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著名诗人古冈诗歌作品选。
第一根烟
什么都行。
天边云彩,麻皮似
殷红的落日。
广场放电影,露天屏幕
反过来,军人坐小板凳。
我顺细水管,够着
越过围墙的碎玻璃。
阿飞厉声:嗨!买包烟去。
前后搭手,我下地,飞奔
弄堂口烟店,飞马牌
大前门,找的零头
他说给你。抽一根!
烟味呛鼻
云浮上空。
阿飞落伍,
纯粹的义气
组织成斗殴。
败下阵,他衣角
烟星溅出的洞
像婚姻补钉。忽地广场
升出住宅楼,晾衣服的杆子。
避让
我的沉着、坚定的云儿,
我头顶忽悠地飘,
我至少年龄一小段里
淌呵,踩、埋、没、窒。
时日喉管一把逮住,
你说我拥有一生积蓄,
你说不朽就是消失
不可能的事,变成
打灯笼的照人,
照己不得已的衰败。
欢乐就是忌口,
鱼贯像倒倏,人流中。
酒席
问题不在杂质停了多少天,供应胃
搅拌的菜泥汤。
多少浮游,添着滋味
浮上的烫油。
蝶泳的各式公民
公平分竞技的筷子。
多少头颅愿抛洒
红版图的省市,风味菜
叫嚷着滑下油锅。
家庭共食,和善的母亲拆鸡腿,
换着法子串联
味觉的生息链。
睡了拆骨头,悠久
传承的秘方。
牙床、蛀了外环线,
酒足,和着饭饱。
宵夜的幸福逻辑
换来的满席酒宴。
亮天空
节前厚厚,隔日的雪。
冻凉,还算有灯,
头颅大亮。
扬起它的
浑圆,混杂地。
天昏地发亮,关市。
你的大吉,但拉网
鱼崽子溜冰,
鱼儿冻土下,透亮的。
那时日
潮,灰暗的雾,
隐约楼影。
退休的酒席,昨日就是
从今后的一桌,某个卡。
仍然是,日日像我昨日,
迟早也须回家的小老头,
鬓白,天暗,夜晚吊销。
我活黑夜之反面,
反向思维的电梯。
反着就是不从,
不依循,小时童车的那日。
在我眼下突入的
在我不在的那时经久滞留。
青山
即便是,斜阳中唐朝,
如今空空如也,断壁
游人短促的笑。
我们近游一圈
血脉,相连和阻塞
年轮舢板的底。
勇退像界线,
两头两尾,断了线
仍在飞的,青山隐去。
诗家名典评诗
阅读古冈的诗歌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他的诗歌总是不断挑战我们习惯的主题模式、象征秩序和修辞套路,在词语的钢丝绳上翻高难度的筋斗。古冈的诗歌往往很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组合又比较突兀、飘忽,“多远取譬”,语义的逻辑衔接若即若离,容易令读者心慌。大概是因为居住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人见多识广,每日信息量过大以致目不暇接,体现在古冈的诗中就是各种意象、非意象纷至沓来又稍纵即逝,转换异常迅速,令人恍然大悟什么叫诗歌的“张力”。
其实古冈的诗歌并不玄学,因为这个从小便在上海生活的南方人无意中濡染了海派文学共有的对于世俗生活物象、日常细节的唯美主义的精雕细刻,线条、色彩、形状、质地、意态……正是因为这些,古冈的诗歌虽然极少出现外滩、外白渡桥、豫园、东方明珠、万国建筑等等地标性的上海符号,但却时不时敞漏出上海内在的微观肌理和非浪漫、非诗意的生活底子,并且因其微观而得大上海的丰富、真实。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和我一样出生于共和国的1960年代人,古冈的诗歌语言并非全然是自我指涉,而是深深植根于特殊的历史现实语境。这一点如此重要,借用耿占春的话说就是:“这些诗歌文本为我提供了把经验主题化的可能,同时又提供了与晦暗不明的语境保持隐喻性关系的方法。”
的确,作为出生1960年代的上海人,古冈们的时间空间都过于庞大复杂难以把握,但是我却惊喜地发现古冈已经以一个具有高度概括力和历史洞察力的命名抓住了这座中国最现代的城市的精神特征——“上海,驱巫的版图”——古冈一组诗歌的题目,足以令“今日腐烂的历史学家汗颜”(改自钟鸣的一句评论海子的话)。不是吗,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性就是去魅。“巫”和“魅”均与神话和宗教有关,似乎与理性精神背道而驰。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上海是走在了所有中国城市的前面。然而,“去魅”“驱巫”的后果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妙,因为具有去魅性质的现代化也意味着:“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整个世界中,经验都不占有真正重要的地位。因而,宇宙间的目的、价值、理想和可能性都不重要,也没有什么自由、创造性、暂时性或神性。不存在规范甚至真理,一切最终都是毫无意义的。”
或者如张汝伦所指出的:“韦伯说的去魅化也好、理性化也好,都不过是计算理性以它的名义宣布情感产生的上帝已死。现在唯一的上帝是金钱,唯一的宗教是商品拜物教。”而这样一个没有意义的利益世界,对于古老的智者“巫”的传人的诗人来说显然是无法容忍的,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冈的诗歌不断以反讽、反常不规矩的诗歌言语捅刺官僚化、科层化的现代性语言“制服”“工作服”和“牢笼”“栅栏”“铁锁”——古冈诗中经常出现的负面意象,从而隐喻着一个当代诗人对于神圣意义的顽强寻觅。
钱文亮(诗论家,上海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刊于《江南诗》杂志,2017年第4期)
什么都行。
天边云彩,麻皮似
殷红的落日。
广场放电影,露天屏幕
反过来,军人坐小板凳。
我顺细水管,够着
越过围墙的碎玻璃。
阿飞厉声:嗨!买包烟去。
前后搭手,我下地,飞奔
弄堂口烟店,飞马牌
大前门,找的零头
他说给你。抽一根!
