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诗人关劲潮新作选。
苍劲的大树
毛连洞是一棵
历尽沧桑的大树
她的姿势苍劲而挺拔
但我还是读到了
她布满伤痕的胸膛
刺刀划过的脸庞和眉宇
读到了她身上
命运被压迫 扭曲 磨砺的痕迹
而厄运
并未改变她逼人的锋芒
坚挺着
穿过岁月的光与尘
一些血染的故事
长成树上稠密的叶子
烽火的冶炼
风雨的洗礼
使她浓重了一树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风情
有些叶子还长着
有些叶子却散落了
一片片飘散的叶子
不忍心运去
温柔地亲近
一颗颗瞻仰的心
一些人垂立一旁
看不清树上叶子的面容
更读不懂融于霜红中的
那些隐秘的文字
也听不清叶子窸窸窣窣
在谈论些什么
人站在树下
心却离得太远
怎么也无法打开
一棵树生命的秘籍
我很想
将那些散落的红叶
一片片拾起来
装订成一部静谧的书
让所有的后来者
都能在书页上行走
在红光闪闪的字里行间穿梭
那一粒粒
从字句中渗出的血滴
将成为人生
刻骨铭心的箴言
绝对不让那些故事
那些血写的字句
尘封为陌生的面孔······
大刀的记忆
在鹤壁市大河涧乡红色教育基地的展馆里,展示着两把当年毛连洞抗日武装在战场上杀过无数鬼子的大刀······
——题记
也许时间已把流血的痛苦
陨落为碎片
烽火连天的岁月
也早已沉淀为尘土
而这把大刀的记忆
是它灵魂里长绿的叶子
永不会衰老
永不会枯萎
刀尖上依然挑着那支歌:
大刀
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外表虽有些锈蚀
那是它进入耄耋之年
苍老的颜色
但内心的锐利
仍如一种愤怒的情感
更似一种复仇的精神
那是火焰
那是闪电
那是风暴
那是雷霆
凝聚了它的勇猛与坚强
所有的狂暴与凶残
都无法改变
它棱角凛然的秉性
也无法扭曲
它钢铁的意志
血里火里
驰骋着 飞闪着 刺杀着
枪林弹雨的战场
让它陷入痴迷 走火入魔
因为在它眼里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站在火海之中
以锐不可挡的锋芒
刺入敌寇胸膛
站在交战的前沿
以鹰翅盖顶的态势
以雷击电闪的速度
大刀
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一阵挥舞
一阵鬼头落地的风卷残云
一阵猛砍
一阵搏杀的酣畅淋漓
大刀的生命在战争中
闪耀幽邃而寒洁的光芒
和平年代它陷入了沉默
平静与安宁的日子
让它忐忑不安
回忆的手指
牢牢抓住几缕硝烟
绝不放飞
让子孙时刻闻到
浓烈的硝烟味儿
心底
始终燃烧着战斗的火焰
锋利的精神
依然在烈火中高歌:
大刀
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故事的影子
走在毛连洞的大地
到处可以
听得见故事的声音
看得见故事的影子
漫山遍野都生长着故事
条条山路都弯曲着故事
一棵棵大树
一丛丛青草
都是从故事里茂盛起来的
根须全扎在故事里
一寸寸土地
蕴涵着血与火铸炼的故事
其浓烈的殷红
不会被风粉碎
不会被雨流失
一块块石头
包藏着有血有肉的故事
它的骨架
和石头一样坚实
血染的故事
会在你迷茫时
涛声一样
在你耳畔轰然响起
清醒的故事
会在你颓废时
警钟一样
震醒你双眼昏聩的迷离
这些鲜活的故事
底色厚重
并能触摸它心跳的频率
虽饱经沧桑
它的肌肤却无丝毫皴裂
仍灼烫着热血的温度
因为它是以生命为代价滋生的
