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网站近期开办的《AI诗评》专栏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发表建设性意见,深入相关的问题讨论,我们以诗人陆健的部分作品为个案,请河南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评论家单占生先生加以点评。
九月廿三日上午的黄昏
太阳,感动了我的
是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们
交流,在我们眼睛里
放进两块可以相互呼应的
淡蓝色翡翠
低头,树影刚描了眉
孔雀的尾翎
地上铺满声音
三百年尤肯光顾,一瞥
一桩心事如今了却
马蹄踏在石板上清晰
四十一度角,琴键远去
是奇观又是偶像的疵点
太阳的侧面无语展现
月轮放入光盘
时间亮出最后的底牌
观测卡无所不在扬起
几只胃略觉不适
几位高士步入千古
几场风雪随之跫来
人,错位了,必须
攥紧这一刻
站在一旁看看自己
有梦氤氲,手指一节节
飞去,与一个迢遥相握
傻瓜才呆在没有门的房子里
昨天夜里,大家
都用一个预告洗头
海洋色调的平静
是新近调配成的哲学
这样才真实
谁不觉得此一时自己
比以往更为真实
拨响了我的情愫
不可改变的印象
用历史也难以说服
这四分钟,如同童贞
空气呈固体状
任液态的人流动
知道
什么能够更移
什么亿万斯年
大小全无二致
你我不有区别
之外处之外繁星点点
如一个喑哑的葬礼
把自己摆上祭坛
后退几步,躬身
黄昏每天上午从此经过
今天他不幸
滑倒了
倒下得很充分又很从容
九点五十二分,他
拂拂一尘不染的衣袍
似有所恋,似无牵挂
缓缓离开——郑州
这个城市从此简简单单
注:1987年9月23日9时49分日环食,与地面呈41°角,持续约4分钟,为三百年一次之奇观
1987年9月26日
点评:这是诗人陆健38年前的一首诗。据报道当日情形蔚为壮观。诗人以相关信息(包括天象变化)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展开思绪,对生命的认知、个体的感受,借助意象感颇强的语言,一层层铺陈、叠加,显得从容而自信,属于无法模仿复制的个性化作品。
前提
冬天在季节的
作业本上
画了许多倾斜的十字架
一张演算纸
差点把我的头砸破
驿站里我惊恐的表情
下马离鞍,我打了几个响鼻
来到它面前自它腋下钻出
它对我很满意让我
随便去舔草
我就打定主意偷走它的月亮
月亮说太好了太好了
这事需在白天进行,进行
之前先贿赂给火柴几根蜡烛
1987年
点评:初看像是一次语言游戏,与外部世界的不协调的一种温和表达。儿童视角的采用为这种似乎违背常理的特异感觉提供了诗学依据。由此观之,在适当的语境下反逻辑似乎不是不可以,在此反倒增加了情趣,增加阅读快感。这就与计算机的逻辑推演有所区分。
迫近水的地方
绿色的窗帘
挽起,轻轻挽起
发髻,垂挂在这儿
这儿曾经有人跳下去
足迹喂给大海
大海是蓝的
还是蓝的,仍旧在蓝
礁石,完成了佝偻
礁石一回头绿色发髻昏过去
1989年4月27日
点评:开头平静叙述,随之转入一场美丽海滨建筑里、海边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悲剧故事。“大海是蓝的/还是蓝的,仍旧在蓝”像是要平复些许伤痛,但结尾更加使人神伤。其事件所引发的紧张情绪,仿佛整个大海也包拦不住。其现场感、痛感是人类的,彻骨的,不是软件的“仿人类”的。
牛的深度
一头牛很安全
两头牛
只要不挨得太近便无可挑剔
三头牛成群
它们互不干涉地为草滩理发
向着云彩的夹层
它们唱
公认音量适中的歌
草滩泛出黄缎子般的光泽
没有牧童
牧鞭如风干的鹰挂在棚舍门后
这时草滩表面发生了
驴子的叫喊,短
一声长一声,平移着,深沉有力
牛静下来,憨厚地
各自抬起一脸的犹疑
继而狡黠一笑
那声音来自它们中间
那声音出自一只牛角
尖尖的,虬曲如盘的
牛角飘下山坡
一件事它们对谁也不说
1989年8月17日
点评:事件在诗人主体精神的稀薄云雾中平铺直叙,涵义随文字推移暗暗向作者期待的价值目的靠近。“牛”的拟人化,“那声音出自一只牛角”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出自幻听。亦真亦幻真假莫辨,甚是朦胧。作者技巧高超,要的就是目前这个效果。这样的诗AI或许能写,但是要喂很多的提示语,比诗人自己慢慢写来还麻烦。
门
透明成为微小的颗粒
疾病全飞到医院里去
一个人的周围摆满不同
尺码的脚步,风字掰开
风字掰开重演如出一辙的粉碎
舒展了可是绿色的意思
你看春天预谋
好了似的叶片在树枝上栖息
车窗上景色一块块,有人的景色
连续地被拿掉,你看
下面的来了仍然否定地回答
世界上什么都未曾发生
天的极顶是陆地的脏腑
雨中面庞被击入庞大深处
1989年12月19日
点评:一首无解之诗。读了上面一行,完全无法预料下一行,下一行就像惠特曼的胡子,不知明日指向何方。这也许正是诗的迷人之处,诗歌的真谛。意外,它的深度和厚度、排山倒海之势无法言说,给人震撼,作品并无明显的设计痕迹,仿佛得之于偶然。此诗既具体又含量巨大,天地,天地间的人,世界,知和未知,追寻的痛苦。这岂是人工智能可以轻易生产的?
