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性愚鲁,偏好读史,这是个不小的毛病。
对于秦汉隋唐几朝,我一直有着固执的偏爱与一家之见。
平生雅好不多,然对国之瑰宝书法、国画却一直情有独钟。每见古字旧画,仍免不了生欢喜心、入太虚境,日夕浸淫,摩挲有年,虽说长进不大,但对古人笔墨似乎也能看出点道道来。
民国以降画家的作品我甚少接触,亦无个人偏好,因此也就谈不上有任何发言权了。
文化的与时俱进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也一样,是很难骗人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谁也代替不了谁。因此有时候不予置评也是一种态度。
酷暑时节,应邀出席佛山著名画家邹莉长卷《武则天》画展,握手寒暄时我笑问邹莉这幅长卷花去她多少时日?邹莉耸了耸肩舒了口气对我说,从收集材料算起,该有近二十年了吧,开始创作到长卷正式竣工大约花了四年时间。
邹莉对我说这话时,我留意到她脸上难掩长卷完工之后那份释然的轻松,以及那份轻松里裹挟着的不易被人觉察的些许凝重。
听到邹莉的陈述后,我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深为她执著艺事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感叹这年头竟还有像她那样移山“愚婆”。
二
细数中国历史,共出现过83个王朝,计有帝王559位,其中有名有姓的皇帝就有422个,武则天就是其中一位。
武则天当然算个人物,她毕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一定程度上看,武则天代表着女性在男权世界里唯一一位取得过真正至高无上话语权的牛女人,尽管是刹那辉煌,但仍不失为全天下的女性实实在在的代言了一回。武则天的硬朗个案很好地阐释了“女人能顶半边天”的传说并非虚拟!而是如假包换比珍珠还真的真实。
我想,邹莉选择画武则天,该是对女权意识的一次深情回眸、反刍性觉醒与刻意打捞。作为画家,邹莉有着自己旗帜鲜明的选择和独具风格的艺术风格与评判标准。那天跟她简单对话时,她对我说她平生最服武则天,觉得武则天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武则天为中国女性世界增添了无可代替的雌性砝码。
我认为,武则天的上位确实是对男权社会最成功的一次反讽与击垮。而画家邹莉确实有理由为武则天这样的传奇人物画像。
可我转念又想,武则天毕竟是封建王朝统治者代表之一啊!况且还是个“母”的?性格中有着不被我认可的狠劲与狼性!
“公”皇帝的画像、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老夫这许多年算是听腻了、看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国内影视屏幕上,宫廷剧一场接一场,皇帝一个接一个“复活”,他们的屁股贴在皇位上一次次“君临天下”,极尽风光风流之能事。但表现手法几乎无一例外,无非是以重大历史事件来凸显其丰功伟绩和治国安邦之术对王朝的贡献而已。宫斗!宫斗!不停地宫斗!争权夺利!争权夺利!不停地争权夺利!素质好点的编剧,最多插入些批判性情节和场景,略微烘托一下君王的暴戾形象,让人看着能吸取点教训而已,很难看到真正人性化的有力量感的男性皇帝出来表演治国理政的绝技。这是一件憾事了。
此前我曾到邹莉的工作室看过她的几张草图,感觉其构思虽然颇为新颖,表现的角度也算特别,但要展示武则天不同凡响的一生,邹莉在气势上似乎还有欠磅礴大气和通盘考虑。我当时就想,作为画家的邹莉真能用纤细柔媚的画笔将武则天庞杂无比的一生给描绘出来么?
说实话,我心里一度曾表示深度存疑!
事实上在历代皇帝图谱中,武则天确实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不惟其人太过复杂,更多的是其事太过诡异。我认为,武则天其实是个谜一样的人!性别的标签让她变得扑朔迷离,简直难以人间逻辑来编排她。该如何表现武则天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的一生呢?仅靠几张画能说清楚么?