鲜血浇灌了它无数的根须
有温度的故事俯拾皆是
移植到心坎儿
够你品嚼一生一世
品着品着
故事的崇高顶峰
映现一片精神的辉煌
洞照你的心灵
涤尽生命里所有的杂质
至此
你时刻走在那些故事里
灵魂
不再是一个苍白的影子
血色花
我在毛连洞看到了
血迹斑斑的足迹
石头上 山路上
草丛中 树林里
这种足印一串串
犹如农民播撒的种子
哪里都是她开出的血色花
一朵花
喷吐一朵火色的光焰
这种花朵
原来就在我们眼前
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绽放
可不知什么时候
她慢慢消失了
离我们越来越远
呼唤子孙梦想与欢笑的
没有血色花
喂养思想与精神饥渴的
没有血色花
什么时候才能想起它呢
渺远的血色花
夕阳之外
回望一眼血色花
睡梦之中
呼喊一声血色花
在年轻人眼里
你就成了一个过时的世纪老人
现在没人关心 这血色花
是怎样变得陌生而遥远的
谁能数得清血色花
盛开着多少期盼的眼睛
遮挡现代人望眼的
是钢铁与玻璃虚幻的反光
充斥他们生活空间的
是酒杯与金币
是从各种会所及香艳的舞厅
飘出的鸟语花香
一个决绝的背影
背弃了血色花绽放的初心
但我还是要说
莫要忘记血色花
莫要背叛战场上
那一滴滴鲜血的赤诚
共和国诞生的道路
正是从血色花里出发的
今天的岁月静好
也正是从血色花
绽放的希望之光里
辐射出来的
血色花
是任何一个生命
不可或缺的别一种太阳
毛连洞的钢竹
笔直挺立
站成一排排勇士
站成一把把利剑
傲然苍穹 气吞霄汉
冰雪中翠绿
风雨中摇舞
在毛连洞革命根据地
大刀是竹
枪杆是竹
冲杀声长成竹
血与泪长成竹
硝烟长成竹
苦难长成竹
一个战士一竿钢竹
一道愤怒的目光一竿钢竹
战火可以烧毁房屋
却烧不死这里的钢竹
可以炸断桥梁
却炸不断钢竹的筋骨
即使细细的竹枝
翠绿的叶剑
也会在战火中
时刻站立历史的骨节部位
柔弱而不失风骨
石头是竹
山峰是竹
怒火是竹
愤恨是竹
一个民族的忧患
墙上那苍劲有力的
“国家存亡在此一战”的红色标语
四万万同胞抗争的铁拳
更是同仇敌忾
戳向倭寇心窝的钢竹
毛连洞的钢竹
中华大地的钢竹
站着 满身剑胆
倒下 铁志不移
砍断了
做一支笛箫
也要吹出
太行山横空出世的傲骨
题牟山英雄纪念碑
抗战时期的牟山战役中,毛连洞村有8位英雄壮烈牺牲,被授予“牟山战斗英雄”称号,他们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名字被刻在英雄纪念碑上······
——题记
英雄的名字
长成了一座石头
生与死的过程
将这座石头
拉拽成巍峨的雄姿
人们叫它碑
一座与牟山一样高的丰碑
从此
他们活在碑上
与高山比肩
与日月同辉
八位英雄的名字
都站在这座碑上
名字沉默无语
一个个
却将一腔热血的慷慨
笑成了英姿勃发
令世人景仰
热血洒在毛连洞的土地
绿树摇歌
那是烈士鲜血的回声
青草开花
那是烈士的回眸一笑
热血洒在牟山的石头上
牟山高高低低
站满了一山英雄
每一块石头
都成了无字碑
抬高了牟山的海拔
自此 牟山的英魂气概
云蒸霞蔚般涌荡九霄
有字的碑矗立大地
活在人们的纪念里
无字的碑看不见
活在人们的心灵里
人们瞻仰英雄纪念碑
是因为信仰高于大山
是因为生命高于任何巍峨
碑是生命的延续
生命既是碑的底座
也是碑的顶峰
刻在碑上的名字
如星如珠
闪耀出灵魂的璀璨
站在英雄碑上的人
虽死犹生
站在了人生最高的境界
闪电的洪流
老皂角树下挂了一口铁钟
在肃穆庄严中
显示她的神圣
她的语言
全是刚硬的音符
每个音符高亢着
足够震惊无垠的大地
鬼子进村啦!