郁达夫说
死亡切断以前的记忆
让我一次次出生,一世世是孩子
疾患让我长大,试图拯救我于无知
——题记
最锋利的是少女
远处的战争汇聚于红灯
最伟大的背景是疾患
活着的人以它的仁慈
与自己的柔弱作为根据
病是健康的含金量
我们顶礼膜拜之物
平衡等于眨眼的功夫
不然我们会陷落于惊呼
面对医院的雄巨身披
多种门和窗户,闪闪发光
上好的质地
科学在风的追逐下变形
固体的坚实,液态的向导
气状的播撒
如同密码被失明的手传递
它笑的时候已经冲破残忍
强光在我们紧闭双目时才来
收拾琐屑,阴影于视觉
之外滑过,抓住满把东西
听摇篮曲,人成年之后不得
不常常服用,白发夺走了容颜
胡髭般环绕口唇让它代为歌唱
没有什么比钢铁更容易受到伤害
一切的关节是病痛之处
呼与吸隔着不能诊断
弹奏升降的器官
善的花托圆满溃散于虚妄
覆盖艺术类别,一切大都是小
它像真正的故乡智慧苍白
天地往无数个点上完成交媾
希望绝望互为雌雄同一脐带
一种痛感交给另一种痛感抚慰
先我而死后我而亡的人和我
都是有福的,神原谅了我们
之后我们开始了选择的可能
叩响明日之门的手,手指无意间曲起
1990年6月7日
点评:大主题。关乎历史与人性。人的健康与非健康,平衡与不平衡。人的思维与行为的对称与非对称。繁杂而不芜杂。矛盾聚合,化解,再聚合,纷至沓来。高屋建瓴的哲学认知高踞人类生存的头顶。总结性的语言振聋发聩,意象如黄钟大吕,美且尖锐。红灯,窗户,手指等清晰的细部增加了诗歌的饱满度。
门
一只金斑花豹
起坐
观看自身丽晖泛滥的皮毛
光滑似水,随月色而走
这种观看
千年前有过一回
惊而冲出窗外凌厉而去
驰奔,畏惧的正是它自身
它的爪子被昔日的食物
攫住,悬空
在速度中暂且将此忘却
不知逃离了危险,还是
离它更近
它吼出一声,亮了无数灯火
屏息的城市仰望
它的最为仁慈的掠过
燃着的双眼无暇旁顾
那些低矮的,简短的虚构
它不寻找什么,但那么果决
且已不对自身的什么感觉亲切
1991年1月11日
点评:陆健对《门》这个意象的关注之多比较少见。仅33年前出版的诗集《名城与门》中就有12首。此诗行文之顺畅如水流过,段落之间的空行并不形成障碍。金斑花豹象征美学,美学的表现形态,充满动感。如此华美的语言绘制,难得一见。
女 人 体
光线正向色彩过渡
世界蜷缩一旁
色彩的颗粒模糊
留下一片乳白
如果不是她的死亡
又在旁边的脚印里反复诞生
树不是今日的形状
夏日的躯体躺卧其上
想七月流火
苹果的状态透明出红核
期待开放的肉体
夜掩埋于草帽的细纹
漂浮的床榻
丝织窗帘是她的延伸
泉走动着不露声色
音乐如一种容器
旋律完成无缺实体
男子天生要置身群落
焚尽森林无法将她暖热
而海水半滴就够了
双眼总有一颗是星
些许深刻的绝望在平滑中迷失
生命的过程如浸染
她累了,她刚才飞过
种植的同时已展开收割
1992年
点评:感性十足的女性,大地般丰饶。生育,滋养,轮回,岁月无法消减,自古代表着美和艺术。该作中远观的美和抵近欣赏的美各美其美,温暖丰腴,生生不息。诗句表明,这明媚和气息混合,同时触动作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语言是线性的时间性的,作者通过视角的不断变换、意象的混搭、色彩的交叉,试图追求一种多维的饱满的、母性混合着异性诱惑的感觉效果。
快快原来叫慢慢
邻居小孩
快快原来叫慢慢
他出生的时候是难产
到这世上来是那么的不情愿
他五岁才会说话
三十岁才长成十八岁的样子
他半夜出房门小解
怎么都尿不出来
冻得直打哆嗦
回去一摸冰凉,原来
早就尿床上了
他的笑开在脸上半天还没
散去——原来一脸昨天的笑
他曾试图刺杀某位大国总统
结果子弹飞的太慢
把那位继任总统打死了
他第一次进城看见红绿灯
问:谁躲在那么高的地方?
绿灯亮了,可是
他刚抬腿就是红灯
别人的走就是他的跑
他的半分钟,是别人的一秒
人为什么无法长寿
就是心跳太快
世界太快了
树叶把季节削得一片一片
他第一次用蜡笔画草地
才画了三根草,就到了秋天
2005年11月
点评:貌似一幅漫画。对快快(慢慢)的行为历史进行了夸张性的叙述。很好玩——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对于时光匆匆、人们的世俗化功利思想的感喟。你只注意到第一曾意思或通晓双层意思,作者都不会很在意,因为他首先愉悦了自己——诗人作品的这样的悦己功能,至少在我们已经读到的AI作品中比较少见。
售票员大姐
公交车玻璃窗上的大字——
“今天3月27日已消毒”
真是不简单,把今天都消毒了
我看看天,敢情还是有雾霾
突然想起来,今天是26号
怎么把明天给消了呢?
