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命题作文”。顾偕发来微信说,《顾偕文集汇编·三卷十册》,将由原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同志担纲总序;陈建华市长还提议,《行星·四重奏》单行本出版时由我作序。天哪,这可是个大难题。退休前我在文学界打工多年,因而获得一个“作家”的浮世虚名,但实际上对文学始终未能入门,更不用说难为大众接受的现代诗了。所以,写与不写,一直纠结于心,最后还是友情难却。
2000年,由我兼任总编辑的《文艺报》刊发了一则短讯:时任从化市委书记的陈建华,拆下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脑,用以帮助诗人顾偕换“笔”。这则短讯在文学界引起轰动,由此我对陈建华这位党政领导干部心存敬意。后来,又听说,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时任谢非同志秘书的陈建华,以其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一路亲自录音,为中国历史保存了一段极为珍贵的资料。2001年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我主持了《文艺报》、广州市文联、从化市委联合主办的顾偕政治抒情长诗《风展红旗》作品研讨会。会上,我所敬仰的文坛前辈屠岸同志,这位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著名诗人、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总编辑,激动地说:“顾偕虽然不是党员,但他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对他表示真诚的感谢。”此外,顾偕在四十五年的文学探索实践历程中,还创作了《国家交响曲》、《浦东交响曲》、《广州步伐》、《奋进曲》等一批优秀的政治抒情长诗,艺术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章节,阐述了一个诗人的感悟和思考。奉广东省委宣传部之命,他创作的抗击非典长诗《天使颂》,后改编成电视音诗《生命交响曲》,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亲自题写片名,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从中国作协退休20年了,始终与我保持联系的文学界朋友寥若晨星,顾偕是其中一位。面对这样两位的情谊、厚爱,又怎能开口说一个“不”字呢?!好在无奈之余,找到了救命稻草。美国著名文化学者史华兹教授说,凡是文本传统,都是诠释学传统,《圣经》也是如此。一旦有了一个文本,这个文本就可以得到众多的诠释。这与中国古代“诗无达诂”的观念有相通之处。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13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来被写入了联合国决议。这一倡议显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中以宏远之心看待世界的理念。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遥望神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明朝思想家王阳明12岁时书写的诗句“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顾偕便开始思考、酝酿这部长诗。所以,习总书记这一赓续历史文脉的倡议,无疑给了顾偕明确的信念。这部大型思想抒情史诗组曲,是站在九天之上,俯瞰茫茫世界的,并秉承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高度的新思想,用诗的语言对人性和命运给予了诸多关怀和思考。
文以道为尊。莎士比亚说,“没有思想的文字是进不了天堂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认为,“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唯有思想才能浓缩人生的精华而昭示后人”。我很欣赏“人类却从不认识/自己也可以是上帝”这句诗,因为它显然是《国际歌》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衍化而来。这里一个大写的“人”,没有精神上“太监”的影子,一扫京剧《法门寺》里贾桂“站惯了,不想坐”的那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奴才之相。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如一条红线贯穿全诗。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宋代思想家陆九渊的伟大之处,在于用“收拾精神,主宰自我”八个字强调了儒家思想中的自主性。由此想到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里的一段话:“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此时此刻,陈寅恪先生的这段名言,移用在《行星·四重奏》这首长诗上,也应该完全若合符契。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行星·四重奏》昭示天下,中国有一个布衣诗人,以全球视野、开放的心态,用4,000行长诗书写了对人生、战争、死亡、宇宙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命题的思考。一个书生,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30年来的心路历程,他断断续续地所思所想,蕴含着他的天下情怀,他的心灵栖居之地。中国艺术中常说“言为心声”,还说“心手合一”,此“心”是宋代思想家张载所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之“心”,不是单纯的个人之“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上下求索。”“未知”是无止境的,探索也就无穷时,作为一个思想者更应无穷思。顾偕正值创作盛年。希望诗人不断努力探索,以更大的突破,谱写出当代华章的新篇,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
2023年7月5日于云间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