“当当当 当当当······”
漆黑之夜
急促的钟声响起
一声声亮光
让浓浓的夜色亮起灿星
这时 钟声就是北斗
所有被炮火重创的心
集结在北斗周围
钟声为恐怖凝固的夜色
注入激情燃烧的血液
每一颗心都抛开生死
往枪林弹雨里飞奔
钟声铮铮的心音
为毛连洞的骨骼
增加坚硬的钙质
钟声似箭
所向无敌
钟声是一道道闪电
紧接着就是一阵阵霹雳
滚滚滔滔的钟声
闪闪锃亮的钟声
汇成洪流
将“膏药旗”一片片撕碎
将狰狞的鬼子一个个淹死
镇魂摄魄的钟声
与《地道战》的钟声汇合为江河
与前线的冲锋号联结成激流
滚烫的铁的声音
沸腾的铜的声音
筑成一道铜墙铁壁
碰得鬼子头破血流 一片狼藉
一口大铁钟
让毛连洞在血与火中
站成牟山的巍峨
站成笔架山的耸立
炮火终于死灭
硝烟总算散去
而皂角树下的钟声
依然悠扬不朽
钟声让毛连洞的耳目
看见永恒之光
听到警钟长鸣的醒魂曲
燎原火光
——献给鹤壁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毛连洞
那时的革命很瘦弱
瘦如刚窜出地面的竹子
弱似刚启唇吹响的箫声
登太行 跨黄河
穿越漫漫黑夜
千山万水 踏破铁鞋
从延安取来火种
悄悄撒到牟山脚下
暗暗种在淇水两岸
石崖下 柴门里
破庙内 树林中
都有一粒粒火种
在忽明忽暗地闪动
一粒粒火色种子
在民众的沃土里
扎根 发芽
那一支支嫩芽
举起火色语言
将虚空的黑夜燃红
于是 革命瘦长的影子
在子夜清寒的月光里拉长
革命清贫的思想
在一盏马灯下热烈沸腾
雄鸡报晓后
晨曦初露时
一粒火种
唤起民众千百万
照亮一个个贫困的心灵
每一支举起的枪杆
都装满了仇恨
每一把挥起的大刀
都刺穿黑夜
面色失血的日子
终于在牟山脚下
站成高亢明亮的歌声
亢奋的歌声
澎湃的歌潮
擦亮了等待已久的
玫瑰色黎明
明亮的红玫瑰
开满了迷人的天空······
望着燎原的星星之火
弥漫扩散成
红色旋律 红色歌声
眼里总有一种
咸涩的水雾流下来
晶亮成闪光的诗句
灿烂如夜空的星星
在它的红色音乐中
数不清的飒爽英姿
已深入全部的生命······
与一个灵魂对视(注)
在鹤壁市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郜清宇率领采风团中的共产党员,面对入党誓词,重新庄严宣誓······
——题记
举起右拳
站在红色的入党誓词前
我与一个灵魂
庄严地对视
她告诉我
很多时候
我曾丢失自己
时而掉进一个陷阱
时而跌入一坑烂泥
或染了一身脂粉
或沾了两手铜臭
丢失了原来的自己
面目变成可憎的扭曲
这个灵魂说的没错
她目光入木三分
一眼便刺进我的骨子里
其实 我丢失一次
就撕肝裂肺地痛苦一次
再找回原来的自己
只能在昏昏噩噩的梦里
誓词中的灵魂
始终闪着光
无论从哪个角度
与她交心 与她对视
都会被她强烈的光芒刺疼
一道道光
初心不改 永不褪色
是她终身崇高的气质
灵魂又告诉我
誓词里的每个字
一撇一捺 一横一竖
都是做人的骨气
丢失了它
就丢失了骨骼的品质
要走好脚下的路
就得学岳飞的母亲
将“精忠报国”的字
扎入儿子的脊背
四个入骨入髓的字
成了岳飞至死不变的信仰
也是一个将军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的
灵魂的根基
所以我得把入党誓词
一笔一划刻在脊梁上
一字一字移植骨髓里
自此
我再也不会丢失自己
因为
我时刻与一个灵魂对视