明天有没有毒还不知道啊
售票员动作麻利,唰唰
把“7”擦去,顺手添上了“5”字
就这样今天又回到昨天去了
2017年11月13日
点评:一个日常小故事。地点,事件,人物俱全。售票员大姐的动作状态,“我”的内心活动,鲜明生动。售票员的内心活动经过她的行为折射出来。有点像一个微型小说,从语言特点、节奏感看,绝对是一首诗。
但是篇幅之外作者说了什么?假设我们把一座城市比喻为一辆公交,那么售票员和“我”,服务者管理者与接受服务、管理的乘客之间的关系如何?一动一静,与不发声,粗暴地错误地处理问题,豪横——如此我们再来解读这首诗,会如何?
以小见大,多重含义,同一架构。如此等等。
周末生活
太太观赏电脑的亚洲电影
儿子在手机上浏览欧洲科技
干脆,我捧起一本写美洲的书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
把世界抱着,把世界狠狠地爱着
屋子很安静,天气也晴好
中午了,谁也不抬头
谁也不提做饭的事。就这样爱着
好像要比一比耐力,比比
亚洲,欧洲,美洲
谁最能抗住饿
2020年5月11日
点评:一首极其出色的短诗——家庭的三口人拖延着不肯自己下厨做饭,区区琐碎之事,竟将世界的三大洲组合到了一起,辽阔如此,这想象力也没谁了!结构的设置、行文自然,水到渠成,绝非生拉硬扯。诗人的腕力、功力啊。让我想起华莱士·斯蒂文斯的《坛子轶事》。我们可以试着把《周末生活》的关键词输入,看看AI能写出一首什么成色的诗。
隔壁兜兜
兜兜昨晚做了个梦
刚起床,天就黑了。窗前
迷迷糊糊的流星滑下去
空气中飘着鱼眼
很多国家的食品柜里摆着节日
竟然没一个不是儿童节
高楼长得像裤子
腰带上插满旗子
每个班的数学课代表——
银行家,最卖萌。4加4
老师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
男人女人攀比新玩具
瞅准机会,大个子
就抢邻桌的零食
那只背着花朵乱跑的鸟
在扯风筝。云彩在叫
街道上的人,真多
他们穿过房间
有的领到两颗糖,有的三颗
有的领到一张糖纸,包着晚安
2020年5月26日
点评:孩子在梦中似乎获得了上帝视角,事物变化了形态,城市和它所代表的许多东西显出低矮,“高楼长得像裤子/腰带上插满旗子”。人类自私的本性、生存的荒诞性暴露无遗,人们的所谓“成功”不过是在“穿过房间”(人间)的过程中得到三两颗糖,有的只领到一张糖纸“包着晚安”,这辈子没了。这孩子真的是幼稚出水平来了,和电子设备的无所不知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诗歌——尤其是中间部分跳跃性颇强,既符合孩子思维的特点,又合乎“梦”的特点,唯独不符合严谨博学的人工智能的特点。当然也不排除AI的不断升级换代,以上问题不再成为问题,软件一步步成为人类为自己成就的“自己的上帝”。
我又一次跌入了自己的深渊
早起晒被褥
把夜的皮屑拍掉
我的影子从晾衣绳上颓然而落
我要把“我”从今天里抠下来
让你们和他们布满大街
远处的山水寄情于自己
波涛用头颅走路
天鹅的黑蹼在水的脊背上划过
望着天鹅眼中的淡定
你就知道高孤的那颗星
白日里待在什么地方
她想说,谁的膝盖
都不比别人的肩膀高
巨石有时比羽毛轻
年迈者伸出的手掌间
疯长着热烈的草
他虽然没抓住什么
却在期待着什么
我的心忽然狂跳如正午的鼓点
我又一次跌入了自己的深渊
2021年12月5日
点评:纠结,自责,羞愧,又有着坚定,坚守着自己认定的原则与是非标准。情绪起伏如波涛,因为苦难而能够对自己狠下心来,对自己不留情面,言词激烈。感情的饱满像是要胀破诗歌的形式。不知道软件在写诗时会不会在自己的界面上放一把火?
脸写在生活上
——和程维诗作《生活写在脸上》
脸写在生活上
生活不让写。脸掉在尘土中
生活说,生活不需要的
——东西,别拿来烦我
脸说是的是的。脸掉在尘土中
我的脚不小心踢到了我的脸
2021年12月11日
点评:此诗将世俗生活与个人尊严的龃龉、冲突带给人的伤害写到了极致。人工智能也能写出达到“极致”的作品,但那是别的主题的诗。
和程维《黄昏驾驶员》一首
程维的《黄昏驾驶员》
写的太好了。这首诗若是
天下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此诗两幅配图。前面——
《对舞图》。二位风雅先生
均是头大手小袖子肥
一位貌似李逵,挥臂作扑击状
一位面向观众,类乎宋江
双腿挫下去,像被招安
反转剧情?程维正颠覆
《水浒传》?一匹现代的马
成为当年的车夫?
后面那幅——
三男人围石桌,赏花瓶
瓶中红梅六朵。红梅
像是他们冻红的耳朵
花欲坠落,他们开始慌张
2022年2月22日
点评:一股真气、相同语感贯穿两幅画面构成的一首诗。口语、现场情节与濡染文言文色彩的描述与传统故事的杂糅。真切灵动。“黄昏驾驶员”只是题目,并不在诗中如约出现,使标题与内文之间留下空白,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假如我们想通过软件达到如此效果,估计要经过多次提示语的投喂。
挂云
一双大脚
脚趾上刻着十张小脸
无边的行走。快步行走
几场风雨过后
脚印里爬出九个小人儿
他们面面相觑
不知眼前怎么回事。他们
也无心顾及另外的——那小人儿
把大脚带到了什么地方
2020年3月28日
点评:涵纳了源头性的重要思想的大作。古代典籍中曾有的历史哲学内容,表述却很现代。充分的诗性,使之卓尔不群。
一首诗中的两首诗
今日天亮了不少
我起得也早
出门才醒悟,不再做核酸了
我老了。耳背。又容易忘事
楼顶的那群喜鹊,不见了
前些日子,大群喜鹊
落在那儿,楼顶的突出部位
像是搭在悬崖边的一间屋子
而喜鹊搭成的屋子塌了
我的身前身后还是冬天
出门前老婆让我穿厚点
说虽然冬天没把你当回事
你却要把他当回事
我说我还要不要做核酸啊?
