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海子本人认为,长诗是他的事业,短诗则是他投身于这一巨大工程间隙的余绪。这些短诗,呈现了一个天才少年的神奇光芒,却并不能体现他的博大。而只有在长诗中,我们才能看清他建立在浩瀚人类经典大书的阅读中,宏大的精神文化底座;不可思议的雄心与抱负;冲击写作极限的高能量。
说起海子,我们会本能性地想起他的那些短诗,比如被广为传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麦地》《日记》《祖国,或以梦为马》等等,并以为这就是他的全部。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部分性的海子,一个被我们通俗化也简单化了的海子。而他真实的诗歌成就和思想闪电抵达的遥远边界,则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目前所谈及的,是一个远未被读完的海子。
海子的诗歌成就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他的那些短诗,从当时至今一直享有盛誉。第二部分为长诗,共有十首,分两个系列。第一系列为“河流三部曲”,共三首。第二系列为“太阳七部书”,共七首。第三部分为诗学文论,诸如《诗学,一份提纲》,以及一些日记式的诗学笔记,这类作品不算多,但非常重要。
海子本人认为,长诗是他的事业,短诗则是他投身于这一巨大工程间隙的余绪。这些短诗,呈现了一个天才少年的神奇光芒,却并不能体现他的博大。而只有在长诗中,我们才能看清他建立在浩瀚人类经典大书的阅读中,宏大的精神文化底座;不可思议的雄心与抱负;冲击写作极限的高能量。
宏观地看,海子所要书写的,是一种超越生存局限的诗歌。这就是以他刻骨铭心感受过的、中国乡村的饥饿为出发点,探讨人类的生存为何总是被苦难所绑架,人类社会为何总是陷入盛衰轮回的宿命之中。在这一追问中,海子发现了一个致命性的元素:潜藏在大地和人性中的“魔”元素——亦即导致大地陷入黑暗的“毁灭”元素。通过对诸如此类反向元素的解析,他最终要寻找的,则是对这种灾难轮回的“超越之道”。接下来的事实是,他的确找到了,这就是伏藏在人与大地总体关系中的正向力量,亦即“朝霞”或曰“太阳”元素。而这一元素的载体,便是诗歌。只有诗歌,才能带领人类超脱黑暗飞向朝霞(太阳)。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方法,海子通过他的“太阳七部书”,从灾难深重的大地上最终飞向太阳,他在太阳中焚身,也在太阳中永生。
——自他去世至今的2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对他诗歌的无尽吟诵,由各种研讨会和纪念活动所体现的集体性怀想,正是他获得永生的标志。
一、即使最优秀的短诗,也不能体现海子的宏大抱负和实质
说起海子,大家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在当代引用率最高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晴朗、热烈、烂漫,充盈着一个天才少年神奇的心灵意象和抒情方式,他对于大地上简朴劳作生活的热爱,以及洋溢的幸福感。但除此而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能否由此想到,他还是一个博大激烈,以抵达荷马、歌德等世界古典诗歌巨子的高度为抱负的诗人?
