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循礼先生,是《岷州文学》编委,古体诗词栏目主持人与全刊文字校对。他的职业身份是乡村教师。
我和王循礼最难忘的一次见面是在2010年初夏。在诗人包容冰先生帮助下,我重到阔别四十四年的岷县,晚上和文朋诗友小酌后回旅舍。途中颇有醉意的王循礼扶着我,走一步喊一声“呼爷”,憨态憨声,惹得包容冰在一旁笑起来。论年纪,我确实比王循礼大上一代或两代了。
第二天傍晚,和朋友们上梅川龙头高庙,又是王循礼扶着我登阶,他说他爱写联句,一副佛法联句已挂在高庙内了。我想寺庙楹联是可随着寺庙不朽的。在庙台上,同来的诗人包容冰、朱泉雨、李广平、郑文艺和作家李开红等,皆快乐作诗,录入自己的手机上。王循礼也忙得不亦乐乎,口中念句,手点手机,作了不少诗。在这些诗人作家中,只有王循礼似乎专写旧体诗词的,其他人多写自由体诗。
我向山下望去,夕阳东照过来,洮河悄流听不见响声,农田里洋芋花开当归花开;藏传佛教的白色喇嘛塔闪着白光;远方岷山余脉一脉接迎一脉。还看见牙利学校就在洮河边上,包容冰是校长,王循是教员。还有在文学上,包容冰是《岷州文学》主编,王循礼是《岷州文学》同仁。牙利学校的西面有王循礼的家,西南面有李开红的家,包容冰食宿在学校。方圆不到十里的地面上,聚居着三个诗人作家,也算是岷县一景了。
几年后,很多诗人作家迁居到县城了,只有王循礼、李开红还安居乡下老庄窠,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那么,王循礼就是当代一个纯粹栖居乡村的诗人了。然而诗意始终茂盛一一这就让人想见真正的“诗意地栖居”是怎么一回事了。
对这位极有隐逸古风的乡村诗人,包容冰在《飘落岷州大地的一场诗歌盛宴》一诗中,传形传神地描写了他:“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人/循规蹈矩,遵循圣贤的礼仪/一代书香门第/拥有小李白的绰号/终于跳出了农门。”一个家族命运起落不足为奇,但有诗书传世终有希望。一位农村读书人跳出农门,不离农村,在农门环护中,当了几十年农村教师;跳出农门,还于农活,在教书育人写诗作赋之余,和妻子同耕共耘。我记得一个女记者,对王循礼夫妻的田园生活作过风动禾响的叙述。我自己和王循礼分别多年后,印象复萌,作诗《致诗人王循礼先生》:“旧体写出千古情,窗外校童传新声。洮河自流本寂寞,雅士不在花街行。”由于常闻学童的生命新声,和千古洮河一样耐得住寂寞,真正高雅的诗人不羡慕繁华街市。
王循礼专攻旧体诗,也写些自由体诗和散文,且写得别有情致。然一方水土养出的“小李白”,对旧体诗词最认真营构,视为主攻方向,成绩是很突出的,且日渐进步。他尚未出版过诗集,我对他发表在《岷州文学》等刊物上的诗作,都还记忆犹新一一就如同记住了他纯朴真诚,本真自然,谦逊平和的人格一样。我尚记得他偶遇自高狂徒嬉笑怒骂,他并不为忤自耻,泰然处之,因胸中存锦绣文章矣!
