
3.《苏武牧羊》|西衙口
4.《黄河滩》|呆瓜
5.《迁徙》| 陈琛
6.《日复一日》| 南在南方
7.《沙湖水》| 余述斌
8.《残荷》| 青戈

【同题卷】

1.《打电话回家》|三点的海

 
二、编辑小记
 
  新一期【中诗简牍】又要和大家见面了,聚焦十行以内的诗写,并评出状元、榜眼、探花加以点评,是“中诗简牍”独有的特色。回望一部诗歌史,凡有特色的诗论、诗刊都有强大的生命力,“简牍”的兴盛就是一个例证。这让我想到我们的诗写,亦要追求特色,像万物一样亮出你可以辨认的独特性。想想一部诗歌史,那些得以留存的诗写,哪个没有自己的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一方水土养一方诗歌。务必让自己的根系抓紧脚下的泥土,汲取那里的水分、营养,亦拥抱异域的风雨。为此,我呼吁大家都要依据自己独有的地域风情,性格癖好,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经验,联想,情感,亮出你的独特性,只有这样,你的诗写才是有效的,才可能在诗歌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鳞半爪……顺祝诗友们阅读愉快并有所收获,有不当之处也多多予以批评指正……
一一老家梦泉于2024年3月9日晚上
 
 
三、上榜作品

【状元卷】

1.你是一场拥有姓氏的雪
文 | 舒布衣


当一片雪
下在嘉陵江畔,便被赋予特定的姓氏

当一个人,用一城烟火
迷离了另一个人的双眼。千万片雪
便向着同一个方向,奔涌。以最温柔的方式
倾尽三千里的白月光

自此,你身体里的白和香
便有了遵从的属性。我的十万亩荷塘之上
便覆盖着一场,拥有姓氏的雪

老家梦泉读诗:如此写雪,可谓别开生面。能在寻常事物或题材里翻出新意,便有了步入诗意留存大门的可能(太多的诗写生即是死,或很快消亡,只有那些或多或少有所发现的诗写才可能在诗歌的历史长河里留存)。这首貌似纯诗的写作背后隐喻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外出打工族,且呈现得活灵活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略做剖析:一是言说与呈现的交错互助:“当……便被……”,“当……便向……”,“自此……便有……”,都是言说的句式,但期间又涌出那么多鲜活的呈现;二是呈现与留白的迷人搭建:我反复咏读这首诗,可以说,直到动笔点评也没有完全弄懂,但却依旧被它迷人的磁性牢牢吸引,这就是一首好诗的魅力。这涌向嘉陵江畔的雪究竟隐喻着什么?是涌向城市的打工族么?还是另有所指?至今仍在深心追问;三是个体与众生的交错比对:一片雪是个体,千万片雪,就是群体,“一城烟火”的迷离,让个体与群体建立起联系,让纯然的飘涌与众生的生存、生命建立起联系。四是不同区域人文的交汇融合:嘉陵江流域在秦岭,淮河以南,气候相对温和,一城烟火对应迷幻的城市,十万亩荷塘亦是南方城市的诗意化借代,雪相对是遥远北方憨厚凌冽民风及族群的借代,他们相互融合:我纯洁的白里融进了经济收入及城市文化的香,嘉陵江畔的荷塘汲取了千万片雪片带来的温存和滋润;五是物我合一的化学反应:小诗里的雪,烟火,荷塘,已不再是纯然的自然之物,已是物中有人,人中有物,进入物我合一的至圣佳境,它们共同营造的独特意境,成就了这首小诗。故有了“你是一场拥有姓氏的雪”的佳句提炼,一首有所发现的小诗,你觉得呢?


【榜眼卷】

1.美的时光——读罗伯特,勃莱有感
文|太白酒桶


年轻时候我曾爱过一切复杂的事物
也在夏季晶莹的汗水中,爱过棉花朵里琴弦的颤抖
请原谅这些年一个人的不思进取
现在,我又执着地爱上了那些转瞬即逝的简单的东西

元业读诗:这感悟,亲近了体验和感受到本源,让作者把“年轻时”和“现在”做了对比,对比中的“美的时光”是精神意义上穿越时光的“事物”或“东西”。一世人,总要伴随着更多的“事物”及“东西”度过,能放下的心态,许多时候是一种得道。


2.青春
文|野兰


一只向飓风敞开的耳朵
知晓整座田野的秘密
它把风暴引诱到谷仓里
让一群乌鸦
以我的声音
在肮脏的画板里刮出潦草的线条
直到那双从土地深处
伸出来的,镰刀形的手
不是在描绘星空
而是,轻快地打碎了它

