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夏文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在自然界,或在生物界,草无疑是一个极具悲剧意味的物种。草强大的隐喻性也不言自明。它卑贱,低矮,毫不起眼。草的一生,是忍耐的一生,是不断遭受伤害的一生。但草又是强大的,几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草的踪迹。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草家族能够一路走来,长盛不衰,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草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因为人类的粮食诸如稻谷、土豆、玉米、大豆、高粱等等作物,都是野草驯化而来。然而草又是人类所鄙视和驱逐的对象。与草搭配的词语,无不低贱,卑微,富含贬义,如草根,草民,草包……
现实中农民与草互为天敌。农民的一生除了耕种土地,其余很多时间都在和草战斗,他们以彻底根除田地里的野草为荣。而野草则以侵占田地肥沃的的泥土,与庄家抢夺生存权而不惜代价。
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无论人们使用多么恶毒的手段,草都赶不尽,杀不绝。草的这些特点,又成为激励人们向恶势力斗争,适应恶劣环境的绝佳榜样。一些吟咏野草的的诗篇,也流传千古,历久弥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妇孺皆知,三岁小孩也会吟咏,并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鼓舞。
女诗人蓝星儿也在开博百天这天写了一首《小草》。我很佩服蓝星儿的胆量。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写过草,因此,要避免人云亦云,翻出新意,写出特色,殊为不易。好在蓝星儿是机智的。她巧妙避开别人的路子,另辟蹊径,赋予了草全新的形象和内涵,读来颇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
《小草》首段有意避而不写草,而是以一个夜晚开窗的动作,打开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路径,引发了读者无穷的想象力。开窗后的所见景象也出人意料,不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色,也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夏日美景,而是一幅幅人们完全陌生的,闪烁着“一黑一白”的灯火的“与故国熟知的凛冽,以及/苦禅的山水,伯年的/爱鹅图”。
蓝星儿在这一节诗里面接连使用了几个典故。“与故国熟知的凛冽”一句源自陈先发的诗《与清风书》,原句为“故国的日落有我熟知的凛冽”。“故国”有很多种解释,联系上下文来看,诗中的故国,应为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亦即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有词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这是一个尽人皆知,凄婉动人的故事,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展开。
“苦禅”指的是李苦禅。李苦禅(1899- 198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所作禽鸟浓墨神俊,骨力兼备。晚年常作巨幅通屏,笔力苍劲,气势博大,堪称当代中国画一代宗师。
伯年,应该是任伯年(1840-1896),近代杰出画家。任伯年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
诗人在极短的四行诗里面罗列了几个历史上著名的词人、画家的历史场景和画作,让人颇为惊异,这些画面犹如一个个灯盏,照亮了黑暗的夜幕,当然也照亮了墙角“一株刚刚学会站立的小草”。由此,诗作轻轻巧巧,自然而然过渡到了该诗的主角儿“小草” 身上。然而,这株寄生于墙角的小草,无疑是弱不禁风的,它“蜷缩在墙角,清澈如鸡雏的/眼睛,凝望四周”,让人情不自禁地顿生爱怜之心,于是——
拾起轻轻的呼喊,用贮满
春色的柔情,抚慰这幼小的生命
沿掌心的拐角,让季节的暖色
泥土的芬芳,攀援上来
喂给它第一声鸟鸣
尾节诗的意象与首节迥异,形成了强烈反差。首节的诗意氛围凄冷、黑暗、凝重,让人感觉压抑,沉闷。第二节诗里面小草这一意象的出现,如同春日黎明的到来,倏忽间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温暖,还有希望。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爱意也被唤醒,情不自禁地向柔弱的小草发出了呼喊,并以万般柔情与暖意,抚慰这个弱小的生命。诗人还突发奇想,“让季节的暖色/泥土的芬芳,攀援上来/喂给它第一声鸟鸣”。鸟鸣居然也可以拿来喂食小草,想象力之出奇,令人赞叹。
读完全诗,我们不能不为诗人别出心裁的谋篇布局叫好。起句以一个颇具主观性的动作拉开诗意的序幕,渲染了一幅幅阴沉、凄冷的画面,继而推出了主角“小草”,由此,黎明前的黑暗渐次退去,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早晨向读者习习展开,然后是一个满怀爱意的人物出场,用爱的呼唤,将全诗推向高潮。
短短十二行诗,却如一场独幕剧,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个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含蓄的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柔弱,虽然卑微,但这个世界却每时每刻都离不了它们。谁也不敢想象,当卑贱的,毫不起眼的小草从我们眼前消失,从地球上消失,我们这些高尚的人类还能存在多久?
