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呼岩鸾作品选。
灾难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有内容,灾难诗篇是诗歌的必有门类。古希腊荷马史诗反映战争劫掠灾难,英国古典诗人弥尔顿《失乐园》反映社会人生灾难,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反映精神世界灾难,德国革命诗人海涅《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工人阶级被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灾难,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诗人莱蒙托夫《恶魔》反映地主奴役农奴的灾难。中国唐代诗人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戊人》,聂夷中《伤田家》,李绅《悯农》等等把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遭受的诸种苦难全面深刻地记录了下来。钱钟书1958年编《宋诗选注》,大量选录诗人吕本中、王庭珪、左纬、周芝紫、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陈造、章甫、徐照、刘宰、戴复古等人的灾难诗篇,描绘了农民在蝗灾、旱灾、水灾、官灾、兵灾、匪灾的天灾人祸中,挨饿受冻饿毙冻死,被抓被杀被流徙,路躺饿殍人相食的地狱惨状。现代的新月派诗人闻一多《荒村》控诉了军阀混战怎样毁灭了农村。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烙印》揭示了独裁专制统治下农村的无边黑暗。文学对灾难的反应形成灾难文学,诗歌是灾难文学的最强音。
中国当代人诗人包容冰在他成为诗人前的灾难记忆,在他能以诗歌为利器复现以后,皆完整复现出来,灾难的重量不减分毫。旱灾水灾中的赤地枯草,挖苦苦菜为食的坎坷跌爬,1960年代引洮工程的凄风苦霜,人民公社食堂的清汤寡水……昨天重来诗篇中历历在目。饥饿——人类最蚀肉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包容冰诗歌中永远不干涸的泪腺与磨不掉的伤疤。
如果让我慢慢说出童年旳酸与甜
苦和辣,泪水就在眼眶里打旋
喜鹊在门前的杨柳树上垒窝
成群的麻雀在头顶飞过
自留地的青稞一边拔节,一边抽穗
上山剜苦苦菜的母亲还不见回来
望见邻居家屋顶上灰白的炊烟
我不断咽着口水,减缓饥饿的撕扯
双手抱紧塌陷的肚皮
咬紧酸楚的牙齿……
——《饥饿的童年》
一个饥饿孩子的黑白照片,挂在中国历史的一面墙上。
包容冰被灾难养育成长为一个爱心满满,诗心漾漾的诗人了。当多灾多难的家乡岷县被灾难袭击,并且直冲诗人所在处而来的危急时刻,包容冰的诗歌首当其冲,把灾难的首尾紧扣在文字中,看它如何肆虐,如何被制服,岷县人民又胼手胝足,在疮痍满目的土地上前进了。包容冰的诗歌却始终是站立的,似执勤的战士。
包容冰灾难诗篇的唯一题旨,是救灾拔苦。
2012年5月10日岷县遭遇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61人,十万亩农田被毁,无数房屋倒塌,村庄抹平,二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超40亿。包容冰强忍内心煎熬,写出《禾驮的倾诉》《茶埠的悲哀》《灾难的重量》《纳纳沟在沉思》《耳阳沟无语》《红崖村自述》《只能这样》《祭奠文》《沉思》《灾难的训示》等十篇灾难诗歌。
时隔一年多,2013年7月22日,岷县又发生地震,生命财产损失比去年水灾更为惨重。震中就在包容冰的家园马家沟以及永光、永星等区域,诗人的身心与诗心立即发生比地震更强烈更持续的震动,在余震轰响中面对家园废墟歌哭出以泪和尘的长诗《我的亲人,我的家园》。在此以前,在汶川、玉树地震以后,包容冰已写过灾难诗篇《地震启示录》:
被大地摇醒,我在似醒
非醒的空档,模糊地意识到
死期到了。来不及穿衣
我赤身裸体到哪里去报到
死亡的黑色报警,诗人接受地震的明确启示。震灾正在慢慢接近家乡,也接近了诗歌的腹地。
