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读者品读《赵佗归汉》特等奖获得者。
古往今来,论英雄之史诗名著,开篇便是大格局、大手笔。正如易中天在《品三国》中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的出场往往需要一个恢弘壮阔、足以施展拳脚身手的大舞台。而赵佗作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英雄人物,自然要铺陈直赋。果不其然,张况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开篇第一回即“奋六世之余烈”,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气概,健笔书写秦国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为小说定下昂扬向上的基调。
赵佗作为赳赳老秦的得力干将出现,便符合读者“呼唤英雄”的潜在阅读心理。小说在这一回中,也让大家看到《赵佗归汉》书写的不仅仅是赵姓一家的故事,而是强国复兴、民心所向的宏大叙事。在笔者看来,艺术也体现了古今交汇、启示未来的审美维度,这二重特色均有助于《赵伦归汉》文本文化意义的完成,彰显其文化诗学价值。毫无疑问,,《赵佗归汉》作为历史小说,它是美的。对于大众读者来说,它是耐读且值得一读的。
笔者认为,张况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完成了对《史记》的一次致敬。我们知道,《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具有文学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文学精品。其人物描写、场面营造等艺术手法沿用至今,是不少文学中人大受启发。即便是明清章回体小说,都能找到《史记》的叙事影子。在文体形态上,张况大胆采用了章回体形式,而且各回标题字数相同,甚至格式一致,又并非凑泊,这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上也是难能可贵的。除章回体标题外,作家张况作为小说贯穿全文的“叙事者”身份,采用古典长篇小说(如《水浒传》《封神演义》)常用的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人物性格气质、生平身世,除非故设悬念,否则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小说第六回谈到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时,直言“吕不韦其实嘴巴挺密的”;第七回赵佗对芈季之言感到费解的心理描写中,曲写屠睢是“校尉级大老粗”,暗示屠睢这个人物在征越时做出野蛮行径是必然的。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作家张况操持全知全能视角,多次灵活转移叙事焦点,时而夹叙夹议,时而史论结合,均构成其《赵佗归汉》的文本特色。例如小说第三回谈及秦王会见赵佗等武将时,以“掐指算来东周五百年”起兴,代入秦王视角,描述春秋战国历史,将议论的感情色彩代入客观的历史描述之中,自然地引出秦王对时势动荡的痛恨,及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望。小说第十七回写到秦王因李信兵败,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时,作者评价秦王“有时真像个大孩子……志存高远,誓要一统天下……”,体现作者对秦王统一宏愿的敬佩。
《赵伦归汉》叙事的“新历史”特点,在于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新”的原创的历史细节刻画,以生动的情节塑造了历史上的各色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实现宏大叙事的“莎士比亚化”。笔者提出的“新历史”,正是对赵佗忠心助秦一统的伟大历史的新刻画。例如小说第三十二回“秦皇称帝光华夏,赵佗岭军征百越”中,写到云姑与俊俊(伯始)不幸去世时,赵佗悲怆的自言自语和与燕子的一席对话描写,展现赵佗征战沙场而又铁汉柔情的一面,也塑造了其对感情极为专一的高大形象。小说第三十九回,写秦始皇做出焚书坑儒的非理性举动时,作者也书写了赵佗与甘逸农推心置腹的对话,表达了赵佗对公子扶苏大胆直谏秦皇的担忧。这些细节的描写,无疑都丰富了赵佗对秦国政治军事行动的积极参与,更深化了赵佗作为秦皇身边“人”的人性意义,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典型人物的典型精神,因此在这里我以“莎士比亚化”称张况。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小说前三卷乃书写春秋战国与秦朝之事,作家张况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后世乃至现代语言,让庄重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又不至于“逾距”“郑声”。这些现代语言和现代语境,恰到好处地让历史小说所要展示的时代变得呼之欲出。例如小说第一回的“百年复兴”,其后的“大秦强国梦”,属于时代精神化的历史阐释;再例如“扩大化”“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等谚语、术语,皆具时代特色,用在小说中以达到通俗易懂的阅读效果,可谓高手笔法、恰到好处。此外,笔者亦注意到,小说中王翦与蒙武的拼酒时的对话,也是充满诙谐幽默喜感的,表现了二位老将军老当益壮的人物形象,成为大秦昂扬向上、进取状态的美好缩影。
总之,张况小说文本的文化意义是由叙事得以完成的。正如小说内容简介中所说,该书确实再现、重构了赵佗归汉的恢弘历史,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富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中国历史而言,《赵伦归汉》书写了赵佗历秦归汉的壮阔一生;对于现代而言,《赵佗归汉》是“中国梦”的官宣,弘扬了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对于未来而言,《赵佗归汉》是国家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启示。再次,我以璃月海灯贺词致敬此书:
风雨同祝,山海同往,是承天地之佑。
功成在我,利在千秋,何不乘烛夜游。
今古诸事,激荡中流,宏图待看新秀。
2022年8月9日
(选自《张况论》,原载《广州图书馆网站》。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读者品读《赵佗归汉》特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