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0年5月卷(总第96卷)《邂逅》


  导读: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本期责任编辑:小雪人。叶开、石棉等诗友的诗歌作品上榜。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
本期责任编辑:小雪人

一  榜单

【状元卷】
1.少女艾米莉 ………………………………………………叶开

【榜眼卷】
1.篝火…………………………………………………………石棉
2.邂逅…………………………………………………………钱松子

【探花卷】
1.绘画…………………………………………………………一石
2 谷雨…………………………………………………………阿漫
3.庄 子………………………………………………………琉璃姬
4.古寺钟声……………………………………………………黄前
5 寒冬,立高处眺望……………………………………东方风
6 雨夜书……………………………………………………这里有阳光
7 向晚………………………………………………………宁小牛
8 黄山太平湖…………………………………………… 海边边
9 夏日 …………………………………………………… 刘晓星

【同题卷】
1.暮年 ……………………………………………………袁树雁

【嘉宾卷】
1.衡山一夜(外三首) ……………………………胡茗茗

二、编辑小记:
  六月,过了儿童节就是梅雨季了,我总感觉心生潮湿,就像“少女艾米莉”在路上往返与追寻。人生有很多追寻与迷惑,但是少女的追寻更为简约而纯粹。亦如好诗有多样性,但是看尽繁杂之后,也只有“简约而不简单”的深遂才能打动内心。同时,“篝火”在燃烧过多次之后,也许只是因为抓住了同为诗作者兼读者的那份诗心与诗情。至于“邂逅”,我希望多年之后,“芦荻把渔船激荡的波痕一行行捞起,/就心生暖意”。在世界动荡与不安中,我仅想置身生动简洁的场中,于观照生命的本身中去感受一些些温暖。
  此刻,我仅想祝愿你:“河滩堆满阳光的下午,/你看到的我,仍是少年”。
 
——小雪人  2020年6月8日


三、上榜作品

【状元卷】

少女艾米莉
江苏丨叶开


少女艾米莉生病了。
只有等到夜深无人,她才会
去河边汲水。

她盯着宽广的河面,
试图骑上这匹黑马,赶往远方。
而河面总会漂来一些树叶,光亮和歌声。

少女艾米莉,像只小鹿,穿行在墓地
和教堂。
现在她正停下脚步
眼睛紧闭,让寂静保护她。

小雪人读诗:小诗简洁,干净,深入浅出,用形而下的场景构架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少女的往返表达出内心对自我的迷茫与追寻,人生的答案其实不在外而在于内心的寂静与澄明。


【榜眼卷】

篝火
山东丨石棉


时间拽着我赶回青年时代
三四个孩子围着火
坐在凌水河肮脏的肚皮上
烤鱼、喝啤酒,小声争吵

我们咀嚼海子,咀嚼波特莱尔的旧骨头
我们啃完鱼的正面,又啃反面

我们把鱼刺一根一根拔下来
直到现在
我还在拔那些刺,还在拨弄
那堆长生不老的篝火

顾念读诗:关于情怀,少年梦想的诗歌,总是很能抓住我们的心。青年时代和现在的篝火,所持有的态度和情绪都是不同的,第一节和末节的动词有意识的呈现了这点。这首诗的语言质朴,看似情绪激荡,实则是无比的冷静与沉稳,是一首比较纯粹的理想之诗。


邂逅
江苏丨钱松子


用对视原谅记忆,举鸟鸣的
例子,否认当初寡言。
我停车的空当,
树叶掠过后视镜遁入季节,
像你的眼神。
多年了,每当想到
芦荻把渔船激荡的波痕一行行捞起,
就心生暖意,
河滩堆满阳光的下午,
你看到的我,仍是少年。

小雪人读诗:匆忙的人世,午后偶然的“停车”唤醒我,回到年少的虚度光阴。文本于细微之处的意味,让读者与诗人都心生暖意。这也许是诗的最初来路,也是最终归途。


【探花卷】

绘画
文丨一石


总感觉不对
散乱的头发,遮着一团团乌云

顺着风来的方向下笔
面对一张白纸,我忽然犹豫不决

纸上的红代表血
也代表燃烧,我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如果我的笔能代替梯子
我会毫不犹豫的伸过去,让她爬进我的画

老家梦泉读诗:绘画,就是绘人(绘物也是间接绘人)、绘人生。先是散乱的头发(隐喻虚妄的奢念)遮挡了一团团乌云(隐喻现实中的艰难曲折);再是想随大流又犹豫不决;继而经历一番磨难,终于看清她(隐喻成功或无悔的人生)的脸:无悔的人生是一种燃烧,成功的红是血染的风采。有的人收获成功,有的人收获通往成功的过程,有的人终生都没摸对路甚至跌入歧途 ,人生没有假如,也没有后悔药,所以要慎独慎独,这就自然引出了最后一段:

