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从湖的北岸经过
我是我父亲的满崽
我二十一岁
这一年,我从湖的南岸来看你
我是我女儿的父亲
她二十一岁
这一年和那一年之间
是一个时光的大湖
我所历的岁月
只是青海湖的二十七点波光
湖水永远那么冷静
时光已了无痕迹
记忆的潮水
噬咬着湖岸,湖岸
我听到了他泣不成声
字
字,仓颉将其生下来
开始有了鼻息,有了
精气神。在词里
生长,在句子里
青春茂盛,在文章里
显出尊严,活得
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字,活在自己的
禀赋里,不管你
使用不使用,它都
站在那里;不管你
爱与不爱,它都
自爱着,好比
一棵草、一滴水
拥有自己的
春夏秋冬,认得
自己的海洋
为湖而诗
我的诗歌要飞翔
飞翔的翅膀在远方
把马鞭攥成英雄的闪电
把草原铺设为歌谣
酩酊的夜晚
满天星光
世界对我挤眉弄眼
湖,扑闪扑闪的眸子
拧一把青草
诗,滴哒落地
我想活得像一朵云
我想活得像一朵云
这朵云,最好活在高原的蓝天
孤单,自由,而不失高洁
即使有一点放荡不羁
也是在天空的宽恕以内
没有强大的云海,作为组织
更不要厚重的云层,当作后台
向往一种简单的幸福
使姿态也变得简简单单
不管群山是否仰望
不管江河如何评判
不管方向是否分为西北东南
哪怕就要消散于无形
也保持一种对天空的忠贞
珠峰下的村庄
这里,太阳很烈,紫外线很强
这里,风很猛,雪很狂
这里,夏很短,冬很长
这里,空气稀薄,薄得
仅仅能维持左脸与右脸
两团高原红勉勉强强供氧
这里,离尘世很远,离神圣很近
这里,离欲望很远,离崇高很近
这里,离时间很远,离本质很近
这里,金钱稀缺,缺得
就像雪莲花、雪豹、冬虫夏草
怎么也买卖不起良知与真诚
这里,有牛羊咀嚼蓝天星月
这里,有青稞点亮睿智的光芒
这里,是与世隔绝的绝唱
这里,是复制不了的雪域天堂
巴音河之恋
将青春的影子反复掩埋
如那割舍不了的流水与河滩
祁连山的雪风偷偷来袭
将手挽手的痕迹封存于岸
河畔坚贞的杨树林
翻飞绿叶婆娑的爱情
热恋的滚烫语言
以黄叶的形态付之河心
冰雪里冻僵的巴音河
像一条蜕落的白色蛇皮
在德令哈的大野之上
仿佛一把坦荡光明的利刃
一只羊,紧抵大地
近三十年前,天地混沌未开
一只羊,抵紧大地
用头, 顶撞厚厚的宇宙
祁连山嘎吱嘎吱作响
犄角,如同血气方刚的锄头
不自量力地翻耕着
绿洲,农场
诗句滴落,戈壁滩
起了一串一串的回声
那时,雪山的肚腩处
流出一条巴音河
生气勃勃的白哈达
披在我的早晨与黄昏
德令哈,好广阔的地方
一只年轻的羊
咀嚼过那里的太阳和月亮
磨镜台
磨镜台是一个什么样的台
磨出的镜是一些什么样的镜
这些玄妙之物我都不曾关心
天镜云镜水镜,透视着自在的精神
怀让点化的鸣蝉在柏杉上入定
磨砖不能成镜,坐禅难以成佛
我们整天打磨词语又能作甚鸟用
不如结庐人境,磨亮这一把镰刀
可刈一亩稻谷,可伐十里露水
觉悟的石头立在危崖上欲飞未飞
雾与霜滋养的慧根依旧繁茂
筑石室住石室的人到石室开会的人
忆作鸟兽散,解说词吐出的玄机
像一支香烟闪过火星的余烬
而我一次又一次来消磨时日
将青丝打磨成白瀑
让残阳在绝望中飞鸣
祝融峰夕照
五岳媲美,惟有南岳独如飞
飞如图腾朱雀,翼垂史册
飞如大鹏,翅膀迤逦八百里
在海拔一千三百米的峰顶
祝融先祖的大庙正襟危坐
他以菩提、磨镜开示众生
八月的火球落向西山的松林
烧红的松针将天幕的蓝缎弄成褴褛
点燃的云,火势徐徐漫漶
晚霞烹煮祝融寺的大鼎
青衣葛巾的信徒,长跪于寺外
一锅上好的祭祖敬宗的菜肴
盘羊,为何在寺前下跪
你一跪下,整座天空
就矮下身段,尘世
便不再颤颤巍巍
经幢的光芒
尾巴拖到了地上
须弥山的大铜钟
开始大声大声地哭泣
你一站起,整座桑耶寺
就挺直了身子,信徒与观光客
鱼贯出入,与你目光问询
喇嘛在接受布施,掏空
自己的人却心意满满
一千二百多年前就是这个样子
佛、法、僧超出想象①
是一种什么样的想象
这只羊将太阳的圆弧盘在头上
角的锋刃盘在脑后
根本不想与这个世界搏斗
这是不是幻现的一部分
围墙砌出的世界边缘②
边缘之外又是哪里?