(注:本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指某些人。)
年轮记录的《史记》
几个人也搂不过来的皂角树
如一位历史老人
站在毛连洞当街
注视着光阴远去的影子
腹部有一个黑乎乎的树洞
储藏一肚子
酸甜苦辣的故事
虽然老得说不清年龄了
但他却不曾忘却
一丝一毫世纪的记忆
那些记忆不会衰老
点点滴滴 丝丝缕缕
全都记录在年轮里
年轮一圈圈
全是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堪称毛连洞一部
历史《春秋》
抑或风云《史记》
那些风雨晨昏
如烫金而绣
那些烟云岁月
如冷月而镂
血与泪 水与火
枪炮的声音
大刀的影子
全都织结在年轮里
孕育成傲霜的风骨
抵抗灾难 抵御战火
以青枝绿叶的顽强
活出生命的奇迹
在炮火的缝隙间
拔高自己 茂密自己
在鬼子大刀的淫威下
弹响凄风冷雨
在枪林弹雨的包围中
矗立不屈不挠的气质
那些抗战将士
在他的绿荫下
鞭策出征的战马
驰骋战争的腹地
以倒海翻江的声与情
仰天一啸
撼古振今
一种豪气冲天的歌唱
紧押中国革命
大气磅礴的韵律
皂角树
一位罕见的世纪老人
秋色永不老残
春色永远绚丽
那一树焕发出来的
青枝绿叶的胜境
茂盛着和平意境的崭新意象
收接满树蓝天的鸽哨
种进一颗颗仰望的心里
笔架山
哪位仙人把一支神笔
曾搁置于此
使这里成为一座
日夜荡漾仙气的笔架山
于是 每天的第一朵晨风
往笔架山一站
就成为绝好的风景
每天的第一声鸟鸣
在笔架山一落
就写成了优美的诗篇
冲锋号吹响
奔涌的火色时
笔架山高亢朗诵的
满腔火海的波浪
在牟山的顶峰
翻滚起连天的怒涛
大小石头
都喷射仇恨的火焰
毛连洞的大地
倾吐着血色肝胆
天赐的“文房四宝”
使笔架山妙笔生花
所以连山上山下的草木
都繁茂英雄气概的光焰
陈毅马上行吟
即兴成章的绝句
添了笔架山几分风流
舒同以心泼墨
以情挥毫
浓了笔架山几分美颜
萧华在带露的晨曦下
随意挥洒才情
激发笔架山几多灵感
······
由此 笔架山足够
以激扬的文字
拈花成诗
指点江山······
门板上升腾的微笑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了快速救护前线的伤员,毛连洞及周边几十个村庄的村民拆了自家的门板做担架,组成一支支担架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入战壕,紧急抢救身负重伤、命悬一线的子弟兵······
——题记
肩膀扛着门板
脚板踩着石板
敲响多少个无星无月的夜晚
石头磨破的脚板
把山路厚厚的积雪
一点点 一片片
染红 染红······
几百里太行是无际的大海
每一块门板的担架
犹如海浪里漂泊的小船
在漫漫雪雾中涨落
在涛峰浪谷里穿梭
荡起海面
一片波澜不惊
一片大潮无声
粗憨的山里人
用屏住呼吸的
急行军的脚步
诠释热血衷肠
后脚紧跟前脚
恰似两页快节奏的船桨
把自己颠簸的一颗心
闪耀成冬夜里一粒灿星
也许因路途有太多的荆棘
才这般热血奔放
也许因门板上的子弟兵
与自己血肉相连
才这般撕肝裂胆地疼痛
也许山谷多有出没的豺狼
才如野牛般横冲直撞
踏破多少霜晨月夕
踏平多少坎坷泥泞
撞飞炮火
撞碎枪声
几百里太行的每一块石头
都因此大为震惊
微笑的光芒
淹没厚重的夜色
浪漫的晨光
在眸子里放大
乐观的心潮
冲着烟火谈笑风生
门板上躺着的微笑
沿着老乡的兴奋与目光
化作一片霞光
冉冉升腾 冉冉升腾······
战地老歌儿