说实话,当日从邹莉的画室里走出来时,我真替邹莉捏了一把汗。要知道画《武则天》长卷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弄不好,这事就会成为邹莉绘画人生中的一次悲催“滑铁卢”。即便画出来了,恐怕也会成为邹莉绘画生涯中画蛇添足的一次多余表达。我甚至坏坏地想,那可能只是一次无意义的重复劳作而已,一棵老树,恐怕不大可能再开出冒险的“新花”来。因为类似的题材,邹莉已经画过不少了,而且颇受好评,颇有口碑,且颇得业界认可。我觉得她犯的着花那么多时间精力为武则天这老娘们大动真情、大张旗鼓。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而已,值得如此为此大费周章,拿命去搏么?
三
一切疑虑都在我见到《武则天》长卷的“真身”之后瞬间分崩离析了。
《武则天》果然不同凡响!像地震,将我陷入岩层深处的思绪猛然拽上乔戈里峰,那种被仙霞裹挟的惊喜,让我的感官倏然脱离肉身,翱翔于不能自拔的云层,心中顿觉有仙气在焉。
我的杞人忧天确系多余。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邹莉的百米长卷就是武则天的一生!
一百五十米与八十二岁之间划等号?是否就等于武则天活在人世的阳寿?这是数学公式能解答的课题么?简直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难上百倍!但邹莉给了我一个准确的答案:在她的画卷上,这个等号是成立的。
遥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之后,闻知武则天“容止美”,一见之后,圣心大悦,遂召她入宫。彼时的武氏,美艳绝伦,以十四岁的豆蔻年华被选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太宗爱美人,赐号媚娘。据说武则天入宫前,曾极不耐烦地对向正哭哭啼啼的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女儿进宫侍奉的是天子,又不是去送死,岂知非福?为何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武则天反过来如此这般安慰母亲别伤心。她的举止多少能显示出她早期就具备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李世民在位时武则天的宫中生活史书并无详细记载。想想也是,小小一个才人,谁会无聊到去记录她的举止言谈呢?好在武则天晚年有一段关于训马的回忆弥补了这一遗憾。说的就是武氏当年为太宗驯马的往事,都来颇为有趣。据说太宗有名马曰狮子骢,肥壮任性,不听使唤,除了太宗,宫中没有第二个人能驯服它。才人武媚年纪轻轻,好胜心强,她当时刚好侍奉在侧,于是就斗胆对太宗请战道:“臣妾能制服它,不过需要三样东西:一曰铁鞭,二曰铁棍,三曰匕首。”太宗问故?武媚答曰:“用铁鞭抽它,倘不服,则再用铁棍敲它脑袋,倘仍不听使唤,则以匕首割断其喉。”太宗闻言心有所惊,口头上颇为赞赏武氏志气,心里却记住了这位狠角色。加上有人进言说将来名字中带“武”字的人可能会夺走大唐江山。从此后,武则天再也没得到李世民的宠爱了。武氏只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宫中地位就再没得到任何提升。太宗病重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武氏竟与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暧昧的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此时的她早已与李治暗度陈仓、暗结珠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与武则天藕断丝连。正是凭着与李治的那段不伦之恋,武则天才有了咸鱼翻生的可能。拜高宗李治所赐,武氏再度进宫,做了高宗的昭仪。自此武氏开始平步青云,直至一步登天,被封为皇后,最终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遂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为“曌”。武氏无疑是个男性化倾向很严重的女人,志向宏大、野心不小,她期望自己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故而改名为“瞾”,取日月凌空之意,实际上此前翻遍帝国字库,也找不到“曌”字踪迹,这字纯属武则天自己无中生有造出来的,由此可见其敢说敢干的犀利个性。
武氏称帝后直接上尊号为“圣神皇帝”,其晚年因病退位之后,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加上武氏此前另有废除的尊号什么“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乱七八糟一大堆,可谓琳琅满目不一而足。足见武氏甚于男性的雷厉风行的泼辣个性、犀利作风。
记得早年曾在石湾新华书店看到过邹莉的《中国后妃一百图》,翻阅之后爱不释手,喜欢得无以复加,那时我只是个厂报小编辑,薪水可怜,还得省着点寄回老家给我弟妹他们交学费。于是就厚着脸皮跟店员软磨硬缠漫天杀价,最后兴高采烈的以九八折购得。彼时我学着给弊报插图,说是插图,实则是依样画葫芦,缩小点倍数,直接顺手牵羊将那些“后妃”搬上边角地块,作为装饰。那当然是陈麻烂谷的往事了。