即使这首诗作,也并未被我们读完。比如“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此时的他,已把自己排除在了这“尘世”之外?事实的确如此。此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来月后的3月26日,他便在“面朝大海”的秦皇岛,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终点。而从他写于同一时期诸多绝望至极的诗句,诸如“我看见这景色中只有我自己被上帝废弃不用”(《月全食》,写于1月,删改于3月初),尤其是“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黎明之二》,2月22日)等综合来看,此时的他,已经做好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理决断。而这一决断,正是基于这两行诗句中隐藏的信息:其一,我所做不到的,我的确无法做到;其二,我能够做到的,我已彻底完成。至此,他大任未竟的绝望恍然卸除,在一身轻松中,眼前蓦然一片光明的幻象,仿佛看到在来世“重新做人”的他自己,焕然一派他最为渴望的,单纯、健康、本色的乡村少年郎形象。这首诗歌的前两段,正是对这一幻象的书写。最后一段中他与世界的一团和气,其实潜藏着这样一种心理语态:祝“尘世”中所有的人幸福美满,而我将离去,我将在我再生的世界中,享有永远的“春暖花开”。因此,这是一首置身绝境而再生的诗篇,在它晴朗至极的大幻象中,压缩了海子冲破极限的高强精神能量转换。也因此,它才有一种为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却能直击人心的力量。
二、海子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受和麦子情结
在中国新诗史上,没有任何一位诗人能像海子,对于中国乡村生活中的饥饿,有着那样刻骨铭心的感受和书写,并将“麦子”作为诗歌中的词根,延伸出麦地、粮食、谷物、吃和胃这一语词系统。比如在“太阳七部书”之一的长诗《土地》中,他曾专门写下了《饥饿仪式在本世纪》这么一章,其中甚至有着这样的诗句:饥饿是上帝脱落的羊毛,囚禁在路途遥远的路上,“驾车人他叫故乡/囚犯就是饥饿”(亦即在故乡这部岁月之车上苦度时日的百姓,一直囚犯一样被饥饿所绑架)。
而这种关于饥饿的感受,正是海子写作的动力和哲学起点:人为什么总是沦入苦难?生产粮食的土地、养育着人类又把人类拖入饥饿和灾难的土地,它与人类的总体关系到底又是什么样的?
在这一探究中,他首先从自己少年时代所置身的南方故乡出发,发现了土地“水”的属性,进而以他的“河流三部曲”,对土地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纵深探讨。而他在此获得的一个让人惊异的绝妙发现,就是作为水陆两栖动物的龟王形象。
三、龟王的寓言:艺术诞生于灾难的土地,又为土地带来福祉
“河流三部曲”包括《河流》《传说》《但是水,水》共三部长诗。它以古希腊、古罗马的宏大史诗框架为模型,力图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民间艺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内容,呈现我们这个东方民族的历史文化全景。
我们这里说到的《龟王》,是一篇寓言故事,它仅是《但是水,水》这部长诗的一个微小部分。《但是水,水》由五大篇章组成,最后一个篇章是《其他:神秘故事六篇》,而《龟王》只是这六篇中的一篇。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在东边平原的深处住着一位老石匠,老石匠技艺超群,曾给宫殿和陵园凿制过各种动物。但他却把由此所得的钱财散给众人,为了心中一个神秘的念头,过着终身不娶的清贫生活。在这一念头的折磨中,石匠的脾气越来越古怪,身体也瘦得只剩下了一把筋骨。而他雕凿的动物,无论是飞翔的、走动的、浮游的,也越来越古怪地趋向同一种神态——在地面上艰难爬行,知天命而奋力抗争的神态。整整一个夏天,老石匠都死气沉沉地守着这堆无人问津的石头动物;到了冬天,他来到村外冰封的河床上,感受寒冷的日光蛇一样从手心游过,感受泥层和鱼群激烈的繁殖;春天来了,他又跟着农夫学习扶犁、播种,然后在田垄中用沾着牛粪和泥巴的手贴着额头睡去。
然而,当石匠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像个青年一样利索,胸中如有五匹烈马奔踏。他一口气跑回家,并关上所有门窗,在屋内一待就是五年。
五年后的一天,一场铺天盖地的洪水向平原涌来,就在那天夜里,人们听到了无数乌龟划水的声音。洪水在清晨退去,当人们推开石匠的房门时,发现他已疲惫地死在床上。地上还有一只和床差不多大的、形体非常像人的石头龟王,身体上满是刚与洪水搏斗过的伤痕。
第二年大旱,人们供上香案,把龟王埋进干涸的河道中央。随之,一注清泉涌出,天空云雨相合。平原从此康乐安宁。
不错,这的确是一个神秘的故事,它包含了海子对于艺术、艺术创造力的来源,艺术创作的目的等根本性问题的理解;更在老石匠的形象中,预示了他自己从事诗歌艺术的最终生命走向。所谓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在对天地万物信息的感应中,收拢于内心的一道思想闪电。而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则必须经历这样的道路:首先是不满于常规形式不能传达自己思想的闪电,而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将创作推向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古怪变形;继而是步入绝境的煎熬;再接着是从大地万物中寻求启示,直至筋疲力尽地躺倒在大地上;再接下来,是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那样从大地上获得力量,以死而后生的灵魂开窍,进入疯狂的艺术创造。
然后,他在转化为他的艺术作品之后死去,也在为大地带来的福祉中复活。这个故事,居然与海子的写作和最终生命走向完全一致!