灾难似乎跳过了时间差在第一时间窜进了包容冰的诗歌。它对灾难的异于常人的特殊敏感的反应,藉于他在童年即已被植根的灾难意识又被其后的灾难大概率强化,已近于过敏过激状态。“防不胜防的各种灾难/随时出场,好像谁也无法阻挡”(《灾难的训示》);何况灾难就突降在他出生、读书、教学、工作劳动、成家立业的那些地方。马家沟、茶住录、禾驮、茶埠、纳纳沟、耳阳、红崖村……足履留迹的亲爱乡土,此刻已失去名称的意义,都变成了他诗篇上一个个深深的伤口,流下的鲜血聚成灾难的重量,诗人提秤称重。
灾难的重量谁也无法承担
压垮人类的文明,甚至到死
也不知什么叫过错
——《灾难的重量》
他跟随人民群众抢险救灾,诗歌也在先行的阵列。一行诗能加固一段残墙,一个字顶一块重建的砖头。
描绘家乡灾难如同描绘亲人受创的血洞,等于给自己的疼痛再加一次疼痛,谁能忍痛为之?但心系人民的诗人的职责,就是隐忍着,镇静着,咬紧牙关,以诗作画,给天地留证,给人类留言,为不会说话的山河大地、村庄草木说话喊痛。
禾驮的倾诉
如果让我说出禾驮乡的疼痛
奔腾的山河咆哮的声音
撕心裂肺狞笑的声音
横空出世。三米多高的浪涛
所向披靡。不该倒塌的倒塌
不该倾圮的倾圮
猪羊在浪尖上翻腾
木头、车辆、杂物……
混合在一起漂流
嚎啕声、喊叫声、呼救声连成一片
还有《耳阳沟无语》,却高挂死亡的幡旗:“挂在树杈上的红线衣/像倒下的旗帜,萎缩/为死去的亲人默哀”;还有《茶埠的悲哀》,随波逐流而无力施救,“看到一家老小四口卷进泥沙/瞬间消失的惨状”。
诗人给惨绝人寰的灾难绘声绘色绘形,刨根问底揭蔽,使灾难真相大敞于天下,不是搞文学的自然主义,不是故作恐怖,强人畏惧;而是把灾难图像揳入现世、现实,警示人类勿在太平盛景中奢侈享受物欲,失忆失语,重招灾难灭顶;永远谨慎清醒地守护着山清水秀的家园。
地震突发,人民奋起战而胜之。诗人包容冰不但带领家人奔赴老家马家沟在第一线抗震救灾,还以文学的名义诗歌的方式,组织起一支文艺战线的抗震救灾队伍。包容冰以他主编的《岷州文学》为阵地,动员全国各省市作家诗人83人写出诗文100多篇(首),集中于《岷州文学·“7·22”抗震救灾特辑》发表,以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壮大抗震救灾声势,鼓舞灾区民众战胜灾难的意志。高龄的全国著名诗人高平心怀痛感,但镇定乐观,看见亿万人的爱心“组成了物质与精神的集团军,/向着救灾信号弹升起的位置,/聚集,出发,奔跑,飞翔”。甘肃诗人李璇在余震中向岷县父老乡亲祝福,本地诗人何水明鼓励岷县挺住。西部的新疆诗人支禄向岷县伸手,“拉一把,站起来”。东部的山东诗人柳笛寄言“岷县,不哭/在你身后有一面坚而不摧的铜墙铁壁/那里有十三亿人在为你加油,呐喊”。北方的辽宁诗人李文斌,“岷县,我为你唱一首安魂曲”向死难者致哀。南方的重庆诗人洋滔悲叹“震灾生死两茫茫,百里废墟自难忘。纵使相逢不相识,祖国母亲化悲怆”。而坐在地震中心地带的马家沟老家废墟前面的诗人包容冰,抚胸垂足,身心俱裂,吟出了长诗《我的亲人,我的家园》,长歌当哭,情动天地:
我坐在废墟一片的老屋前
没了说话的力气
一阵哭喊声传来
敲击我的耳鼓
亲人们伤的伤,死的死
灾难走过的乡村一片沉寂
如血的夕阳搭在嘛呢山梁上咳嗽
阴霾笼罩的老家开膛破肚
在大地撕裂的伤口处
舐血疗伤——
悲痛至极中,诗人看见“救灾抢险的官兵/志愿者、记者涌进岷县”;“捐款捐物,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涌进岷县”;“大小政府官员、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抗震救灾”。诗人又乐观起来,想象着重建后的家园,人间新生活的庄严美好。他调节了心绪,对灾难的成因、结局与救赎进行理性思考。
故居在震中被毁,在废墟上写出灾难诗篇的诗人,似乎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包容冰一人。好多诗人是在报导地震的电视屏幕前写地震诗的,好多诗人是在震后到震区观光旅游写地震诗的,这都没什么。令人惊骇者,地震前两个月,来岷县参加《岷州文学》笔会欣赏过岷县山水美景的“全国著名作家诗人”竟无一人为岷县地震发声,真是奇了怪了!而他们聚会岷县的信息与相片和抗震救灾诗文特辑,又发在同一期《岷州文学》上。天看地何以想?