邹莉有此深厚的功底和娴熟的技艺,画起《武则天》长卷来自然得心应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在《武则天》长卷前端详,我被她的细腻笔法、夸张表达、精到刻画所折服。邹莉其实是在用幻景式的白描绘画方式,提炼出关于武则天的18个独立成篇的故事,用5865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以极为曼妙宏阔的清丽画面和关键事件,很好地表现了武则天作为女人、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作为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的多个特殊形象,从恢弘的人性角度观照武则天,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力量与精神力量,让主人公武则天鲜活跃动,宛若神人。邹莉的表现形式一如文学中的夹叙夹议,体现出一种丰腴之美、清新之美,让我过目难忘。
四
事实上武则天二次入宫是在唐高宗即位之后。她之所以能入宫,主要是因为高宗当时鬼迷心窍,专宠萧淑妃。醋坛侧翻的王皇后,遂于永徽二年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假手武氏“以毒攻毒”,顺便拿下萧淑妃。是年武则天只有26岁,正值风姿绰约的年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回宫后的武则天通过一系列手段,迅速击垮了萧淑妃,并顺利获得高宗的宠爱。次年,武氏便被升为昭仪(二品),尔后她肚皮争气,顺利为高宗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氏不满足于昭仪之位,开始觊觎后位。王皇后见势不妙,不得不硬着头皮觍颜与萧淑妃携手,二人结成一派,与武氏周旋于后宫。再后来武则天设计,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并当着高宗的面成功诬陷王皇后并借高宗之手罢黜了皇后,而一跃攀上后位。随后,武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趁势点了萧淑妃的天灯。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也很惊险,武氏30岁诞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载:武则天诞下长女弥月之际,王皇后来探望武氏女儿之后,武氏虎毒食女,竟暗中亲手将自己女儿掐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不问青红皂白的高宗一气之下将王皇后打入冷宫,后来王皇后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中原话是“送到日本”。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很大,高宗的权力因此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的夺后之路也因此并不顺利。高宗为了武氏,为了爱情,糊里糊涂男儿了一回,他企望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权臣势力。武则天因此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真正“盟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许多官员看到李义府因支持“废王立武”而受到重用,遂一个个当起了墙头草,纷纷倒戈,从而形成了“拥武派”,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这就顺利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的话,顿时打动了高宗,使得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了过来。武则天命运由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随后武则天做出了一系列维护自己地位的举动:她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顺利除掉了长孙无忌,使得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状况此后被完全改写。高宗此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没错,倘从这些惊险细节来看,工于心计的武则天确实够阴够狠够毒。邹莉该如何为真实的武则天定性才能走出历史的既定窠臼?这无疑很考人。在长卷中,邹莉为武氏讳,将这些成长中的明显“污点”轻轻一笔带过,并无声无息地消解于《凝望无字碑》中。让人感叹她不同凡响迥异流俗的玄妙之技确实了得。
《武则天》长卷构图繁杂精巧,景物人物颇多,画中各色人物,形象逼真,描绘精细,意态灵巧,动感十足,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可见万千气象。长卷疏密有致,变化奇多,整幅画线条流畅,气势贯通,如行云,似流水,起伏跳跃,自如潇洒,既富于韵律之美,又颇见造型之巧。邹莉所画宫廷阙帷,富丽堂皇,一派皇家气象,画中佳丽,百态千姿,清丽可人。邹莉将武则天塑造成倾国倾城的仙界神女一般,简直天上有地下无。而数千名宫女群像,更被她刻画得“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形神兼备、左顾右盼,呼之若出”,简直疑为天人之作,美不胜收,断非凡间俗物可比。
我有些担心邹莉对高宗和武氏“二圣”临朝时期的表达能不能尽如人意。因为这一时期的大唐朝政是非常复杂、非常诡异的。
