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曹纪祖
生命哲学与生活实感的诗意交响
一一向以鲜诗集《生命四重奏》品读


  导读:向以鲜的观,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主观对于客观的干预与改造,是鲜活的思想对于外物的复制与再造。

  向以鲜是当今最具才华的诗人之一。八十年代一首《割玻璃的人》,给他打上"先锋诗人"的印记。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他丰富的诗歌文本超出了任何诗歌派别和概念的框定。从聂家岩的《两地书》到《柳树下的铁匠》,从《唐诗弥撤曲》到《我的孔子》,还有无数发表于各大主流诗刊和自媒体的篇章,无不显现出一位大家的风范。敏锐的洞察力,有力的现实介入感,丰富的想象,宽阔的视野,炽烈的情感,语言形象准确又不拘一格,特别是诗歌内容依托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般诗人所不及的。

  继《我的孔子》获得四川文学奖后,向以鲜近期又推出了诗集《生命四重奏》。他以[金鱼与乌鸦]、[犀牛与孩子]、[春天的草木]、[山中观音]和[尾声],合唱出谜一样的生命之歌,召示出丰富的生活感悟与生命体验。

  [金鱼笔记]或可列入观物诗的类型,正所谓"诗可以观"。诚如作者引用的春秋·孔子之言:"多识草木鸟兽之名"。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作者笔下,金鱼就是哲学。他之所观,无论是投放与喂养,抑或是金鱼的色彩,金鱼的形态与变异,有关金鱼的知识与故事,都在他笔下幻化为美得不可方物的形象之景。北宋和尚,晚清虚谷,在与金鱼的关联中,一个"掀开了崭新一页/情色史诗/苦难的章句/涌于慈悲之海",一个"则用古拙的笔墨/领养着一大群/浪游的生命","鱼儿倒是亮了/自己的灯却熄了"。即便没有相关知识,这样的诗句也是可以感应的。再看:

  还有妖冶的蓝

  人们对蓝的偏好

  几近癫狂

  不仅要让鱼儿

  跳动蓝色的心脏

  恨不得将整个鱼缸

  整个庭院

  都变成蓝色的暗夜

  如果说,这段描绘体现出作者对色彩的敏感,那么,下面这一段对金鱼生理特征的言说,就更有意思了:

  用内耳倾听世界

  虽然深藏于头骨之中

  但反应敏锐,如同先知

  加上侧腺也具备听觉能力

  因此,别把鱼儿当摆设

  请小心客厅里的谈论

  尤其是政治与色情的话题

  向以鲜的观,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主观对于客观的干预与改造,是鲜活的思想对于外物的复制与再造。他的[金鱼笔记]便有丰富得多的内容。或如庄周梦蝶,我们不知道是金鱼变成了作者,还是作者变成了金鱼。阅读中,既有对于金鱼的神奇观感,更有对生命形态的惊奇与思想的启迪,还有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获得的审美愉悦是多层次的。

  [乌鸦别传]较之于[金鱼笔记],更有神秘色彩和哲学意味。开篇的"名词英雄",就考验着读者的知识储备和感知能力。而在"枯枝"中他写道:"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有时候/观察一只乌鸦/比打量一面镜子/来得更真实"。其中,"数学家"更像像一种箴言,一个神谕:

  卡片上的七个圆点

  代表七颗或更多

  神的麦子,隐藏

  在七只纸盒里

  打开第一只纸盒

  从中啄出一团光

  第二只,啄出两口空气

  第三只,一把蔬菜

  第四只纸盒是空的

  空空的壳,像苍穹

  打开第五只纸盒

  准确地啄出一条鱼

  第六只纸盒中

  装着什么,数学家

  盘算着,从中啄出

  一个人的影子

  继续啄,一直啄到七

  加上自己,多么虚无啊

  这是智慧的极限

  之后,万物都安息

  七是一个神秘的数字。据说乌鸦的智慧止于七。"数学家"用形象表达的生命哲学,似乎不好确解,也勿须确解。其所具备的诗意内容,包含诸多含义,提供许多暗示,让读者去填补。这正是接受美学的要义。是作者由具象抵达抽象的高明之处。还有我们见过类似的油画:"让两只乌鸦同时/降落少女头上/其中深意/迄今不为人知"。艺术家为什么特别醉心这样的图景呢?而在由乌鸦对"乌台"的联想中,作者观照中国的历史,对"乌台诗案"加以审视,从而又回到现实批判。抽象与具象,哲学与现实,在作者笔下上天入地,纵横古今,自由切换。在[乌鸦别传]的最后,那"瓶里的乌鸦"有没有一种暴力与血拼的冲动?这黑色的力量,要"啼着血/一直扩向全世界",这是为什么?

