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红土地上的芬芳一一浅析本土作家黄祖悦老师的报告文学集《热土》


  导读:黄祖悦老师很少写诗,《热土》中诗意的语言却十分丰富、而且很注意修辞、句式的变化。

  黄祖悦是一位人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已经几十年。正如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一样,也深深地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本被命名为《热土》的报告文学集,以纪实的手法,诗的语言,小说的结构、戏剧化的构筑艺术地再现了这片热土地上的人和事。仔细品味,仿佛还能从作者细腻的描绘中,捕捉到曾经那些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情景和热火朝天的画面。作品一经出版发行,好评如潮,引发了广泛关注。盛景商圈党组织,市文联、作协、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都纷纷以不同或相同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此外,《热土》还被市文联、作协、报社共同送上了“中山好书榜”,“中山人的书架”等平台。

  深耕热土,关爱时代。黄祖悦老师用一支笔,与时俱进,为发展鼓与呼!这本凝结了她大量心血的报告文学集,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访谈、收集、整理、校对、出版乃至发行,都亲历亲为,所有的付出,都包含着作家的满腔热情。当然,付出就有回报,这些热情,也转化为丰硕的成果:

  《中国作家》原编务总监,现《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常务副社长王夏说:“《热土》用生动可成的故事、散文化的语言、管中窥豹地描写出大湾区中山的不同生活画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时代的风貌。

  《中山日报》原总编、中山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郑万里说:“我向来认为,文字是带情感的、带温度的、带色彩的、带思想的,《热土》较好地融合了这些元素。

  报告文学是具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的载体,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学样式和新闻体裁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在写报告文学的作品很多。据我所知,中山就有十几部。这些文集中,当然不乏其优秀的作品,但有的报告文学作品,似乎进入了“主题先行”的框架。有些人与事,在没有经过釆访的前提下,就预先定下了基调。这对作品来说,无疑是不妥的。真实性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更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如果没有遵循事物本身和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先定下主基调,就会使作品失“真”。报告文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黄祖悦老师的这部报告文学集,则是在掌握了庞大的数据之后,又经过长达二十年的沉淀、校正与修改,并多次实地考察,与所写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较为真实生动地涵盖了当时的具体情景,基本上做到了艺术真实与事实真实的统一。既使在出版后,也还保持着与所写对象的互动和交流,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增加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热土》分为四大部分,每一大部分又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若干篇章。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从文化、法律、企业、博爱四个维度来烘托全书。渗透情感,抒发主题。在每一大部分中,又不是完全性的归类,而是错落有致,变化万端,显得灵动而多彩。比如在第一大部分的《文化圣土》中,既写了传承百年的文化圣地中山市一中;也写了逆袭成功的红木家具王国一一中国红的企业文化;既写了五桂山关工委工作开展活动的博爱精神与人文文化,也写了一位老党员对地道山歌的喜爱情结和一位外来文化的传播者湘妹子……这些篇章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构筑了这片文化圣土上的各种文化数据的总和。有的虽然是以“点”来缩写,却完全能衬托出“面”的广阔。在表现手法上,作者时而以釆访的“纪事体”,时而又夹叙夹议,把写实与抒情,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作者非常注重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的在短短的一段话中,各种描写交叉使用。比如在第一部分第一章讲述百年文化圣地一中的一段话中,即可初见端倪:

  浓浓的学术氛围,离不开浓浓的书香。

  在中山市一中,“窃书”,真的“不能算偷”。事实上,中山市一中大力倡导读书。只要你爱读书,处处都有书读。……

  走进中山市一中,你就会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书香。

  这里,有大规模的开放性图书馆,处处都有读书角。浓浓的书香一直延伸到学生的宿舍。图书馆的扩建,源于王锡文校长一次偶然的触动。

  一位职员对王校长说:“王校,能不能把我调到图书馆,让我舒服一下?”王校长感到奇怪:图书馆这么量大的藏书要管理,那是一件多么繁重的工作,他居然想调去“舒服一下”!

  而在对女法官伍青花的描写中,则更多地釆用侧面描写。通过一系列的旁征、言行和细节,刻画出一个果敢、正直,既维护法律威严,又充满柔情母爱的法官形象。伍青花来自湖南,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正规科班出身的法律专业的高才生。本身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深知对孩子的关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千万不能伤害到孩子。所以她在判决离婚案件或在涉及到少年儿童的有关案件时,往往会把情理引进法律,这样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给予了孩子一定的保障或者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所有的离婚案件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且很多父母双方离婚时,都不太愿意接受孩子。或者会为抚养费争执,甚至会大打出手,闹得鸡飞狗跳。但也有例外,在伍青花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双方都争着要孩子。这个孩子才一岁多,患有先天性胆囊闭塞症,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伍青花既为孩子的归属心慰,也为孩子的判决感到为难。孩子的父母为争抚养权寸步不让。如何裁决,何去何从,依然很纠结……法律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案件既庞杂又繁琐。有法可依却无例可循,每一个案件都是其独立的个体案例。所以每一次审理结案,对主审法官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与专业的考验。