小雪人读诗:这是一幅浓彩重墨的油画。画与诗是抵达心灵的两种语言方式。画面中呈现的物象,它天然的源于自然,又融合人的意识情感。当以诗歌的语言呈现时,又突出了意象之间的結构关系,而加强了深沉意识。
  “青春”,是指向一种精神状态。它有“飓风”的疯狂,也难以抗拒命运“镰刀形的手”的收割。这“镰刀形的手”,是融合了土地的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社会化,更带有来自自我思想的意识。
  它收割了怎样的“青春”,使谷仓内充满着“潦草的线条”?文本仅用一个油画创作的手法“刮”字,就剥开关于“青春”那些记忆。

陈湖读诗:画板刮出的是“潦草的线条”,“镰刀形的手”“不是在描绘星空”,而是用来打碎,打碎的是画板也是青春,时光易逝,不可抗争,诗作写出一种不可选择的无力感,既是无奈也是遗憾。


3.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文|李麦花


你不能
跟一个双手插裤兜的人走
如果他中途把手解放出来
不停地捋他的头发
你只能一个人
摸黑,往回走

黎落读诗:麦花老师的这首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很短很精炼,但内部的深沉和双层构架的线索令人着迷。文本中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行为和细节处理得生动。耶路撒冷是心中圣地,代表向往和理想,是一种圆满的状态。而寻找和插裤兜的动作和撸头发的纠葛,恰如生活中那些无法细说又真切的矛盾的外在呈现。最后的寻找无果摸黑往回走,则把这种矛盾激化或另化为一种内心的怅惘与接受。


【探花卷】

1 日暮乡关何处是
文 | 景淑贞


下山的羊群,有回家的路可走
野斑鸠有一段黄昏
可以穿过。北风系在
一棵弯腰柳树下

落日,这位行走了一天的旅人
孤零零站在山顶
向旷野上的我打听
投宿的客栈   

老家梦泉读诗:此诗借用崔颢《黄鹤楼》中的句子做题,颇具新意。通篇读来,绝无扯大旗做虎皮之嫌,倒很是应景,相近的情景而和而不同,回望古典而有所发现。下面略做剖析:首段是中景的呈现:下山的羊群,穿过黄昏的斑鸠,它们都有家可回,妙在“北风系在/一棵弯腰柳树下”,一句,北风无家可归,柳树只是它的歇脚之地,另外,为何是弯腰的柳树?联系当下现实,北风喻指什么?弯腰柳树喻指什么?尾段是远景与近景的结合,这里落日有别于以往的宏达喻指,它回归人间,成为一个疲倦的旅人,但还没有走进“日暮乡关何处是”,只是在不断寻找客居之地(这与北风相近),这种处理,让诗意伸进抵达的过程,妙、妙、妙……


2.心灵
文 | 游金


在心灵里,我活的是
另一个人。这个人,把我有生以来说过的话
都纠正过了。因此我又获得了宁静

童年在伙伴那里所受的屈辱
她替我讨还了。她判了那个孩子死刑

在心灵里,这个人是全能的
但她从不教导我,她只对你们说话

元业读诗:心灵是洞察世事的精神之源,也是展现一个人的行动,语言表达,思想动态的根据地。这首诗只用简短的几行,为心灵进行了一种定调,“她只对你们说话”,总能拨动受听者心弦,让人渐入佳境。在这里,作者以反思的形式,在消化着自己漫长生活中的得失对错,以致意过去的生活。


3.苏武牧羊
文 | 西衙口


寻找公羊的身孕
——如果你不把它看作惩罚。
万物慈悲,这里没人防备于我。
走在雪里,住在雪里,以雪避寒,
以驯鹿的敏感寻找深埋的地衣。
羊只的眼睛大睁,看见的一切如同不见。
而除了冷漠,有谁能够圆满地解决奶水的问题。
偶然也是一种存在。
接近诗歌的时候,你会发现,偶然最美。

元业读诗:这首诗体量大,寓意深,虽以“苏武牧羊”为题,但却又藏着一部中国的人性史:追求美的生活,却又在追求过程中不断摧残着“美”,并把“偶然”性,立作典型作为宣扬的切口。“寻找公羊的身孕”,暨诙谐,又夸张,也有讽刺之味。现实太过于真实,太过于残酷,唯有诗,保持着“发现”美、接近美的努力和尊严。


