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
原野牧夫
河滩上没有风。麦田里的收获季节
随着石头的呢喃早早来临。而你
是那只透视空气的青鸟,站在石头边的麦垛上
那么多镰刀的声音。水车在忙碌。赶在雨季之前
汗水还是从脸庞上流淌。低落的盐
扎进泥地里,让一阵子风吹的到处乱跑
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
悬浮于睡眠的水面,那是田田荷叶
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
来年还是这样一块麦田,还是这样的镰刀
发出收割的声音。而你让我过早
就将一个童话安插在河岸,让石头默默无语
我想我会是什么。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麦粒儿
从上帝的掌心上滑落,让风吹到
这条小河边,停止了流浪。而我却不是麦田的宠幸
还有一些心思,藏在睡眠的荷叶与水底下
我不想让自己沉落。卵石和游鱼。鸟翅
在运送许多马路上逐跑的消息。雨季终于来临
那就这样吧,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
那已经是来年的事情,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
我看见了每天守望在河边的姑娘,她收拢着一个童话
【赏析】
《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是原野牧夫的成名作,也是他所提倡的新汉诗理念的文本实践。台湾诗歌泰斗洛夫读罢此诗,称之为现代“诗经”,是现代田园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写于2005年,当时参加华夏诗歌论坛的一次网络临屏诗赛,总共四个诗题,即《七月流火》《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捕捉》《钓鱼》。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内,他一口气写了四首诗。虽然它的形式是命题诗歌,但对擅长抒情的牧夫来说,他轻车熟路,写起来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而且,都是采用三行一节、七节成首和长短句组合的特别体式来完成。
不妨来看这首诗,诗歌的标题中,“爱情”和“麦子”两者之间本毫无关联却被联系在一起,无疑会让人不禁想一品诗人的奇思妙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细细品读原野牧夫的诗歌,仿佛很快就把人带到了《诗经》中那美丽的河畔,感受到那一份青涩而纯真的爱恋。
乍读此诗,感觉此诗仅仅是在抒发心中那一份虚无飘渺的爱情,有些浮于空中,不着边际。但是细看则不然,发现诗人在诗作中所抒发的感情是有层次的,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并且层层深入。最初,诗人羞于说出自己的爱恋,将自己的情感深深掩藏着,不被人发现和察觉。这份“没有成熟的爱情”让“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来年,这份暗恋之情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诗人将这种变化含蓄地呈现给读者一一“还有一些心思,藏在睡眠的荷叶和水底下”一一这与先前诗人将全部心思“掩盖在麦穗里”已有了不同,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已经让“我”迈出了一步,去亲近心爱的姑娘,与她成为知己。只是“还有一些心思”,要等再一个“来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也给读者美好的期待,让诗歌在遐想和希望中走向尾声,意味无穷。
纵观全诗,诗人将作品分为七节,每一节均为三行,接近于《诗经》与古律诗中格式化的写法。但也绝不株守定式,既突破了中国古代民谣复沓式诗歌的单一,也突破了古韵的瓶颈之限。诗的结构趋向自然的完整。且每节基本都是“长——短——长”的句式,形成一种类似音乐的跳跃节奏,每节句型又显出一种参差美。侧面看类似于音乐的五线谱,又像现代建筑的高矮不一,却又错落有致,体现了诗歌典型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可见诗人对诗作结构的精心安排。如此整齐而美观的结构,使全诗一目了然,视觉上给读者带来一种舒心的阅读享受。
其次,此诗在结构上的另一特点,就是其巧妙的断句与换行,如“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悬浮于睡眠的水田,那是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这一节中,诗人将一句话拆分于两行,甚至将“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这一宾语进行了拆分换行,这种乍看令人匪夷所思又不通情理的句子结构,实则是诗人的独具匠心。这里,诗人在写完“那是田田荷叶”后立即换行,阅读习惯使读者通常将整行理解为“田田荷叶浮于水田”,而诗人的拆分却将更为重要的另一部分“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放到了下一行,从而突出了其中含蓄的引申寓意一一多情之人深藏于心尚未明言的一份真心。读者觉之惊喜的同时,更是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掩盖的心思”以将未成熟轻易不肯表白的爱深埋心底之主旨突显出来。且由于诗人在诗中广泛运用这种拆分的句式结构手法,这样与众不同反而带来了独特的停顿的韵律,与诗歌文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音乐般的奇妙感觉,让文字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内在节奏感与旋律美。