烟味呛鼻
云浮上空。
阿飞落伍,
纯粹的义气
组织成斗殴。
败下阵,他衣角
烟星溅出的洞
像婚姻补钉。忽地广场
升出住宅楼,晾衣服的杆子。
避让
我的沉着、坚定的云儿,
我头顶忽悠地飘,
我至少年龄一小段里
淌呵,踩、埋、没、窒。
时日喉管一把逮住,
你说我拥有一生积蓄,
你说不朽就是消失
不可能的事,变成
打灯笼的照人,
照己不得已的衰败。
欢乐就是忌口,
鱼贯像倒倏,人流中。
酒席
问题不在杂质停了多少天,供应胃
搅拌的菜泥汤。
多少浮游,添着滋味
浮上的烫油。
蝶泳的各式公民
公平分竞技的筷子。
多少头颅愿抛洒
红版图的省市,风味菜
叫嚷着滑下油锅。
家庭共食,和善的母亲拆鸡腿,
换着法子串联
味觉的生息链。
睡了拆骨头,悠久
传承的秘方。
牙床、蛀了外环线,
酒足,和着饭饱。
宵夜的幸福逻辑
换来的满席酒宴。
亮天空
节前厚厚,隔日的雪。
冻凉,还算有灯,
头颅大亮。
扬起它的
浑圆,混杂地。
天昏地发亮,关市。
你的大吉,但拉网
鱼崽子溜冰,
鱼儿冻土下,透亮的。
那时日
潮,灰暗的雾,
隐约楼影。
退休的酒席,昨日就是
从今后的一桌,某个卡。
仍然是,日日像我昨日,
迟早也须回家的小老头,
鬓白,天暗,夜晚吊销。
我活黑夜之反面,
反向思维的电梯。
反着就是不从,
不依循,小时童车的那日。
在我眼下突入的
在我不在的那时经久滞留。
青山
即便是,斜阳中唐朝,
如今空空如也,断壁
游人短促的笑。
我们近游一圈
血脉,相连和阻塞
年轮舢板的底。
勇退像界线,
两头两尾,断了线
仍在飞的,青山隐去。
诗家名典评诗
驱巫与复魅
——在古冈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钱文亮
——在古冈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钱文亮
其实古冈的诗歌并不玄学,因为这个从小便在上海生活的南方人无意中濡染了海派文学共有的对于世俗生活物象、日常细节的唯美主义的精雕细刻,线条、色彩、形状、质地、意态……正是因为这些,古冈的诗歌虽然极少出现外滩、外白渡桥、豫园、东方明珠、万国建筑等等地标性的上海符号,但却时不时敞漏出上海内在的微观肌理和非浪漫、非诗意的生活底子,并且因其微观而得大上海的丰富、真实。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和我一样出生于共和国的1960年代人,古冈的诗歌语言并非全然是自我指涉,而是深深植根于特殊的历史现实语境。这一点如此重要,借用耿占春的话说就是:“这些诗歌文本为我提供了把经验主题化的可能,同时又提供了与晦暗不明的语境保持隐喻性关系的方法。”
的确,作为出生1960年代的上海人,古冈们的时间空间都过于庞大复杂难以把握,但是我却惊喜地发现古冈已经以一个具有高度概括力和历史洞察力的命名抓住了这座中国最现代的城市的精神特征——“上海,驱巫的版图”——古冈一组诗歌的题目,足以令“今日腐烂的历史学家汗颜”(改自钟鸣的一句评论海子的话)。不是吗,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性就是去魅。“巫”和“魅”均与神话和宗教有关,似乎与理性精神背道而驰。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上海是走在了所有中国城市的前面。然而,“去魅”“驱巫”的后果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妙,因为具有去魅性质的现代化也意味着:“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整个世界中,经验都不占有真正重要的地位。因而,宇宙间的目的、价值、理想和可能性都不重要,也没有什么自由、创造性、暂时性或神性。不存在规范甚至真理,一切最终都是毫无意义的。”
或者如张汝伦所指出的:“韦伯说的去魅化也好、理性化也好,都不过是计算理性以它的名义宣布情感产生的上帝已死。现在唯一的上帝是金钱,唯一的宗教是商品拜物教。”而这样一个没有意义的利益世界,对于古老的智者“巫”的传人的诗人来说显然是无法容忍的,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冈的诗歌不断以反讽、反常不规矩的诗歌言语捅刺官僚化、科层化的现代性语言“制服”“工作服”和“牢笼”“栅栏”“铁锁”——古冈诗中经常出现的负面意象,从而隐喻着一个当代诗人对于神圣意义的顽强寻觅。
钱文亮(诗论家,上海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刊于《江南诗》杂志,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