更可称道的是,包容冰以一个偏远省份穷困县的民刊《岷州文学》为载体,布出抗震救灾诗文的阵容如此之广阔、整齐、强大,也是在全国仅见的个案,和以前汶川、玉树地震以后,国刊、省刊等官方大刊所刊出的地震诗文特辑相比,也不差什么。
诗人在灾难中思考灾难。手足能处皆痛,所思所想皆痛。故思考的对象,不是物质世界地质地理学的问题,不是形而下的水文水害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也很重要,应由科技工作人员解决,对尚不可预测,不可阻挡的地震,设计完备的对策,对水灾做好预测预防与治理。诗人此时思路已在形而上以上,在地之至深处,在天之至外处;思考着抽象玄秘却也与灾难有最紧密关系关联的根本问题。诗人不是浪漫的艺术家,是一个哲人了。思考是痛苦的,痛苦出真理,没有哪一条真理,不沾着灾难的泥沙。
沉 思
想起汶川,想起玉树和舟曲
目睹眼下岷县的灾情
想起大大小小时有发生的灾难
我就一阵心凉,一阵胆寒
对世事和人生有了非同寻常的思考
坐在多灾多难的人间
一切的用心和努力
说透了,仅仅为了生存和长命?
哲学家型的诗人包容冰拒绝一切为了“生存和长命”的活命哲学。人文意识的理性和宗教哲学的智性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地球、地球上万物和人类应该和谐相处,人和自然天生平等,谁也离不开谁,共生共荣共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谬论误导人类千百年,造成灾难无数。人也是自然的卑微的一分子,绝非老子天下第一,能够独裁专制统领宇宙这个命运共同体。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无度开发自然资源,穷奢极欲地山吃海饮,不信因果报应,实际是自掘坟墓,造成世界末日。诗人已见末日部分图景,“窗外传来划拳饮酒的声音/高声喧哗的声音,淫笑放荡的声音/灾区的亲人还在泥泞中挣扎、哭泣/灯红酒绿的城市,歌舞依然升平……”(《我的亲人,我的家园》)。包容冰在岷县地震发生一年多以前的2012年6月,写了著名的灾难诗篇长诗《2012年,谁言世界末日》,就对将来的灾难作了预警和思考:“要有勇于接受的胆识/趁活着的时候,转变陈腐的观念/转恶为善”。劝说人类排除一切恶性心念,善待地球善待自然,保护动物植物土地湖海,过有节制的健康朴素的合理生活,在天人合一同体相生中永远撤出世界末日的头顶悬剑,地球承载亿万人类永远转动在光明的宇宙故乡中。
岷县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分别打电话询问灾情作出重要指示,各级政府领导和民众,积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李克强总理于8月17日前来岷县视察指导救灾工作。
人民懂得感恩,诗人表达了人民的感恩,包容冰写了《李克强总理察看岷县地震灾情》:
情系百姓的总理,日理万机
但没有忘记岷县的灾情
乘飞机,坐火车,又坐汽车颠簸九小时
来岷县察看地震灾情
偏远的岷县有难
更有福啊,温家宝来过两次
李克强今天来了。两位共和国的总理
留下可掬的笑容,亲切伟大的招手
铭刻在岷县百姓的心中
定格在灾民渴望的泪眼里
吃苦耐劳诚实厚道的岷县民众,“懂得什么叫感恩戴德/良心是不可丧失的一件做人的法宝”。
感恩产生奇迹,“从此,一百年有苍天护佑/岷州平安,中国吉祥……”百姓的良心是面明镜,人民公仆的真实形象将在这面心镜中百年映现。