四、大地囤积的秘密之一:魔
然而,这只是海子阶段性的探究结果。随后,他又在自己青春时代置身的北方平原,发现了土地“火”的特征与属性,以及伏藏在土地与人的关系中更为复杂的元素,并由此发出了“大地的秘密已经囤积太多”的感叹。而“太阳七部书”,就是对这一“秘密”的探究和揭示。
“太阳七部书”由七部独立的作品构成,包括《土地》《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弑》《弥赛亚》等等,是一部在形式上综合了诗体小说、诗剧、合唱剧、叙事诗和抒情诗在内的,关于大地与人类社会史中人性秘密和时间秘密的“全书”。虽然除了诗剧《弑》之外,其他的作品都未彻底完成,但我们已据此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海子的精神文化能量,以及雄心与抱负。
那么,他又在这其中发现了什么呢?最让我震惊的,便是他在三幕三十场的诗剧《弑》中,对大地中深藏的“魔”元素的发现。
《弑》的基本情节如下:
以暴君统治维护自己王位的巴比伦国王,因为唯一的王子自小失踪,所以在他的垂暮之年,决定以在全国举行诗歌大赛的方式,选拔自己王位的继承者。这种貌似的高雅文明,其实更是一种阴险残忍之举。因为王位只有一个,而所有的竞争失败者都将被处死。所以,这唯一的王位,必然以无数参赛诗人的人头为代价。并且,决赛时两位诗人中的获胜者,必须亲手杀死对方,亦即“让一个人踏着另一个人的头颅走向王座”。
大赛开始若干时日以来,在坐着由国会元老充当裁判官,类似宗教大法会气氛的主席台上,一批批竞赛失败的诗人,先后被五花大绑地押赴刑场处死。最后只剩下了来自西边沙漠草原之国的猛兽、青草、吉卜赛,以及前来寻找妻子的剑共四位青年诗人。
剑与这三位青年情同兄弟。当年青草和吉卜赛同时爱上了一位名叫红的女子,而红却爱上了剑。青草和吉卜赛因此离开故乡。红与剑此后结了婚,但结婚之后,红又鬼使神差地离开剑,来到巴比伦国,并且神经错乱。
而现今的这个巴比伦国王,当年是由魔王、天王(他在另一时间名叫洪秀全)、乞丐王、闯王(他在另一时间名叫李自成)等十三位行帮帮主结拜的“十三反王”中的老八(这让人想到了《隋唐演义》中的“十八反王”)。当年的十三反王天不怕、地不怕,以数十年“刀尖上舔血”的日子,推翻了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老王朝,并推举老八为他们新的王朝——巴比伦国国王。
登上王座的这位老八,又是一个怀有宇宙大同之梦野心的、残暴的诗人政治家。为了扬名万世,他不顾十二兄弟和天下百姓的劝告而横征暴敛,决意要修造一座巨大无比的太阳神神庙。神庙终于修成,而国中的百姓也死了将近一半。于是,曾是其把兄弟的十二反王重新造反,但不幸的是,其中的十一位都被抓获处死,只有最小的第十三反王在众兄弟的掩护下安全脱逃,到西边建立了一个沙漠草原之国。在逃离时,他带走了十三反王中老大的儿子猛兽,并偷走了巴比伦王的婴儿宝剑。
第十三反王不但是众反王中最年轻最勇敢的一个,还是世纪交替之际最伟大的诗人。猛兽、青草、吉卜赛,包括剑与红,都是受他的熏陶成为诗人的。而前三位青年参加诗歌大赛的一个秘密使命,就是受他的指派刺杀巴比伦王。
现在,只剩下这三位相互角逐了。猛兽因不忍兄弟间的相残,提前用火枪干掉了自己。决赛时,青草为了让吉卜赛不受心理干扰地完成使命,也决然自杀。至此,吉卜赛成了最后的胜出者。当大祭司宣布了他继承王位的资格,他随之从巴比伦王手中接过象征王权的宝剑,毫不犹豫地刺向对方。
然而,吉卜赛刺死的,却是他当年深爱过的红!精神错乱的红由于意识被操纵,自己要求装扮成了巴比伦王,而老谋深算的巴比伦王则装扮成了大祭司。中了圈套的吉卜赛愧愤难当,当场持剑自杀。
红在临死前神志恢复,认出了装扮成大祭司的巴比伦王,并让他找来剑做最后的告别。本是为了前来寻妻的剑,随之与巴比伦王直面相对。剑向对方愤怒地兴师问罪:你谋杀了我儿童般纯洁的兄弟,我现在就要拧断你的脖子去喂狗……