  在[犀牛和孩子]中,作者一则写动物,一则写人。白犀牛就是一个忧伤的寓言,作者以抒情与叙事结合的方式,写了一个叫苏丹的白犀牛的故事。讲述人类屠杀动物又保护动物,在人与动物生死关系的倒错中,表达出对生命的悲叹。与众不同的是,向以鲜诗歌的活力,往往源自生命的本我冲动。比如:"苏丹的目的只有一个/拼命地交配、做爱/让白色喷泉/注入雌犀牛的巨型子宫/仿佛人类的繁殖之梦/整个雄性的千秋功名/成与败,枯与荣/就在此一举"。这是年轻的自由的苏丹。当老了的苏丹已经没有"咆哮的激情与精血"时,还有"绝种的末路狂想/偶尔会闪现雪山之神/和白皑皑的祖先"。最使人能记住的是:"两颗/无比壮硕的睾丸/被7.62毫米的子弹/戳破的红气球/飘落在血腥的天际"。看来,向以鲜诗歌的张力,在许多情形下,只能用弗罗依得学说加以解释。而在这首诗中,那些关于犀牛角的诗句,又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容。

  [拾孩子]则是一个现实的人间故事,体现了拾荒老人的大爱。反映出向以鲜一贯关注社会现实,充满悲悯情怀的诗人素质。不必在此重复楼小英这个拾荒者捡拾各种弃儿,在百般艰难中养育他们,使他们获得新生的过程。我们已经记住了楼小英这个源自生活的典型形象,从中获得朴素、真实、崇高、美好而又悲情的感动。我们与诗人有同样的感叹:"世界的构造/多么精秘又偏心啊/我们抛弃的/正是别人梦想的/一条残酷的生物链/穿过虚伪和良知"。我们认同诗人的感叹:"生命实在太昂贵了/即使是装在鞋盒子里/丢在粪池中的孩子/也无比昂贵/无物堪比拟"。在人物刻画中,诗人将母爱写得那么动人:"楼小英俯下身去/望着赤裸乌青的可怜虫/像菩萨凝望/怀中的莲花童子"。在细节呈现上,楼小英的所谓家,那清朝留下的凉亭,十几个脏孩子眺望山头,盼望她佝偻的身影,她欣赏满地乱滚的孩子,犹如欣赏瓷器上的百子图等等,都让人过目难忘。拾荒老人与孩子,她那荒芜的五里亭,"映照着时代的疮痍/以及活着的痛楚"。作者描写主人公声音细小,如同耳语后,有这样的情感深入:

  我一直觉得

  母亲爱怜的语言

  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秘密

  来自水星和仙女座

  沉默、呢喃而又坚定

  只有她的孩子

  才听得懂

  我们在这首诗叙事诗中,感受到社会的"疮痍",更感受到人性之美。即便是最朴实无华的描写,作者也赋予其深情而神秘的内涵。

  四重奏中,"春天的草木"似乎更多地体现出"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的意味。诗人在生机勃勃的丰富万象中驰骋才情,书写对于自然的观与感,创造出许多想象奇特,表现独异的精短诗章。

  "山中观音"则以两首组诗构成。"山中问答"不仅有历史感与古典主义情结,更重要的是借故事点燃灵魂之火,生命之火。而"十一面观音",就是十一种生命姿态,十一种哲学观察。当我读到"手不释卷的菩萨/看上去更像一位/美丽的乡村教师/我的母亲"这样的诗句后,禁不住内心一热。我感到向以鲜是一个把生命哲学与生活实感完美结合的诗人。

