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叶延滨
沙克:《叶延滨其人其诗》
——描述叶延滨的人本和文本


  导读:叶延滨的转身、行走、再生,又转身、行走、飞跃,不但没有丢失现实主义,没有丢失现代主义,也没有固步于后现代主义,他把这些艺术主义作为方法和手段糅合到叶延滨主义的集成之中,稳稳地结构到当代文学史的坐标中。如果要问叶延滨的诗意一生有那些代表作,可以如此作答,叶延滨主义的文本集成,才是他的代表作,才是百年中国新诗结构性的代表作。

20170412213724.jpg

  
  1977年至1989年,是中国诗歌的多元化转型期,涌现出了朦胧诗人、新现实主义诗人、现代主义诗人,他们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和写作演进,理所当然地构成当下中国诗歌的事实性基础。他们具有从40后到70初的年龄梯阶,内含着诗歌艺术的主体结构。他们当中有40后诗人的北岛、叶延滨、叶文福、李发模、周涛等,50后诗人的杨炼、严力、梁小斌、欧阳江河、于坚等,60后诗人的吉狄马加、韩东、杨黎、邱华栋、默默等等。如今他们依然在写作、在创造,持续地发表作品出版著作,适逢其时地做了百年中国新诗的主要冲刺者和完结者。新现实主义诗人也被称为“新来者”诗人,其代表性人物有叶延滨、叶文福、李发模、桑恒昌、张新泉等等等,其中活在当下、写在当下、引领风头者当数叶延滨。
 
  在当代中国诗坛,叶延滨仅仅以代表性诗人的身份立世已经足够,他40年的诗生活阅历包含了太多的人生性和价值性的内容。叶延滨为人师、为人友,堪称善,为写作、为诗业,堪为精;事实上他不仅仅是一位堪为精、堪称善的个体存在,他还是中国诗歌航母的一位舰长,曾任《星星》和《诗刊》的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是一位资历全面的诗坛主帅。几十年来他为中国诗坛培养诗歌人才,推进诗歌事业作出了人所共知的杰出贡献。
 
  我与叶延滨诗歌渊源始于30年前。1986年我创建了火帆诗歌沙龙,接着创办主编民刊《火帆》诗刊,聘请叶延滨做名誉成员,他的宽厚包容精神最为切近《火帆》的艺术表达和价值期待。叶延滨做了几十年诗歌刊物的编辑、主编和诗歌界的统领,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走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导引作用,不知改善了多少诗歌青年的命运。叶延滨少年时蒙受“黑五类”子女磨难,艰险徒步6700里作“革命串联”,青年时下放到贫苦的村野谋生……这些融入骨髓的命运履历,熔就他完整的人格和良知道义,对他的做人行事方式影响终身。当他成为“拥权巨大”的诗歌执业者,从来都在敬畏着诗歌的本身,从来都不 拥权自重,为人处事从来不以获得回报为企求;他甚至常常谢绝投稿作者、发表作者的小小吃请,也一贯婉拒诗歌作者登门致谢。在当今文坛,能做到这样不近人情却又近乎人性、诗性的文学报刊主编能有多少?
 
  在我与叶延滨30年的诗歌渊源中,一直以来就是清水如许的君子之交。我几十年的自由写作和陌生投稿,从八分钱一张的邮票当家到电子邮箱当家,发与不发作品任由编辑作主,但有那么一次投稿是例外,我对叶延滨提出了请求。那是2005年初,当我读到当年第1期《诗刊》发表绿原的开卷新作《绝顶之旅》,写了一篇评论从电子邮箱里发给《诗刊》主编叶延滨。我在投稿附言中对他说,绿原是1940年代的七月派代表诗人、1980年代初的“归来者”代表诗人,当代最具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和文学翻译家,他在身体欠安的耄耋之年写出如此深刻大器的作品,令我震撼和感动。我写这篇评论,就是在代表几代读者向他敬礼。云云。希望延滨主编兄切切重视此稿。意料之中的是,叶延滨亲自编发了此稿。然而,绿原对此却感到了小小的意外,他认为评论的溢美之词他不敢承受,深感惭愧;又谦逊地说,看来《诗刊》对你的文章很赏识。
 
  叶延滨作为当下中国诗坛的先行者,一个社会人、诗歌人,他洁身自好的纯静心态,务实朴质的根本品行,敬业助人的宽善情怀,使他的人本精神稳稳立于世端,广受敬仰。
 
  1980年左右,属于叶延滨诗歌写作生涯的青春期,他以《早晨与黄昏》、《干妈》和《环城公路的圆与古城的直线》等代表作,名世立史。从《干妈》这组诗,我们看到叶延滨为新现实主义诗歌琢成了一块奠基石。干妈的形象代表着农耕文化及其思想情感,即人性本真的朴素善良。这种反思与伤痕立意下的写作很难,不仅要依靠典型细节、高度概括的叙事加抒情的语言构建能力,还要暗含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审视,否则《干妈》就不会被三代读者呼喊了37年。
 
  真正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会一味地抒情赞颂,沦为不知不觉的表扬现实主义,他必须有根于社会担当的批判精神,才配得上立足于社会现实。在被余秋雨激赏的《环城公路的圆与古城的直线》中,那些由直线交叉成“僵死的条条框框/构成古城格局的特点。”成了叶延滨批判现实主义的标靶。这首诗代表了叶延滨的一种艺术与思想,语言细节的力度释放,语言所指的立场表述。
 
