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胡红拴先生一天时间中写的四首诗中的两首。他是一个勤奋的老者,他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儿郎。
文学创作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从胡红拴先生的诗歌《小年里的海芋(外一首)》中便可找到答案。
这是胡红拴先生一天时间中写的四首诗中的两首。他是一个勤奋的老者,他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儿郎。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之余,他把自己的身心都“浸泡”在大自然之中,他让自己的身心怒放在大自然的诗文华章里。
他是自然的风景,他是自然的缩影。吟咏《小年里的海芋(外一首)》,我是在吟咏先生的诗歌,我是在吟咏这诗歌的先生……
风景里的先生,自然里的先生
认识胡红拴先生是在2009年9月,当时我在南京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的颁奖大会。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主编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两本又大又厚的书:《行吟大地——中国国土资源散文六十年》和《放歌山海——中国国土资源诗歌六十年》,这两本书中都有我的作品入选,我为此感到欣喜,更为先生组织编辑出版这样宏伟的巨著而震撼。
在宋宏建老师的介绍下,我认识了时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胡红拴先生。胡先生浓眉大眼,说话办事热情豪爽、平易近人。我与他握手,他竟双手握住了我的手。
交流中,他说:“福海,只要你热爱,只要你勤奋,你一定会成功!”接着他竟然即兴吟诵出一首诗来:
莽夜
我站在高山之巅
浩瀚的宇宙
洗涤了双眼
流星
撕开了
时光的闸门
一瞬间串起
岁月的碎片
……
后来,在山东,在云南,在贵州的几次国土资源作家协会文学会议上,我们都见了面,也都聊得十分开心,我们彼此视作知己。这几次活动中,他仍然是出口成章,出口成诗。
几十年来,先生早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学术指导,《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
他历任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他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作家、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评委。
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北方文学》《红岩》《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出版了《山道》《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6部。他主编了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得过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文学奖项。他的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2015年4月,胡先生来到河南栾川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老君山园区采风,县领导和县国土局领导给先生接风洗尘,他特邀我和段新强参加了聚餐。
那是一次文化盛宴,先生畅谈了他来栾川两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在宴会上一口气咏诵了他这次采风的诗作《北国第一洞——鸡冠洞》《伏牛山之巅——老君山》《龙峪湾》《重渡沟》……
他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置身于自然的诗风之中。他的诗歌是自然是风景,而他自己也在他的诗风中成了风景和自然。每每此时,我都会被他的诗情所感染,都会徜徉在他的诗歌里,感受着风景样的先生,感受着自然样的先生。
借自然之特性,述心胸之美景
小年已至。先生将案台上的日历翻去一页。