除了奇妙结构带来的音乐美、旋律美和建筑美,最为重要的是本诗更有诗人对意象的精心选择而带来的朦胧的意境美。用奇妙的主题和外在结构吸引住读者后,诗人在开篇便以“麦田”这一诗歌场景入题,不经意间将读者带入诗人内心世界的场景一一“河滩上没有风”、“麦田里的收割季节”、“石头的呢喃”一一这些景物在诗歌创作并没有什么实际新意,但却共同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美妙氛围,或者说营造了一种自然美好的意境。而之后出现的“麦穗”、“麦粒儿”、“麦子”更是在轻松抒情的氛围中,使全诗结构上融为一体并形成一幅麦田画图,让读者身临其境,而最后一节的“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则是直接点题,突出了全诗盼望收获的中心思想。更奇妙的是,诗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美丽的原野图景,比如诗歌的第二节画出的是麦田收割图,第三节则画出了水田荷花图。闲庭信步中,读者已经跟随诗人体验了麦子的成长、成熟与收割,更体验了那以麦子成长过程作为依托而展现出的诗人对爱情的守望与浓烈的希冀,可谓构思精巧。整个看来,这首诗歌的内容结构与诗的主题一样显得轻松随意,含蓄的抒情与丰沛的感情都蕴藏在每个小节构成的田野图景之中。
如果说诗的开头一节,只是一幅原生态的背景图,那么,这一背景的逼真铺设,主要还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随之而来,诗人马上就让“我”与“河边姑娘”之外,全诗的另一主角“你”出场,“而你/是那只透视空气的青鸟”。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在这里是把即将见证自己和心上人美好爱情的“你”比作“青鸟”而不是“麻雀”这类现实中麦田里司空见惯的意象,用意是慧心巧辞精妙地化用典故——青鸟①,据传说中青鸟是凤凰的前身,色泽亮丽,体态轻盈,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指爱情信使,如李商隐《无题》中“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又如南唐中主李璟《山花子》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诗句。可见,这是用“麦田里的收割季节”、“石头的呢喃”等场面浓墨泼彩铺垫后,诗人为“爱情使者——青鸟”精心安排的一次极为隆重的华丽登场。
其实,化用“青鸟”典故并非主要目的,诗人的真正意图是巧妙地把“青鸟”引入“麦田”这一诗歌场景,让它“透视空气”旁若无人地“站在石头边的麦垛上”,默默注视着这人间的劳作,先是听到许多“镰刀”发出的声音,又是“水车”不停转动时吱吱的声音,“水车”在这一节属于中心意象。农人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加快耕作,“汗水”从脸庞上流下来,汗珠儿就像“低落的盐”一样“扎进泥地里”,却被突如其来的“一阵子风吹的到处乱跑”,构成《诗经》里常见的一幅繁忙劳作的春日水车图。
在这里,诗人写出有耕耘才有收获——而爱情也是一样,不是一味地获取而是艰辛付出后才能得到,爱情是伴随着麦子成熟时的飘香季节才到来的,诗人要让“青鸟”见证这收获的来之不易。而对于典故的巧妙引入和化用,更是将古代的神话故事糅合到了现代诗的浪漫氛围之中,给浓烈情感的现代田园诗带去了朴素内敛的古典韵致,与全诗清馨抒情的风格融合得恰到好处,相辅相成。诗人开篇就以“青鸟”为全诗的中心意象,同样还是把它比作爱情信使,实则含蓄点出了“爱情”的主题,使得诗歌产生一种含蓄美。
诗人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特色,借助大量明朗、清新的原生意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展开抒情。除却化用典故中的意象“青鸟”,诗中更多的意象是取自于大自然中的事物,除了第一节中的“河滩”、“风”、“石头”、“麦垛”等意象,诗中还有“雨点”、“荷花”、“荷叶”、“麦粒儿”、“卵石”、“游鱼”、“鸟翅”等,所有这些意象都还原到其本真意义,而弱化了其附加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麦田中,被丛丛麦穗簇拥着,呼吸空气中爱情的味道。在朦胧而美好的意境中,诗人含蓄而间接地表达着自己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那是充溢着灿烂阳光和清新空气的大地,是潺潺流淌不息的河水,是金灿灿的丰收麦田,是沉甸甸的弯腰麦穗,是粉红的荷花与田田荷叶……更不用说麦田画面中那只甚至让人联想到由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戏剧名作中飞来的寓意人类幸福境界的“青鸟”②一一所有自然界中的美妙景物,都在帮着诗人诉说心中深藏不露,欲言又止的那一份秘密。《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结合环境,以抒情主体的具体环境作为抒情场景及其道具,借物抒情,以明朗的色调引领情感走向,无迂回、少暗示,常常诗到语言为止。但我们依然被打动了,缓慢有力的节拍,循序渐进的结构程式和情感脉络,使原本平常的意象群呈现出整体效果上的巨大魅力。这种写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方向。
