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姜红伟
一盒祛毒疗伤口服心服的诗歌灵丹妙药
——评韩万胜诗集《谁是我的解药》


  导读:自于陕西神木中学的学生韩万胜,便是当时颇有名气、颇有影响、颇有才华的校园诗人佼佼者代表之一。

  著名作家、诗人邱华栋曾经在《谁的八十年代》一文中指出:我要告诉大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十年间,中国诗坛的前沿阵地上涌现了一支浩浩荡荡、数量达上千万的中国诗歌少年先锋队。这些诗歌少先队员,凭借着对诗歌无比虔诚的热爱,以中学校园为展示才华的平台,写作诗歌、发表作品、创办报刊、组织诗会、自印诗集、组办社团,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中国自有新诗以来最辉煌、最壮观、最精彩、最隆重、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这场罕见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
  而我要告诉大家的则是,这场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诗歌潮流、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是因为大批早慧成熟、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优秀少年诗人的脱颖而出。而来自于陕西神木中学的学生韩万胜,便是当时颇有名气、颇有影响、颇有才华的校园诗人佼佼者代表之一。
  那时候的韩万胜,年少才多,从初中二年级便成为缪斯的追随者,先后在《语文报》《中学生文学》《延河》《当代诗歌》等报刊发表近百首诗歌作品,并担任神木中学麟洲魂文学社社长。1985年,在全国中学生诗歌爱好者瞩目的《语文报》“我们这个年龄”征诗活动中,他凭借一首风格独特的力作,过百关、斩千将,在全国数万名参赛的中学生诗歌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成为61名获奖作者之一,可谓是在中学生诗坛一举成名。随后,他的诗作入选《我们这个年龄》《中生诗歌选评》等各种中学生诗歌权威选本,并在高三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他的中学生校园诗歌创作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坛,与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同频共振的还有一种更有影响、更具规模的大学生诗潮。由于拥有着对诗歌共同的热爱,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诗歌爱好者们高举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三面大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80年代诗坛,组成了一个上百万人参加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他们这些像群星一样闪烁诗才光芒的学院诗人,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撰写了一篇篇颇有价值的评论理论,组织了一个个团结协作的诗歌社团,创办了一份份质高品佳的诗刊诗报,编印了一部部荟萃精品的诗选诗集,开展了一次次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在校园内,在社会上,在诗坛中掀起了一场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狂飙突进、影响深远、非同凡响、卓有成效的大学生诗潮,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书写了一页辉煌的经典篇章。
  1986年秋天,韩万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校园里,身怀诗歌绝技的他凭借少年时代练就的“诗歌童子功”,以高强的诗歌武功、以独门的诗歌暗器加入到全国大学生诗歌运动中,在《飞天》“大学生诗苑”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主持创办布谷诗社,主办诗歌刊物《布谷》,编辑出版《布谷诗选》,组织诗歌朗诵活动,举办“延安大学大学生文学创作大奖赛”、“陕北校园文学创作大奖赛”,一时间在全国高校诗坛中声名鹊起,在中国当代校园诗歌史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纷呈的诗歌传奇。
  作为一名诗华正茂、诗才优秀并已经在诗坛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大家对韩万胜的诗歌前途充满了期待。然而,大学毕业后的他却令人意想不到地突然消失在诗坛,消失在读者的视野,消失在诗友的视野,成为了一名诗歌史上的“失踪者”。
  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热爱诗歌的诗人来说,“失踪”往往是暂时的沉潜暗藏,往往是暂时的消声匿迹,而不是永远的隐退,永远的离开。韩万胜在“养诗蓄艺”长达多年之后,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回归入新世纪的中国诗坛,成为一名诗艺更趋成熟、思想更加敏锐、成就更为显著的“归来者诗群”中的优秀代表人物。
  “归来者诗群”是中国新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新诗歌现象,主要是由一大批曾经活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诗歌运动和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校园诗人所构成的优秀诗歌群体。他们曾经活跃在八十年代的诗坛,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诗歌江湖多年,后又受到诗神的感召,重新归来。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平阐释的那样,他说,“归来”不是简单的回返,而是带着一、二十年离开的所获得的更辽阔深婉的新经验,在“中年”彻底地清算“少年”的孟浪和无知,重新出发,开始写诗。
  2008年元旦,出身于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坛的代表人物邱华栋、洪烛、周瑟瑟、汤松波、吴茂盛在广西桂林聚会。期间,他们在桂林开往阳朔的漓江轮船上,把诗坛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和新群体正式命名为“归来者”。随后,《诗刊》《星星》《红豆》《创作与评论》等名刊推波助澜,纷纷以重要版面推出“归来者诗人专辑”。当年年底,中国青年出版社重磅推出一套“归来者诗丛”:邱华栋的《光之变》、洪烛的《西域》、汤松波的《灵魂没有淡季》、周瑟瑟的《松树下》、吴茂盛的《到达或者出发》、周艺文的《我和你》。这一年,“归来者诗群”和“归来者诗丛”成为一种“现象级”的诗歌话题,成为一个深受关注的诗歌事件,在中国诗坛引起极大反响,从而在中国诗歌界形成了“归来者诗群”现象。
  而在成千上万名“归来者诗人”中间,韩万胜毫无疑问是一位具有卓绝品质、具有迥异风格、具有广泛影响、具有独特魅力的优秀诗人之一。而摆在我面前、他的这本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荣获“2024年度十佳华语诗集奖”的诗集《谁是我的解药》便是他“归来”后奉献给广大诗友、广大读者,奉献给中国诗坛的佳作选集。
  捧读韩万胜的这本诗集,瞬间的感觉犹如打开一个装满了灵丹妙药的药盒。可以这样说,《谁是我的解药》,正是一盒真正的解药。对于诗人韩万胜来说,诗歌其实就是他运用独特秘方精心酿造的诗歌解药。这解药既可以解乡愁、解困惑、解痛苦、解烦闷、解忧伤、解伤感,更可以解孤独,解寂寞,解相思,解忧郁、解愤怒,解焦虑;这解药既可以祛毒疗伤,又可以活血化瘀,更可以舒筋通脉。那么,具有如此神奇疗效的诗歌解药究竟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呢?
  成分之一:精妙精炼精美精准的语言。韩万胜堪称是一位爱词如命的“炼丹师”,更是一位惜字如金的“吝啬鬼”。在这本诗集中,他对精练语言的追求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正如他的诗句写的那样:那些从典籍里出来的金句/就像压缩饼干。诗集中的大部分篇目,无论是遣词,抑或是造句,均做到至精至简,令人读后无不被他字里行间闪烁着光芒和亮点的精言妙语而拍案叫绝,而赏心悦目。有一首题目叫《雨点》的诗,可谓是字字珠玑:
  