大年将至的岁末,先生漫步于羊城的白云山,看春华秋实,看紫荆花的盛景,他虽感时光匆匆,却欣慰这些年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愈来愈好,更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看到漫山海芋蓊郁的景象。海芋的郁郁葱葱,海芋的随遇而安,海芋的雍容淡雅,海芋的清新脱俗、内心纯净与平和,海芋的自然仪态,触动了先生诗的琴弦,这自然间的纯洁之爱,不就是人们对改革开放后美好生活的淳朴之爱吗。由此,先生产生了丰富联想,便诗意大发,就在那山的细径上,随手在手机屏幕上写下《小年里的海芋》。
再走一步
就进入蛇年的大年了
羊城的山里
海芋们郁郁葱葱,正在
酝酿着春的花事
也许是离南海近的缘故,近水楼台
也采下太阳的一朵花儿戴在头上
同欢同庆,你看
不知不觉中,我
竟然醉了
——胡红拴《小年里的海芋》
在这首《小年里的海芋》中,先生用简洁而灵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小年景象中的海芋图,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意味。
诗的开头“再走一步/就进入蛇年的大年了”,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与期待感。
小年就像是大年的前奏,在这微妙的时间节点上,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羊城山里的海芋。“海芋们郁郁葱葱,正在/酝酿着春的花事”,海芋那蓬勃生长的姿态跃然纸上,“酝酿”一词用得极妙,赋予海芋以生命力与主动性,仿佛它们也在期待着新春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也许是离南海近的缘故,近水楼台/也采下太阳的一朵花儿戴在头上”,这几句诗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将海芋靠近南海的地理位置与它仿佛能采下太阳的花朵联系起来,把海芋人格化,使海芋有了如同少女般的活泼与俏皮。
最后“不知不觉中,我/竟然醉了”,诗人以自己的沉醉收尾,这沉醉既是对海芋生机的陶醉,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沉醉。诗人通过对海芋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节日的喜庆氛围相融合,让我们在小年这个特殊的时刻,感受到来自海芋的独特魅力与对新春的美好憧憬。
在小年之日,先生借助“羊城的山里”的海芋,字里行间抒发着自己对国家的发展与建设的喜悦之情,更展现出喜迎“蛇年的大年”的期待之感,那情感是纯净的爱、清新脱俗,如海芋的花朵“洁白如玉”。那是“郁郁葱葱”的“海芋们”“酝酿着春的花事”。
这也是先生借地理位置“羊城”、“南海”来抒发对改革开放前沿发展变化的感想,否则,怎么会有“也许是离南海近的缘故,近水楼台/也采下太阳的一朵花儿戴在头上/同欢同庆……”
耳闻目睹的太多,感想感慨的太多,千言万语化成先生的诗句:“你看/不知不觉中,我/竟然醉了”。为过去的发展建设而醉,也为未来的美好前景而醉,为盛世而醉……一切的一切,都化为先生对祖国大发展大建设大变化的情感,都在羊城山里的“海芋”中“酝酿着春的花事”,不言胜有言,借物寓意盈溢出饱满的情感。那是他对自然之爱,那是他对社会之爱,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
借自然之特性,述盛世之美景
先生虽然已是两鬓白发,但在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盛世时代,其智慧之心、青春之心、诗云心境胜似风华的少年儿郎。
一首《小年里的海芋》岂能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境,联想大年里岭南的桂花,那么圣洁,那么芳郁,它们在庭院、在山间、在街道,处处盛开,处处芳馥……再联想到大年的舞狮、锣鼓、花市,另一首对新年的憧憬之诗便跃然眼前。于是,先生心随桂花飞,诗凝桂花香——《大年里的桂花》就翩跹入庭了。
不同于银桂,岭南的桂
喜欢将花开在大年里,也许
它们也喜欢热闹
喜欢张灯结彩的红灯笼
喜欢那狮的街舞和锣鼓
花海里的街道
本就是桂花亮相的舞台
其实,不一定要等春晚燃放的礼花
淡香的桂花就很好
一阕阕香囊染香的宋词
一串串点亮了的星星
对视的眸光
清香里,年
放飞的思想
——胡红拴《大年里的桂花》
《大年里的桂花》宛如一首清新的小夜曲,在抒情的旋律中,让读者领略到独特的年味与桂香交融的美妙。
诗的开篇便将岭南的桂与八月桂作区分,点明岭南桂花开在大年这一独特之处。这一独特性被赋予了情感,“也许,它们也喜欢热闹”,把桂花拟人化,仿佛桂花如人一般,喜爱着大年的张灯结彩、舞狮锣鼓的热闹氛围。街道成了花海,是桂花亮相的舞台,这一描写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弥漫着桂香、充满节日喜庆的岭南街道。
而诗中提到“不一定要等春晚燃放的礼花,淡香的桂花就很好”,将桂花的淡香与春晚礼花的绚烂相对比,凸显出桂花那低调而又迷人的气质。它如同“一阕阕香囊染香的宋词”,既有着古典的韵味,又有着无尽的诗意;像“一串串点亮了的星星”,给大年的夜晚增添一抹灵动的亮色。