王循礼的旧体诗有古风体、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各等词牌也喜欢拈弄。
这个乡村诗人,虽居农屋陋室,却能从小窗中开阔放眼,一览华夏,倒过来视地球为村。五律《读信寄方平霞老师》:“四月随愿至,清辰我信忙。净几开书卷,点键阅文章。情深入骨髓,理妙融思想。虔意谢君好,瓣瓣寄心香。”古代读书人追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有条件的才能实现。王循礼似乎不太出门远行,家门校门朋友门是他必出必入之门。然生逢互联网时代,在一邀而至的春四月晨,他凭着一部手机,一台由脑,一方书案,就可“净几开书卷,点键阅文章”了。他读万卷书,七律《午夜读<红楼梦>有感》中有句“悟禅谁能忘宝玉,赋诗我最佩女流。”宝玉黛玉二玉并辉。他行万里路,神驰西安《痛悼陈忠实先生》:“白鹿消逝归大漠,国人洒泪祭春风。”心至深圳《致呼岩鸾先生》:“宏论耀舍利,禅诗启后生。”他神思飘荡越洋过海到达美国,作《戊戌元月十日凌晨喜读旅美教授辅臣仁兄<域外生活三十日戏题>》:“美国近黄昏,陇原增晨寒……左右良友众,未忘思故园”,绕地球一圈何止万里,又回到甘肃岷县小屋中。
宗法社会的正统伦理亲情观念,在开放紊乱的大都市多已稀薄,但在僻远的岷县乡野依然完整存在。王循礼诗中的亲情表达如血炽热,越两代溯及曾祖。《挽曾祖父(一)》:“年近期颐福寿归,凄凄诸孙心似灰。更看年年清明日,泪花解同雪花飞。”纸钱烧后在诸儿孙心上堆成灰推不倒,以后年年逢清明,雪花皆情同泪花。《挽曾祖父(二)》:“绕坟孝眼泪涟涟,遗恨难消年复年。天若能知我心事,雪片飞来当纸钱。”情已达高天,天已知孝孙心中所愿,降下雪花作纸钱。七律《上坟》,心情平仄正对伦理起伏,浓情必化作载道名句:“此后敢言清明节,但闻新坟便断魂”,魂中情不断扩展开去,向着每一个清明节中的新祭亡人。爱情最终变亲情,王循礼既为诗人,和妻子的爱情亲情便以特殊的诗人个性方式表达。古风《劳作中为妻讲解<春夜喜雨>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兴》,极言杜甫生活艰辛却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喜乐,“小李白”诗人自尊自持自信学习杜甫“千古此男儿”,寓示贫贱夫妻劳作不休必能收获好生活。
王循礼交益友绝损友,友情纯正。五律《阅李开红先生<过客絮语>有感》,赞叹文友“应世一过客,絮语话人生”,忆艰难剖丹诚,可解世人之惑步入正途。七律《恭贺李开红先生散文集<过客絮语>出版》又赞曰:“叨叨絮语三味美,携之登山散长风”。古风《四十七岁感怀兼致撞平先生》,把心中真话说与挚友,感叹半生艰难挣扎饥饿苟活,方登杏坛教书谋得稻粮糊囗,却见社会腐败道德沦丧,然而正气还存于诗人良心,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和挚友共勉“年近半百知天命,魂暖杏坛写春秋”;相约以自甘淡泊之心立足尘世,“名来利去皆随缘,何必攘攘竞风流”。王循礼心存古风,擅长写“古风”,在古风中和诗友共话诗道。《己亥九月十八日,与梅川王仰山夫子共话人生,同品诗文,今夜阅其诗稿集<洮滨杂吟>有感,赋古风二十句以赠》,诗谊涌出直入洮河秋水。诗人王仰山比王循礼年长,也曾执教鞭并痴爱书画。王循礼以恭敬之态赞美老诗友老教师晚年生活美满,祝他在“神仙或羡妒”的幸福晚景中,不倦于“挥毫赋山河”。《挽小会兄弟》,对壮年而逝的堂兄弟,悲痛之情泪透纸背。七绝《赠友诗九首》,在经常见面的朋友中采得一朵怀旧的鲜花;致全国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王珂王觅父子、唐诗、马启代、汪剑钊、左岸、大枪等人的律绝体诗中,向难得一见的朋友打探大千世界的信息。