写出过著名灾难小说《变形记》的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在《致奥耶卡·波拉克》的信中说:“只应该去读那些咬人的刺人的书……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它又能“在我们脑门上猛击一掌,使我们清醒”。对诗,亦应作如是观。人间诗人包容冰的灾难诗篇,就是这种“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又能在我们脑门上猛击一掌,使我们清醒”的诗。
岷县2012年5月10日的山洪泥石流,会记载于中国水灾史;岷县2013年7月22日的地震,会记载于中国地震史。杜甫、白居易的灾难诗篇已成诗史,永远起着以诗证史的作用。当代诗人包容冰记录这次水灾和地震的灾难诗篇,是中国当代诗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不可缺少的作品,也应该至少记载于当代版岷县县志与岷县文史资料。特具峥嵘形质的诗歌必会留存。包容冰的灾难诗篇是地震中心的花岗岩纪念碑,是泥石流最厉处的岩刻祭奠辞。
中国当代人诗人包容冰在他成为诗人前的灾难记忆,在他能以诗歌为利器复现以后,皆完整复现出来,灾难的重量不减分毫。旱灾水灾中的赤地枯草,挖苦苦菜为食的坎坷跌爬,1960年代引洮工程的凄风苦霜,人民公社食堂的清汤寡水……昨天重来诗篇中历历在目。饥饿——人类最蚀肉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包容冰诗歌中永远不干涸的泪腺与磨不掉的伤疤。
如果让我慢慢说出童年旳酸与甜
苦和辣,泪水就在眼眶里打旋
喜鹊在门前的杨柳树上垒窝
成群的麻雀在头顶飞过
自留地的青稞一边拔节,一边抽穗
上山剜苦苦菜的母亲还不见回来
望见邻居家屋顶上灰白的炊烟
我不断咽着口水,减缓饥饿的撕扯
双手抱紧塌陷的肚皮
咬紧酸楚的牙齿……
——《饥饿的童年》
一个饥饿孩子的黑白照片,挂在中国历史的一面墙上。
包容冰被灾难养育成长为一个爱心满满,诗心漾漾的诗人了。当多灾多难的家乡岷县被灾难袭击,并且直冲诗人所在处而来的危急时刻,包容冰的诗歌首当其冲,把灾难的首尾紧扣在文字中,看它如何肆虐,如何被制服,岷县人民又胼手胝足,在疮痍满目的土地上前进了。包容冰的诗歌却始终是站立的,似执勤的战士。
包容冰灾难诗篇的唯一题旨,是救灾拔苦。
2012年5月10日岷县遭遇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61人,十万亩农田被毁,无数房屋倒塌,村庄抹平,二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超40亿。包容冰强忍内心煎熬,写出《禾驮的倾诉》《茶埠的悲哀》《灾难的重量》《纳纳沟在沉思》《耳阳沟无语》《红崖村自述》《只能这样》《祭奠文》《沉思》《灾难的训示》等十篇灾难诗歌。
时隔一年多,2013年7月22日,岷县又发生地震,生命财产损失比去年水灾更为惨重。震中就在包容冰的家园马家沟以及永光、永星等区域,诗人的身心与诗心立即发生比地震更强烈更持续的震动,在余震轰响中面对家园废墟歌哭出以泪和尘的长诗《我的亲人,我的家园》。在此以前,在汶川、玉树地震以后,包容冰已写过灾难诗篇《地震启示录》:
被大地摇醒,我在似醒
非醒的空档,模糊地意识到
死期到了。来不及穿衣
我赤身裸体到哪里去报到
死亡的黑色报警,诗人接受地震的明确启示。震灾正在慢慢接近家乡,也接近了诗歌的腹地。
灾难似乎跳过了时间差在第一时间窜进了包容冰的诗歌。它对灾难的异于常人的特殊敏感的反应,藉于他在童年即已被植根的灾难意识又被其后的灾难大概率强化,已近于过敏过激状态。“防不胜防的各种灾难/随时出场,好像谁也无法阻挡”(《灾难的训示》);何况灾难就突降在他出生、读书、教学、工作劳动、成家立业的那些地方。马家沟、茶住录、禾驮、茶埠、纳纳沟、耳阳、红崖村……足履留迹的亲爱乡土,此刻已失去名称的意义,都变成了他诗篇上一个个深深的伤口,流下的鲜血聚成灾难的重量,诗人提秤称重。