在对视的眸光里,桂花的清香与年相融合,让人们的思想也随之放飞,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超脱,在桂香和年味的双重氤氲下,达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大年里桂花的描写,抒发了对独特的岭南大年风情的热爱与眷恋。
先生由“小年”想到“大年”,由羊城山里的海芋想到“岭南的桂”:“喜欢将花开在大年里”。为什么呢?先生猜想:“也许/它们也喜欢热闹……”春晚好,“岭南的桂”与岭南街上“张灯结彩的红灯笼”和“狮的街舞和锣鼓”及“岭南的桂”营造的“花海里的街道”也很好。因此,诗人竭力称赞那桂花是“一阕阕香囊染香的宋词”“一串串点亮了的星星”。
美如诗歌,美如画景,还有拟人化的自然缩影“对视的眸光/清香里,年/放飞的思想”。这是什么样的思想?先生没说,尽在自然的风景里,尽在社会大变革的盛世气象里。借物话盛世,借景映盛世——自然的真实之美,社会发展真实之美,人民生活的真实之美。
当代著名作家陈勇先生在他的《我思故我在——任晓燕对陈勇访谈录》一文中说:“想象力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根本性特质。没有想象力,文学的存续将失去生命的基础。没有想象力,文学将沦为社会生活一般性的文字记录和写照,文学非但不可能重返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而且很可能是文学大陆逐渐沉降的开始。”
胡红拴先生就具有这样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他广泛借助自然的真实存在,先把自己融于自然,融于风景,使自己成为自然的风景,然后借自然之力、风景之美,融于社会,融于民心,创造出自己诗歌独有风格的原动力。
总之,这两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真实性、趣味性和阅读美感。
一叶知秋,胡红拴先生的众多诗作总体上均有这样的创作特质和情感,已经形成了诗人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诗风,他的每一首作品几乎都是自然的风景,自然的缩影,又充满着丰富的人生哲意和社会发展大理,对启迪人生,洗涤人们的心灵,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而言,都是有益的文学创作探索,值得推广借鉴。
2025年1月22日晚上于野森书屋
(原载于2025年1月24日羊城晚报•羊城派“花地”)
从胡红拴先生的诗歌《小年里的海芋(外一首)》中便可找到答案。
这是胡红拴先生一天时间中写的四首诗中的两首。他是一个勤奋的老者,他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儿郎。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之余,他把自己的身心都“浸泡”在大自然之中,他让自己的身心怒放在大自然的诗文华章里。
他是自然的风景,他是自然的缩影。吟咏《小年里的海芋(外一首)》,我是在吟咏先生的诗歌,我是在吟咏这诗歌的先生……
风景里的先生,自然里的先生
认识胡红拴先生是在2009年9月,当时我在南京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的颁奖大会。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主编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两本又大又厚的书:《行吟大地——中国国土资源散文六十年》和《放歌山海——中国国土资源诗歌六十年》,这两本书中都有我的作品入选,我为此感到欣喜,更为先生组织编辑出版这样宏伟的巨著而震撼。
在宋宏建老师的介绍下,我认识了时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胡红拴先生。胡先生浓眉大眼,说话办事热情豪爽、平易近人。我与他握手,他竟双手握住了我的手。
交流中,他说:“福海,只要你热爱,只要你勤奋,你一定会成功!”接着他竟然即兴吟诵出一首诗来:
莽夜
我站在高山之巅
浩瀚的宇宙
洗涤了双眼
流星
撕开了
时光的闸门
一瞬间串起
岁月的碎片
……
后来,在山东,在云南,在贵州的几次国土资源作家协会文学会议上,我们都见了面,也都聊得十分开心,我们彼此视作知己。这几次活动中,他仍然是出口成章,出口成诗。
几十年来,先生早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学术指导,《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