显庆五年十月(公元660年),唐高宗风疾发作,痛苦难当,无奈之下,不相信任何人的他只好让武则天来帮忙处理朝政。此后因种种原因,武则天和高宗之间也因朝中大臣的建言而出现过裂痕,甚至差点导致武则天被废。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惜墨迹未干,即被武则天瞅出破绽。面对此情此景,武氏虽然惊出一身冷汗,但她够胆奋起以皇后身份对半条命的高宗软硬兼施。高宗无奈,废后之事就此搁浅,并以失败告终。于是,聪明伶俐的武则天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高明策略,她向高宗建议让自己和高宗一块上朝听政。此即史上所谓“二圣临朝”。武则天此举使得她的政治经验和朝中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增长。高宗整天病恹恹一只脚悬在鬼门关。武则天高明就高明在非常尊重高宗,对高宗表现得恩恩爱爱呵护有加,并一直以朝政为重。由此,武氏博得了朝中百官的同情和点赞。
武则天心比天高,她并不满足于此,因此就有了她与高宗封禅泰山的做法。高宗朝大唐国力昌盛,武氏积极促成高宗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时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按大唐律例,封禅毕竟是皇家大事,基本没皇后什么事。对此,武则天绞尽脑汁得寸进尺说,封禅祭地之仪,当由太后配享,以彰显后土之德。她娇嗔嗲嗲地对高宗说,让公卿当亚献实为不妥,毕竟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行祭地之仪。所以让她武则天充当亚献最为合适,这样也好让皇后落个孝敬婆婆好名声。高宗耳软,闻言颇觉在理,因此答应了武则天的“荒唐”请求。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武氏与高宗一起封禅泰山,高宗准奏,果然由武氏充当亚献。聪丽如武氏,决定大慷帝国之慨,顺势收买人心,给百官来个赐爵加阶,此举果然奏效,使得百官对她无不感恩戴德。
邹莉画笔下的武则天举手投足简直极尽天人之态,面目表情,丰富娴雅,一副仙女下凡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让人过目难忘。
五
邹莉当然也触及了武后垂帘听政的政治话题,不过她同样巧妙地替武则天拔除了其他层面的障碍。
邹莉删繁就简,重在以形见神。她笔下的武则天以“君临天下”的姿态,管理国家军政要务,一副舍我其谁的能人模样。
事实上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功垂帘听政,其主要原因当然是由于高宗体弱,无法视事,他信任武皇后,且毫无警惕之心。武氏枕头风之下,高宗自然毫无防备,并逐步将军政大权交予武后打理。伏笔一旦埋下,这就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在高宗病入膏肓时,顺利代替高宗使皇权、行王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当权者、执政者。邹莉彰显的正是武则天勇挑重担、劬劳政务的女强人形象,极具代表性。
邹莉以《武曌立周》、《国色天香》、《恃宠角力》、《凤呈祥》等十八个片段,描绘武则天的人生际遇,表现她的人性光辉。在画家笔下,武则天亦人亦神,似仙似妖,线条粗细得体,构图错落有致,周遭景致井然有序,人物细腻传神柔中带刚。难怪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隋唐史专家、中国武则天研究学会会长王双怀在画展当日的研讨会上说:“邹莉是用工笔画长卷来描绘武则天,拓展了历史文化呈现的新领域,具有开创意义。历史题材发挥空间很大,国学可通过绘画传播,礼乐可以用画展示,画家术业有专攻,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历史性和艺术性应如何结合?邹莉在基于与历史家交流的基础上站在女性视角研究、展现武则天,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王先生的说法,我认为讲到点子上了。作为局外人,我颇为赞同他的观点。
高宗后期身体每况愈下,国事一途只能交由武则天决断。这一时期的武氏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氏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比如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比如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为避讳,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则改称“天后”。人们从这些封号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的冲天欲望,其政治野心由此暴露无遗!而彼时,被完全绑架的高宗对此已然完全无能为力,只得听之任之。
