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心灵感应带来的遐想
———读陈奉生的散文集《金叵罗》感怀


  导读:《金叵罗》散文集,分山、水、人、村四辑,每一辑即使被篱笆隔开,也能感觉到声色交织,舒缓和激荡互补,完美的文字赋予精神的慰籍,涤荡着曾经流失的时光!呈现出京郊最美的生活图景。

  每每看完《金叵罗》中的一篇文章,就有一种想要点赞的感觉,因为不是微信,就有了些许的失落,情绪无以表达,合上书,举头望窗外,阳光朗照,扭头看屋里陪伴自己温情脉脉的所有静物,恍若隔世,眼里的水波好似被风吹着,动荡不安,心灵的感应带来无限的遐想,仿佛置身其中,难以自拔。

  初见作者陈奉生,是在密云文友组织的餐桌上,我们刚好相邻而坐,陈奉生说他在《渔阳文艺》编过我的诗歌!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之后每到密云,都会见到陈奉生,很投脾气,我喊他陈哥,他叫我朝东老弟。

  在平谷周卫民组织成立的文学创作基地开幕式上,又一次见到陈哥,又结识了三河的好兄弟关俊杰,因为在酒桌上都喝了酒,就相约每年聚一次,先去三河,再到密云,后来平谷。因为疫情,只坚持了一轮,就被拦腰斩断,友爱如锯开老树的年轮,一圈一圈的荡开,隐藏的疼痛被撕裂和风干。疫情过后,大家都少了份激情和冲动。思念不如相见,相见又被无情的推远。

  2023年11月12日18时27分,好友京味儿作家刘辉(文军)给我发来了《评陈奉生的金叵罗》的文章,同时告知!

  “昨天与今天为奉生散文集《金叵罗》写了一篇长评,你看看。我想老弟了!老父亲咋样了?”

  那时老父亲刚好住院,我看后回复,“老父亲挺好的,您的评论,洋洋洒洒五千多字,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让我有一种欲望,特别想看到这本书,我看过陈哥同郑丛州合写的《京华水源头》,写得很精彩,因为疫情,与陈哥一直没有相见,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很遗憾!”。

  刘辉(文军)回复,“你一定会看到的!”

  几天后,我收到快递,打开,是陈哥的《金叵罗》散文集。陈哥签了字:“刘朝东兄弟存证 陈奉生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

  见书如面,仿佛听到陈哥爽朗的笑声,书放枕旁,闲时翻看,一篇一篇散文像拍摄的一组一组优美的纪录片,从视野走进打开的情绪中,在灵魂的湖泊里浮动荡漾!

  阅读这本散文集,像站在密云水库的岸边,欣赏着水映天光,鸟鸣遮月,闲云高远,山峦波动的色彩和旋律,辽阔的乡村大舞台拉开帷幕,天籁交响。

  陈哥的《金叵罗》散文集,分山、水、人、村四辑,每一辑即使被篱笆隔开,也能感觉到声色交织,舒缓和激荡互补,完美的文字赋予精神的慰籍,涤荡着曾经流失的时光!呈现出京郊最美的生活图景。

  自己很少写散文,读着读着,就会被陈哥散文里的一句或者一段文字,触动敏感的神经,边看边摘录下来,聊以自慰!

  读到“母亲总是嘱咐我:走路时遇到上坡拉东西的车,顺道帮着推一把;别偷吃上学路上的瓜果梨桃,宁可身子受凉,也不让脸上受热;………”!

  “夕阳碰在西山的砬尖上,仿佛溅起一片光的海洋,我觉得夕阳中的母亲,浑身散发着温润的光辉”。《挂在树梢的暖》

  心弦拨动,泪眼婆娑,我离去十八年的母亲,对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天地空落,雁鸣揪心!

  “叽叽咕咕的叫声,溅起了一蓬时间的青烟,染得鬓已星斑,可儿时的那轮月亮,始终在我岁月的树梢上圆缺着。”

  “…对母亲的思念瞬间饱满起来。洱海的圆月,就像一枚邮戳,封缄在思念之上。热泪盈眶的我,祈求着,快把我邮递给千山万水的母亲吧!”《月如邮戳》。

  感伤和思念同步,一个频率中的两杯苦酒,对影三人,水落千丈后的迷失,难以自我的失控、哽咽!

  …………

  “银杏树叶,从淡绿变成碧绿,从浅黄变成金黄,那都是她思念儿女的颜色”。

  “我知道我正踏着母亲的衰老而衰老,岁月无法伸出手,更无法替我拾起满地的月光,就像我无法替母亲老去。城后冶山上的佛塔仙灯慈悲地亮着,我双手合十,泪,早已潸然。”《无法替母亲老去》

  诗意的挥洒带动情感的剥离!结痂的疼痛在汉字的纹路里迂回辗转!悄无声息。

  在散文《说蝉》中,陈哥感悟,“幼蝉长期生活在幽暗的地下,像闭关的修行者,无丝竹之乱耳,无五色令人目盲。从来不知清晨熹微的光芒,也不知暮色如约而至的繁星闪烁,亦不知四季更替轮回演绎色彩的斑斓,更不知风花雪月、风雨雷电的变幻,它们只是静静地等待,等待重生。”

  压抑,孤苦,内控,一个在文坛默默耕耘几十年的作家,就如幼蝉一样,成了闭关修行者,陈哥的《金叵罗》就是等待后的破茧重生!

  “雨残红芍药,麦老樱桃熟。”

  “寂静之中,似乎听到农场后面山坡上成熟的栗子,在星光下【啪、啪】落到地面的爆裂之声。”《金叵罗》

  字里行间凸显航标一样的光亮和精彩的温情指引,为阅读提神醒脑。

  “田野里的玉米,腰间挎着沉甸甸的收获,站立成一种成熟的父性姿态;而形状饱满、籽粒红润、向心聚拢的红高粱,则呈现了一种母性的风韵。”《金叵罗》

  联想到刚刚去世的老父亲,一个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农民,血液沸腾,情感的波澜再起,坚实的土地上,既有父性的姿态,又有母性的风韵,更有自己童年田野的记忆,抬头看窗外,感觉到了阳光的潮湿。

  我无法定位这本散文集的文学地位,社会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是否对农村土地的使用,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农民的生存状态有推动和借鉴的作用,但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阅读,让我的精神和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洗礼。

  走出家门,被春风吹拂着,想着几年不见的陈哥,不知何时才能相聚?何时才能举杯邀月?对酒当歌!
 

完稿于2024年3月31日星期日

甲辰年二月廿二早晨7时33分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