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包容冰
“意外的能量”


  导读:包容冰依赖于日常生活所携带的无尽的能源,在那些看起来极为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安顿自我的栖居方式,并从中获得了一种佛性与哲性之光的照耀。
  “意外的能量”,来自于辽宁女诗人、评论家宫白云《日常中的佛性与哲性之光——简读包容冰的诗》。
  “意外的能量”之“能量”,一般指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如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在特殊情况下,比喻人所能发挥的能力和作用。比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艾青《光的赞歌·七》)、“天若假他以年,我知道他的能量还大着呢”(苏晨《落霞》)、“但是,汤建洲却大大低估了这条小毒蛇的能量”(杨旭《检察官汤铁头》)等。宫白云女士提到的“意外的能量”,是读包容冰佛诗时的一种超常感觉: 

  包容冰的诗自然沉潜,诗意透明纯净,语言老实质朴,却有意外的能量。读毕他的诗好像由一个个混沌中醒转过来,他独特的洞察力勾勒出的意境,像是从婴孩嘴角溢出的奶汁,沾染着母体的醇厚,许多诗都像是一个个生动的灵魂在游走,具有无所不在的“佛性”。可以说,包容冰诗歌的独特意义就在于他写出了一个成熟了的生活状态而又不露痕迹的佛性心境。“一眨眼,我已老了/把那些神秘的事物/终于看穿。一眨眼 / 谁能在安静中走向真正的涅槃 // 风,一直在吹……”(《为了安静》。诗中散发着一种冲淡温和的味道,就像一部老电影,恍惚中,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只剩下“风,一直在吹”,诗人把自己从物质世界中抽离出去,最后进入一个空蒙的安静世界。诗人在诗题里强调的“为了”暗示出他实际上和这个喧嚣世界的格格不入,“安静”是诗人的真实渴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诗人对物质世界的弃绝。国学宗师钱穆先生在《谈诗》中说:“我哭,诗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代我笑了。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有些境界,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诗中有,读到他的诗,我心就如跑进另一境界去。”诗人包容冰的诗给予我的正是这种感觉,这也许就是佛性的力量。
 
  宫女士指出了包容冰佛诗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沉潜,诗意透明纯净,语言老实质朴”的艺术感觉之后,以“一眨眼,我已老了/把那些神秘的事物/终于看穿。一眨眼/谁能在安静中走向真正的涅槃//风,一直在吹……”(《为了安静》)与“我哭,诗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代我笑了。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有些境界,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诗中有,读到他的诗,我心就如跑进另一境界去”(钱穆《谈诗》)为例,突出了“意外的能量”所蕴含着的“具有无所不在的‘佛性’”,“写出了一个成熟了的生活状态而又不露痕迹的佛性心境”,“这也许就是佛性的力量”。宫女士在已知的判断(即前提)推出新判断(即结论)的过程中,运用选言推理或是肯定式推理的方式,让我们品味到“诗人诗歌的目光与语调经常是审省和劝戒的,而这些正是佛性的体现”。比如《相从心生,境由心转》:
 