非但如此,武则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施政纲领。史称“建言十二事”。直接取代高宗,操弄朝纲。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百姓的徭役给免了。后来武氏大权在握之后,又命人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至各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此外,武氏还注意地方吏治,重点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了一套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周时期,社会相当安定平静,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的380万户剧增至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个比例在中古时代,算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了。这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不容抹杀;二是笼络百官。从提高官员的薪酬待遇入手,给八品以上的官员加薪涨福利,给那些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重用和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加官进爵;三是提高母权。这是武氏的独创之举。如果一个人的母亲去世,而其父亲还在世的话,作为孝道,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四是取悦皇帝。王公以降,皆习《老子》。另外,武则天还倡行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七个褶子的裙子。武则天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武周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快速发展。到武氏执政时,均田制已经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此,励精图治的武则天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民户逃亡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政府的税收受到了较大流失和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她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此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武氏的“建言十二事”为朝廷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使得武则天的威望得到更大的提高。称帝后,太子一直付诸阙如,武则天宁愿让它悬着,也一直不册立太子。后来发生了神龙政变。武氏将皇帝李旦称为“皇嗣”。“皇嗣”的称谓很是古怪,其身份近似于太子但又不是太子,按封建父系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通常只在一家一姓中传递。这种继承方式无疑让武则天的野心大受困扰:倘让儿子继承帝位,一家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同一个姓;倘将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虽是同姓了,可本质上又不是一家。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了希望,这家伙为了自己能当上太子,几乎使出浑身解数,狠招频出,把个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全无人形。后经狄仁杰等大臣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氏看到人心仍向着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皆不成器,难堪大任,最终武则天下决心重新立此前已被废为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至此,才算是真正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此后,武则天再没任何棘手问题需要解决了,她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志得意满,年岁渐长,为了显示自己的至尊皇权,武则天老娘们也学着历代帝王的样子,开始耽于享乐了。史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处死。武皇帝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奢侈的宫廷生活。高宗驾崩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不知天高地厚的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武氏对他痛下杀手,毫不留情。“后宫”第一个男宠人间蒸发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随即迅速崛起,而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垂暮之年了,一身老病,长期不能上朝视事,对朝政的控制力随之明显下降。二张兄弟这时就成了她的鹰犬和耳目,逐渐开始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两个吃软饭的家伙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政局随即变得扑朔迷离,复杂无比。武则天母子、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空前紧张起来。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二张兄弟,并成功逼得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顺利恢复了大唐旧制。对于李唐王朝来说,这无疑是幸事,合该它气数未尽,续命成功。是岁末,一代女皇武则天抱憾离世,享寿八十有二,遗诏省去了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看来,她还是对身后事做了细思量的,还算是谨小慎微的。毕竟侍奉过太宗和高宗二朝皇帝的名声并不那么光彩。