2022年12月1日
点评:人物:一位老年轻度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时间:冬日清晨。时间背景:新冠时期;故事:要去散布,临出门。对话:关于冬天。要不要做核酸。人物动作、说话的神态、口吻,贴切,栩栩如在目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这一个”形象。通过切身感受写出的有血有肉的独一无二的诗篇,不是靠知识渊博就能连缀成篇的。
对门的学问
学问尿床了。学问又尿床了
学问几十岁的人了,还尿
一年一年,日复一日
被强迫地夹杂着快感地——
尿床
你让学问怎么办?
你让对门的我们怎么办?
2022年12月2日三稿
点评:现实中的人,名叫“学问”的概率很小,可见这是作者的“安排”。学问就像一个人,他尿床,他在被动中无法成熟,且渐渐适应了以至于享受尿床,学问腥臊不堪。诗歌以小喻大,刺破一个巨大的气泡。愤懑之情不停积蓄。
啊呀
我也想做一个这样的梦
而梦像睡眠的多边形的大窟窿
奇思妙想,总敌不过胡思乱想
好事发生在4月31日不可能
好事不可能就像31号不可能
2月竟然29天像个大肚子
需要幸运的成份
谢谢你的大拇指
万物回到三,三回到二
二回到一,而“道”没人说的清
唐朝差点把诗写坏了
2023年6月21日
点评:“唐朝差点把诗写坏了”乃惊世骇俗之语,以前没人这么说过。细细想来,这么说似乎也未尝不可。差点写坏就是没写坏。唐朝的诗是否有“更好”的可能?它们是否没能达到今天的人们的期望值?人们恨不得唐朝的诗比我们读到的更辉煌?陆健的这句诗,不是根据推理就能推导出来的,它是思维活跃时的灵光一闪,是一个“科研成果”。计算机的灵感是什么样子,目前我们知道的还不多。
胡言乱语
——写在CA1445航班的清洁袋上
我正把一堆诗句装进清洁袋
邻座小伙说,人们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呢?
这我哪晓得?我惦记的事
都标准化的。他又说
“看那条飞在天上的鱼”
我吓一跳,定神——
见到航班电视节目里
一条鱼在厨师手中扭腰
“鱼头被劈开两半。厨师帮它
实现了左眼看见右眼的意愿”
我的脑袋想钻进清洁袋里
不出来
他穿着医院病号服图案的衬衣
说去昆明参加父亲的婚礼
“绝对没问题”他喃喃自语
“这飞机要把明天的一朵云
选作它的目的地”
2023年10月23日,北京—昆明
点评:据说这是一首在飞机上草就的作品,翻译家、汪剑钊先生可以作证。一个精神病患者眼里,鱼在天上飞属于正常,厨师劈开鱼头的职业行为是帮助那条鱼完成心愿的行为,参加父亲的婚礼也并无过多悲剧色彩,飞机将停落在一朵云上具有美感。这是否暗喻那个患者的“胡言乱语”中具有某种我们“正常人”的思维缺失,及一些更合乎“人道”的部分?这样的诗是拥有庞大知识容量的Ai无法“记录”的。
碳基人影片中的一段旁白——
如果
把世间一些事物的名字隐去
历史的大半将重新开张
主题语腹泻,其余的词汇四散
弓箭去往的方向是
反方向的一群胆小鬼
进化论的假发逼得真相退后
孑孓与犀牛比赛肾上腺飙升
新歌被消磁却无法回到老歌
如果向冬日注入晚夏的体液
学者头顶有森林
他们器官中的肿块就像
交叉着土径连接的小房子
地区交流像中学生
相互赠送铅笔的方式
国家交换首都之后再行开战
债务人与债权人
把奶油相互涂抹对方满脸
战争的号令枪是和平的
香梨心中的苹果核
道德的老妪在腹外生出幼崽
今天的天气取消了风韵
我看见那群雅士改名为四不像
朝这边发出的旗语吗?