他历任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他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作家、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评委。
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北方文学》《红岩》《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出版了《山道》《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6部。他主编了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得过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文学奖项。他的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2015年4月,胡先生来到河南栾川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老君山园区采风,县领导和县国土局领导给先生接风洗尘,他特邀我和段新强参加了聚餐。
那是一次文化盛宴,先生畅谈了他来栾川两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在宴会上一口气咏诵了他这次采风的诗作《北国第一洞——鸡冠洞》《伏牛山之巅——老君山》《龙峪湾》《重渡沟》……
他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置身于自然的诗风之中。他的诗歌是自然是风景,而他自己也在他的诗风中成了风景和自然。每每此时,我都会被他的诗情所感染,都会徜徉在他的诗歌里,感受着风景样的先生,感受着自然样的先生。
借自然之特性,述心胸之美景
小年已至。先生将案台上的日历翻去一页。
大年将至的岁末,先生漫步于羊城的白云山,看春华秋实,看紫荆花的盛景,他虽感时光匆匆,却欣慰这些年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愈来愈好,更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看到漫山海芋蓊郁的景象。海芋的郁郁葱葱,海芋的随遇而安,海芋的雍容淡雅,海芋的清新脱俗、内心纯净与平和,海芋的自然仪态,触动了先生诗的琴弦,这自然间的纯洁之爱,不就是人们对改革开放后美好生活的淳朴之爱吗。由此,先生产生了丰富联想,便诗意大发,就在那山的细径上,随手在手机屏幕上写下《小年里的海芋》。
再走一步
就进入蛇年的大年了
羊城的山里
海芋们郁郁葱葱,正在
酝酿着春的花事
也许是离南海近的缘故,近水楼台
也采下太阳的一朵花儿戴在头上
同欢同庆,你看
不知不觉中,我
竟然醉了
——胡红拴《小年里的海芋》
在这首《小年里的海芋》中,先生用简洁而灵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小年景象中的海芋图,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意味。
诗的开头“再走一步/就进入蛇年的大年了”,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与期待感。
小年就像是大年的前奏,在这微妙的时间节点上,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羊城山里的海芋。“海芋们郁郁葱葱,正在/酝酿着春的花事”,海芋那蓬勃生长的姿态跃然纸上,“酝酿”一词用得极妙,赋予海芋以生命力与主动性,仿佛它们也在期待着新春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也许是离南海近的缘故,近水楼台/也采下太阳的一朵花儿戴在头上”,这几句诗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将海芋靠近南海的地理位置与它仿佛能采下太阳的花朵联系起来,把海芋人格化,使海芋有了如同少女般的活泼与俏皮。
最后“不知不觉中,我/竟然醉了”,诗人以自己的沉醉收尾,这沉醉既是对海芋生机的陶醉,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沉醉。诗人通过对海芋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节日的喜庆氛围相融合,让我们在小年这个特殊的时刻,感受到来自海芋的独特魅力与对新春的美好憧憬。
在小年之日,先生借助“羊城的山里”的海芋,字里行间抒发着自己对国家的发展与建设的喜悦之情,更展现出喜迎“蛇年的大年”的期待之感,那情感是纯净的爱、清新脱俗,如海芋的花朵“洁白如玉”。那是“郁郁葱葱”的“海芋们”“酝酿着春的花事”。
这也是先生借地理位置“羊城”、“南海”来抒发对改革开放前沿发展变化的感想,否则,怎么会有“也许是离南海近的缘故,近水楼台/也采下太阳的一朵花儿戴在头上/同欢同庆……”
