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
本期责任编辑:老家梦泉
一 榜单
【状元卷】
1.大雨将至 | 吴乙一 (邮箱投稿)
【榜眼卷】
1. 洛阳 | 袁树雁
【探花卷】
1. 嫁女 | 江南梦
2. 航海史丨孤笛横吹1
3. 十七楼 | 晓告(邮箱投稿)
4. 黑天鹅 | 阿漫
5. 冬夜 | 杨祥军
6. 爱人 | 苍凉
【同题卷】
1.西行 | 三泉
二 编辑小记
又是新的一年,又是【中诗简牍】的开年之篇,春意正破冰而至,新冠正抱头鼠窜,在冬奥运的紧锣密鼓里,写下这篇编辑小记,像一把小小的钥匙,不觉已拧开黎明,不觉已拧出漫天的朝霞。
中诗简牍,以十行之内选稿简评而闻名诗坛,说到中诗网,必提简牍。这期简牍也简,只有九篇诗、评,似是历年来最少的一期。一是编辑人员分工有所调整,二是稿源相对紧张,加上我们一贯奉行的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宗旨。好在,我们正在努力改进,好在,我们正在广邀诗友,好在,我们有一帮相互守望的铁粉。也真诚希望广大诗友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相信,中诗简牍会越办越好,办出她的特色、办出她的风采、办出她的神韵、办出她的独一无二!我们共同期待着,执着地努力着,奔跑着!好了,不多说了,一笼热气腾腾的诗意已经推出,请大家品尝,请大家品尝……
老家梦泉
2022年2月9日凌晨
三 上榜作品
状元卷
大雨将至
文 | 吴乙一
天空忽明忽暗。我依旧行走在
幽静的环山公路
仿佛要独自将悲伤带到更开阔的地方
我相信,黑暗中一直有陌生人
陪伴着我
有时,他在我前面
有时,他会放慢速度,回到我身后
并用低沉的咳嗽一再提醒我——
注意避让闪电
注意闪电中突然浮现的脸庞
老家梦泉读诗:小诗截取了一节特殊时段(大雨将至)的盘山经历,间接隐喻了充满曲折、风险的生命历程。由小及大,由己及众,让这首小诗具有了一定的普适性。
从整体结构看,小诗可分为三层:标题为一层,前二句为第二层,后八句为第三层。标题《大雨将至》规定了场景,统领全篇,也是一种象征;前二句是赋,是叙说,是场景的呈现,亦是一种象征;后八句是想象,由物及心,由物象触发心事,是起兴。诸多意象也颇具象征意味,如陌生人等。故可以说,这是一首整体象征的诗。
“天空忽明忽暗。我依旧行走在/幽静的环山公路”,这似是一次现实经历,但从“我依旧”这三个字看,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天空忽明忽暗是象征,环山公路也是象征。
后八句,细分也有两层:“仿佛要独自将悲伤带到更开阔的地方”是第一层,这里“悲伤”被当做物象,是化虚为实,“更开阔的地方”也是象征——心境的开阔;后七句是第二层,神奇的想象里精心布局了不少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黑暗、陌生人、闪电、闪电中的脸庞。这个陌生人,可以是自己“深心”的另一个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看过的“书本”,亦可以是自己的前辈和老师。这里亦实亦虚亦幻,把“深心”的另一个自己,书本里的警示,前辈及老师的教化都具象化为一个陌生人,非常形象、逼真,是这首小诗的核心意象。闪电及闪电中的脸庞,象征生命历程中的天灾人祸,特别是闪电中浮现的脸庞这一意象,有一点骇人,倒也给灾难打上了魔幻的印记,让人过目难忘。
纵观这首小诗,各个局部象征相互支撑、牵引,共同托起这首具有整体象征意味的小诗。其精准、灵动、虚幻、变形的细节,也加速了整体诗意的爆发和凝成。另外,这首小诗完全有别于散文化的说教,也非词的玩弄和堆砌,是鲜活语言自然、灵动的呈现。这也验证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那首(《自1979年3月》)以诗论诗的观点:诗是语言而不是词。
榜眼卷
洛阳
文 | 袁树雁
雪到伽蓝,又白了一分。
木鱼的声音,仿佛一具岩石小品。
整个北方,就一匹马的眼睛在动。
黎落读诗: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这样丰厚而庞大的历史与文化,要体现在一首三行之内的小诗里非常困难。诗人巧妙地选用了“伽蓝”,把佛教与神学嵌入进来,雪(自然之性),佛性(慈悲之性),神性(受众之性)让洛阳从虚无落到实地。而白马寺作为这个实地的承载既体现了历史在这首诗里的再现,又衔接到了现在。同时这首诗除了追忆历史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内核,就是对于当下那种追逐的嘲讽和击打。眼睛是文本的升华和凝聚,是最能体现诗人真实情感的诗核。
探花卷
嫁女
文 | 江南梦
那时,容器没有成型
水不能屈成自己想要的形态
现在寺外的桃花被策反
支持了另一座山头
我还没踩入晚年,就释尽了兵权
黎落读诗:深沉干净的一首诗,情绪很内敛,将一件寻常之事处理的婉转,有形。从少时到出嫁,不见时间又处处在时间之中。人间之情啊,总是那么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航海史
文丨孤笛横吹1
有着蓝色血液和骨骼的人在大海上
用蓝色的音色朗诵着舒婷和普希金
海鸥,或盘桓,或逐浪
或化身为岛屿,或化身为灯塔
我闪展腾挪在甲板上,下网收网
提心吊胆地往返于渔村与远海
——不知哲学和诗歌