  用真实的案例来讲故事,则是《热土》的另一亮点。这也是我见过其它很多的报告文学里所不能及的。有些报告文学大都是陈铺直叙。而在《热土》中,作者对四位法官的书写,釆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这些故事,是老百姓的身边事。这样,不但显得亲切、真实,而且也便于发挥、议论,使作品文从字顺,利于表达,能娓娓道来,增加了作品的阅读性和思想意义。并且能通过一系列案例的真实说法,进行了一堂堂精彩的普法知识课。作者还善于把重点人物放在文章的中心,通过言行衬托出人性的丰满和真实。使文章始终围绕着生活的本来面貌和逻辑进行,展现人物的多样性。

  法官向晓东原是一名退役军人、后任执行法官。对于打官司的人来说,案子能否结案、法律的公信力是否能得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力是否能得到申张,执行法官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但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所以案件的执行难度非常大。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些案件长达几年都无法执行完结。作者在书中选了晓东法官众多执行案例中的一个典型作为开篇语。把申请人的那种焦急心情甚至是惶恐担心的神态、法官的无奈和耐心表达得很充分。这则案例取材于重庆的一对老年夫妇,在中山打官司的事迹。他们的儿子在中山遇难,案子到了晓东法官手上时,前前后后已进行了一年多。年老丧子,案子尚未终结,年逾七十的老年夫妇那种焦灼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催促案子执行,成了老年夫妇的日常。对于这样的“干爹”“干妈”(法官们对老年申请执行人的称呼),法官们的心里是既怕又很同情也很无奈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收效甚微,因为案件也不会完全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晓东法官一方面要跟踪案子的进展,另一方面还要安抚申请人的情绪。哪怕在案件执行完毕后,法官们的心里也不会轻松,涌出的酸楚,只有自己清楚。如果不细致入微,法官们的这些心理活动也是很难捕捉到的。

  黄祖悦老师很少写诗,《热土》中诗意的语言却十分丰富、而且很注意修辞、句式的变化。有的夹叙夹议,有的就事论事,使作品极富表现力。这些都取决她多年的文学修养和教师职业生涯的积累。《热土》中的第二大部分,用的篇数较少,只有四篇,也只写了向晓东、伍青花、陈炳红、苗万文四个法官的事迹。但无疑是书的精华和亮点。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她写得栩栩如生,读后恍若身临其境。法官是法律的守护神,也是各行各业都必须依赖的精神对象,所以法官们的天平本来就承载着道义与法律,情与理的法码。文章写得个性分明,笔到意到。晓东法官作为退伍军人、执行法官。本是刚毅的形象,却因作者的深度挖掘,才发现法官在刚毅的外表下,也充满柔情甚至还带点浪漫主义的色彩。法官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真情实感,从事物的本真出发,才能符合客观规律。

  上文说过,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四部分的主题是博爱,用博爱来收尾,升华了全书的主旨。众所周知,中山是一座博爱之城。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孙中山,也是推动博爱情怀的主创人。中山的慈善万里行,是这片热土地上的一个显要标志。作者有意以博爱收束全书,也是作者本身情杯的倡导和体现。她文章中的情感,其实也是她自己的情感渗透,才写得如此畅达、透彻。在这一部分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养老院明巴生院长的故事,通过这两篇文章,若干个细节,把有关博爱精神写得鲜活而呼之欲出。第三大部分和第一部分一样,都由较多的篇章组成。重点写了文化和一些企业企业家们的事迹,在时代的潮流中,面对转型时期的各种观念碰撞,失落最后逆袭成功的故事。延伸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理念。文章选材较小,以小见大,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浓缩成近二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前后的侧影。《热土》的四大部分,像四个柱子,四个方向,共同搭建了这部《热土》的高楼。

  总之,黄祖悦老师的这部报告文学《热土》,从生活的本身出发,抓住事件的焦点,集中描绘,使书的中心思想特别明确。所以此书在具有史学价值的同时,还拥有了思想性及文学探索上的意义。然而,万事都有两面性,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书的时间跨度大,时间拉得太长,故有些人与事没有及时更新或补充,不得不说有些遗憾,这也是一些报告文学存在的短板之一。但作为一部很热门的书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或许正因为有这些,才会继续驱动作者创作的动力,才会继续抒写出更多的佳作,也才会使这部书变得更有价值。为后来的文学家们、研究者们或作者以后的续写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但愿黄祖悦老师的这部《热土》,作为引子,引出更多的、抒写时代的畅销书和好文章来。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