你惊掉了下巴他正好缺一个下巴
2024年12月26日09时01分。
点评:人类整体的虔诚之心在下降,荒诞感的凉风的力量在加强。众多事物加速度,否定经典否定自身。不晓得它会不会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这类的需要广阔视野与丰厚知识储备的诗歌AI也能“创作”,它和人比拼的是下笔(键盘响起)时的精神状态、想象力激发程度和所谓灵感。
从来没敢提过
几乎六十年前
偶然
沙滩
正午
一个美丽的臀部
两瓣
胜过绝世容颜
2025年12月26日午后。
点评:这首诗别具一格,有点惊艳。这首诗(和前面那首同样只标明了写作日期的诗)属于陆健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非虚构”作品《诗日记,或半日记》系列中的篇什。内容十分简单。一个八九岁男孩,偶然在河滩(海滩)见到一位正在享受日光浴的成熟(较为成熟)的女性。她的美丽臀部尤其耀眼,惊呆了他。那是他视觉中的从未出现过的完美,甚至超过记忆中所有的姣好容颜。性感却绝不色情。他惊奇,惊恐,产生兴奋和罪恶感,以前蛰伏着的生理意识被唤起,和审美的愉悦,兼而有之。
〔以上选用的作品见陆健诗集《窗户嘹亮的声音》(1990年11月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名城与门》(1992年9月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些片段》(2014年6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及相关报刊与网站〕
太阳,感动了我的
是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们
交流,在我们眼睛里
放进两块可以相互呼应的
淡蓝色翡翠
低头,树影刚描了眉
孔雀的尾翎
地上铺满声音
三百年尤肯光顾,一瞥
一桩心事如今了却
马蹄踏在石板上清晰
四十一度角,琴键远去
是奇观又是偶像的疵点
太阳的侧面无语展现
月轮放入光盘
时间亮出最后的底牌
观测卡无所不在扬起
几只胃略觉不适
几位高士步入千古
几场风雪随之跫来
人,错位了,必须
攥紧这一刻
站在一旁看看自己
有梦氤氲,手指一节节
飞去,与一个迢遥相握
傻瓜才呆在没有门的房子里
昨天夜里,大家
都用一个预告洗头
海洋色调的平静
是新近调配成的哲学
这样才真实
谁不觉得此一时自己
比以往更为真实
拨响了我的情愫
不可改变的印象
用历史也难以说服
这四分钟,如同童贞
空气呈固体状
任液态的人流动
知道
什么能够更移
什么亿万斯年
大小全无二致
你我不有区别
之外处之外繁星点点
如一个喑哑的葬礼
把自己摆上祭坛
后退几步,躬身
黄昏每天上午从此经过
今天他不幸
滑倒了
倒下得很充分又很从容
九点五十二分,他
拂拂一尘不染的衣袍
似有所恋,似无牵挂
缓缓离开——郑州
这个城市从此简简单单
注:1987年9月23日9时49分日环食,与地面呈41°角,持续约4分钟,为三百年一次之奇观
1987年9月26日
点评:这是诗人陆健38年前的一首诗。据报道当日情形蔚为壮观。诗人以相关信息(包括天象变化)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展开思绪,对生命的认知、个体的感受,借助意象感颇强的语言,一层层铺陈、叠加,显得从容而自信,属于无法模仿复制的个性化作品。
前提
冬天在季节的
作业本上
画了许多倾斜的十字架
一张演算纸
差点把我的头砸破
驿站里我惊恐的表情
下马离鞍,我打了几个响鼻
来到它面前自它腋下钻出
它对我很满意让我
随便去舔草
我就打定主意偷走它的月亮
月亮说太好了太好了
这事需在白天进行,进行
之前先贿赂给火柴几根蜡烛
1987年
点评:初看像是一次语言游戏,与外部世界的不协调的一种温和表达。儿童视角的采用为这种似乎违背常理的特异感觉提供了诗学依据。由此观之,在适当的语境下反逻辑似乎不是不可以,在此反倒增加了情趣,增加阅读快感。这就与计算机的逻辑推演有所区分。
迫近水的地方
绿色的窗帘
挽起,轻轻挽起
发髻,垂挂在这儿
这儿曾经有人跳下去
足迹喂给大海
大海是蓝的
还是蓝的,仍旧在蓝
礁石,完成了佝偻
礁石一回头绿色发髻昏过去
1989年4月27日
点评:开头平静叙述,随之转入一场美丽海滨建筑里、海边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悲剧故事。“大海是蓝的/还是蓝的,仍旧在蓝”像是要平复些许伤痛,但结尾更加使人神伤。其事件所引发的紧张情绪,仿佛整个大海也包拦不住。其现场感、痛感是人类的,彻骨的,不是软件的“仿人类”的。
牛的深度
一头牛很安全
两头牛
只要不挨得太近便无可挑剔
三头牛成群
它们互不干涉地为草滩理发
向着云彩的夹层
它们唱
公认音量适中的歌
草滩泛出黄缎子般的光泽
没有牧童
牧鞭如风干的鹰挂在棚舍门后
这时草滩表面发生了
驴子的叫喊,短
一声长一声,平移着,深沉有力
牛静下来,憨厚地
各自抬起一脸的犹疑
继而狡黠一笑
那声音来自它们中间
那声音出自一只牛角
尖尖的,虬曲如盘的
牛角飘下山坡
一件事它们对谁也不说
1989年8月17日
点评:事件在诗人主体精神的稀薄云雾中平铺直叙,涵义随文字推移暗暗向作者期待的价值目的靠近。“牛”的拟人化,“那声音出自一只牛角”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出自幻听。亦真亦幻真假莫辨,甚是朦胧。作者技巧高超,要的就是目前这个效果。这样的诗AI或许能写,但是要喂很多的提示语,比诗人自己慢慢写来还麻烦。
门
透明成为微小的颗粒
疾病全飞到医院里去
一个人的周围摆满不同
尺码的脚步,风字掰开
风字掰开重演如出一辙的粉碎
舒展了可是绿色的意思
你看春天预谋
好了似的叶片在树枝上栖息
车窗上景色一块块,有人的景色
连续地被拿掉,你看
下面的来了仍然否定地回答
世界上什么都未曾发生
天的极顶是陆地的脏腑
雨中面庞被击入庞大深处
1989年12月19日
点评:一首无解之诗。读了上面一行,完全无法预料下一行,下一行就像惠特曼的胡子,不知明日指向何方。这也许正是诗的迷人之处,诗歌的真谛。意外,它的深度和厚度、排山倒海之势无法言说,给人震撼,作品并无明显的设计痕迹,仿佛得之于偶然。此诗既具体又含量巨大,天地,天地间的人,世界,知和未知,追寻的痛苦。这岂是人工智能可以轻易生产的?
