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创作三十余载,我尝试过多种体裁写作,由于自己个性“安静”,从思想到文字,都比较“老实”,最终选择了主攻本真的散文写作。先后在《海外文摘》《小康》《散文百家》《散文选刊》《今古传奇》《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结集出版散文作品集两部,于2006年10月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2022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我的文学创作,基础差,起步却早。16岁初中二年级未读完辍学,外出打工、流浪,而后选择自学、写作。起初写诗歌,陆续写了百余首,投出去得到采用的寥寥无几。自我反思激情不足,浪漫气息不足,想象力不够丰富,语言不够跳跃、空灵。接着尝试写小说,写了多篇,自我感觉平平,投出去多半石沉大海。去海南当兵三年后回乡探亲,有了一次从广东、湖南到河南、山东的漫游经历,孤独旅程感慨多,遂将思念第二故乡的感情写成散文《五指情深》,投给了《海南日报》“椰风”副刊,很快得到采用,从此走上了散文写作这条路。
也因为接连发表了多篇散文,我被部队调去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退役后到地方政府和报社又从事了20年新闻宣传工作,采写了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尤其是在《佛山晚报》《南海日报》《珠江时报》从事编辑、编委工作期间,先后为版面配发时事评论一百多篇,其中过半被《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人民之声》等报刊转发,获得过佛山市“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等奖项。
文学、新闻跨专业多种文体写作的尝试和经验,一起铺就了我的散文创作路。
诗歌,追求诗意浪漫,力求意境高远,讲求文字之美,而我的诗歌,在这几方面多有不足,但我将心中的那点诗意运用在散文写作中,倒显出了生动。散文而有诗意,自然颇为可观。譬如,我在《自学路》的结尾写道:“我缓缓走在校园小路上,抬头仰望百年老树,低头寻找先贤足迹,细细抚摸风格别具的红砖青瓦,心中感慨:这古老的建筑,曾住过有趣的灵魂,生长不老的思想。如今我姗姗而来,他们却成了雕塑,相对已无言。临别时,我放慢脚步,悄无声息,不忍惊扰他们的寂寞!”素昧平生的散文大家卞毓方先生在《渤海文学》公众号读到此文,留言点赞道:“下午看佛山林先生文,他在海南有一阵子读了很多名著,肚里有了货,结尾一段写得很漂亮。”
好的小说,要有好的故事。而编故事、讲故事是我的短板,所以写出来的小说多不好看。我把讲故事的手法用于散文,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却让人觉得很有看头。比如近年创作的《我的少林梦》《母亲最后的日子》,都是一万多字的长篇散文,因为写得生动“好看”,均被《佛山文艺》作为重头稿推出,其中《我的少林梦》还被《海外文摘》转载。作品发表后感动了很多读者,都说比小说还好看,还感人。“看得揪心,数次流泪。特别是送母亲回家这段,心如刀绞。”这是中国作协会员、山东作家冯伟山读《母亲最后的日子》的真实感受。
新闻的特点是客观、真实、短平快,讲求文字的精练,不允许拖泥带水,不允许含混不清,这对我的散文写作影响很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和散文非常的相似。我所写的散文,追求故事的真实,感情的真挚,思想的真诚,绝不有意作假、掺假,故弄玄虚。我认为,假的东西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得了眼前,骗不了历史。以作品传世为最高追求的作家理应是这个社会最有良知的人。如果连作家都堕落造假了,这个社会就没什么希望了。我愿意用我的一份真心、一片赤诚,来叙写真实的自己,还原时代的原貌,为历史留言,为那些和自己一样起点不高的农家子弟鼓劲。路是脚走出来的,只要心中有梦,脚步坚定,总会有圆梦的一天。
时事评论,类似于杂文,它针砭时弊,为民发声,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敏锐的嗅觉,一针见血的思想。所以时评作者要勤于思考,要洞察国内外大势,做到有的放矢,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在报社工作期间撰写评论的经历,给我后来的散文写作注入了哲思。构思写作时,写什么,不写什么,要反映什么样的立场、思想,都做到心中有数,而又自然而然,若无其事。正如广东省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所说:“林友侨的散文具备及物性写作现场感极强的鲜亮品质和截击历史片段的内敛特色。世间接地气的一花一木一事一物皆能成为他笔下活跃的抒情主体,娓娓道来都是缀满心灵密码的汉子情怀。毫不含糊的表达,尤以清冽的人间真情示人。他不吐不快的叙事抒情背后,往往支撑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哲理立场。”
上述可知,我之所以选择写散文,喜欢本真为文,与自己的性情、阅历有关,不是一开始就选定的。而我在散文写作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与三十多年来陆续尝试过诗歌、小说、新闻、评论写作有莫大关系。是多文体写作的磨炼,共同成全了我的散文创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文学之路不止一条,找到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祈愿长时间的散文写作修炼,能够反哺我其他文体的写作,而“本真为文”的思想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