《武则天》长卷中如何体现武则天登基盛况,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来不得半点马虎。弄不好就会画虎类犬,徒劳无功,甚至让人诟病。事实上邹莉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要想截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动人场景,那是相当考人的。
不过,这些对于画家邹莉来说并不是难事,她做到了,她给武则天定格了一个刹那永恒的女皇帝形象:高近一米的武则天女皇头像,如日月高悬,皇气十足,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男性帝王。画家邹莉很好地彰显了武则天作为女皇帝至高无上独一份的王者姿态。当然,为了衬托女皇的至尊形象,邹莉使用了夸张和对比手法,用米粒般大小的群臣身姿、宫女影像与武则天的高大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显示出武则天作为女皇帝强大的精神气场。
邹莉不是功利主义者,她尊重所有生命,即使对小人物的刻画,她也非常认真负责,细心考究。无论哪一个人物,邹莉都有她自己非常到位的构想和非常考究的塑造。
六
为了表现武则天的身后故事,邹莉煞费苦心废寝忘食,而且不惜纸墨。她苦心孤诣创作了《凝望无字碑》这轴具有代表性的画卷,以极为清新疏朗的线条和故事情节勾勒出武则天难与人言的一生是非曲直,可谓大有可观,此处无声胜有声。
凝望无需作声,凝望是一种走心的温馨举动,即使只是一个细微的眼神,但它却寄寓了邹莉对画事的无限虔诚。
大音希声,大巧若拙,正是这“凝望”二字,体现了画家邹莉构思此作的良苦用心,和不吝笔墨对武则天历史功绩的客观评说与崇敬之情。
无字碑位于乾陵(今陕西乾县),乾陵乃武则天与高宗的合葬之地,该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颇见气势。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了。一个终生迷信文字、文学造诣不俗的女皇帝,死后石碑上却没刻一个字,这怎么着也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强势如武氏,没理由这么做的呀。要之,世上说法大抵有六:一说是,武则天立“无字碑”主要是想用来夸耀自己,表示自己功高德昭,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是,武氏自知罪孽深重,侍奉过两朝天子,不遵妇道之举,难免让人厌恶。她可能觉得自己死后,碑文最好不着一字,免得被后人吐口水;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武氏立“无字碑”乃聪明之举,历来功过是非都是任人评说的,碑上无字,无声胜有声,爱怎么说怎么说吧,老娘长眠地下,管不了那么多了,哼!没眼看;第四种说法是,武氏的儿子恨透了自己母亲,武则天本来写好了碑文,却被她儿子藏在了墓室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为这段难与人言的历史默哀;当然此外,学界也有人揣度,石碑可能原本想刻字的,但由于武氏死后政局不稳,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合适评价,因而不了了之。这权当是第五种说法吧;最后一种说法有些可爱,大抵是武则天既是皇后,后来又是皇帝,身份复杂,孰轻孰重不好掂量,朝廷不知如何措辞,因而干脆不写拉到。
事实上对武则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大诗人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我认为,这虽然有些过了,但也大致体现出诗人对于女皇善待读书人的另一种认同吧。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武则天以洛阳为东都。此后高宗与武氏频繁往返于东西两都之间,直至最后驾崩于洛阳。公元684年,武氏干脆迁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建立武周政权。公元705年唐中宗复辟,还都京师长安。武氏称帝期间,除了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十月短暂住在长安之外,她一直居住在洛阳。
据说牡丹就是被她贬到洛阳的。据说在长安时,武则天有一次带领宫女们在上苑赏花,流连忘返之际。她看到百花凌雪而开,一片生机,心中大喜。她慢悠悠走走停停,观赏得很是仔细。但她花木丛中有几株花木披着霜雪竟没有开放!她端详仔细,才发现那些没绽放的,全是牡丹!于是武则天龙颜大怒,厉声喝道:“大胆牡丹,竟敢抗旨不开,既然你在长安不开花,那就将你贬到洛阳邙山上去,与无数坟茔为伍,永世不得开花!”
