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东风,北京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 余篇,翻译出版长篇译著 8 部,出版专著部、教材多部,主编词典一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获省级社科奖三次,获宋淇翻译研究奖两次。
Sonnet 65
Since brass, nor stone, nor earth, nor boundless sea,But sad mortality o'er-sways their power,
How with this rage shall beauty hold a plea,
Whose action is no stronger than a flower?
O, how shall summer's honey breath hold out
Against the wreckful siege of battering days,
When rocks impregnable are not so stout,
Nor gates of steel so strong, but Time decays?
O fearful meditation! where, alack,
Shall Time's best jewel from Time's chest lie hid?
Or what strong hand can hold his swift foot back?
Or who his spoil of beauty can forbid?
O, none, unless this miracle have might,
That in black ink my love may still shine bright.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5首
王东风译
漫道铜重、石巨、地广、洋阔,
无奈死神强横,难以违抗,
何况美丽,柔弱不及花朵,
面对无常一怒,何以抵挡?
清夏风煦如蜜,怎能顶住
光阴日复一日不懈攻势?
哪怕石壁弥厚,钢闾弥固,
终有一日,难抵时光侵蚀。
细思极恐,时光珠宝藏哪
方可不被时光收入囊中?
谁人只手能阻流年步伐?
谁来呵护美丽不受围攻?
谁也无奈,除非天降奇迹,
容我行墨留住爱人明丽。
译注:十四行诗是欧洲语言中格律最为严谨的诗体,且有多种变体,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为其中之一,其格律为抑扬格五音步,韵式是abab-cdcd-efef-gg。跟中国传统诗歌一样,英语格律诗的节奏也是由拍子和调子两部分组成。十四行诗的节奏是:每行十个音节,每两个音节一个音步(foot),这是拍子或节拍;每个音步内的音节配置为前抑后扬,故称抑扬格(iamb),这是调子或声律。在具体行文上,并不要求每个音步都是绝对的抑扬组合,允许有变体出现,只要大部分音步是抑扬格即可。这一点,也与中国格律诗中的一三五不论相似,只不过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以往的翻译基本上都是将其译成了带韵的分行散文体,居然没有一首译诗能够译出原诗的节奏,仅朱湘有一两首十四行诗的翻译贴近了原诗的节拍。这一现象严重误导了国人对西方十四行诗的诗学想象。本译采用译者所提出的“以平仄代抑扬”的方法重译这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文中绝大部分节奏单位是“平+仄”组合,以对应占原诗绝大部分节奏单位的“抑+扬”音步,力图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再现原诗的格律,引进一种新的节奏结构。
王东风,北京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安庆师范学院讲师、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前私立广州翻译学院名誉校长、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办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翻译学会副会长、广州外国语学会会长、广州外事翻译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编委 、国际翻译学术刊物Forum编委;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 余篇,翻译出版长篇译著 8 部,出版专著部、教材多部,主编词典一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获省级社科奖三次,获宋淇翻译研究奖两次。
制作 |赵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