给你一个特写吧
星月从你的眼睛里滑跌
给你一个剪影吧
放生羊的蹄子踩出悲悯
①西藏山南桑耶寺,建寺已有1230多年,藏语意为“超出想象”或“幻现”;
②桑耶寺的圆形围墙,象征世界的边缘。
诗家名典评诗
□作者/无枪的将军
那一片天、那一片水有过数不清的故事,曾是无数人的眷恋;
当读罗鹿鸣的《青海湖》时,我似乎寻觅到了仓央嘉措写下‘不为觐见,只为早日贴近你的温暖’的感悟;
‘那一年,我从湖的北岸经过\我是我父亲的满崽\我二十一岁’作者这里用了回忆的手法开始展开故事,尤其是用‘那一年、经过’来表述那次经过青海湖给他留下的深远记忆;
而‘这一年,我从湖的南岸来看你\我是我女儿的父亲\她二十一岁’作者则用‘这一年、看你’来递进那一年的情感,这里当然也有种岁月不饶人的感触存在;
从‘这一年和那一年之间\是一个时光的大湖\我所历的岁月\只是青海湖的二十七点波光’这段用‘大湖、波光’加深诗的意境,表面看是在叙述这27年的经历,实则则是作者用引景开始感叹人生情怀;
结尾这段‘湖水永远那么冷静\时光已了无痕迹\记忆的潮水\噬咬着湖岸,湖岸\我听到了他泣不成声’作者用生动的描述手法写眼前的景,其实在感悟时光不老,人易老;这里他用了‘噬咬、泣不成声’来表述内心的情感,就像唐朝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感触。
而罗鹿鸣的《我想活得像一朵云》则是另外一种美;
我们知道云是自由的、是飘逸的、也是洒脱的,就像他说的‘我想活得像一朵云\这朵云,最好活在高原的蓝天\孤单,自由,而不失高洁\即使有一点放荡不羁\也是在天空的宽恕以内’,作者在这里用‘想、最好’来表述内心的渴望,而这样的渴望却是带着某种个性存在在心里;
‘没有强大的云海,作为组织\更不要厚重的云层,当作后台\向往一种简单的幸福\使姿态也变得简简单单’这一段作者则用‘更不要、向往、也’来告诉我们他所渴望某些自由,其实只是很多人眼里最平常的某一面而已,这段和前面一段有了递增释义的效果,更加深了对主题的分解;
而结尾处‘不管群山是否仰望\不管江河如何评判\不管方向是否分为西北东南\哪怕就要消散于无形’这里作者连续用了三个‘不管’来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接着用了‘哪怕’来假设所存在的某种后果,而最后一句‘也保持一种对天空的忠贞’成了本诗的根,当然也可以说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如果从层次去发挥想象其实全诗所有的比喻铺垫不过是出于情的感悟,优美的言语中还带着几分类似海誓山盟的媲美;
罗鹿鸣的诗总在形与意中交合,他有艺术家的感官,善于以景抒情,读他的诗不光享受到不一样的风光,还能从风光里汲取情感的精华;
从某种层次上讲,他对于写景的理解已经超凡脱俗,其中最完美的莫过于他对情感把握总恰到好处;初读他的诗,你可能因美景而惑,细品之下却被他控制住思维,让你不光有声临其境的感受,还能不知不觉的在他所表达的意境中唤起自己的思绪;或许就如他在《磨镜台》里所讲:“而我一次又一次来消磨时日\将青丝打磨成白瀑\让残阳在绝望中飞鸣。”
无枪的将军 本名:何天軍,重庆万州人, 诗人、诗评人。一个爱诗的80后汉子,虽写诗多年,却始终无法写尽世间的柔情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