景是诗中应有之象。王循礼诗中有小景大景。《赋竹雨斋主人盆栽竹子》:“老根蓄力育新篁,三寸欲伸千尺长。嫩笋早怀凌云志,雨润尤赖沐春阳”。小小盆景放大,已见万顷竹林,共形共志,毕现毕露。《偕参加<岷州文学>创刊十周年庆典诗人作家赴腊子囗采风》:“松柏青青立危崖,车驰腊子穿石峡。溪水迴绕弹古筝,诗风袅袅颂中华”。大景腊子囗凭持危崖石峡松柏溪水诉说历史。七律《步锦屏兄韵和<登广元凤凰楼>》,凤凰展翅势激壮流,古今英雄视贪官为豚犬辈,大气魄在大风景中。七律《陇上吟》,大手笔散点扫描甘肃山河,黄河浪花万朵闪出三皇五帝面容。《赠陇西舜泰养殖场李有胜、向吉祥董事》《赠陇西锐锋养殖场王总志超何总瑞梅贤伉俪》《同文雁、世忠、兆平赴任总牡丹园观牡丹》五绝三首,有小景和大景映衬,陇西古景焕发现代生态繁衍富贵吉祥。
王循礼歌唱美好幸福的现代生活。七绝《祝贺代课教师全体转正感赋》:“年年翘首盼春风,何曾一缕度玉门。此后桃李花更艳,勤洒汗水报国恩”。春风拂身衣食不愁,安心教书培育桃李,曾当代课教师多年的诗人感同身受,怎能不为老同行们祝贺!古风《大寒次日夜口占》,寒夜雅聚,农家味可口,酒茶润诗心,挥毫写梅花,诗人幸福愉快只不过如此,不妨昂首笑对中天冷月。古风《八三届高三·一班全体毕业生热烈欢庆母校岷县一中九秩华诞》,诗人和同学众多的幸福桃李队伙,在母校九秩华诞之日,均有硕果捧上,追忆教师盛德劳绩,期愿校园永远叶茂花繁。
王循礼于1960年代出生,对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认知铭刻身心骨髓,他以《诗经.的中国最古老的四言体,写出长达九十六句的古风《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三周年祭》,展示伟人的永恒上始华夏源头,概述一生大业,突出丰功伟绩,呼唤国人“牢记初心,誓言盈耳;长征事业,永在路上。”
王循礼所写对象均来自足下所履、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思,国家民族与一饮一啄浑然一块投于诗中,情不生不抒情,事不为不叙事,情、事后面不写诗心又不甘。充实丰满的内容中不掺半点无病呻吟,都是真欢乐真痛痒,响着诗人的傲骨铮铮,平凡中现尊严,绝无奴颜卑膝相。
王循礼写旧体格律诗,遵格守律又有弹性。语言与思想的水份、沙石、石灰不填塞进格律的铁框板矩,铸成坚硬无情的混凝土块体。他放牧语言与思想在井井有条的田垅中自由择地养胎,长成新品种但不走原样的五谷稼禾,这样的新格律诗好看又有营养。王循礼诗作语言活泼新鲜,又能把古奥词与口头语提纯复壮,自由自在跳跃于四五七言中,一字一词附丽着新事新物的全身全体。他的古风开阔广博,绝句精致含蓄,律诗开合有度。今人称由古变今的旧体诗词为新格律诗词,王循礼也是一名勤奋的改革者。
地球是圆的,此一面的一点对着彼一面的一点。一个乡村诗人,操持着古典向乡土深处挖下去,操持着电脑见识着世界的各方各面,他的诗歌应该这样生长发育着,而其中所有的韵脚、对偶、平仄与节奏,都随着劳动者的心跳、脚步与情绪产生出来。
王循礼是《岷州文学》全刊文字校对者,他也为我投寄的手写文稿作了精心的校对。我自己早年间在出版社搞过一段时间文字校对,深知校对的辛苦,不但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我是应该深深感谢他的。他受包容冰主编所托,又为我㝍的几十万字的佛诗评论书稿作校对。我的孤寂的长文是没有几个人能通读的,王循礼却一字一字地读过来了,而又竟能读出我标示的包容冰佛诗的饥饿意象苦苦菜,是从《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和《法华经》中扎根长出来的。我怎能不感谢这样的一个读者呢!
岷县古地原始民间宗教至今不灭,世界三大宗教中国三大宗教在此并立相谐,佛风禅雨尤为民人所欢喜仰受。王循礼栖居乡村在神巫歌吟的密语中行走,他一个当代诗人倒有古代禅诗的作派了:“情尘我自出,安用世人知。月好还邀客,花开亦吟诗”(宋白云禅师诗)。
我祝愿诗人王循礼先生,早日在岷县西江镇八娘寺村向中国诗坛贡献出他的心印一隅异样风采的诗集,内中的蛮荒磨擦现代发出的火光,会照亮人的眼睛看到对渐行渐远但永不消逝的世外净土的一份可爱。
2020年3月16日,深圳仿佛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