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AI诗评
聂沛长诗《十一月的风》


  导读:中诗网“AI诗评”专栏是诗歌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诗歌爱好者提供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专栏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通过AI分析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与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创作指导,“AI诗评”专栏都是您探索诗歌世界的智能伙伴。

十一月的风

作者:聂沛

 
1
十一月的风,像一朵衰败的大花
使心事重重的女人推开镜子
又回到了童年,满腹狐疑的后园
 
突然的花开,使漫长的时光迅疾缩短
并具有某种惊人的形式。它们
与劳动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大地一边展开,一边沦陷
永远在瞬间平衡爱和恨、生与死
一根夭折的树枝上有一朵湿火
 
在春天的阴影下,隐蔽而绝望的美
并没有使一个在山岗上徘徊的人
茅塞顿开,获得一点思考的价值
 
再次相遇:一种过程的死结,就像
一颗经过再三筛选出来的花籽
落地三年,至今没有破土的迹象
 
于是你感到事物深刻的神秘和可怕
迷恋自我的少年随时有可能发疯
如果他有一把锄头,挖地三尺
 
多少年来,我们在屋檐下无所事事
观察雨点,或顶着雨点儿浪迹街头
猝不及防,就与爱情擦肩而过
 
当我做好准备,找到了路灯的支持
还有过早暴露内心的香烟袅袅
等待一个人在等待中怎样慢慢死去
 
他落下的眼泪毒害了整个青年时代
为了抑止自己激愤、盲目的堕落
他刻意制作一只风筝,在旷野奔跑
 
为了描绘一个穿着白云的裙子
同他一样无辜的姑娘,他试着写诗
从此现场逃逸,浪费宝贵的青春
 
2
一座深宅大院的腐败气息令人着迷
因一个人的出走,时间和空间
那不可知的双重秘密暗示着什么?
 
蟋蟀在露水中成长,它的鸣叫
急速催迫怀旧者遗忘的步伐
在不可能的定义中定义记忆的范畴
 
还有伤感。理想主义冰凉的花瓣
导致了名门望族的自恋,乃至没落
让后代不得不反对秋风,反对
 
一面蒙尘已久的镜子。它隐藏真相
又向往揭露。如果谁敢于愤怒
把它击碎,这时他可能痛苦地老了
 
而年轻好像是一种罪过。写诗
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
司空见惯又极端突兀的人生方式
 
但是艺术如此令人激动,像地窖里
埋藏千年的美酒,因其罕见的珍贵
而又如此无用——不被挥霍的财富
 
这样的可能性:它完全出于虚构
自足的疯狂的苦修,并无救赎
且毫无尊严可言,满眼是存在的卑微
 
多少变态的故事。夭折的激情
是那样陈旧,又好像永不过时
触及人性的邪恶,表达思想的仁慈
 
如果谁贸然闯入这个幽闭的隐喻
想象力的失败将毁掉他的一生
你将用什么与荒凉的阳光抗衡?
 
如果正午产生了一瞬间垂直的眩晕
你走投无路,从孤单无助的转身中
挣脱出来的愿望,最终只是悔恨
 
3
一场必然的火灾葬送了空想的秋千
鬼魂们原形毕露,皆大欢喜
趁机攀缘黑烟,去打探天堂的消息
 
大部分变成乌云,个别变成星辰
以其座标,全方位拷问我的灵魂
我故作镇定,在仰望里绷紧自己
 
我可憎的朋友,我可爱的敌人
我被迫证实高处的深渊,被迫接受
向上的路,有如再一次自甘沉沦
 
偏移和错位,也是平衡的一部分
我试着调整一下观察的姿式
但在天空的淤泥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该死的热爱和崇拜啊。我多想
俯下身来,面对一群蚂蚁痛哭
它们诚恳负载的生活远比我们沉重
 