郁达夫说
死亡切断以前的记忆
让我一次次出生,一世世是孩子
疾患让我长大,试图拯救我于无知
——题记
最锋利的是少女
远处的战争汇聚于红灯
最伟大的背景是疾患
活着的人以它的仁慈
与自己的柔弱作为根据
病是健康的含金量
我们顶礼膜拜之物
平衡等于眨眼的功夫
不然我们会陷落于惊呼
面对医院的雄巨身披
多种门和窗户,闪闪发光
上好的质地
科学在风的追逐下变形
固体的坚实,液态的向导
气状的播撒
如同密码被失明的手传递
它笑的时候已经冲破残忍
强光在我们紧闭双目时才来
收拾琐屑,阴影于视觉
之外滑过,抓住满把东西
听摇篮曲,人成年之后不得
不常常服用,白发夺走了容颜
胡髭般环绕口唇让它代为歌唱
没有什么比钢铁更容易受到伤害
一切的关节是病痛之处
呼与吸隔着不能诊断
弹奏升降的器官
善的花托圆满溃散于虚妄
覆盖艺术类别,一切大都是小
它像真正的故乡智慧苍白
天地往无数个点上完成交媾
希望绝望互为雌雄同一脐带
一种痛感交给另一种痛感抚慰
先我而死后我而亡的人和我
都是有福的,神原谅了我们
之后我们开始了选择的可能
叩响明日之门的手,手指无意间曲起
1990年6月7日
点评:大主题。关乎历史与人性。人的健康与非健康,平衡与不平衡。人的思维与行为的对称与非对称。繁杂而不芜杂。矛盾聚合,化解,再聚合,纷至沓来。高屋建瓴的哲学认知高踞人类生存的头顶。总结性的语言振聋发聩,意象如黄钟大吕,美且尖锐。红灯,窗户,手指等清晰的细部增加了诗歌的饱满度。
门
一只金斑花豹
起坐
观看自身丽晖泛滥的皮毛
光滑似水,随月色而走
这种观看
千年前有过一回
惊而冲出窗外凌厉而去
驰奔,畏惧的正是它自身
它的爪子被昔日的食物
攫住,悬空
在速度中暂且将此忘却
不知逃离了危险,还是
离它更近
它吼出一声,亮了无数灯火
屏息的城市仰望
它的最为仁慈的掠过
燃着的双眼无暇旁顾
那些低矮的,简短的虚构
它不寻找什么,但那么果决
且已不对自身的什么感觉亲切
1991年1月11日
点评:陆健对《门》这个意象的关注之多比较少见。仅33年前出版的诗集《名城与门》中就有12首。此诗行文之顺畅如水流过,段落之间的空行并不形成障碍。金斑花豹象征美学,美学的表现形态,充满动感。如此华美的语言绘制,难得一见。
女 人 体
光线正向色彩过渡
世界蜷缩一旁
色彩的颗粒模糊
留下一片乳白
如果不是她的死亡
又在旁边的脚印里反复诞生
树不是今日的形状
夏日的躯体躺卧其上
想七月流火
苹果的状态透明出红核
期待开放的肉体
夜掩埋于草帽的细纹
漂浮的床榻
丝织窗帘是她的延伸
泉走动着不露声色
音乐如一种容器
旋律完成无缺实体
男子天生要置身群落
焚尽森林无法将她暖热
而海水半滴就够了
双眼总有一颗是星
些许深刻的绝望在平滑中迷失
生命的过程如浸染
她累了,她刚才飞过
种植的同时已展开收割
1992年
点评:感性十足的女性,大地般丰饶。生育,滋养,轮回,岁月无法消减,自古代表着美和艺术。该作中远观的美和抵近欣赏的美各美其美,温暖丰腴,生生不息。诗句表明,这明媚和气息混合,同时触动作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语言是线性的时间性的,作者通过视角的不断变换、意象的混搭、色彩的交叉,试图追求一种多维的饱满的、母性混合着异性诱惑的感觉效果。
快快原来叫慢慢
邻居小孩
快快原来叫慢慢
他出生的时候是难产
到这世上来是那么的不情愿
他五岁才会说话
三十岁才长成十八岁的样子
他半夜出房门小解
怎么都尿不出来
冻得直打哆嗦
回去一摸冰凉,原来
早就尿床上了
他的笑开在脸上半天还没
散去——原来一脸昨天的笑
他曾试图刺杀某位大国总统
结果子弹飞的太慢
把那位继任总统打死了
他第一次进城看见红绿灯
问:谁躲在那么高的地方?
绿灯亮了,可是
他刚抬腿就是红灯
别人的走就是他的跑
他的半分钟,是别人的一秒
人为什么无法长寿
就是心跳太快
世界太快了
树叶把季节削得一片一片
他第一次用蜡笔画草地
才画了三根草,就到了秋天
2005年11月
点评:貌似一幅漫画。对快快(慢慢)的行为历史进行了夸张性的叙述。很好玩——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对于时光匆匆、人们的世俗化功利思想的感喟。你只注意到第一曾意思或通晓双层意思,作者都不会很在意,因为他首先愉悦了自己——诗人作品的这样的悦己功能,至少在我们已经读到的AI作品中比较少见。
售票员大姐
公交车玻璃窗上的大字——
“今天3月27日已消毒”
真是不简单,把今天都消毒了
我看看天,敢情还是有雾霾
突然想起来,今天是26号
怎么把明天给消了呢?
明天有没有毒还不知道啊
售票员动作麻利,唰唰
把“7”擦去,顺手添上了“5”字
就这样今天又回到昨天去了
2017年11月13日
点评:一个日常小故事。地点,事件,人物俱全。售票员大姐的动作状态,“我”的内心活动,鲜明生动。售票员的内心活动经过她的行为折射出来。有点像一个微型小说,从语言特点、节奏感看,绝对是一首诗。
但是篇幅之外作者说了什么?假设我们把一座城市比喻为一辆公交,那么售票员和“我”,服务者管理者与接受服务、管理的乘客之间的关系如何?一动一静,与不发声,粗暴地错误地处理问题,豪横——如此我们再来解读这首诗,会如何?