  雨点像无数碎裂的名字
  纷纷落下
  它们大多在半空中夭折
  有的生成气
  有的生成雾
  有的生成烟
  有的生成叹息
  落在地上的
  开成了花
  我伸手摘了一朵
  竟然是儿时邻家小妹
  短短11行,短短70个字,用字用词简直简约至极,精练至极,达到了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恰到好处,恰到妙处,令人读后不得不赞叹韩万胜是一个语言精练到炉火纯青地步的“炼丹师”。而在这本诗集中,类似语言风格的诗作比比皆是,充分显示了韩万胜熟练运用精言妙语的优秀才华。

  成分之二:至真至纯至诚至善的情感。打开韩万胜的这本诗集,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的,是一首又一首充满浓烈的、炽热的、温暖的乡情、亲情、爱情的情诗。无论是写亲情的《母亲怕冷》《一尊佛》《父亲》《母亲回了神木》《大雨中带母亲去看病》,抑或是写爱情《你把她装了二十年》《我没有辜负》《一个情字》《吻你》,更或是写乡情的《榆林大街》《高家堡》《麻雀》《故乡是我精神的殿堂》《高家堡,我一生的牵念》,可谓是首首皆令人动心动情。在这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中秋节的月亮》和《雪花飘》是我最喜欢的两首诗。在《中秋节的月亮》中,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深情地表

  达了母子之间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是个思念的日子

  月亮也是思念喂大的

  你们看到的月亮在天上

  我的月亮在心上

  天上的月亮又圆又大

  我的月亮又瘦又小

  天上的月亮万人仰望

  我的月亮独居陋室

  天上的月亮不会哭

  我的月亮泡在泪的海洋

  天上的月亮谁也不敢碰

  我的月亮我供着

  而在另外一首《雪花飘》中,诗人凭借丰富奇绝的想象力,巧妙绝伦地诉说了儿子思念母亲的情愫,读后令人怦然心动:

  

  雪花飘

  且一个劲地飘落

  它白不了我的头

  不罢休

  突然

  一片雪花落在我的睫毛上

  我知道一个人

  想我了

  成分之三: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风格。纵观韩万胜的诗集,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便是诗歌体裁的多样性和诗歌题材的丰富性。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韩万胜在诗歌创作上的驾驭力可谓是出类拔萃。无论是长诗、短诗,还是抒情诗、叙事诗,抑或是咏物诗、哲理诗,在他的纸上笔下均做到了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无论是乡土诗、山水诗,还是亲情诗、爱情诗,抑或是田园诗、人物诗,在他的字里行间皆做到了张力十足、生动自然。在这本诗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诗歌,就是他的《谁是我的解药》:
  
  谁是我的解药
  我是谁的纽扣
  
  大风替谁呐喊
  沙尘暴断了谁的肋骨
  
  谁在音乐之外徘徊
  残缺的灵魂在收购谁
  
  谁折了飞翔的羽翼
  春天裹挟了谁的正气
  
  谁把山河当琴弦拨弄
  狗吠声被谁珍惜
  
  一切的一切源于谁
  谁撕裂了药盒上的商标
  
  我从春天深处走来 又折返
  却迷了路
  
  桃花被一只素手摘走
  桃花的血染红了指甲盖
                      

  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思想和深刻主题的“主打诗歌”,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句,抒发了诗人对时代的关切、对灵魂的拷问、对人生的深思、对现实的探究,堪称是一首博大精深

  的力作。

  总之,韩万胜的《谁是我的解药》既是一本诗香扑鼻的诗集,更是一盒药香扑鼻的解药,令人口服、令人心服、令人信服的诗歌解药。至于在服用这盒解药之后最终能解决什

  么?那就别看广告,看疗效吧!

 

简介
姜红伟,1966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县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人、诗歌史学家、文学史研究者,中国第一家民营诗歌纪念馆——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曾在《北京文学》《收获》《花城》等报刊杂志发表《海子年谱》等有关八十年代诗歌史学研究文章两百余篇,撰写《周克芹文学年谱》《贾大山文学年谱》《张贤亮文学年谱》《张洁文学年谱》《铁凝文学年谱》《路遥文学年谱》《陈忠实文学年谱》系列文学年谱以及有关八十年代诗歌史料书稿10部320万字,出版诗歌史学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诗歌年代》(上下卷)。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