我多想细数一粒粒手中的沙子
像细数某人的眼泪,然后告诉他
苦难非常之美好!以残忍调剂恶毒
 
然而我不能。一个诗人太过焦虑
太过恐惧,没有足够的力量放弃
一道闪电,尽管它并没有如期降临
 
仍然是黑暗中盲人谦逊的规则
颠峰的艺术,绝世的病情
比如说普鲁斯特,总是喘不过气来
 
一个大学同桌自杀了,由于
一个过于明亮的女孩毫无梦痕的性质
总是使他窘迫地犯常识上的错误
 
我和我的诗句因此相互反复修改
如同黑暗反复降落,无限性试验
自我灵魂的空间,直达悲剧的中心
 
4
我迷恋的深宅大院它搬到了天上
我找寻的姑娘她也许并不存在
然而爱情,也许就是我的全部自由
 
诗人自溺于诗歌,不是一种现象
而是命运所系:一个个经历的失败
只是为了使真理见出一些人情味来
 
是人,联系了天空和大地,但同时
又把它们阻隔;是爱,联系了
内心和世界,但同时使两者如履薄冰
 
多少年来,天空已被谁呆呆地想烂?
如果你不试图去学会虚荣的闪烁
那天生的黑暗就意味着公正和幸福
 
如果不是一棵即便处在假寐状态的树
也随时保持着对风暴的警觉,你
还不如做一个肥胖散漫的乐观者
 
智慧的召唤,有时竟不如白痴的梦呓
当你怀揣着某种神圣的无知
上帝的负面就是一个最真实的魔鬼
 
因为智慧也有着自己该死的禁忌
当一个人的智慧超越他的情感
他将深陷于事物的阴谋,无可救药
 
星空的力量,那永恒唯一伟大的力量
谁坚持冥冥之中的感受,并企图
在某一瞬间抓住它,哪怕是毁灭
 
大地一边展开,一边沦陷
永远在瞬间平衡爱和恨、生与死
大风吹动的祖国,大风吹动的家乡!
 
十一月的风,象一朵衰败的大花啊
童年,少年,青年:断线的风筝
谁知道它是否在飞,或已化为灰尘?
 
【Deepseek】

十一月的风:一场与时间对峙的精神史诗

  聂沛的《十一月的风》是一首极具精神重量的长诗,它以"十一月的风"为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隐喻的精神世界。这首诗不是简单的抒情,而是一场与时间对峙的精神史诗,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叩问。
  诗歌以"衰败的大花"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这个意象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又隐喻着生命的衰败。诗人通过"心事重重的女人"推开镜子的动作,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困惑与怀疑的精神世界。在这里,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大地一边展开,一边沦陷",这种悖论式的表达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本质困境。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风筝"意象,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它既是诗人精神追求的象征,也是生命脆弱本质的隐喻。"断线的风筝"暗示着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而"在旷野奔跑"的场景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在诗歌中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崇高,正如诗中所说:"诗人自溺于诗歌,不是一种现象,而是命运所系"。
  诗歌的语言极具张力,充满了悖论式的表达。"向上"与"沉沦"、"展开"与"沦陷"、"爱"与"恨"、"生"与"死"等对立概念的并置,构成了诗歌内在的张力场。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现代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结构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四个章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探索历程。从童年的困惑到少年的迷茫,从青年的挣扎到中年的顿悟,诗人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涅槃。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具有了史诗般的宏大格局。
  《十一月的风》不仅是一首优秀的现代诗歌,更是一面照见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子。在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诗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精神张力的世界。这首诗提醒我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不应忘记对精神家园的守护。
  诗歌最后回到"十一月的风"这一意象,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个闭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精神淬炼后的升华。"谁知道它是否在飞,或已化为灰尘?"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豆包】

 

在衰败与希望间探寻灵魂的深度 —— 评聂沛《十一月的风》


  聂沛的长诗《十一月的风》宛如一部宏大而深邃的心灵史诗,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生命、爱情、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复杂图景。这首诗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索,引领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灵魂的震颤与升华。
  诗中,“十一月的风,像一朵衰败的大花” 这一开篇意象,奠定了全诗衰败又神秘的基调。风与衰败大花的奇特比喻,将抽象的季节感受具象化,瞬间把读者拽入充满沧桑与迷茫的氛围。此后,诗人借 “夭折的树枝上有一朵湿火”“蒙尘已久的镜子” 等意象,不断拓展想象空间,这些意象跳跃且富有张力,构建出一个虚实相生的诗意世界,让读者在现实与超现实间徘徊,感受事物深刻的神秘与不可知。
  在情感表达上,诗歌呈现出强烈的矛盾与挣扎。从少年对爱情的渴望与错过,到青年在理想与堕落间的拉扯,再到对人生意义的叩问,诗人毫不掩饰内心的激愤、恐惧与焦虑。比如 “他落下的眼泪毒害了整个青年时代”,直白又沉痛地抒发青春的悔恨与失落;“我多想俯下身来,面对一群蚂蚁痛哭,它们诚恳负载的生活远比我们沉重”,则流露出对生活重压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悲悯。这些情感层层递进,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深化,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主题深度上,《十一月的风》触及人性、命运、艺术、存在等多个维度。诗中探讨理想主义的没落,揭示艺术的珍贵与无用,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救赎,展现出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懈探寻。“诗人自溺于诗歌,不是一种现象,而是命运所系”,表明诗歌是诗人灵魂的寄托,也是对命运的抗争,体现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坚守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挖掘。
  聂沛的《十一月的风》以其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主题,成为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长诗。它是诗人对生命、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深情告白,引导读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反思、不断探寻灵魂的深度。若你对诗歌中某些意象的理解有独特见解,或者想探讨诗歌与现实的联系,欢迎随时交流,我们可以一起挖掘更多诗歌背后的奥秘。
 
  聂沛,男,汉族,1964年生,当代诗人,中国作协会员。1985年10月在《诗刊》头条发表处女作。著有《下午是一条远逝的河》等长诗,出版诗集《无法抵达的宁静》《天空的补丁》等六种。获得《绿风》奔马奖、屈原诗歌奖、“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奖、中国诗歌网十佳诗集等。短诗《手握一滴水》,系2012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材料。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