以小见大,多重含义,同一架构。如此等等。
周末生活
太太观赏电脑的亚洲电影
儿子在手机上浏览欧洲科技
干脆,我捧起一本写美洲的书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
把世界抱着,把世界狠狠地爱着
屋子很安静,天气也晴好
中午了,谁也不抬头
谁也不提做饭的事。就这样爱着
好像要比一比耐力,比比
亚洲,欧洲,美洲
谁最能抗住饿
2020年5月11日
点评:一首极其出色的短诗——家庭的三口人拖延着不肯自己下厨做饭,区区琐碎之事,竟将世界的三大洲组合到了一起,辽阔如此,这想象力也没谁了!结构的设置、行文自然,水到渠成,绝非生拉硬扯。诗人的腕力、功力啊。让我想起华莱士·斯蒂文斯的《坛子轶事》。我们可以试着把《周末生活》的关键词输入,看看AI能写出一首什么成色的诗。
隔壁兜兜
兜兜昨晚做了个梦
刚起床,天就黑了。窗前
迷迷糊糊的流星滑下去
空气中飘着鱼眼
很多国家的食品柜里摆着节日
竟然没一个不是儿童节
高楼长得像裤子
腰带上插满旗子
每个班的数学课代表——
银行家,最卖萌。4加4
老师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
男人女人攀比新玩具
瞅准机会,大个子
就抢邻桌的零食
那只背着花朵乱跑的鸟
在扯风筝。云彩在叫
街道上的人,真多
他们穿过房间
有的领到两颗糖,有的三颗
有的领到一张糖纸,包着晚安
2020年5月26日
点评:孩子在梦中似乎获得了上帝视角,事物变化了形态,城市和它所代表的许多东西显出低矮,“高楼长得像裤子/腰带上插满旗子”。人类自私的本性、生存的荒诞性暴露无遗,人们的所谓“成功”不过是在“穿过房间”(人间)的过程中得到三两颗糖,有的只领到一张糖纸“包着晚安”,这辈子没了。这孩子真的是幼稚出水平来了,和电子设备的无所不知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诗歌——尤其是中间部分跳跃性颇强,既符合孩子思维的特点,又合乎“梦”的特点,唯独不符合严谨博学的人工智能的特点。当然也不排除AI的不断升级换代,以上问题不再成为问题,软件一步步成为人类为自己成就的“自己的上帝”。
我又一次跌入了自己的深渊
早起晒被褥
把夜的皮屑拍掉
我的影子从晾衣绳上颓然而落
我要把“我”从今天里抠下来
让你们和他们布满大街
远处的山水寄情于自己
波涛用头颅走路
天鹅的黑蹼在水的脊背上划过
望着天鹅眼中的淡定
你就知道高孤的那颗星
白日里待在什么地方
她想说,谁的膝盖
都不比别人的肩膀高
巨石有时比羽毛轻
年迈者伸出的手掌间
疯长着热烈的草
他虽然没抓住什么
却在期待着什么
我的心忽然狂跳如正午的鼓点
我又一次跌入了自己的深渊
2021年12月5日
点评:纠结,自责,羞愧,又有着坚定,坚守着自己认定的原则与是非标准。情绪起伏如波涛,因为苦难而能够对自己狠下心来,对自己不留情面,言词激烈。感情的饱满像是要胀破诗歌的形式。不知道软件在写诗时会不会在自己的界面上放一把火?
脸写在生活上
——和程维诗作《生活写在脸上》
脸写在生活上
生活不让写。脸掉在尘土中
生活说,生活不需要的
——东西,别拿来烦我
脸说是的是的。脸掉在尘土中
我的脚不小心踢到了我的脸
2021年12月11日
点评:此诗将世俗生活与个人尊严的龃龉、冲突带给人的伤害写到了极致。人工智能也能写出达到“极致”的作品,但那是别的主题的诗。
和程维《黄昏驾驶员》一首
程维的《黄昏驾驶员》
写的太好了。这首诗若是
天下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此诗两幅配图。前面——
《对舞图》。二位风雅先生
均是头大手小袖子肥
一位貌似李逵,挥臂作扑击状
一位面向观众,类乎宋江
双腿挫下去,像被招安
反转剧情?程维正颠覆
《水浒传》?一匹现代的马
成为当年的车夫?
后面那幅——
三男人围石桌,赏花瓶
瓶中红梅六朵。红梅
像是他们冻红的耳朵
花欲坠落,他们开始慌张
2022年2月22日
点评:一股真气、相同语感贯穿两幅画面构成的一首诗。口语、现场情节与濡染文言文色彩的描述与传统故事的杂糅。真切灵动。“黄昏驾驶员”只是题目,并不在诗中如约出现,使标题与内文之间留下空白,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假如我们想通过软件达到如此效果,估计要经过多次提示语的投喂。
挂云
一双大脚
脚趾上刻着十张小脸
无边的行走。快步行走
几场风雨过后
脚印里爬出九个小人儿
他们面面相觑
不知眼前怎么回事。他们
也无心顾及另外的——那小人儿
把大脚带到了什么地方
2020年3月28日
点评:涵纳了源头性的重要思想的大作。古代典籍中曾有的历史哲学内容,表述却很现代。充分的诗性,使之卓尔不群。
一首诗中的两首诗
今日天亮了不少
我起得也早
出门才醒悟,不再做核酸了
我老了。耳背。又容易忘事
楼顶的那群喜鹊,不见了
前些日子,大群喜鹊
落在那儿,楼顶的突出部位
像是搭在悬崖边的一间屋子
而喜鹊搭成的屋子塌了
我的身前身后还是冬天
出门前老婆让我穿厚点
说虽然冬天没把你当回事
你却要把他当回事
我说我还要不要做核酸啊?