据说武氏当时怒气难消,下令众人放火将牡丹烧了,然后才扫兴地回宫。第二年春,武则天来到邙山,想看看被贬牡丹的焦枝枯叶。但她看到的却是开得娇艳无比的牡丹,前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赞口不绝。武则天弯腰端详良久,只见牡丹虽然带着火烧的印迹,但其根茎愈发粗壮,花叶愈发茂盛,呈现出一派盎然的生机,简直国色天香,让人流连忘返。宫女将洛阳百姓的话告诉武则天说,牡丹被火烧过之后,一如凤凰涅槃,生命力更加旺盛,变成焦骨牡丹了。武则天遂被牡丹的坚忍精神所折服。临了她叹了一口气说:“牡丹不屈服,焚后犹自开。看来天意不可违、民意不可欺啊。唉,只是朕已经老了……”
这就是牡丹被贬的传说。富贵花的凄厉境遇,有些苦涩,有些戏剧性,也让人对武则天的霸道感到摇头,甚至捧腹。
邹莉的长卷中,牡丹自然也是个大主题。牡丹与武则天有着不解之缘,邹莉将牡丹画得璀璨夺目、芳华顿现,一副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之态。我想,这多少也寄予了邹莉作为画家对牡丹花的极度热爱和对武则天的非一般认同。
武氏缘何选择洛阳作为武周的政治中心?按司马光的解释是:武则天设计害死王皇后、萧淑妃后,数见王萧为祟,披发沥血如死时惨状。她后徙居蓬莱宫后,依旧夜夜做恶梦,因此选择住在洛阳,终身不再回到长安。依我看,武氏这是心中有鬼,因此处处见鬼。
还有就是《旧唐书》上也有类似记载,大意是:后则天频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武后恶之,祷以巫祝,又移居蓬莱宫,复见,故多在东都。我认为这种说法也并不靠谱。因为王萧二人死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距武则天定都洛阳,已近二十年矣。况且,武氏称帝后,仍在长安居住了两年。从这一点来考量,我认为以王萧二人之死来揣度武氏因此定都洛阳,谅是无稽之谈,颇有牵强附会之嫌。武则天偏爱东都洛阳,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清楚个中缘由。但我觉得一个基本事实似乎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武则天已经将洛阳作为武周的政治大本营。这大概是想与李唐王朝略微划清界限也未可知。
武则天登基稳住局面之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在用人上,她开始大胆启用酷吏。为巩固武周统治,她使用严酷手段,以酷吏为鹰犬,借机打击反对派。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皇帝都是武氏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故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也比较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武氏批判更显严厉了,特别是司马光之流的骂声,更是响彻云天,没有半丝温存。翻阅史册,我发现到了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华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时,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不会好到哪里去。明末清初时,王夫之就曾偏颇地以“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来评价武则天,更是有失公允,毫无人文底线。
为牢牢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不惜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李弘。实际上武氏一生手辣心狠,她一共杀死了自己两儿一女三个孩子,即掐死了女儿安定思公主,毒杀了大儿子李弘,逼二儿子李贤自杀了断。当然她还鞭死了孙子李重润、孙女李仙蕙、侄孙武延基,害死了亲姐姐韩国夫人、外甥女魏国夫人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以及高宗其他非子所生的儿子等等。武氏称帝第二年,便假手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死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氏又弄死了来俊臣,从而结束了酷吏政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作泼妇骂街状,说什么“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对武氏大张挞伐,对之做了最为严苛的批判。实则武则天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周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贤臣均在朝中担当重任,即便如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一个个也都是在武则天年代就得到擢拔的。武氏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极大地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而看有否政治才干和治国理政的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朝中举行殿试,开创了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寒门子弟自此有了仕进之机。武氏知人善任,像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都被她委以重任。总之武则天主政期间,朝中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国家在武氏手中开出一派“盛世”气象,可以说武氏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毫不逊色于其他王朝。因此史上评价武周有“贞观遗风”也就不奇怪了。武周朝的昌盛为武氏之孙唐玄宗“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牢靠基础;在军事上,武则天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氏称帝前后,曾大开杀戒弄死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不足,国防力量转弱。“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即由那时派生而来,导致武周朝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几无凭借。后来随着统治地位日渐稳定,武则天开始逐渐挽回了颓势。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了金山都护府,负责管理西突厥故地,但建制上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武氏此举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邹莉的长卷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去表现武则天的这些历史功绩。我想,这或许就是绘画为何终究代替不了文学的缘故吧?文学艺术是相通的。但我认为文学的功能似乎更胜一筹,它能事无巨细地记录任何东西,而绘画这能局部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侧面会片段。