  叶延滨在写出那些“新来者”的新现实主义代表作之后,像他所写就的环城公路那样,又经历了30年探索革新、转变曲行的写作进步,他的诗人身份从“新来者”变成“引领者”和“常青树”,作品风格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文本从“语言为思想服务”到“语言为艺术服务”,再到“诗歌为生命服务”,他的诗歌成就在不断加码,分量和质量在不断升高,最终归结成自身的叶延滨主义,结构到百年中国新诗史的命脉中。
 
  1980年代下半叶到1990年代,功成名就的叶延滨勤勉地在诗路上探索行走,他的文化视野更为宽阔,艺术观念更为靠前,技术手法更为丰富,在不断转变优化的过程中,从早期的现实主义走向中期的现代主义。他对“诗言志”作了软化转变,例如他写于1989年的《敛翅的鹰》,词语交织的意象叠现,脱离了“判断句加排比句和虚词感叹句”的现实主义豪迈志向及叙述架构,进入现代主义范畴的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另一方面,叶延滨深化、强化反思力度,归入对既定事物观念进行反拨讽刺和幽默化、荒诞化的现代主义精神。
 
  在他的《楼兰看到一只苍蝇》中,所呈示的内涵不止是语言层面的艺术性质,不止是生命状态的意象抒情,主要是对生命态度和体察深度的升华: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一切生命力都是值得赞美的。这就是现代主义诗歌精神的核心所在。
 
  经过对“诗言志”的软化转变,对语言形式层面的艺术手段的转变;然后转化“诗主情”的模性,抒情方式由主题需要的物象抒情,转向生命需要的意象抒情;再经过对生命态度和体察深度的升华,叶延滨完成了诗歌审美的三级飞跃,成为以良知担当而非语言戏法介入社会现实的现代主义诗人。不断探索行走、刷新创造的叶延滨,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立于诗歌文本的常青树。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来,社会文化形态转化为网络波普主义,诗歌泡沫满宇宙地膨胀,乱象丛生中自有中流砥柱在把稳大势。叶延滨的心智宛若海上的航灯,对此局面洞若观火,他以先行者的行动来表态,以文本代言一切,继续在诗途上进行着他的艺术变革,转身登上又一波写作巅峰。他写出了一批堪与生命积淀厚度相当的优质诗歌。如写于21世纪开初的《唐朝的秋蝉和宋朝的蟋蟀》,以唐宋传统来参照当下,直接对泡沫文化表明了诗人的忧患和否决。《一个音符过去了》给予我们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存在与虚无的永久况味。在《丘吉尔托我向元首们说几句话》、《活着的项羽》和《小公务员老B退休的感觉》之类略显荒诞带有嘲批性质的诗歌中,展现了叶延滨“言他而批你”的介入现实的风骨,只是在言语上由硬匕首变为软鞭子。
 
  叶延滨近来又写出了一组力作,包括《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想和天空一样蓝》、《在安溪遇观音》、《荷花记》、《幸福感》等等,呈显出越发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质,可以看成是叶延滨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转身之作,艺术再生的成就之作。试读《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体察它是怎样从现代主义走向后代主义的。让子弹停下来,是一出戏剧,那得演下去;让子弹拐个弯,是一出荒诞剧,没有开演的可能;在演与不演的瞬间纠葛中,子弹没有选择,只能负命而行终结它的剧情——击中目的物,实现它自身价值的光荣。如果到此为止,子弹的剧情属于有想法有结构的现代主义。然而叶延滨让子弹的剧情继续演进,“一把钳子夹住了子弹/把它拖到光亮的世界/一见到光亮,子弹就兴奋/兴奋地准备再次起飞/但接下来的是一次更深的跌落/当!子弹被丢进拉圾铁盘里”,子弹不仅感叹自己的命短,“一生只飞一次!”而且悟出了另一种子弹的命长,它“不光荣、不骄傲、不击中目标”,就是放弃一生一次的飞行,“变成了自由……”如此演进的结果,等于否定了子弹的光荣使命,解构了子弹的价值系统,让子弹的存在性质变成了被逼作为、不想作为的后现代主义悖论。
 
  《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是高度语言艺术所催生的精致文本,蕴蓄着诗歌载体所能扛得住的终极思考,充分证实了叶延滨在漫漫诗路上的转身与再生动能,呈示了一位诗歌大家所特有的艺术创造力。《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是代表叶延滨当下写作的高标作品,是当代诗歌中凸起的又一首杰出的代表作。
 
  叶延滨的转身、行走、再生,又转身、行走、飞跃,不但没有丢失现实主义,没有丢失现代主义,也没有固步于后现代主义,他把这些艺术主义作为方法和手段糅合到叶延滨主义的集成之中,稳稳地结构到当代文学史的坐标中。如果要问叶延滨的诗意一生有那些代表作,可以如此作答,叶延滨主义的文本集成,才是他的代表作,才是百年中国新诗结构性的代表作。

来源:2017年4期《草堂》

 

简介
叶延滨,1948年11月生于哈尔滨,作品以诗为主,兼及散文、杂文、小说、评论。历任四川《星星》诗刊主编、中国作协《诗刊》杂志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一、二、三、 四届(诗歌)评委会副主任,第五届(散文)终评委员。已正式出版有诗集54部。作品自1980年以来被收入了国内外450余种选集以及大学、中学课本;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意文字,作品曾获中国作家协会(1979-1980)优秀诗歌奖,中国作家协会(1985-1986)第三届诗集奖等全国及省以上文学奖五十余项。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