登上牟山
很想再听听
那支战地老歌儿
是太行山抗日将士
唱着它
奔赴战场的那支歌儿
那支老歌儿
装着炮药 燃着烈火
在鬼子窝里
爆炸一片火的海洋
那支老歌儿
裹着匕首
瞄准敌寇的心脏
飞刀而入
刀刀毙命
那支老歌儿的声音
是立体的
骨头一样坚硬
龙的子孙的骨头
这骨头
有了五千年的历史
战场上子弹穿墙而过
“弹洞前村壁”
就是一个例子
它却无法穿透
那老支歌儿的铁骨
敌人的子弹尖啸抽泣
太行山那支战地老歌儿
却在快乐中欢呼
战争终于倒在血泊里
而枪炮声
依然悬浮于心际
总想让那支老歌儿
重新扇动巨翅
老歌儿出征
飞跃千万里
将那些奢望打响的
枪炮与导弹
炸成一片死寂
穿越无数道烟云
中国唱着那支老歌儿
又去“赶考”
将伟人那一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
深深刻入骨子里
毛连洞抗日学校
一堵石头筑起的厚墙
几间秦砖汉瓦挑脊的老屋
隆起在凝血的土地
拔地而起的高度
预示着未来民族命运的崛起
也意味着中国
要以不可战胜的智慧 勇敢
武装自己的民族
以铁血肝胆
重新收拾破碎的河山
“抗日学校”的名字上
有琅琅书声闪烁
一块很土气的原色木牌
系着国恨家仇
系着一个民族喷薄的希望
系着一个国家强盛的明天
每天早晨
学子们站在学校门口
都会凝望东方地平线
一颗年少的心
随着红日冉冉升腾
一道道目光
亮成太行的龙脉
亮成绵延的长城
亮成巍峨的泰山
琅琅的书声
挺拔为民族的脊梁
救国救亡的真理
矗立起华夏的尊严
一副副铁骨
一旦走出这所学校
就成了一座太行雄峰
战火冲不垮
弹雨打不散
魁伟的血肉之躯
站成一道
坚不可摧的防线
巍然而立的铜墙铁壁
为祖国遮挡子弹
永恒的太阳
在毛连洞村当年八路军首长办公的石头屋里,摆放着一盏旧式马灯,似乎它还在亮着······
——题记
从《论持久战》的字里行间
取来一粒火种
点亮这盏马灯
牟山亮了
毛连洞亮了
黑暗的世界
看见了一线光芒
马灯成了太阳的儿子
在幽深的黑暗中
为苦难中的民族
寻找太阳
比起如今
各色各样灿烂的电灯
马灯的光亮
实在弱小微淡
但它却永不背叛太阳
目光向前
钻透黑夜
以光明开辟道路
在漆黑的世界
撒下火种
一直通往黎明的曙光
眼泪不属于它
沮丧不属于它
心里没有死灭
灵魂不上演悲剧
一位乐观主义的歌手
凭借一豆火苗的嗓门
闪耀发亮的欢乐
燃烧光明的歌唱
再浓重的硝烟
也不退缩
再猛烈的炮火
也不示弱
一苗忠烈的光
矢志不渝地燃烧着
照耀就是生命
闪亮才能走进辉煌
果敢地 勇毅地
把一颗发光的心
完全交出去
在风雨飘摇的世界燃烧
哪怕燃成灰烬
也要升腾为永恒的太阳
序 曲
在毛连洞当年的八路军指挥部的院子里,停着一辆破旧的木轮推车,父老乡亲就是推着这样的独轮木车,往前线运送军需物资的······
——题记
车轮滚动的声音
车轴吱吱呀呀拉长的
女高音一样的高腔
时不时地撞击我的胸膛
这是一种历史的声音
从大山出发
从乡间小道出发
一直响到
中国革命的欢呼声中
熟悉泥土的表情
熟悉山路的调侃
听惯了黑夜草丛中
蛐蛐儿的逗趣 青蛙的敲鼓
与山野各种声影
共度寒暑 共眠朝夕
想接近灯火
看见的
却是黑深莫测的荒野
吃着糠菜团
喝着石头缝里的水
车子上却载着
煎饼 馒头 军鞋 小米
让革命一次又一次
为之感动得流泪······
陈毅 粟裕深深爱着这种声音
刘邓大军深深爱着这种声音
中国革命
一直怀抱着这种声音
这种声音
虽然是从泥土生发出来的
是从淋淋汗水里生发出来的
可它却能与黄钟大吕媲美
后来这种声音