2022年12月1日
点评:人物:一位老年轻度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时间:冬日清晨。时间背景:新冠时期;故事:要去散布,临出门。对话:关于冬天。要不要做核酸。人物动作、说话的神态、口吻,贴切,栩栩如在目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这一个”形象。通过切身感受写出的有血有肉的独一无二的诗篇,不是靠知识渊博就能连缀成篇的。
对门的学问
学问尿床了。学问又尿床了
学问几十岁的人了,还尿
一年一年,日复一日
被强迫地夹杂着快感地——
尿床
你让学问怎么办?
你让对门的我们怎么办?
2022年12月2日三稿
点评:现实中的人,名叫“学问”的概率很小,可见这是作者的“安排”。学问就像一个人,他尿床,他在被动中无法成熟,且渐渐适应了以至于享受尿床,学问腥臊不堪。诗歌以小喻大,刺破一个巨大的气泡。愤懑之情不停积蓄。
啊呀
我也想做一个这样的梦
而梦像睡眠的多边形的大窟窿
奇思妙想,总敌不过胡思乱想
好事发生在4月31日不可能
好事不可能就像31号不可能
2月竟然29天像个大肚子
需要幸运的成份
谢谢你的大拇指
万物回到三,三回到二
二回到一,而“道”没人说的清
唐朝差点把诗写坏了
2023年6月21日
点评:“唐朝差点把诗写坏了”乃惊世骇俗之语,以前没人这么说过。细细想来,这么说似乎也未尝不可。差点写坏就是没写坏。唐朝的诗是否有“更好”的可能?它们是否没能达到今天的人们的期望值?人们恨不得唐朝的诗比我们读到的更辉煌?陆健的这句诗,不是根据推理就能推导出来的,它是思维活跃时的灵光一闪,是一个“科研成果”。计算机的灵感是什么样子,目前我们知道的还不多。
胡言乱语
——写在CA1445航班的清洁袋上
我正把一堆诗句装进清洁袋
邻座小伙说,人们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呢?
这我哪晓得?我惦记的事
都标准化的。他又说
“看那条飞在天上的鱼”
我吓一跳,定神——
见到航班电视节目里
一条鱼在厨师手中扭腰
“鱼头被劈开两半。厨师帮它
实现了左眼看见右眼的意愿”
我的脑袋想钻进清洁袋里
不出来
他穿着医院病号服图案的衬衣
说去昆明参加父亲的婚礼
“绝对没问题”他喃喃自语
“这飞机要把明天的一朵云
选作它的目的地”
2023年10月23日,北京—昆明
点评:据说这是一首在飞机上草就的作品,翻译家、汪剑钊先生可以作证。一个精神病患者眼里,鱼在天上飞属于正常,厨师劈开鱼头的职业行为是帮助那条鱼完成心愿的行为,参加父亲的婚礼也并无过多悲剧色彩,飞机将停落在一朵云上具有美感。这是否暗喻那个患者的“胡言乱语”中具有某种我们“正常人”的思维缺失,及一些更合乎“人道”的部分?这样的诗是拥有庞大知识容量的Ai无法“记录”的。
碳基人影片中的一段旁白——
如果
把世间一些事物的名字隐去
历史的大半将重新开张
主题语腹泻,其余的词汇四散
弓箭去往的方向是
反方向的一群胆小鬼
进化论的假发逼得真相退后
孑孓与犀牛比赛肾上腺飙升
新歌被消磁却无法回到老歌
如果向冬日注入晚夏的体液
学者头顶有森林
他们器官中的肿块就像
交叉着土径连接的小房子
地区交流像中学生
相互赠送铅笔的方式
国家交换首都之后再行开战
债务人与债权人
把奶油相互涂抹对方满脸
战争的号令枪是和平的
香梨心中的苹果核
道德的老妪在腹外生出幼崽
今天的天气取消了风韵
我看见那群雅士改名为四不像
朝这边发出的旗语吗?
你惊掉了下巴他正好缺一个下巴
2024年12月26日09时01分。
点评:人类整体的虔诚之心在下降,荒诞感的凉风的力量在加强。众多事物加速度,否定经典否定自身。不晓得它会不会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这类的需要广阔视野与丰厚知识储备的诗歌AI也能“创作”,它和人比拼的是下笔(键盘响起)时的精神状态、想象力激发程度和所谓灵感。
从来没敢提过
几乎六十年前
偶然
沙滩
正午
一个美丽的臀部
两瓣
胜过绝世容颜
2025年12月26日午后。
点评:这首诗别具一格,有点惊艳。这首诗(和前面那首同样只标明了写作日期的诗)属于陆健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非虚构”作品《诗日记,或半日记》系列中的篇什。内容十分简单。一个八九岁男孩,偶然在河滩(海滩)见到一位正在享受日光浴的成熟(较为成熟)的女性。她的美丽臀部尤其耀眼,惊呆了他。那是他视觉中的从未出现过的完美,甚至超过记忆中所有的姣好容颜。性感却绝不色情。他惊奇,惊恐,产生兴奋和罪恶感,以前蛰伏着的生理意识被唤起,和审美的愉悦,兼而有之。
〔以上选用的作品见陆健诗集《窗户嘹亮的声音》(1990年11月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名城与门》(1992年9月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些片段》(2014年6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及相关报刊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