以小见大,从寻常事物中挖掘大主题,是该诗一大特色。欲扬先抑、制造波澜,曲径通幽,是该诗又一特色。这两大特色使得该诗不失为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给予读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阅读惊喜。此外,该诗的用典,也在一定程度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张力,获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此外,该诗语言明白晓畅,意象鲜明靓丽,读来给人美好的享受。
据作者说,这首诗是她刚学写诗不久写的,其中引用了陈先发老师诗句中的一些典故。现代诗用典的比较少,陈先发老师算比较有名的一个。这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语言功力,否则便会弄巧成拙,成为夹生饭。因此建议初学者诗中慎用典。
蓝星儿虽然写诗时间不长,需要走的路还很远。但只要能坚守,不断写,我相信她将来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
小草
——写在开博百天
文/蓝星儿
推开窗,一黑一白的灯火
与故国熟知的凛冽①,以及
苦禅的山水②,伯年的
爱鹅图③,一一爬上了夜幕
一株刚刚学会站立的小草
蜷缩在墙角,清澈如鸡雏的
眼睛,凝望四周
拾起轻轻的呼喊,用贮满
春色的柔情,抚慰这幼小的生命
沿掌心的拐角,让季节的暖色
泥土的芬芳,攀援上来
喂给它第一声鸟鸣
作者注:①②③引用陈先发的《与清风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草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因为人类的粮食诸如稻谷、土豆、玉米、大豆、高粱等等作物,都是野草驯化而来。然而草又是人类所鄙视和驱逐的对象。与草搭配的词语,无不低贱,卑微,富含贬义,如草根,草民,草包……
现实中农民与草互为天敌。农民的一生除了耕种土地,其余很多时间都在和草战斗,他们以彻底根除田地里的野草为荣。而野草则以侵占田地肥沃的的泥土,与庄家抢夺生存权而不惜代价。
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无论人们使用多么恶毒的手段,草都赶不尽,杀不绝。草的这些特点,又成为激励人们向恶势力斗争,适应恶劣环境的绝佳榜样。一些吟咏野草的的诗篇,也流传千古,历久弥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妇孺皆知,三岁小孩也会吟咏,并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鼓舞。
女诗人蓝星儿也在开博百天这天写了一首《小草》。我很佩服蓝星儿的胆量。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写过草,因此,要避免人云亦云,翻出新意,写出特色,殊为不易。好在蓝星儿是机智的。她巧妙避开别人的路子,另辟蹊径,赋予了草全新的形象和内涵,读来颇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
《小草》首段有意避而不写草,而是以一个夜晚开窗的动作,打开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路径,引发了读者无穷的想象力。开窗后的所见景象也出人意料,不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色,也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夏日美景,而是一幅幅人们完全陌生的,闪烁着“一黑一白”的灯火的“与故国熟知的凛冽,以及/苦禅的山水,伯年的/爱鹅图”。
蓝星儿在这一节诗里面接连使用了几个典故。“与故国熟知的凛冽”一句源自陈先发的诗《与清风书》,原句为“故国的日落有我熟知的凛冽”。“故国”有很多种解释,联系上下文来看,诗中的故国,应为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亦即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有词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这是一个尽人皆知,凄婉动人的故事,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展开。
“苦禅”指的是李苦禅。李苦禅(1899- 198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所作禽鸟浓墨神俊,骨力兼备。晚年常作巨幅通屏,笔力苍劲,气势博大,堪称当代中国画一代宗师。
伯年,应该是任伯年(1840-1896),近代杰出画家。任伯年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
诗人在极短的四行诗里面罗列了几个历史上著名的词人、画家的历史场景和画作,让人颇为惊异,这些画面犹如一个个灯盏,照亮了黑暗的夜幕,当然也照亮了墙角“一株刚刚学会站立的小草”。由此,诗作轻轻巧巧,自然而然过渡到了该诗的主角儿“小草” 身上。然而,这株寄生于墙角的小草,无疑是弱不禁风的,它“蜷缩在墙角,清澈如鸡雏的/眼睛,凝望四周”,让人情不自禁地顿生爱怜之心,于是——
拾起轻轻的呼喊,用贮满
春色的柔情,抚慰这幼小的生命
沿掌心的拐角,让季节的暖色
泥土的芬芳,攀援上来
喂给它第一声鸟鸣
尾节诗的意象与首节迥异,形成了强烈反差。首节的诗意氛围凄冷、黑暗、凝重,让人感觉压抑,沉闷。第二节诗里面小草这一意象的出现,如同春日黎明的到来,倏忽间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温暖,还有希望。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爱意也被唤醒,情不自禁地向柔弱的小草发出了呼喊,并以万般柔情与暖意,抚慰这个弱小的生命。诗人还突发奇想,“让季节的暖色/泥土的芬芳,攀援上来/喂给它第一声鸟鸣”。鸟鸣居然也可以拿来喂食小草,想象力之出奇,令人赞叹。
读完全诗,我们不能不为诗人别出心裁的谋篇布局叫好。起句以一个颇具主观性的动作拉开诗意的序幕,渲染了一幅幅阴沉、凄冷的画面,继而推出了主角“小草”,由此,黎明前的黑暗渐次退去,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早晨向读者习习展开,然后是一个满怀爱意的人物出场,用爱的呼唤,将全诗推向高潮。
短短十二行诗,却如一场独幕剧,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个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含蓄的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柔弱,虽然卑微,但这个世界却每时每刻都离不了它们。谁也不敢想象,当卑贱的,毫不起眼的小草从我们眼前消失,从地球上消失,我们这些高尚的人类还能存在多久?
以小见大,从寻常事物中挖掘大主题,是该诗一大特色。欲扬先抑、制造波澜,曲径通幽,是该诗又一特色。这两大特色使得该诗不失为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给予读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阅读惊喜。此外,该诗的用典,也在一定程度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张力,获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此外,该诗语言明白晓畅,意象鲜明靓丽,读来给人美好的享受。
据作者说,这首诗是她刚学写诗不久写的,其中引用了陈先发老师诗句中的一些典故。现代诗用典的比较少,陈先发老师算比较有名的一个。这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语言功力,否则便会弄巧成拙,成为夹生饭。因此建议初学者诗中慎用典。
蓝星儿虽然写诗时间不长,需要走的路还很远。但只要能坚守,不断写,我相信她将来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
小草
——写在开博百天
文/蓝星儿
推开窗,一黑一白的灯火
与故国熟知的凛冽①,以及
苦禅的山水②,伯年的
爱鹅图③,一一爬上了夜幕
一株刚刚学会站立的小草
蜷缩在墙角,清澈如鸡雏的
眼睛,凝望四周
拾起轻轻的呼喊,用贮满
春色的柔情,抚慰这幼小的生命
沿掌心的拐角,让季节的暖色
泥土的芬芳,攀援上来
喂给它第一声鸟鸣
作者注:①②③引用陈先发的《与清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