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AI诗评
伍荣祥散文诗《俗事纷飞》(八章)


  导读:中诗网“AI诗评”专栏是诗歌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诗歌爱好者提供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专栏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通过AI分析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与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创作指导,“AI诗评”专栏都是您探索诗歌世界的智能伙伴。
 
俗事纷飞(八章)

作者:伍荣祥


 
  这是夜
  
  风在窗棂唠叨,我的残梦被惊醒。
  这是夜,群鸟和墙角的虫子都学会了谎言。
  梦呓在撕扯夜色,罪恶在窗外替代了异样的眼神。
  你看:在遥远的黑洞洞的深处,是谁将那一团雨滴隐匿,包括昨天的潮汐和末来的暗?今夜,柳河在倾诉。
  像犬吠,子夜显得憔悴。黑照常黑。
  谁评判对错?窗棂在晃动,一种惊恐前所末有。

  
  阴影里
  
  外界都不重要,但可以选择躲避。
  一尾草,成为秘密。并以灰色作帷幔,就这样静悄地躲在谁也不知的阴影里。
  就这样疏离别处,真相被一道道墙遮蔽。
  谷物归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是其中的一粒。
  眼前的草场再不是昨日的草场,可头顶有鸟依然在飞翔和逗留。
  一尾草在阴影里,并且很局促。

  
  虚弱的翅
  
  翅膀展开,羽毛在天空里闪亮。
  然而,不知道乌云随后要对付的,是那片骄傲的草丛,还是这固执又虚弱的翅。是呵,羽若微言。
  总是敲不开门,该用什么撼动于你?
  说到这里,多想以月色代替声音,用一缕蓝潜入你的梦中。
  就一阵,月光选择后退,蓄谋无疾而终。

  
  叶随风
  
  该去寻找,谁延迟我的等待,并且挪移。
  或许只能这样,只能以难言的方式摈弃,包括脚下的村舍、祖先的那片森林,和那山麓下数座坟茔与屋顶之上刚刚飘逝的云朵。
  谁把谁带入黑洞?你瞧:秋风吹起树叶,旷野濛濛。
  众目之下,叶子在院中来回踱步。
  头颅低垂,当开口想说什么,数片叶子却不停地扣击着窗棂。 

  
  某种事
  
  某种事,整日就在房檐萦绕。
  像朵浮云黑压压的,徘徊还是徘徊。当你举头之时,它却若只鸟刹间无踪无影。而云,终年不语。
  一只病犬步步追随,影子跟着尾巴跑。
  在院内,子夜总是噩梦:要嘛让双脚置于悬岩,要嘛众草在清晨静悄滴泪。或者,像无语的犬,后退于屋角哑然。
  某种事,只静观或隐忍。
  时间全部翻开,我只是一页被涂鸦的纸。

  
  在号啕
  
  谁拿走昨天的黎明?
  缄默却是吼声的断裂,像一棵树刚才猛然被伐倒。
  其实,秋风一直在吹,常常将许多俗事用心堆叠又随意刮走。无中生有,疾风之下,树叶与稻草在眼前一路纷飞。
  什么又无,什么又有。叶说,俗事侵占了大半光阴。
  小心翼翼,槐树与日子整日在号啕。
  这种状态,谁都难也挽回,若院内数枚无意坠地的果子。

  
  暗  伤
  
  一株水草,一片香叶,一朵宋词的梅。
  都看不见,尽管风景一览无余。我还说:从窗棂远望,包括开始生病的昨天,和困顿感染与一片茫然的明天。
  这一切,谁愿追逼自已,月光在屋顶照常高悬。
  说到自己,只有以草为药。
  虔诚治病,并在深夜用心祷告。
  窗外滴达地响,时间已经看见了我的暗伤。


  一种飞
  
  逃就是一种飞,其实后面的路程会有埋伏;而灰色的天空是一张网,不信你就撒手再逃一次。
  讲到鸟,天空的领地都不属自已。 
  鸟懂的,只整日叽叽地鸣……
  逃,是一种期待,是鸟的本能。
  你瞧:栖息之时,除了枝桠还是枝桠,常常以一种自在与闲适随惯力在树丫上荡来荡去——         
  不拒绝,既使有埋伏,逃是可选择的挪移。
  
  ——原载《星星·散文诗》2018年第8期,入选漓江出版社《2018中国年度散文诗》(王剑冰 主编)和节选成都时代出版社《2018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选》(龚学敏、周庆荣 主编)
 