但血气方刚的剑根本不会想到,整个事态完全是按着巴比伦王的精心设计进行的。
此时已喝下毒药,很快就要死去的巴比伦王道出了事情的真相:红是我的女儿,你是我的儿子。你自小失踪,红长大后就出门寻找哥哥,没想到遇见了你,爱上了你,与你结了婚。后来有人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她就离开你回到家乡,从此就发了疯。我只想把王位传给你,给你留下了这铁打的江山和黄金的土地……
这最终的真相也把剑置于负罪的境地,使剑感觉到他与国王两人生命的肮脏。随之,已经成为王子的剑斥退廷臣、走出王宫,在开满野花的道路上一阵狂奔之后拔剑自杀。
——这就是《弑》。弑便是杀!杀君、杀父之杀,人类内部乌烟瘴气的残杀。在这部惊心动魄的诗剧中,权谋争斗、王位角逐、血缘迷乱、骨肉相残、你死他疯、无一胜者。但海子在此要表达的是,操纵这一切的,并不是炫目的王权本身,而是伏藏在大地和人类天性中的魔怔!海子把它称作“万物之中所隐藏的含而不露的力量”。进一步地说,它是一种强大的、由黑暗的欲望所主宰的负能量,却又是一种本能性的力量。而本能性的力量总是难以遏止。就像这竞争王位的诗歌大赛,尽管充斥着人头落地的杀机,却又让人趋之若鹜。
非但如此,这部诗剧中环环相扣的机谋诡诈,对复杂人性直入骨髓的深刻揭示,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那么,能够写出这样一部诗剧的海子,难道不是一个胸藏雷霆、深不可测的海子?这与那个“面朝大海”纯净温暖的少年诗人,显然完全判若两人。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强调,我们目前所谈及的,是一个远未被读完的海子。
五、“流着泪迎接朝霞”
然而,海子书写这部诗剧的目的,并未到此为止。他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这篇诗学文论中谈道: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热爱时间的秘密。而诗人的使命,就是作为所有秘密的解析者,在对其中黑暗的、光明的、杂色的各种元素破解之后,寻求冲破黑夜飞向朝霞之道。亦即“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进一步地说,人生来不是为了承受苦难的,他能够承受苦难的唯一理由,就是相信前边会有欢乐。否则,始终受苦受难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在揭示了使大地一次次陷入灾难的“魔”的秘密力量后,海子还要寻求的是,又是什么力量使大地一次次地复活,彻底解脱这轮回之劫的道路又是什么?“太阳七部书”从中国农村土地上的饥饿、苦难,及其养育艺术和万物的派生力(长诗《土地》),到诗剧《弑》中对魔的毁灭性力量——亦即大地灰烬品质的揭示,直至最终对大地的火焰品质——诗歌提升人类飞翔的力量做出确认(合唱剧《弥赛亚》)。这样的写作,正如他对自己所热爱的凡·高和荷尔德林那类诗人的描述:“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而海子整个长诗系列的写作——从“河流三部曲”到“太阳七部书”,就是他在对人类黑暗深渊致命性的痛楚体认中,“流着泪迎接朝霞”。
(2013年3月25日)
延伸阅读
文 / 燎原
时间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迁场景中的诗歌迎来了一个特殊现象,这就是无论它的表现如何,都会受到非议与嘲笑。
那么,它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其整体格局和个体表现究竟怎样,对此该做出怎样的判断和评价,理由和依据又是什么?