  如果我的笔能代替梯子
  我会毫不犹豫的伸过去,让她爬进我的画


谷雨
文丨阿漫 
      

从一片陡峭的梦境
还未弹开眼睫的凌晨苏醒
我带着“我”们涌进四月的幽秘之门
众雨,也涌进雨的深处
我们身披了又一层青绿的外衣

樱桃的红,香樟的香,稻谷的芽胚
一起在交付给自己脚下的土地
万物都是。一边生,一边掩埋悲苦与忧戚

如我,见天,或闻光
即须整装,并簪好发髻

黎落读诗:这首诗切入角度吊诡新奇,一上来就用看似与主题毫无关联的惊梦引领阅读上的陌生感,好奇感。随后的“我“和“多我”(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梦境如同叠加镜子)就很自然的将“雨生百谷”引了出来。之后顺畅的进入文本的挖掘,将特定的物象排序,并赋予情感上的寄托和延展。中间有些中规中矩,结尾的“见天、闻光”又回应了首段的黑夜和主题所暗示的新生


庄 子
文丨琉璃姬


战国星空下,口吃的先告辞了
斯人永远猜不透舌头中的毒素刺激
鲲鹏的肝,胚胎的鼓,他有双复眼
用于修补背上的昆虫翅膀,梦中的宗教
是陨石之门,学生还会背着晶体
像铅笔一样削出缩小的语言
只有解开形体后才会使用擦头

我在星星下面写诗,一无所知
很多年如此,我知道你也是吴带曹衣

黎落读诗:无论是“曹衣带水”还是“吴带当风”,作为古代人物画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也许能很好的解说“庄子和蝴蝶”的关系。文本语境的陌生化和意向的多指向又同时构成一种矛盾与和谐的统一体。恰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物的两面其实就是一双复眼中的世界。琉璃非常擅于运用跳跃,尖锐,具有痛感的先锋性书写来展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写法同时也会带来阅读障碍。但是,管它呢,总有人明白吧。


古寺钟声
文丨黄前


一记悔悟,从飞檐跌入放生池
破碎一汪罪孽
打坐的莲,轻晃了一下身子
绿毛龟探出惊愕的头

隐居深山。枫叶手掌布满血丝
大悲经中修炼成佛
晨光中,敲击内心的苦
空谷剃度迷茫的孩子

老家梦泉读诗:“一记悔悟,从飞檐跌入放生池/破碎一汪罪孽”,这和张枣的:“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后两句更佳:“打坐的莲,轻晃了一下身子/绿毛龟探出惊愕的头”。一植物之摇,一动物之惊,内涵空间洁与浊的对撞(张力),时间(神龟长寿)惯常与异常的畸变(张力)。文本至此没有言及一点“钟声”,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试想古寺钟声,一是除恶扬善(第一段已完成);一是退欲守苦。这也自然引出第二段:隐居深山,任你稚嫩吐翠,任你经霜飞红,任你期盼的眼神布满血丝,依然无人问津,独守凄残,这个苦怎一个深秋可以涵盖?还好古寺飘来一弯钟声,帮你剃度、帮你抚平 ……


寒冬,立高处眺望
文丨东方风


纵览冬的荒野,如阅象形诗卷
荒草萋萋的词顺从着寒风般目光的扫视
那些词虽显茂密状
偶遇带刺齿的,但基本都没有骨头
一触到我的视线就点头哈腰
它们占据着厚厚的扉页和有限的阳光
却生发不出一丝的生机
无奈一页页翻过。不小心忽略几个朝代
跳至宋唐,指尖步子才缓下来
目光才酿出雨水,内心才漫起春的潮声

顾念读诗:渐入式的文本展开,以眼前所见穿越时空,结尾收回个体的本我。从实的荒野(开阔)和虚的潮声(激荡),抒发了诗人自我、洒脱的文人情怀。


雨夜书
文丨这里有阳光


雨点芭蕉的声音
与点在伞上的
完全一样
窗外,雨的深处很多伞
他们从各处走来
有一把褪色的
是我的
那年苏南不会抒情
风雨勾兑的夜晚
有二次发酵的凉

黎落读诗:雨夜书,写给自己的文字。听着雨落芭蕉和雨伞的声响,一段往事从岁月深处走出来。之后徘徊,找到一条往复的通道,并重新体验当年的,经过时间之雨水再次滴落后的双重体验。文本清而不浅,穿梭自在


向晚
文丨宁小牛


时间穿越针鼻
如秋蝉之音,稍显委屈

声调越来越缓,拖着一串故事
在向阳的墙根降落
且由山高水长沦为老话
冬日的懒阳光
一攥,就是一把

如是我想的暮年
双脚着地,带有媚惑之眼

老家梦泉读诗:起句就不凡,将无形的时间具象化,接着又赋予其声音。人生如针,无非穿越、缝补,就那么一段,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转眼就是秋蝉晚唱了。第二段将晚唱具体化、细节化:声调越来越缓,拖着一长串故事(这里也不忘虚实相间),在向阳的墙根降落,拉家常、话沧桑,将冬日的懒阳光掰了又掰……有一点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将时间拟物,又将物拟人)。最后一段,道明是作者对向晚的想象,怪不得略带些媚惑之气,少了些悲怆之感。