  《生命四重奏》中,作为尾声的"尾巴之歌",其实是一组精妙的短章,允满想象和生趣。依托于草木鸟兽还有更多物象,写出生命玄学与生活哲理。言简意深,以少胜多,在艺术形式上充分显现出汉语诗歌的魅力。而生活与情感,仍然是其中的生命线。比如:"只要沿着妈妈尾巴/搭建的梯子//就能爬上/比月亮还亮的瓦房/爬上想去的/任何地方"。又比如:"幸福的尾巴/握在痛苦手里/光明的尾巴/握在黑暗手里/真理的尾巴/握在谁的手里"。再看:

  所谓隐士

  就是把尾巴

  隐藏起来

  如同烈焰

  隐于灰烬

  用不着以过于抽象或高深的理论来解释这部作品。在我看来,向以鲜的诗易读又耐读,具有很高的精神指向而又能与人亲近,这是当下诗歌最为难得的境界。他有玄机,但并不故作高深。他有真情,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他有知识,故能写出丰富的外延。他有性格的率真,故能挥洒自如。《生命四重奏》与尾声,在框架结构上故然如同交响乐章,但在内容上更突出的是"生命",在表现上则是汉语诗歌的抒情乐曲,节奏美感而诗意新鲜。

  那么,向以鲜的创作究竟对诗坛有何意义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优秀的诗人必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干预现实并引领风尚。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社会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体现时代变改和艺术探索的作品成为时代的印记。向以鲜的《割玻璃的人》正是彼时诗歌探索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因其获得当时现代诗大奖而被称为是"最昂贵的"诗。时至今日,他在思想上,始终保持着贴近生活,介入现实的积极姿态,而在艺术上则始终保持着创新的活力。因之,他的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二,优秀的诗人必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知识面宽阔的。除了诗歌文本,向以鲜的许多文字和研究论文佐证了他的学识。在我看来,诗要讲究技巧但不是雕虫小技,不是把玩之物,它要承载思想力量和美学含金量。它以美学形态为表现,却包含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心理、情感、语言等多重元素,而只有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文化经验的诗人,才有可能加以把握而成为诗的大家。

  三,优秀的诗人必定是热爱汉语并敬畏和尊重汉语的。《生命四重奏》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而向以鲜另有一首诗名为《喂黑洞》,他虚拟黑洞这个怪兽,什么都要吞噬,怎么也喂不饱,当一切都喂了之后,还"眼神空洞",连自己也要吞下去。而他说:"最舍不得喂的/是牵肠又挂肚的汉语"。如果说,这是他对汉语的明确表态,那么在创作中,他总是尊重汉语言的内在规律,精心写作而又能让人理解。这对当下一些故弄玄虚,玩弄文字的风气,无形中是一种矫正。

  四,优秀的诗人必定是能系统性写作,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其辨识度极为鲜明。向以鲜自八十年代活跃至今,他的诗在宽度、厚度与深度上,实现了对于一般化的超越,取得了相当丰厚的创作成果并能让读者一眼就能认出他。

  五、优秀的诗人必是情感丰富,充满灵性的。向以鲜的诗不拘一格,点石成金,思想的敏锐与语言的洒脱相得益彰。他不爱用长句,因而他的诗首先在形式上就避免了散文化,在当下散文诗流行并与诗交相模糊的风气中,无疑是一种坚守。他十分强调诗的节奏感与音乐性,在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上推陈出新,充分体现了汉语写作的诗的文体特征。他从音乐获得启示而使四重奏形成生命的交响。他的诗句子精短而又十分生动,常有意外之笔,带有一种魔性。比如兽面桃花的奇特意象等。而善于把情绪推向极端,把语言用到极端,在矛盾的对立中创造诗意,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如写少年时候看见老屋那"楼梯上飘下来的影子,美死了,美得要死人"。一般人可能在此止于"美死了",而"美得要死人"的加持,就显得更有感染力。再如人们熟知的"胡姬、侠客与诗人"(见《唐诗弥撒曲》)更像沙士比亚式的戏剧冲突,等等。而他的《生命四重奏》更让人体会到这些特点。他的诗真正做到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总之,《生命四重奏》超越了一时、一事、一地、一物的某种题材的书写拘限,对应现实生活与客观世界而深入生命,具有更为长远的思想力量和艺术价值,是当今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简介
曹纪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一级作家。作品获得四川省文学奖,四川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四川日报文学奖等。曾担任第四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终审评委。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