4.黄河滩
文 | 呆瓜


二十年前的黄河滩
和现在的黄河滩没什么区别
水流到这里,叫来
离开这里,叫去
来和去都清洗着两岸

风吹过来
吹过树,带走叶子
吹过我,再向上吹
一点一点
带走一个人的迟疑

黎落读诗:可以说,黄河滩是很宏大的主题,也是很小的主题。黄河滩发生的事,可以跨越千年,也可瞬间永远。诗歌写的松弛又张力,二十年也不过水来水走,但对一个人来说,他在黄河滩的一次行走,已经越时空的交错,虽然只表现为一个迟疑的动作,其实千军万马已经来过


5.迁徙
文 | 陈琛


春天在翅膀上,鸟带回了三千里江山
早起的人望了又望
远处是陆陆续续赶路的人
屋檐下挂着冰棱,先行返回的鸟已垒起了窝

我不是在刻意关注一只鸟
它经过的冰雪,越过的河流山川
都与我无关
我在意的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它们是一群落魄的候鸟,春去冬回
和我的儿女们一样

陈湖读诗:每年一次大迁徙,从南自北,是国人固有的特色,异乡人就像一只候鸟,春去冬回已为不成文的约定。诗作诗写含蓄,带有淡淡的无奈,最后一节:它们是一群落魄的候鸟,春去冬回/和我的儿女们一样,让感慨万千。


6.日复一日
文 | 南在南方


我不是在写诗,是体内的铁
磕伤膝盖的那部分
是膝盖跪在大地的那部分
是大地在一点点埋掉我
我是一个盲者找到唯一的光源
这么多年
我偏头痛,风湿痛,夜游,虚无又屈服地活着
故乡交给我歌唱的手艺
却往往在众人面前失了声
当台下空无一人
我一遍一遍说着经过的出生和葬礼

陈湖读诗:诗歌是一道光源,当写诗成为自我救赎的方式,也是一种幸运。感谢文字,让我们有了面对生存困顿与精神困惑,面对悲欢离合的勇气。


7.沙湖水
文 | 余述斌


湖水大都不深
容易活得大起又大落

芦苇荡里,白鹭惊飞
芦苇像一把直尺。测着一些颓废的事情

我去沙湖时,长江提走了辽阔
小船陷进淤泥里
它在这个冬季的痛苦,是碰不到湖水

仿佛一个人,站在原地
在等一场大雪,送来固体的流水
来淹没一下久未荡漾的身子

黎落读诗:选这首诗,是因为它的轻和重在文本中的交织。行文表现的很灵动,语言所生成的物象和事体如在眼前。而内部的近与远又清晰可寻。


8.残荷
文 | 青戈


古老的文字浮出水面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曾经辉煌的年代
即使已经败落
但在这些特别的字符里
依然能感受到,那孤傲和高洁的风骨

老人专注于解读文字
顺着线索展开探寻,从湖底深处
挖起一根雪白的骨头

老家梦泉读诗:作者没有用:残荷像古老的文字 这样的比喻句,而是用“古老的文字浮出水面”这样的借代呈现,化静为动,转枯为生,颇具陌生化的神韵。后面四句由感觉延伸到联想,由此在的败落联想到曾经的辉煌;由此在的枯萎感怀它依存的孤傲和风骨。次段是感觉到经验的提升,又止于对理论的抵达。这就是诗,而不是哲学的宣示。那根雪白的骨头是复生的根本和源泉,这种对经验的提升,点到为止,深悟诗写的独家秘笈,并践行之……


【同题卷】

打电话回家
文 | 三点的海


触摸到柔软的水
鸟鸣爬上岸边柳条
芽孢挤满了浪花

一些涟漪跟着另一些涟漪
深深刻进母亲手掌
而父亲沿着一条土路迅速老去

在更远的地方
一匹浑身铮亮的马
打开时间,还没有长大的小男孩
背着大雪回家

老家梦泉读诗:从表面上看,小诗似乎句句与“打电话回家”无关,细究则别有洞天,无一不与主题藕断丝连,把打电话回家的感觉、经验、情感用精心选取的物象呈现,形成一组充满动感与神性的意象:柔软的水,爬上柳条的鸟鸣,挤满芽孢的浪花,一波一波的涟漪,铮亮的马,背着大雪回家的男孩等。其呈现层次也颇具匠心:首段聚焦瞬间想象的浮现,次段加持两个特写的比对:一是无理而妙刻进母亲手掌的一波又一波涟漪;一是浓缩时间与空间的土路上迅速老去的父亲。尾段悄然伸入遥远的回忆,在老少的比对里,进一步拉伸诗意的空间.让彼在的“背着大雪回家”与此在的“打电话回家”产生隔空回应。一种别样的呈现,有不可言传之妙。就此打住,常有诗不可强解的警示,权做一个引玉的抛砖吧……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