黄山太平湖
文丨海边边


在太平湖平静的纸页上
抒写漂亮的句子,一张纸是不够的
一张纸的力度,承载不了句子的重量

比如黄山的树木鸟鸣,沉石
而落入湖水,衔在一尾鱼的口吻中
漂浮上岸的,都是我们高低不一的认知

顾念读诗:稍微写的有些空,但这并不妨碍这首诗的可读性。太平湖本身是个没有态度的名词,但在诗里被赋予了活性,整体拉开了作品的表现空间。


夏日
文丨刘晓星


那个孩子在唱歌
那个快乐的孩子
那个父亲在远处
献出他的目光

枇杷林里有枇杷
柳树上长出的叶子,可以吹喇叭

微风托起一片羽毛
从这个枝头到那个枝头
阳光漏下慵懒的影子
像是酣睡的老头

小雪人读诗:文本言浅意深,举重若轻地涉及一个社会课题。对于童年,自然是一本好书,让孩子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从自然万物中学会成长,这是顺应天然本性的最好教育。

【同题卷】

暮年
河南丨袁树雁


夕阳让碱蓬高了起来。
下游的滞缓里,时间也有了思考。
世界苍凉,但有墓碑什么事儿?
贫乏的语言里,打碗花打开一座小院。
海鸥尖叫,像云彩的滑板。
钟楼鼓楼。绸缎庄里的那个女子,还没有学会琐碎。
苇田因昨天而深厚。
历史坐在气垫船上,用它的纸尿裤谈论激情。

小雪人读诗:
  
这首作品初读感觉炫技,第二行与第三行太过直接,但是,当多次读来,才惊讶发现,开首的直接竟不能削弱文本的气场,后文在新颖的意象构筑之间,作者的情感、人生体验和文字之间达到了一种密不可分的状态。且这种状态非一维上的契合,而是多维度的糅合:
  1)比如“贫乏的语言里,打碗花打开一座小院。”,打开一座小院需要多长的花开旅途?这短短一行其收纳的何止一时,而是一生。于文本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纽带。
  2)比如“”海鸥尖叫”有一种孩童的纯粹,与“云彩的滑板”之间,是声音与运动状态的比拟,其通感之下,哪处不是情感的激荡?
  3)比如“绸缎庄里的那个女子,还没有学会琐碎”。这里“绸缎”不仅是外在美好,而且其绸缎(女子)的内在美好,也只能用爱不释手来触其外,不可言其妙。
  4)最后一行的总结,读来惊艳又莞尔一笑。暮年是老顽童吧?这是怎样一棵碱蓬,又是怎样一座苇田?
  5)再回到第二、三行,其直问下的深意是人生况味的豁达与洒脱。


【嘉宾卷】

《衡山一夜》(外三首)
文丨胡茗茗  


因为是黑夜,仿佛是山间
确定是凌晨醒来,窗外有风雨
我的暗处满是风口和古琴弦

我愿意继续这样的谜梦
睡在星星点缀的音箱里
不拉开窗帘,不看到真相
不存在车流的呼啸与空调的滴水之音
也不想起某个伟人

《磨镜台》

山庄午睡,梦手持一碗红绿小豆
于磨镜台一脚登空,醒来

豆撒石阶的余音犹在,细数
红为七祖怀让,绿为马祖道一
开悟与顿悟混为一钵,无争,有果

木鱼声起,秋声起,蝉蜕有裂痕
我头枕磨镜砖复又睡去
万物如一梦得,一动念,一亲切

磨,在酷热难当的午后
人们多么需要一杯粘稠的冰豆沙

《杏花风》

我们来的时候,阳高没有风
我们没来的时候,阳高有过风

还有月亮,我们在阳高看到的
和平时看的是同一个,有时不是

比如一个人看杏花是北宋的
一群人看杏花是梵高的

再比如云林寺的壁画和泥塑
明朝的香火缭绕,我们没看到

我们看到的是彩色中的黑白
是故事,还有寒寺下的集体沉默

《突发事件》

被鸟鸣吵醒,依稀望见
废墟上的桃花岛依旧众鸟飞临
同时盘旋的,还有新闻里坠机尖叫

对于人类的突发灾难
鸟儿们比我们看得更清
也不慌乱,也不打听

元业读诗:写诗,是对文字语言的建构,演奏,彩绘。在诗中如何重组语言,让诗整体的生命按着诗人的表达方式达到美好再次发生。这四首诗,在我看来,具体而又有着对生命的细微的体察,字里行间蕴含的是诗人对生命的抚慰,对时光的弹奏,也是在替人间忍住裂痕及谜梦的真相。
责任编辑: 海云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