灾难的重量谁也无法承担
压垮人类的文明,甚至到死
也不知什么叫过错
——《灾难的重量》
他跟随人民群众抢险救灾,诗歌也在先行的阵列。一行诗能加固一段残墙,一个字顶一块重建的砖头。
描绘家乡灾难如同描绘亲人受创的血洞,等于给自己的疼痛再加一次疼痛,谁能忍痛为之?但心系人民的诗人的职责,就是隐忍着,镇静着,咬紧牙关,以诗作画,给天地留证,给人类留言,为不会说话的山河大地、村庄草木说话喊痛。
禾驮的倾诉
如果让我说出禾驮乡的疼痛
奔腾的山河咆哮的声音
撕心裂肺狞笑的声音
横空出世。三米多高的浪涛
所向披靡。不该倒塌的倒塌
不该倾圮的倾圮
猪羊在浪尖上翻腾
木头、车辆、杂物……
混合在一起漂流
嚎啕声、喊叫声、呼救声连成一片
还有《耳阳沟无语》,却高挂死亡的幡旗:“挂在树杈上的红线衣/像倒下的旗帜,萎缩/为死去的亲人默哀”;还有《茶埠的悲哀》,随波逐流而无力施救,“看到一家老小四口卷进泥沙/瞬间消失的惨状”。
诗人给惨绝人寰的灾难绘声绘色绘形,刨根问底揭蔽,使灾难真相大敞于天下,不是搞文学的自然主义,不是故作恐怖,强人畏惧;而是把灾难图像揳入现世、现实,警示人类勿在太平盛景中奢侈享受物欲,失忆失语,重招灾难灭顶;永远谨慎清醒地守护着山清水秀的家园。
地震突发,人民奋起战而胜之。诗人包容冰不但带领家人奔赴老家马家沟在第一线抗震救灾,还以文学的名义诗歌的方式,组织起一支文艺战线的抗震救灾队伍。包容冰以他主编的《岷州文学》为阵地,动员全国各省市作家诗人83人写出诗文100多篇(首),集中于《岷州文学·“7·22”抗震救灾特辑》发表,以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壮大抗震救灾声势,鼓舞灾区民众战胜灾难的意志。高龄的全国著名诗人高平心怀痛感,但镇定乐观,看见亿万人的爱心“组成了物质与精神的集团军,/向着救灾信号弹升起的位置,/聚集,出发,奔跑,飞翔”。甘肃诗人李璇在余震中向岷县父老乡亲祝福,本地诗人何水明鼓励岷县挺住。西部的新疆诗人支禄向岷县伸手,“拉一把,站起来”。东部的山东诗人柳笛寄言“岷县,不哭/在你身后有一面坚而不摧的铜墙铁壁/那里有十三亿人在为你加油,呐喊”。北方的辽宁诗人李文斌,“岷县,我为你唱一首安魂曲”向死难者致哀。南方的重庆诗人洋滔悲叹“震灾生死两茫茫,百里废墟自难忘。纵使相逢不相识,祖国母亲化悲怆”。而坐在地震中心地带的马家沟老家废墟前面的诗人包容冰,抚胸垂足,身心俱裂,吟出了长诗《我的亲人,我的家园》,长歌当哭,情动天地:
我坐在废墟一片的老屋前
没了说话的力气
一阵哭喊声传来
敲击我的耳鼓
亲人们伤的伤,死的死
灾难走过的乡村一片沉寂
如血的夕阳搭在嘛呢山梁上咳嗽
阴霾笼罩的老家开膛破肚
在大地撕裂的伤口处
舐血疗伤——
悲痛至极中,诗人看见“救灾抢险的官兵/志愿者、记者涌进岷县”;“捐款捐物,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涌进岷县”;“大小政府官员、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抗震救灾”。诗人又乐观起来,想象着重建后的家园,人间新生活的庄严美好。他调节了心绪,对灾难的成因、结局与救赎进行理性思考。
故居在震中被毁,在废墟上写出灾难诗篇的诗人,似乎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包容冰一人。好多诗人是在报导地震的电视屏幕前写地震诗的,好多诗人是在震后到震区观光旅游写地震诗的,这都没什么。令人惊骇者,地震前两个月,来岷县参加《岷州文学》笔会欣赏过岷县山水美景的“全国著名作家诗人”竟无一人为岷县地震发声,真是奇了怪了!而他们聚会岷县的信息与相片和抗震救灾诗文特辑,又发在同一期《岷州文学》上。天看地何以想?
