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的不仅是认知别人,更是认清自己。
茫茫人海,波涌浪卷,自我的迷失,云雾般频现。有的人只是一时,或在某一个阶段,而有的人至死都没能认识自己,内心混沌,探究不了自己心底的真实。
身心恍惚,逐影随波。终与目不见睫,不识庐山真面目。自己对自己,如同陌生相对。
认识自己的皮囊,自己的外貌,却从未认识自己的灵魂,是作为一个人的莫大的悲哀。
要在人影憧憧中认出自己,找到自我,要有洞穿自己的勇气和能力,要有看透自我的意志和锐利。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认清自己,才拥有自我的意识,自我的视角,自我的冷静沉淀,自我的选择和追寻。
认清自己,才更能对天地宇宙真正的认知,并且心悦诚服地认同。
认清自己,知晓自己的优劣,自己的强弱,自己从何而来,往哪里可去。
认清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可以接纳什么,还必须拒绝或者舍弃什么。
认清自己,便清楚自己究竟几斤几量,不至于自不量力。
认清自己,不再妄自于尊大抑或菲薄的两个极端!
认清自己,才会在发现中有发掘,在清醒中求提升。才会看轻衣装裹着的肉身。直面自己的灵魂,去伪存真,却芜留菁,注重净化那一片独有的蔚蓝,全力提升其本有的一种善真。是的,灵魂犹如天空一样深邃广博。要让灵魂自然,自觉,更自在。
灵魂的触特,才能这博杂的世界里,独具慧眼,独辟蹊径,在行进的人生中,自我作古。
《我们能把握的是言行和心境》
世事无常,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再有天大本事的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的所有,何况吾辈之人,完完全全的凡夫俗子?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不能决定自己的顺,不能决定自己的果,是甜还是酸,生活是幸福还是痛苦,甚至于我们连自己的死都不能自我做主。所谓善终权,是那么的飘忽,像山巅的云朵,仿佛可以触摸,但千变万幻,握住的是一场湿冷的空。
仔细琢磨,我们终究还是能把握住些什么的。很多人生的选项,即便简单而显粗暴,狭窄又与心灵格格不入,但选择权多半仍在自己的手中。什么样的路径,便相应而生什么样的目标,总有似乎可以想象的规律。虽然生活往往也会欺骗了我们,但这因与果的脉络,还是粗略可辨的。
自幼懂点人事,就强烈地意识到,什么也管不了,但我要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日常,管好自己的方方面面,小心翼翼,按照父母和老师们的期望,按照社会推崇的价值取向,本分而勤勉地前行。 乖顺和懂事,是最好的褒奖。
我在此,无意对此要做任何评估甚或反思。我只想说明,人所能把握自己的,是自己的言行。谨言慎行一辈子的人,远比信口开河,做事风风火火的人,要稳当顺畅得多,自然也有人生道不尽的烦恼,但少了一个不可大意的风险:被大风吹倒。
谨言慎行,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修炼。该说不该说,该做不该做,心里自当明白,吃不准的,也要思虑周全,再按输入健。年少读书时,有错之处,橡皮擦可轻轻抹去。电脑也有删除键,删得一干二净。成人之后,随着身份的变化,一个人的言行,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不容易令人忘却,有时还误解频生,说也无处可说,解释变成了掩饰,愈描愈黑,徒唤奈何。所以,一言一行,就如走钢丝一般,未免颤颤巍巍,能由此修成圣者,幸莫大焉。
人却非圣贤。身外之域,纷乱而无垠。此时,谨言慎行之外,把握好自己的心境,不至于忽喜忽悲,跌宕起伏,心神不宁,甚或痛不欲生,这又是一种自我不可或缺的能力。
心境千面,恬淡和安宁是其中最美的形态。它是从清心寡欲和自信自强中蝉蜕而来。它有一个摒弃了太多,留下了太少的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它是向内所求,看淡人生,因无奢望,而终无恐惧的因缘。它是真自在,真自由的一种高尚的境界。
任凭风浪起,心境永平静。那心境是属于你自己的舟楫。稳住它,就是老天赐予你的一片祥和。
是的,所见所遇太多的无法理喻和不可思议,你既不可把握,又何必过于纠结,过于劳心呢?何不继续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学会把握好自己的心境呢?心静,万物亦无扰。那是你的一叶诺亚方舟,是值得呵护,可以坚定御守的一方天地。
能把握自己的言行,把握自己的心境,对于一个只求安然平凡地走过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已然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