这首诗语言风格清馨自然,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诗中“我”将对一位带有麦田气息的姑娘的爱慕之情深埋于心底,这份情像麦粒儿一样成长着,给人以收割的希望。回味此诗,不得不敬佩诗人原野牧夫心思之细腻,感情之饱满,他的每一句诗,都像一股清澈的泉水,涌入读者的内心深处。
虽说诗人运用了大量的间接、含蓄的方式来抒发感情,诗歌中还是有一些是直接抒情的,比如:“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悬浮于睡眠的水面,那是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未成熟的爱深埋在心底,轻易不肯表白,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此构成诗作惯有的风格情调,构成灵活而生动的整体氛围。“我想我会是什么。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麦粒儿/从上帝的掌心滑落,让风吹到/这条小河边,停止了流浪。而我却不是麦田的宠幸”,和上例一样,这节诗中出现的第一人称“我”,将“我”比作一粒麦子,随风飘落到“你”身边,想要成为“麦田的宠幸”,让“青鸟”把他的心思带给河边守望爱情的姑娘,却又缺乏自信,害怕被心仪的姑娘拒绝。“我不想让自己沉落。卵石和游鱼。鸟翅/在运送许多马路上逐跑的消息。雨季终于来临”,诗人借“卵石”、“游鱼”和“鸟翅”三个意象告诉读者——也告诉爱情的使者“青鸟”——自己并没有“沉落”,而是不停地搜寻和姑娘有关的消息,默默关注着她,希望能更了解她,为“收割”做准备。这样的含蓄用典和直接抒情兼收并容的写作手法,使全诗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不乏现实主义的情调,虚实结合,更具独特风味。
作为一首语言优美、意境朦胧的抒情诗,《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中出现大量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这句诗中,诗人使用“雨点”与“荷花”的意象来表现一旦表白时难以掩饰的羞怯的神态。“羞红”一词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雨点”划过粉嫩的荷花花瓣的情形,以此来比喻少女的脸庞一样敏感娇羞的容颜,形象地描画出忐忑不安的告白心情,可见诗人文笔之传神,令人赞叹。
在原野牧夫笔下,荷花会被雨点“羞红”,荷叶也会悬浮在水面“睡眠”;而且,石头会“呢喃”,也会“默默无语”;还有那收割季节“忙碌”的水车,被风吹的到处乱跑的“盐”和马路上“逐跑的消息”,等等,这一切拟人手法的运用,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他将自己细腻的感情拆成拼图碎片,藏在“石头”里,躲在“荷花”下,赋予它们思想和灵魂。随着诗人的心路历程,读者走到最后:“那就这样吧,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那已经是来年的事情,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我看见了每天守望在河边的姑娘,她在收拢着一个童话”。诗人在守候中等待、等待真爱的成熟,等待另一个收割季节,另一场丰收,等待心仪姑娘来成就当初被“安插在河岸”的美丽童话。读诗至此,我们怎能不为所动而产生共鸣?
原野牧夫的诗里,融入了对爱的渴望和对真情的向往,有执着的等待、有美好的祝愿、还有深情的表白。诗写得激情洋溢但多情温婉;显得潇洒从容且诗意连贯;诗意的回味中激发出读者无数美丽的联翩浮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青鸟的典故出于《山海经》: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青鸟是神秘而带有三足的古老神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本为王母娘娘与武帝的信使,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②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代表作《青鸟》。讲述伐木人的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之夜,梦见受仙女白丽伦之托,为她病中的女儿寻找青鸟。在光的引导下走遍“回忆乡”、“夜宫”、“幸福宫”和“未来国”,寻找象征理想和幸福的青鸟失而复得的故事,说明只有甘愿把幸福赠送给别人的人,自己才会得到幸福。
(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学欣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百年新汉诗典藏》,香港三联书店出版IBDP《中文A文学课程试卷》等,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