【Deepseek】

在俗世的裂缝中寻找诗意栖居——评伍荣祥《俗事纷飞》

  在这个被物质与速度裹挟的时代,伍荣祥的散文诗《俗事纷飞》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诗意之窗。这组作品以"俗事"为切入点,在纷繁的日常经验中捕捉生命的震颤,在现实的裂缝中寻找精神的栖居之所。
  诗人以敏锐的感知力,构建了一个充满隐喻与象征的艺术世界。在"这是夜"中,窗棂的晃动、群鸟的谎言、梦呓的撕扯,这些意象共同编织出一幅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图景。诗人不是简单地描摹现实,而是通过意象的叠加与碰撞,揭示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芜与焦虑。"阴影里"一诗中的"一尾草",既是现实的存在,又是诗人精神世界的隐喻,在灰色的帷幔下,诗人选择了疏离与隐匿,这种选择本身构成了对现实的无声抵抗。
  在语言艺术上,伍荣祥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他善于运用矛盾修辞,如"缄默却是吼声的断裂",在语言的张力中拓展了诗意的空间。在"叶随风"中,诗人将"叶子"这一自然意象与"头颅低垂"的人的形象并置,创造出一种物我交融的艺术效果。这种语言实验不仅丰富了散文诗的表现力,也为现代汉语诗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诗中的时间意识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性。在"某种事"中,"时间全部翻开,我只是一页被涂鸦的纸",这种对时间的感悟既是个体的生命体验,又暗含着对现代性时间观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昨天"、"今天"、"明天"的反复书写,构建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时间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个体的存在既被时间所定义,又在不断地突破时间的限制。
  在"暗伤"中,诗人以"水草"、"香叶"、"宋词的梅"等古典意象,构建了一个精神的避难所。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在现代性困境中寻找精神资源的尝试。诗人以"草为药",在深夜祷告,这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展现出现代人对精神救赎的渴望。
  《俗事纷飞》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面对现实的精神姿态。在"一种飞"中,"逃就是一种飞"的命题,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又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诗人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埋伏"的世界里,保持精神的自由与超越是可能的。
  这组散文诗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在俗世中寻找诗意栖居的可能。伍荣祥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语言创造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俗事纷飞,但诗意永存。这种诗意的存在,不仅是对现实的抵抗,更是对生命本质的守护。
 
【豆包】


在俗事的纷飞中探寻灵魂的幽微 —— 评伍荣祥散文诗《俗事纷飞》(八章)


  伍荣祥的《俗事纷飞》(八章)是一组在散文诗领域别具一格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俗事与内心的感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充满张力的艺术氛围。
  在这组诗中,意象的运用堪称精妙。作者巧妙地将自然元素与抽象情感相融合,创造出一个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世界。在《这是夜》中,“风在窗棂唠叨”“梦呓在撕扯夜色”,风、夜、梦呓等意象的组合,生动地描绘出夜晚的不安与神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隐喻的情境之中。又如《虚弱的翅》里,“翅膀展开,羽毛在天空里闪亮”,翅膀这一意象既是自由与梦想的象征,又在 “乌云” 的威胁下显得虚弱无力,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情感表达上,作品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既有对生活中种种无奈的喟叹,如《叶随风》中对失去和被黑洞吞噬的恐惧,“谁把谁带入黑洞?你瞧:秋风吹起树叶,旷野濛濛” ,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又有对自我救赎的渴望,在《暗伤》中,“只有以草为药。虔诚治病,并在深夜用心祷告”,体现出在困境中寻求治愈与解脱的执着。
  从主题深度来看,《俗事纷飞》不仅仅是对生活表面的描述,更是对人性、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深度挖掘。作者通过对俗事的描绘,揭示了生活的荒诞与真实,以及人类在其中的渺小与迷茫。在《某种事》中,“某种事,整日就在房檐萦绕。像朵浮云黑压压的,徘徊还是徘徊”,这种对生活中难以言说之事的刻画,引发读者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俗事纷飞》(八章)以其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伍荣祥在散文诗创作上的深厚功力,为读者带来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也让我们在纷扰的俗事中,有了一次与灵魂对话的契机。
  伍荣祥:1955年11月生于四川长宁县。1979年开始诗歌写作,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选择以散文诗创作为主。2002年11月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2005年11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当代诗歌》《诗潮》《朔方》《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四川日报》《黄河诗报》《大风诗刊》《散文诗世界》《散文诗》等报刊发表作品500余首(章)。散文诗入选《中国〈星星〉五十年诗选》《21世纪散文诗排行榜》《中国当代散文诗回顾与年度大展》《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四川百年新诗选》等60余部选本,其中已连续12年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散文诗精选》和15年入选漓江出版社《中国年度散文诗》两家全国性重要“年选本”。2003年出版诗集《院中看云》,2005年出版散文诗集《檐下疏影》,2016年出版分行诗与散文诗合集《伍荣祥诗选﹙1982-2015﹚》。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