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巩庄记忆(随笔)


  导读:胡松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已出版《烈火青山》《甲午》《山河》等。

  风雨百年过,庭花岁岁开。

  今天是农历辛丑年春节,也是奶奶正式进入人生百岁的日子,这是遵照她所要求的计算方式得出的。奶奶说她是农民,农民就要用甲乙丙丁和子丑乙卯来计算日子。

  在奶奶的记忆中,巩庄始终是一个清晰温暖的符号,宛如一盏明亮的灯火,始终映照着她的百年情感长空。那个村庄是她生命的起点,她在那里出生,在那里生活,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

  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村子呢?如何才能一睹那个村庄早已远去的踪影?

  我试图借助历史的镜像来探寻巩庄的昨日风貌,但所有的努力都被迅疾的时光所击败,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一张空白的纸。时光,天地之间最锋利的刀刃,可以带走人间的春夏秋冬,能够融化俗世的喜怒哀乐。

  百年之前,一个普通的乡间村落很难留下属于自己的照片或者图像,巩庄也不例外,她的繁华与鲜活早已被时光的洪流携裹而去。如今,我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勾勒她模糊的身影,应该和鲁西南平原上的大多数村庄一样,巩庄的院落设置与街道的布局遵循着中国北方的文化传统,房舍低矮,泥墙错落,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乡下人朴素的日子,或许贫困是生活的主题,但不失是一个民风淳厚安静祥和的乡村。

  那么多年过去了,奶奶依然记得巩庄的旱灾与水灾,尽管灾难降临的方式不同,但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饥饿,然后是寒冷。可能是她的父亲和母亲感觉依靠种地实在无法养活她和她的弟弟了,于是寻找了另一种谋生的方式,她的父亲走出巩庄,到了南京郊外的一家砖瓦厂给人做苦力,她的母亲留在巩庄种地带孩子。

  日子依旧是苦的,而且还带有人间的冷漠。奶奶记得很清楚,她的奶奶是巩庄一个十分偏心的老太太,对我奶奶这边基本是不管不问,而对于她大爷和叔叔家则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所有的糖果与零食全给了那些人家的孩子,我的奶奶和她的弟弟是被忽略了的对象,每次都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享用。但我奶奶有个瞎了眼睛的二奶奶对她们一家非常好,经常给她们送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这让奶奶感激不尽,直到晚年还常常讲起。或许,这是巩庄在奶奶童年中最温暖的一个片段。

  后来,可能是在巩庄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无法再继续坚持了,奶奶的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去了南京郊外的那家砖瓦厂,找到了她的父亲,一家人开始异乡的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是苦了点,但至少不用再为兵荒马乱时代的彼此安危而担心受怕。

  奶奶说她们是在一个晴天的上午离开巩庄的,一个远门表叔帮忙把她们送到徐州火车站,坐着火车到了南京浦口,然后再坐轮船到那个偏远的砖瓦厂。奶奶说她是见过长江的,她相信她是我们家最早见过长江的人。

  大约一年后,奶奶的母亲又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巩庄,重新开始土里刨食的日子。而她的父亲选择了留在了南京,继续在那家砖瓦厂干苦力,那样可以定期寄些零用钱补贴家用,对于乡下的日子是大有益处的。奶奶说那是她和弟弟童年中一段最快乐时光。

  如果历史容许假设,我更愿意奶奶童年的那一段快乐时光能够再多一些,哪怕是再延伸几年。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时隔不久,她的父亲不幸染上了很重的病,最后在那家砖瓦厂的草棚下里孤独地死去,举目无亲,几个好心的工友凑钱把他埋在了南京郊外的野山上。这个巩庄走出来的男人倒在了异乡的土地上,从此再也没能回到巩庄的土地上。

  漫长的距离只是冰冷的数字,半年后,来自南京的悲痛抵达巩庄,亲友们一个简短的口信无意把一个不再完整的家庭再次推向了生活的苦难之中。奶奶和她的弟弟少年失怙,过早的感受着巩庄的人情冷暖,在母亲的呵护下,她们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困境,直至童年的结束。

  很多年前,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曾跟着奶奶去过几次巩庄。那时她的母亲早已作古,她的弟弟还健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整天笑眯眯的,待人非常热情,每次去他家都会给我准备一些好吃的,让我非常留恋,也感受到了巩庄的温暖与朴实。只不过,我奶奶的弟弟——我的那位舅老爷在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大雪夜里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那个陈旧的院落也更换了主人。

  这些年来,奶奶再也没有去过巩庄,关于巩庄的记忆也是停滞在很多年之前。对于那个村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过客,那个村庄对于她则是生命的起点,那里有她人生中度过的难忘时光,那里埋葬着她逝去的亲人。一百岁了,奶奶的记忆还是如此的清晰,我想,奶奶对那个村庄所有的记忆应该是源自于她的血脉,巩庄是她的根,有根就会有无限的思念,有无限的思念就会有漫长的记忆。

  今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这注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而我的奶奶也将迎来她的一百岁生日,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相逢啊!无疑,我的奶奶是幸福的,她可以在新时代的阳光中慢慢梳理昔日的时光,生活的苦难或者人生的磨砺,在回忆巩庄的件件往事中完成历史与现实的对照,然后,再用平缓的语气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辛丑年春节写于京西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