不止一次出现在
陈毅的报告里 诗词里
还光光亮亮地走进了教科书
刻入了共和国永恒的记忆
朴素的木轮车
很土气 很笨拙的木轮车
轰轰烈烈的歌唱
如一条滚动的河流
滚动一路正气歌
把一场大革命推向高潮
唱响了
共和国容光焕发的序曲
于是 所有钦佩的目光
向它致以崇高的敬礼
革命的笑容送给它
共和国勋章授予它
历史的山峰
加高了民心的高度
小推车的声音和影子
时刻滚动在大地
和历史一起前行
时间走得再遥远
也不会抹去它的辙印
遮不住它的声音和影子
回声
总在隐隐响起······
枪杆子的激情
在鹤壁市红色纪念馆里,展示着抗日勇士当年杀敌用过的几杆枪,枪杆上布满了沧桑,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题记
成了展品的枪支
在与时空的相望中
心若止水 久久无语
独独地静
独独地体验
一种沉寂的长度
庞大的宁静
覆盖了一层冷僻
生命
似乎已经止息
而我在于无声处
听见了九曲回肠的深邃
一种流水似的声音
从他的血脉中响起
他的呼息
泛涌热血沸腾的昂奋
激荡披肝沥胆的忠义
枪一响 上战场
把所有的国仇家恨
随一腔血和泪
全部按进倾泻怒涛的枪管
口吐以毒攻毒的暴风雨
以汹涌澎湃的攻势
占领英雄主义的高地
一眼望去
落花流水的惨败
如万箭齐发
一箭箭直射鬼子的心脏
刹那间
那心脏怒放为喋血玫瑰
日军的金戈铁马
陷入极度悲怆
于战争的荒漠咆哮落日
弹星 弹雨
若灿烂的文字
写成脸上的豪迈
写成辉煌的战斗历史
自我欣赏一番
读出英雄主义的诗句
陶醉于
战斗激情的燃烧里
燃烧退潮后
向天空望去
一群吉祥的鸟儿衔着歌儿
将和平的芬芳写满了天空
他向自己的骨骼频频敲击
让人听见了
一个灵魂深处的话语:
战争
是为了让和平回归人类
猛烈的枪林弹雨
只为扫除血与火的悲剧
远方,有一片月光的海洋
牟山脚下
有一条红色交通线
如隐秘于太行山
波峰浪谷间的
一条航海线
蔓延千里
通向延安
那座著名的宝塔
时刻为他点亮航标灯
让毛连洞起航的
一叶扁舟
随时驶入平静的港湾
那一叶扁舟
载着暗藏的机密
一路吞吐风浪
在黑暗中艰难斡旋
头上大雪纷飞
脚下石海颠簸
深不见底的夜色里
提起耳朵悄悄行走
踮起脚步
做无声的细水
流过冰冷的河滩
时而轻叩岩石
倾听一种回应
凸现忧心忡忡的波澜
时而聆听夜色
从某个方向传来
鸟鸣的口技
如语的暗示
已将生命铸进铁的誓言
暗号照旧
如握住一面言语的旗帜
内心的暗道
便被旗帜照亮
炽热的目光
焊接着共同的夙愿
寂静的远方
有一片梦幻般月光的海洋
月亮从海上升起
亲近地召唤
在风浪里颠簸的
一只小船······
血与火淬炼的太行精神
太行八百里
无数的险峰
屹立成千古风景
一如烽火里
挺拔起来的英雄
一块块石头
闪耀血与火的刚性
如一个个于血火里铸炼的字
演示太行山的壮烈史
将帅雄风
人民战争
军魂与民魂
在太行山水乳交融
军魂亮剑
民魂挥刀
决胜千里
指挥若定
标新立异为
现代战争史的神话
军与民钢铸铁打的灵魂
并肩站在
世界战争史的巅峰
傲然天下的精神
在八百里太行
摆动为绵延逶迤的巨龙
吞云吐月
鳞光耀星
龙的傲骨
龙的神采
被一种精神定位
在天地之间
构成撼古震今的永恒
太行山精神
从井冈山和延安
取来思想之灯
与大别山精神 沂蒙山精神
组接成浩然正气的龙脉
龙脊 龙骨 龙气 龙吟
响彻九万里雷霆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恢弘
地下交通线
那时 牟山下的石头路