编完这部文集时,我觉得它的主体部分,正是对以上问题的回应。
作为当代诗歌的一位资深读者和研究者,这部文集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了21世纪以来直到眼下,我近20年间的主要文章。它们以不同时段的综合评论和个体分析为主,兼及专题访谈等类型,涉及诗坛现状考察、群体形态描述、特殊现象剖析、诗人个案研究、相关现场信息。这诸多方面的综合,我以为大体上可以呈现当代诗歌的基本成果和内在景深,并回答它到底如何这一问题。
而贯穿于其中的表述,既是一种分析和梳理,好像还是一种辩论性的声音。近若干年来,关于诗歌和对于当下诗歌的看法,我发现我和许多人不大一样。但我并不想说服别人,也不太喜欢辩论,只是当一片乌泱泱的声音争相以鄙薄当下诗歌为快事时,我只想说出我眼中的真相,以及它何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部个人文集,其中谈论绘画与小说的文字,也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部文集的非主体部分,是与我个人经历相关的若干叙事性随笔。比之那些抽象的理论笔墨,这是一些欢实而有趣的文字,也是诗歌的大意思之于我个人的小意思——让我心情茁壮的那种意思。
书名《自带系统的河流》,是基于我的一种认识,亦即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看似纷纭万状,幻变不定,但每一事物的生成与演化,都有自己的内在缘由,都是其来有自、自带系统。一个时代的纵向诗歌河流,一位诗人历时性的写作,都是这一自带系统运行的逻辑结果。
文 / 燎原
时间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迁场景中的诗歌迎来了一个特殊现象,这就是无论它的表现如何,都会受到非议与嘲笑。
那么,它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其整体格局和个体表现究竟怎样,对此该做出怎样的判断和评价,理由和依据又是什么?
编完这部文集时,我觉得它的主体部分,正是对以上问题的回应。
作为当代诗歌的一位资深读者和研究者,这部文集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了21世纪以来直到眼下,我近20年间的主要文章。它们以不同时段的综合评论和个体分析为主,兼及专题访谈等类型,涉及诗坛现状考察、群体形态描述、特殊现象剖析、诗人个案研究、相关现场信息。这诸多方面的综合,我以为大体上可以呈现当代诗歌的基本成果和内在景深,并回答它到底如何这一问题。
而贯穿于其中的表述,既是一种分析和梳理,好像还是一种辩论性的声音。近若干年来,关于诗歌和对于当下诗歌的看法,我发现我和许多人不大一样。但我并不想说服别人,也不太喜欢辩论,只是当一片乌泱泱的声音争相以鄙薄当下诗歌为快事时,我只想说出我眼中的真相,以及它何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部个人文集,其中谈论绘画与小说的文字,也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部文集的非主体部分,是与我个人经历相关的若干叙事性随笔。比之那些抽象的理论笔墨,这是一些欢实而有趣的文字,也是诗歌的大意思之于我个人的小意思——让我心情茁壮的那种意思。
书名《自带系统的河流》,是基于我的一种认识,亦即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看似纷纭万状,幻变不定,但每一事物的生成与演化,都有自己的内在缘由,都是其来有自、自带系统。一个时代的纵向诗歌河流,一位诗人历时性的写作,都是这一自带系统运行的逻辑结果。
(2020年4月9日上午威海蓝波湾)
(本文选自《自带系统的河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选自《自带系统的河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