人生如棋
每走一步都瞻前顾后
唯恐马失前蹄。险象丛生的
并不是泥潭与陷阱
人心隔肚皮
如隔大海
 
心是捉摸不定的法器
装载过去和未来一切历史
真心如如不动
妄心千变万化
只因妄念纷飞,轮回的苦海
智性囚禁在私欲的监牢
 
我在不断改变自己
转境不如转心
给心镶上三只眼睛
一只耳朵
以多看少听的方式
把别人的过失拒之脑外
 
相从心生,境由心转
将所有虚而不实的妄念
转化为润物细无声的菩提

 
  用宫女士的话说,包容冰在诗中“一方面对人生进行审省,另一方面又从审省中识别,认清人生的方向。这样的诗既考验了诗人的心智也考验了诗人的心灵,从语言到内容,都让人感到一种禅味与哲性的流动,而这正是诗人思想性的‘在场’”。我以为这种“禅味与哲性的流动”以及“思想性的‘在场’”,一如“只有思想的在场、而且时时在场,才能使叙述处在流动之中”(耿占春《失去象征的世界·后记》)。也是啊,“心是捉摸不定的法器”,能“装载过去和未来一切历史”,包括“真心如如不动/妄心千变万化”的“真心”与“妄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只因妄念纷飞”,在“轮回的苦海/智性囚禁在私欲的监牢”。自然的,“我在不断改变自己”,只因“我”认识到“转境不如转心”,应该“给心镶上三只眼睛/一只耳朵/以多看少听的方式/把别人的过失拒之脑外”。如此一来,诗人在“佛性的力量”的推动之中,就在“相从心生,境由心转”的感悟里自如地产生了让人惊喜的“意外的能量”——“将所有虚而不实的妄念/转化为润物细无声的菩提”。这种“转化”,体现了包容冰“思想的在场”。
  当然,包容冰佛诗中不仅仅是“思想的在场”,还有挥之不去的“忧患的在场”。在这方面,宫女士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对当下现实的介入真挚朴实、深怀忧思,他同现实一同坐在当下,却并不试图进行任何的说教,关切和提醒自然而然”。这就是说,包容冰的佛诗大多没有显著的高潮和结尾,正如佛性对人心波澜不惊地浸润,这也是他诗歌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包容冰依赖于日常生活所携带的无尽的能源,在那些看起来极为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安顿自我的栖居方式,并从中获得了一种佛性与哲性之光的照耀。比如:
《慈悲》,有“我以食素奋力抵抗”,以警醒“杀戮登峰造极”的芸芸众生:
 
世间的杀戮登峰造极
我以食素奋力抵抗
有人垂下无力的手臂
抚摸脏器里死亡的细胞

 
  《大灾过后》,有“我”的面对灾难的困惑及灾难过后的追问:
 
啊,我的族类
灾难过去,灾难又来,灾难还来
抚摸细碎的心跳
试问,杀盗淫妄酒
啥时能退出你生活的舞台?

 
  在《八月秋风渐渐凉》里,有“我”的“收割秋天的庄稼”之喜与“指明未来的方向”之思:
 
乡下的路,在秋风辞里萎顿
青稞,小麦,大豆,胡麻,洋芋
这些五谷杂粮,在我的脉管里
演绎成长短不一的偈颂
繁荣中国诗歌成长的庄稼
收割秋天的庄稼
领悟天命。神点亮寂夜的灯火
指明未来的方向

 
  南京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涵玉认为,包容冰的“心思总是较常人更为细腻,生活图景在诗人瞳孔中的映射总是会直达诗人的脑海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在诗人包容冰的诗歌里,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饱含了生活的哲学与沉思”(《泥土中孕育的芬芳——论包容冰诗歌的语言特色》)。这里的“深刻的思考”,“饱含了生活的哲学与沉思”,亦是“意外的能量”。下面,以《回头》为例:
 
回头一望,有人加紧赶路
有人在田边苦苦劳作
还有一只花喜鹊刚好
飞过大槐树的尖顶
 
时过正午
我继续奔赴要去的地方
河沟的野菊花灿然盛开
一位走累的老人目光低迷
无心赏花
吸着自制的烟棒
想着淡淡的心事
 
当我再回头
景色凋谢,黄昏莅临
我已走上河岸
突然有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吴先生觉得,包容冰仅作回头一望,“如同美术创作中的速写一般,在短暂的时间里便将诸多景物纳入笔端,路人、农民、老人构成了画面中的活动主体;花喜鹊、大槐树、河沟、野菊花构成了画面中的景象。诗人虽是淡淡一瞥,却将人物的内心洞穿”。在诗人回头的一刹那,映入眼帘的其实是农村最常见的景象,而诗人“突然有了心旷神怡的感觉”,可视为诗人已将自己厚重的生命体验融入诗中。从而,让诗歌产生了“意外的能量”。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等十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已在国内外发表诗、文数百万字,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简介
包容冰,号舍利,梅川居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定西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岷县作家协会主席,《岷州文学》主编。出版诗集《我的马啃光带露的青草》《空门独语》(上下卷)《内心放射的光芒》(上下卷)《觉行慈航》《驿路向西》(上下卷)等多部。在国内外诸多刊物发表诗歌多首。曾获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贡献奖;甘肃第四、六届黄河文学奖;定西市第二、四届马家窑文艺奖;山东省第三届全国网络文学大奖赛诗歌奖;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大奖赛诗歌类特等奖等全国性大奖赛三十多次。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