更可称道的是,包容冰以一个偏远省份穷困县的民刊《岷州文学》为载体,布出抗震救灾诗文的阵容如此之广阔、整齐、强大,也是在全国仅见的个案,和以前汶川、玉树地震以后,国刊、省刊等官方大刊所刊出的地震诗文特辑相比,也不差什么。
诗人在灾难中思考灾难。手足能处皆痛,所思所想皆痛。故思考的对象,不是物质世界地质地理学的问题,不是形而下的水文水害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也很重要,应由科技工作人员解决,对尚不可预测,不可阻挡的地震,设计完备的对策,对水灾做好预测预防与治理。诗人此时思路已在形而上以上,在地之至深处,在天之至外处;思考着抽象玄秘却也与灾难有最紧密关系关联的根本问题。诗人不是浪漫的艺术家,是一个哲人了。思考是痛苦的,痛苦出真理,没有哪一条真理,不沾着灾难的泥沙。
沉 思
想起汶川,想起玉树和舟曲
目睹眼下岷县的灾情
想起大大小小时有发生的灾难
我就一阵心凉,一阵胆寒
对世事和人生有了非同寻常的思考
坐在多灾多难的人间
一切的用心和努力
说透了,仅仅为了生存和长命?
哲学家型的诗人包容冰拒绝一切为了“生存和长命”的活命哲学。人文意识的理性和宗教哲学的智性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地球、地球上万物和人类应该和谐相处,人和自然天生平等,谁也离不开谁,共生共荣共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谬论误导人类千百年,造成灾难无数。人也是自然的卑微的一分子,绝非老子天下第一,能够独裁专制统领宇宙这个命运共同体。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无度开发自然资源,穷奢极欲地山吃海饮,不信因果报应,实际是自掘坟墓,造成世界末日。诗人已见末日部分图景,“窗外传来划拳饮酒的声音/高声喧哗的声音,淫笑放荡的声音/灾区的亲人还在泥泞中挣扎、哭泣/灯红酒绿的城市,歌舞依然升平……”(《我的亲人,我的家园》)。包容冰在岷县地震发生一年多以前的2012年6月,写了著名的灾难诗篇长诗《2012年,谁言世界末日》,就对将来的灾难作了预警和思考:“要有勇于接受的胆识/趁活着的时候,转变陈腐的观念/转恶为善”。劝说人类排除一切恶性心念,善待地球善待自然,保护动物植物土地湖海,过有节制的健康朴素的合理生活,在天人合一同体相生中永远撤出世界末日的头顶悬剑,地球承载亿万人类永远转动在光明的宇宙故乡中。
岷县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分别打电话询问灾情作出重要指示,各级政府领导和民众,积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李克强总理于8月17日前来岷县视察指导救灾工作。
人民懂得感恩,诗人表达了人民的感恩,包容冰写了《李克强总理察看岷县地震灾情》:
情系百姓的总理,日理万机
但没有忘记岷县的灾情
乘飞机,坐火车,又坐汽车颠簸九小时
来岷县察看地震灾情
偏远的岷县有难
更有福啊,温家宝来过两次
李克强今天来了。两位共和国的总理
留下可掬的笑容,亲切伟大的招手
铭刻在岷县百姓的心中
定格在灾民渴望的泪眼里
吃苦耐劳诚实厚道的岷县民众,“懂得什么叫感恩戴德/良心是不可丧失的一件做人的法宝”。
感恩产生奇迹,“从此,一百年有苍天护佑/岷州平安,中国吉祥……”百姓的良心是面明镜,人民公仆的真实形象将在这面心镜中百年映现。
写出过著名灾难小说《变形记》的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在《致奥耶卡·波拉克》的信中说:“只应该去读那些咬人的刺人的书……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它又能“在我们脑门上猛击一掌,使我们清醒”。对诗,亦应作如是观。人间诗人包容冰的灾难诗篇,就是这种“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又能在我们脑门上猛击一掌,使我们清醒”的诗。
岷县2012年5月10日的山洪泥石流,会记载于中国水灾史;岷县2013年7月22日的地震,会记载于中国地震史。杜甫、白居易的灾难诗篇已成诗史,永远起着以诗证史的作用。当代诗人包容冰记录这次水灾和地震的灾难诗篇,是中国当代诗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不可缺少的作品,也应该至少记载于当代版岷县县志与岷县文史资料。特具峥嵘形质的诗歌必会留存。包容冰的灾难诗篇是地震中心的花岗岩纪念碑,是泥石流最厉处的岩刻祭奠辞。
2018年9月7日·深圳仿佛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