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的日常中,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它们所存在的状态,这些实体性的事物往往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概念,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这种概念所涉及的部分也就会有差异。而诗人眼里的世界,它是别具一格的,它是代表着诗人本身去审视事物的本质的,当然,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审视也是具有目的性、具有渗透性的。也可以说是,诗人即哲学家。
没有哲学意识的诗人,他笔下的文字是苍白的,没有深刻内涵。在诗人黄世海的这组诗中,我只想以一个女诗人的视角去阐述一个点,那就是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存在性。这篇评论的标题也是源于诗人的第一首诗《铁轨存在的意义》,这是诗人在一段旅途中的所见、所思。
“从布达佩斯去塞尔维亚/一段穿过森林的铁轨/像两棵高高的树”,在一个人的旅途中,“铁轨”是最常见的,诗人黄世海眼里的铁轨是不是我们眼里的样子,“像两颗高高的树”,这样的比喻修辞创作手法也是最常见的。诗人把“铁轨”和“树”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结合在一起,给我们以鲜明的对比和突出,生动而形象地完成了一首诗的起点。其实我们如果从哲学方面来思考,诗人既然拿“铁轨”来说事,那么这件“事”就不会像这种单纯的比喻就能了事的。
那么,我们看诗人接下来的描写:“一列疾速而驰的火车/从森林的皱纹间,凿出一束光/乘车的我们,像一棵棵树木/一头扎根在寂静的大山里。”这是诗人把火车穿越森林的景象以及自身在其过程中的体验,“凿出一束光”,让我们眼前一亮,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我们不但感受到了火车的速度,还感受到了诗人的观察力以及那种拿捏语言表达的功底。如果从我的思维角度来分析这些句子,我以为必然会具有隐喻性的东西存在,就像那“两颗树”,我们可以想象成很多事物,也包括人,或者各种物体的组合,既具体又抽象。
诗人描述的“火车轰鸣声”,无声胜有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某种突然冲破森林宁静的感觉。诗人创作诗歌的最佳境界就是能让呆板的文字发出声音来,让它们放出光彩来。像《凭吊要塞》里的句子:“以及马蹄铁弹落的斑斑锈迹/在两条河的汇合处,低泣成声”“ 远处马迪亚丘陵的花房引领蜂蝶/踩断白色之城的大街/多瑙河的水,收敛刀光剑影/雄姿英发,像凯旋归来的骑兵”等。我们从诗人悲凉的句子之中体会到一种悲凉的心境,景象也好,马蹄铁上的锈迹也好,在河流的汇合处,让我们读到一种失落与哀伤的氛围。这其中的动感、画面感、和足够有力的语言表达,描述中的战争和自然景观的结合,在“胜利归来”的背后,隐含着诗人想要表达的什么,我想这不用细说,都能读得出来。在诗歌创作方面,画面感,也就是我们俗语所说的听觉和视觉,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力度增加文本表现力的效果。诗人黄世海很注重用这些技巧营造氛围,他的描述让我们具有了非常的感知,也能感受到一种沉重和历史的沉淀。
其实,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诗人内心里的那种哲学意识是不可忽视的,它必然会与文学作品里的某种形象紧密结合的,就像诗人黄世海的诗,那种视觉形象、感觉形象以及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都是紧密相连的,这才具有了他另一种风格的诗歌艺术魅力。
这也是在一个诗人的思维里所具有的“存在”哲学意识,他在所有的文字表达的时候,都会从某种声音里、某种现象上、某种状态中清晰地显露出来。像他的诗《风过巴尔干岛》,我们看他的描写:“风从巴尔干半岛吹入平原/像一个人走在原野”“ 一股风正从树枝的咽喉,吐出/一口淤积己久的哀叹”“ 风过巴尔干半岛,我明白了/许多事情——/人类语言不同,笑声是相同的/动物国度不同,叫声是同样的”“ 即便吹得再猛烈,也无处藏身/最终还要给自己送行”,你看,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的诗画面感,还有诗人内心那份孤独感,“风”,就像一个人独自行走在荒芜的原野。我以为还可以分析为诗人表达自由、孤独或者是对某种境界的阐述。从这些诗句中,诗人那种深沉的情感和悲凉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而“风”在具有传达飘忽不定、象征某种事物的变化等意象表达,以及文本中涉及的自然、历史等某种事物的反思。诗人给我们传达了一种在自然界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人和动物,虽然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语言交流和表达,但所具有的基本情感和行为意识是共通的,就像诗人描写的笑声和叫声。这样的表达往往用来强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同时诗人也在给我们暗示一种人生哲理,那就是要具有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最终要学会面对和自我解脱的意识。
诗人的这组组诗很厚重,每一首细读下来都有很多延伸思考的部分,我们顺着诗人的意识可以抵达一种境界,从诗歌的语言上,从文学的结构上,从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我想它们之间的结构以及与现实的相互关系,通过诗人的笔端,我认为这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文字存在的直接意义。其实诗人所要说的也就是所有的事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给人带来的某种情感意识上的共鸣,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的。这就像是柏拉图所认为的理念或形式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会在这种存在感中寻找、并获取各自文本需要的存在意识。
【作者简介】冬雁,本名王艳,70后。河南商丘柘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商丘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写诗、写评。诗歌作品散发于《诗刊》《星星诗歌原创》《诗选刊》《绿风》《山东文学》《特别关注》等,诗歌评论发表于《星星诗歌理论》《鸭绿江》等,作品入选多种版本。获奖若干。著有诗集《擦肩与相向》《楼梯口》上下册。诗集《擦肩与相向》荣获2020年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