耳闻目睹的太多,感想感慨的太多,千言万语化成先生的诗句:“你看/不知不觉中,我/竟然醉了”。为过去的发展建设而醉,也为未来的美好前景而醉,为盛世而醉……一切的一切,都化为先生对祖国大发展大建设大变化的情感,都在羊城山里的“海芋”中“酝酿着春的花事”,不言胜有言,借物寓意盈溢出饱满的情感。那是他对自然之爱,那是他对社会之爱,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
借自然之特性,述盛世之美景
先生虽然已是两鬓白发,但在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盛世时代,其智慧之心、青春之心、诗云心境胜似风华的少年儿郎。
一首《小年里的海芋》岂能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境,联想大年里岭南的桂花,那么圣洁,那么芳郁,它们在庭院、在山间、在街道,处处盛开,处处芳馥……再联想到大年的舞狮、锣鼓、花市,另一首对新年的憧憬之诗便跃然眼前。于是,先生心随桂花飞,诗凝桂花香——《大年里的桂花》就翩跹入庭了。
不同于银桂,岭南的桂
喜欢将花开在大年里,也许
它们也喜欢热闹
喜欢张灯结彩的红灯笼
喜欢那狮的街舞和锣鼓
花海里的街道
本就是桂花亮相的舞台
其实,不一定要等春晚燃放的礼花
淡香的桂花就很好
一阕阕香囊染香的宋词
一串串点亮了的星星
对视的眸光
清香里,年
放飞的思想
——胡红拴《大年里的桂花》
《大年里的桂花》宛如一首清新的小夜曲,在抒情的旋律中,让读者领略到独特的年味与桂香交融的美妙。
诗的开篇便将岭南的桂与八月桂作区分,点明岭南桂花开在大年这一独特之处。这一独特性被赋予了情感,“也许,它们也喜欢热闹”,把桂花拟人化,仿佛桂花如人一般,喜爱着大年的张灯结彩、舞狮锣鼓的热闹氛围。街道成了花海,是桂花亮相的舞台,这一描写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弥漫着桂香、充满节日喜庆的岭南街道。
而诗中提到“不一定要等春晚燃放的礼花,淡香的桂花就很好”,将桂花的淡香与春晚礼花的绚烂相对比,凸显出桂花那低调而又迷人的气质。它如同“一阕阕香囊染香的宋词”,既有着古典的韵味,又有着无尽的诗意;像“一串串点亮了的星星”,给大年的夜晚增添一抹灵动的亮色。
在对视的眸光里,桂花的清香与年相融合,让人们的思想也随之放飞,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超脱,在桂香和年味的双重氤氲下,达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大年里桂花的描写,抒发了对独特的岭南大年风情的热爱与眷恋。
先生由“小年”想到“大年”,由羊城山里的海芋想到“岭南的桂”:“喜欢将花开在大年里”。为什么呢?先生猜想:“也许/它们也喜欢热闹……”春晚好,“岭南的桂”与岭南街上“张灯结彩的红灯笼”和“狮的街舞和锣鼓”及“岭南的桂”营造的“花海里的街道”也很好。因此,诗人竭力称赞那桂花是“一阕阕香囊染香的宋词”“一串串点亮了的星星”。
美如诗歌,美如画景,还有拟人化的自然缩影“对视的眸光/清香里,年/放飞的思想”。这是什么样的思想?先生没说,尽在自然的风景里,尽在社会大变革的盛世气象里。借物话盛世,借景映盛世——自然的真实之美,社会发展真实之美,人民生活的真实之美。
当代著名作家陈勇先生在他的《我思故我在——任晓燕对陈勇访谈录》一文中说:“想象力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根本性特质。没有想象力,文学的存续将失去生命的基础。没有想象力,文学将沦为社会生活一般性的文字记录和写照,文学非但不可能重返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而且很可能是文学大陆逐渐沉降的开始。”
胡红拴先生就具有这样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他广泛借助自然的真实存在,先把自己融于自然,融于风景,使自己成为自然的风景,然后借自然之力、风景之美,融于社会,融于民心,创造出自己诗歌独有风格的原动力。
总之,这两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真实性、趣味性和阅读美感。
一叶知秋,胡红拴先生的众多诗作总体上均有这样的创作特质和情感,已经形成了诗人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诗风,他的每一首作品几乎都是自然的风景,自然的缩影,又充满着丰富的人生哲意和社会发展大理,对启迪人生,洗涤人们的心灵,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而言,都是有益的文学创作探索,值得推广借鉴。
2025年1月22日晚上于野森书屋
(原载于2025年1月24日羊城晚报•羊城派“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