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灵魂深处的亲情
——王立世亲情诗赏析


  导读:王立世,《名作欣赏》学术顾问,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诗歌评论200多篇。诗歌入选100多部选本以及高三语文试题。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作者简介

呼岩鸾,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诗集《四季流放》《飘翎无坠》《呼岩鸾世纪末诗选》《碎片》《金沙粒》《呼岩鸾新世纪诗选》《世说新诗》《呼岩鸾长诗集》《佛痕禅迹》《日落时分》《口头禅》等及文学评论等多部。诗歌、文学评论散见于《人民日报》《名作欣赏》《中文学刊》《名家名作》《中华日报》《世界日报》《诗刊》《星星》《延河》《诗潮》《火花》《山花》《重庆文艺》《扬子江诗刊》等诸多报刊。曾供职于省级宣传部门和出版社。

   
  祖父
 
老家的坟头上
长出一棵大树
我把他认成了
离家多年的祖父
 
祖父,被黑暗
围困太久,又不甘
寂寞,就长成一棵树
瞭望亲人

 
  什么叫独具慧眼?
  这就叫独具慧眼。王立世认出了坟头的大树,就是故去多年的祖父。
  什么叫独具匠心?
  这就叫独具匠心。王立世心知化为大树的祖父,突围黑暗高高站立,瞭望一众亲人,护佑他们的平安生活。
  独具慧眼和独具匠心的诗人,才能写出中国诗史上独具一格的大树。不是《诗经》的别离之柳,不是庾信的悲凉古树,不是盛唐的将军大树,不是马致远的天涯老树……而是三晋大地上一位农村老人的最后的人间意象。
  祖父是一颗不倒的大树,活在儿孙眼中,活在儿孙心上。
     王立世则是庞德所说的“瞬间把感情和隐喻集合成意象”的诗人,又是柏格森所说的“善于把感情变为意象的诗人”。
 
  父亲的眼睛
 
一双不大又锐利的眼睛
从祖父那里遗传了善良和清澈
智慧的光芒源源不断
我在其中沐浴一生
父亲的目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阅人无数,阅事无数,阅风雨无数
做到了纤尘不染、波澜不惊
遗憾的是,直到我做了父亲
才深谙其中的舔犊之情
一颗日渐苍老的心
放下了荣辱,看淡了悲喜
在他默默的注视下
我也变得豁达、超然、宁静
 
 
  诗歌的点睛之笔,是大技巧;在人不注目中悄悄显现,是最妙之笔。
  唐代画师僧繇画龙不点睛,点睛则龙飞去。
  当代诗人王立世画人点睛,神采飞扬。
  他写父亲的眼睛遗传了祖父眼睛的优质元素,再发展出种种优质精神,照耀着诗人的成长,终至大彻大悟。
  父亲的目光,给诗人洗礼,再施舔犊。
  王立世写父亲单写他的眼睛,却写出了他全部的人生,相当于佛教徒为佛像开眼,开光,开光明,赋能了灵性。
  王立世这首诗,扛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第五十六则的感叹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妈妈的眼睛
 
看天时
    天就蓝
看草时
    草就绿
看花时
   花就开
看我时
   我就流泪
 
什么也不看时
就是一汪秋水

 
  天蓝,草绿,花开。母亲的眼睛看过来,神力所致,给了儿子一个美好的世界。母亲眼睛看儿子时,儿子感恩流泪了。
  母亲眼睛不看什么时,就是观音菩萨杨枝滴落聚成的一汪净水,一碧万顷映现着大千世界的一切美好。
  这是一首佛偈:“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
浪诗话》)。
 
  这是一首禅诗:“严沧浪借禅喻诗,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有神韵可味,无迹象可寻”(袁枚《随园诗话》)。
  信哉——住世女菩萨相中之色。
  唐诗人孟郊念母亲针线,游子自喻寸草,喻母亲春天的太阳。母亲太阳,永远照耀儿子不坠。
  今诗人王立世念母亲眼睛,神力所及造出美好世界,为儿子永久居所。
  古今母亲都有一个自己的诗人好儿子。
 
 
  与妻书
 
你偶尔迸出的一句方言
是我回乡时必经的一个驿站
你看我时波涛不息的目光
是我回乡时最近的一条水路
你在我怀中梦见故乡月时
我早已化成一只啼血的杜鹃
你,不是什么女王
是我一生割舍不断的故乡

 
  王立世用“远取譬”技法营造了陌生化意境,给夫妻关系重新命名。
  你的方言——我的回乡驿站。
  你的目光——我的回乡水路。
  喻本(我),喻体(你),拉大了距离,夫妻关系却更为亲密。你在我怀中梦见故乡月,我化成啼血鸟杜鹃,终于融合成一体。你高于女王,是我连体的故乡。
  耶酥在《圣经·马太福音》中说:“我不用比喻就不说什么……要验证先知的话,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所隐藏的东西发明出来。”博尔赫斯听懂了耶酥的话,说无比喻不成诗。但像王立世这样把夫妻关系中隐藏的私密发明出来的诗,世上能有几首呢?
 
  儿子 
 
二十年前
我背着儿子
到过许多他想去的地方
 
而今
他飘洋过海
到过许多我都到不了的地方
 
但在我眼中
他还是一个孩子
直到有一天
他心事重重
和我要走一瓶酒
我才意识到
他已经长大

 
  意象运动的积极分子,诗人威廉斯在《愤怒》中说得怪诞但正确:“诗歌的结束才是诗。”
  意思是,一些诗歌的结尾部分,才显露出诗的核心思想与美学。
  王立世《儿子》,不期然有幸嵌入此等神秘境界中。
  诗人背儿子走,儿子自己走,不论怎么走,儿子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铺垫两节,真相显露。
  李白——酒何以为?《将进酒》:“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王立世——酒何以为?“他心事重重/和我要走一瓶酒
  /我才意识到/他已经长大。”
  诗的核心在最后,又甜蜜又苦涩。
  “走”,不能一走了之。父子情深飘洋过海。
  要重视诗的最后一句。
 
 
 视角

老婆说
从前看
我像娘
从后看
我像儿子
从侧面看
我像一堵长耳朵的墙 

 
  几十年来,只有老婆在多视角窥探丈夫,看出丈夫在每一视域中的秘密形象。这些形象大写意,极传神,又饱含爱怜娇嗔之意。老婆前看后看侧看,丈夫形象各不相同。他竟然化身,出现了娘,出现了儿子,出现了长耳朵的墙。
  多视角是多维的,出的是全息形象。
  这首诗出现了四个人——娘、丈夫、妻子、儿子。三代四个人拍摄了一帧全家福照片。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田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是一帧几代人的全家福。
  两帧全家福都是劳动家庭的福满堂。
  福柯是哲学家,也是文学家。这位欧洲大师在《梦与存在·写作导言》中提出了多视角理论:“我便是作者:请看清我的面孔与我的侧影,所有在我名之下流通的形象,都要和它想象,远离它便一文不值。”多视角下的观察与思维最能呈现本相。
  王立世用妻子的多视角叙事,验证了福柯理论。这帧全家福价值不菲。
  “嘤嘤其鸣兮,求其友声”,能超越迢遥的时空,在非常不同的双方(范成大——王立世:福柯——王立世)实现一呼一应。

简介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诗歌评论15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美国、英国、土耳其等国。《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等报刊多次推出本人作品的评论文章。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