很瘦 很瘦
瘦得只能走下“革命”二字
革命的颜色发红
革命带着满身血迹
走到“地下”
因为“地下”有板滞的黑暗
需要红色照明
红色光亮着
朝四周辐射
响一路花开的声音
响一路面朝和平的抒情
抒情里
走着刘伯承 邓小平 吕正操
走着陈毅 萧华 舒同 杨勇
······
抒情里听得见
八千多革命血液
在这条瘦瘦的血管里
穿过一道道“堵塞”
曲折 舒缓地流动
革命迈着和平的脚步
不得不从这里走向战争
用战争的流血
种下人类的和平
鼓 声
毛连洞村临街的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誓死不当亡国奴”、“军民一致,抗战到底”、“全民参战,抗日救国”、“国家存亡在此一战”等粗笔大字的标语。
——题记
一条条标语
擂响了战鼓
山峦 腾起烈火
大地 喷薄激情
这一声是黄河的瀑布
这一声是长江的涛声
这一声敲响了长城的
每一块砖石
这一声敲响了泰山的
每一座雄峰
这一声是谁的魂
敲在自己的肋骨上
这一声是谁的血
敲响了自己的心胸
每一声鼓
都澎湃着豪情
每一声鼓
都燃烧着火红
一声声敲响
华夏民族不屈的血性
一条标语
就是一场煮酒论英雄
标语上的一个个字
就是《出师表》里滚落的雷霆
此时 站在和平的阳光下
依然听得见
毛连洞一道道墙壁上
滚动着电闪雷鸣的鼓声
荣归故里的梦幻
毛连洞有一位姓杨的乡绅,在八年抗战中,为八路军捐献了大量钱财、粮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捐献出几座四合院组成的院落,作为八路军作战指挥部。这些房子都是以方石与秦砖汉瓦建造的城堡一样的古建筑。这里成为鹤壁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这里出色完成了抗战任务。八路军驻扎不久,姓杨的乡绅带领全家参加了革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解放后,在吉林当了厅级干部。如今,此处成了红色革命旧址。······
——题记
以挽留了近一个世纪的乡愁
做一身“华贵”的锦绣
告老还乡
“乘风归去”
探望那些衰老的春秋
远去的岁月
权且称作“衣锦还乡”吧
如梦似幻
当年的杨乡绅荣归故里
挂着满脸风采
站在大门口
重读满院的书香
竟有那么多陌生的句子
那些当年倒背如流的诗词
却长成了一丛丛翠竹
滴落着墨香
被一只只鸟儿衔去
鸣啭一声
种植一竿翠绿
那时的满腹忧患
已变作阳光下
融融和风的歌唱
一颗颗颠沛的心
成了庭院深深的幽静中
一朵朵淡静的莲花
守护着一个个故事
那些故事闪着红光
与一池莲花谈论着什么
似乎永远不会风化 不会散佚
一双紫燕在院子上空
翩然江南烟雨的舞姿
洒了满院丝竹的美韵
听来 依旧是自己
当年痴爱的一段段乐曲
抬头看见了笔架山
站在上面的白发苍苍的神话
正兴高采烈
与阔别多年的“老乡绅”打招呼
大街上似乎依然沸腾着
扭秧歌的欢乐
久久不散的
还是那烂熟于心的乡情 乡曲
牟山呀 淇水呀
碧绿得发出翡翠的音乐
让那些迷恋的鸟儿
乐不思蜀 缱绻依依
“老乡绅”也想变成
故土一只鸟
抑或一朵云
坐在堂前
闭目搂紧一轮故乡明月
吟咏心
吟咏莲
吟咏月
吟咏瘦竹
在郑板桥的墨迹里
轻飏
飘逸······
(2023年8月13日参加毛连洞采风笔会,8月14~24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