七
对武则天的评价,历代虽众说纷纭,即便武氏在任用酷吏上背了骂名,但总体来说武氏的口碑还不错的。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可否认的是人们对武氏也有不少负面评价,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武氏主政初期,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大兴告密之风,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一女侍二夫不说,称帝后竟不学好,居然还拥有不少男性嫔妃(史称“男宠”),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有点变味了。因此正史上似乎都对她的这些所作所为非常介怀,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及至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不可能公正、公平、公允。明末清初时,王夫之就曾以“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来评价武则天。在我看来,这完全有失公允,几近偏颇了。看来王夫之离“圣人”品格还远着呢。
至少到了邹莉这里一切似乎就都有了改观。邹莉对武氏就表现得极度宽容与理解,她一直站在女性立场替武则天说话,并用画笔直接勾勒纠偏其他人的不公正说辞,她在替自己的偶像武则天画像、立言、立德。我想,这是而位女性跨越时空的一次平等对话和惺惺相惜了。在我看来,邹莉打通了时间的隧道,从史识深处为武则天的功绩张目,这无疑需要过人的技艺。
事实上,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氏的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第三个贡献则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想想看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的铁蹄踏碎了安西四镇的好梦,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发难。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乱也很令她烦心,东北的契丹虎狼之心不死,一直打到河北中部。内外交困的武则天真是个奇女子,她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还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武则天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极为温和的文化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武氏的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记得唐人沈既济在谈及武周朝的科举制度时不无感慨地说过:“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之类的话。沈既济的这些话无疑是对武周朝的褒扬。正是由于各种文化的相融发展与普及,才推动了全国文化的全面发展。武周时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就是那时涌现出来的。武则天时,雕塑、绘画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另外武则天在文字上也做了大胆改革,为改革文化,她增减前人笔划,无中生有创造了十九个独一无二的“则天文字”,被天下所采用,部分文字甚至还传到日本、韩国,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虽然武则天所造汉字都是为了她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但通过这些汉字,人们却能看到她非凡才气、胆识与智慧。此外,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说武氏多才多艺、总压群芳,我认为完全不过分。比如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她一时触景生情而亲撰碑文、亲作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老娘们挺有心计,挺会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观其笔法,不但婉约流畅,且意态纵横,颇见男子气概。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看着都感舒泰。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草相间,多用侧锋,有章草之风。碑文的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的珍品。《宣和书谱》评价道:“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从这一点来考量,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奇女子!打脸多少须眉?令多少男人羞愧得无以复加?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人们对武氏也有不少负面评价。比如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在我看来,画家邹莉该是在通读历史之后,用女性独有的视角去观照历史,观照武则天的多面人生的。她以当代女性的观点,站在人性最本质的高度,对武则天进行史诗性描摹。一百五十米《武则天》长卷是一幅点睛欲飞的历史画卷,是邹莉个人绘画人生的一次艰辛“长征”,也是邹莉画家生涯的一个高峰。绘制过程自然不乏艰辛,但我觉得那都是值得的。邹莉没有因为前路崎岖而退缩,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愣是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这是值得尊敬的大匠精神!
站在邹莉的巨制前,我思绪万千,颇感激动。言说的冲动让我重新咀嚼了武则天统治时期那段令人心潮澎湃不得不说的历史。凝望画作,我不免对邹莉肃然起敬。一是敬她兢兢业业的术业精神,二是敬她大开大合的绘画风格,三是敬她女权意识的觉醒。
笔墨当随时代。事实上,在时人逐利的当今文化艺术界,像邹莉这样的“愚公”精神,确实太罕见了。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这年头确实需要像邹莉一样的艺术名家的坚守与奉献。
为武则天立传的画家邹莉,拥有我最诗意的祝福!
2020年1月1日—11日
佛山石垦村 南华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