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程先生除了写诗,还写评论,编书、编报,带着乡情悠悠、城市笔记、往事回录,有如大鹏飞过故乡房前屋后的树林竹海,飞过大巴山,落到了我的书籍推荐语上,提携之恩,本该面谢,无奈距离实为遥远,故作些先生创作的诗歌读后感以表诚挚的谢意。
先生的作品都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所悟,血色格外旺盛,有一种在山泉水清的润彻间,意蕴出惠风和畅的飒然。他的诗歌是对时代的介入,体现了对民生的记录和关注,丰富的文心无杂质蕴含,心跳格外强劲有力,有今年花开正好、趁春我也归来的贴心。周鹏程先生写下了很多在自然行吟的诗体,形象的抓住了每一处风景的特征,写的美不可言。木心曾经说过“任何花含苞欲放时皆具庄严相”,又说:“植物开完花以后都露着倦意。”《云雀叫了一整天》,就是唱给自然的情歌,行吟自然的佐证。又比如写《边城》:“画家画下江山,埋名而去/是一个叫翠翠的女孩踏出三省的名气/和一条黄狗”;写《致卡伦湖》:“方圆百里启用了你的名字,你滋养的子民/以你的名义/让一个巨型水库活出湖的风采/有人向你俯首称臣”;写《黛湖的黛来自远古》:“黛湖的年轮一圈一圈/明亮而干净/永恒而不喧嚣”。而写《香炉山》时,把香炉山上的杜鹃比作目光炯炯的利箭,在风中汇成一幅画,水有水的忐忑,树有像他一样的不发一言,披着雨雾,意味比诗句更迷人;景物有景物的风范;流云天地有流云天地的坦荡,都有着该有的寄予。先生的诗还有许多贴合时代的脉搏,比如在《元旦时刻》写到:“万物告诉我/青春从这里消失,明天从这里升起/元旦时刻”。
周鹏程先生的诗歌没有胡思乱想,诚源于现实生活,言而有物,内容接地气,给人提供了非常独特的审美体验,容易打动读者的心,不落痕迹的和读者互相闻风而悦。就像他一再强调的:“我无法容忍一些伪劣的诗人无病呻吟。”
白塔藏着一个人笔锋下的回旋
那些天空,春光漫延;那些河流,寸寸丰满
那些尖山
神采飞扬
茶峒被一支竹竿赶进历史
浆声
夜夜如歌
他没有刻意地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风景万物,而是让春光漫延的天空、寸寸丰满的河流自由自在地说话,让艳霞、薄雾缓慢地流淌,让水的柔洁,润彻每首用心写下的诗歌,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经过静思,作为在场的第三者,荡开一笔,记录一切,让读者心领神会。人如其创作的诗歌,诗歌一如在红尘、在豪阔的山水中散步染得一身诗意的人。没有一个诗人不受出生地域的影响,他常常穿行在生活的乡村和繁华的都市之间,把文字的花朵,开在他去过的每一处土地之上。
《濯水》起承转合格外别致,阿蓬江在黔江境内冲破崇山峻岭,在这里有了知觉。诗人和白云相拥,实中有虚的写法,使山水有了性灵,没有对艺术的敏锐,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没有对事情发生后刻骨铭心的感悟,很难做出这种行云流水的创意,就达不到最高的凝练简雅境界,很难写出类似这种晶莹剔透的、平常中隐含奇崛的瑰丽诗篇。
高速沿线景区如云
云撑破天,露出濯水的惊艳
惊艳之下是人世的深渊
阿蓬江意象重重,面上面下神秘莫测
岁月和一把钥匙,正
一秒一秒解密古镇
风雨廊桥端坐的姿容
恰似你我对视的羞涩
芭茅岛上,水鸟
喜一生,悲一生
在濯水,如果允许爱,我就爱青春的你
哪怕擦肩而过
我与白云相拥,退后的都是观众
我感觉
濯水内心的忐忑,以及我们
丢失的一切,会在另一个高速路口
萍水相逢
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在贝尔看来,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之为艺术的本质规定性,这里的“意味”是指不同于日常情感体验的一种特殊的、高尚的、排斥有关现实生活的种种考虑的“审美情感”。
好的诗歌或者说接近巅峰之诗仍然不仅只有美,不仅只有诗歌之美,它还需要达到,或者带给读者一种美的思考。这个思考仍然应该是诗的思考,而非完全是美学意义上的思考,是一种“向着隐蔽的强制者的解放”。周鹏程先生用文字描绘自然风光,记录人生履痕,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非常重视精神的修养,坚信积善成德、德行天下的理念。庄子的生命哲学,又不同程度地化解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忧患。“在文学创作上,周鹏程是个多面手,他不仅写诗,还写散文、写评论,他编书、编报纸,样样在行。他的作品来自生活体验,也来自长期的自我积淀,充满灵性而又具有底蕴,忧患意识、自嘲自省意识时常从他的笔下流淌而出。他不以追随潮流、张扬时髦取胜,而是在朴实之中透露出机智,在平常之中蕴含着奇崛,在细腻之中包含着豪迈,丰富而有层次……”诗歌评论家蒋登科教授评价周鹏程时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周鹏程先生的诗文创作是一种以“意味”为旨,有着自觉的学理表达和读者意识,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美学风格,诗扎根现实,又飘逸洒脱,外秀内慧,大气厚重,具有纯正的审美趣味。这就是周鹏程,是从大巴山的褶皱中走出来的周鹏程,带着一颗敏锐的诗心深情地在另一片天空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