顾念读诗:本诗的核心其实就是生活,诗和远方。第一节诗和远方:舒婷和普希金都有《致大海》:舒婷的大海应是本我,宽广而舒缓;普希金的大海是理想,自由而奔放。第二节诗人的内心,盘桓,逐浪这些就是他的航海,而岛屿象征了诗人想要脚踏实地的一种需求,灯塔则是人生的一种指引。第三节场景的呈现是虚写,是“我”在前路不可知的人生里全力以赴的努力和奋斗,是属于“我”生活的部分。“——不知哲学和诗歌”,但或者就因此超越了哲学和诗歌。——这脚踏实地的航海史,生活也就成了诗和远方。
十七楼(邮箱投稿)
文 | 晓告
燕子来时是去年的事
我没有屋檐,让它们筑安稳的窝
对面,又起高楼
十点钟之前的太阳,已成往事
风口不用很大,身体里的
浪尖,差一点将旧船舷拍碎
需要一点时光让伤口结疤
还要有足够耐心,表皮才会褪色,瘉合
我在等待南下的雁阵,传来一声长鸣
天空的声音,从来不会被屏蔽
老家梦泉读诗: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此起彼伏,也难免会擦出一些不适和感伤。我们不应将其二元对立,倒是应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最终走进生存、生命的和谐。这首小诗就是对这一不适、感伤的诗意化审视。
小诗通过消失的燕窝、高楼对阳光的遮挡、高楼间形成的风口这些细节,呈现了生存状态改变引发的身心不适和感伤,当然,消除这些不适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一点时光让伤口结疤
还要有足够耐心,表皮才会褪色,瘉合”
但诗人并没有深陷其中,在小诗的最后一节忽然让小诗明亮起来:“天空的声音,从来不会被屏蔽”,我期待着南下雁阵的一阵阵奔鸣,这也意味着农业文明并不会颓废、消失,新的形式、相互融合的形式完全值得期待……
另外,诗题为“十七楼”,为啥不是十六楼,十八楼?以往也有不少写十三楼的诗,其实都有其深刻的含义,这个十七楼,是不是也隐含着实实在在的期望呢?
黑天鹅
文 | 阿漫
你能预估的无常
总是有限的。正如你无法预估火灾
地震,瘟疫,欢腾于三月的茶芽与桃花
一夜之间跌入雪的空谷一样
那,就止于想象。
回到一枚硬币的正面,或反面
安于它在一个维度的翻转与浮沉
像黑天鹅,有阳光的下午
即凌波微步,让黑,发出光亮
在偌大的水面上
黎落读诗:翻出来这首诗,是喜欢阿漫的侧面击打式的写作,她并不直接将内心的美好和希望写出来,而是采用曲折的,对比和跳跃来给出一个带有独立思考和审美的自我觉醒意识的形象。并使这个形象具备真实可感性。
冬夜
文 | 杨祥军
切腊肉的时候
顺便
把风干的记忆
切下几块
在铁锅里煮
退盐
也让坚硬
软下来
慢慢咀嚼
曾经的温柔
老家梦泉读诗:其实小诗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一点,写深写透,写进自己的感动里,写进读者的唏嘘里,写进诗意的独特发现里,就成立了,就OK了,就像杨祥军这首。
通过烹制腊肉的过程,挖掘出自己独特的发现。引爆诗意的,其实就这两句:“把风干的记忆/切下几块”,化虚为实,也盘活了后面两节,让后两节的实因参进了诗意的虚而生发、而灵动,读之让人回味无穷,也窃喜有了一次幸福的“相遇”……
爱人
文丨苍凉
我们发现彼此脚下的深渊
并不畏惧。
她不在时
大于在时。清晰大于模糊
温暖大于冷淡。
像互相辨识、确认与缔结,
共同的危险和不可预知的未来。
热泪在深处交付唯一的契约。
时间在抽象她。超越她
她不在时,我超越时间。
顾念读诗:这首诗乍看有哲学上的辩证意义,但穿透表象的辩证,内里其实就是大实话。本诗行文坚定,冷静,这种理想化的爱人,以及“我”对于爱人的态度,可能是多数人都梦寐以求的一种状态吧。
同题卷
西行
文 | 三泉
桂林站到了。我看见一个一个的小山包
冒出来。像废弃的乳房,突然恢复了记忆。
下一站就到贵州了。火车要不停地向上攀爬
因为荒芜,就盘踞在我的头顶。
老家梦泉读诗:同题写作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有感而发,相对被动一点。由别人出题,自己再倒追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及感动,诗写之。不管哪种写作,真情都是诗写成功的基础。另外诗写的含蓄性,又要求作者要适当收敛感情,诗意化地、节制地呈现之。三泉这首同题《西行》就处理得比较好,挖掘得比较深。既有西部之行的表(实),又有生命西行的虚(里)。
第一节:
“桂林站到了。我看见一个一个的小山包
冒出来。像废弃的乳房,突然恢复了记忆。”
这两句写得比较含蓄,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可隐喻青春的美好,又用桂林山形的特点,比作乳房,情、景都很契合,“废弃的乳房”隐喻青春的流失,“突然恢复记忆”是对青春的回望,生命西行的内涵也就隐含期中了,这是其一。
另外,我们知道我国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贵州在桂林的西北,火车由桂林到贵州就是“西行”。关键这里还有一个达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荒芜”,顽强、执着地攀爬,满满的正能量。
小诗借火车由桂林到贵州的运行,深情、别致地呈现了“西行”的蕴含,入诗角度别具一格,呈现的也活灵活现,非常感性的一首,其理、智又如墨蕴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