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创作10万字诗歌 大冶“农民诗人”卖艺赚钱写诗


  导读:  “我是一块深埋地下的矿石/总期待着被发掘的时日/在洪炉里结出火红火红的果实/潮湿的泥土不能腐朽

  “我是一块深埋地下的矿石/总期待着被发掘的时日/在洪炉里结出火红火红的果实/潮湿的泥土不能腐朽我的意志/眸子里闪烁着金属的光泽/那些埋藏已久的潜质/就是我矿石永恒的信念。”昨日,68岁的冯宇君吟诵着自己为“两节”写的新作。

  冯宇君,大冶市东岳街办五桥村冯汉祝湾一位朴实的农民。他18岁开始写诗,历时半个世纪,创作了10万字的诗歌作品,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这些作品结集出版。

  辍学回家

  开始写诗之路

  冯宇君回忆说,1948年,他在读私塾时,因逃学被父亲罚跪碗底,上面放着锋利的碎瓦片。他跪在碗底上面,还拿出从老师那里偷来的小册子,默默背诵歌谣,“也是从那时开始,自己喜欢上了诗歌。”

  初中没毕业,冯宇君响应“各行各业支持农业”的号召,背着被褥书籍离开学校。父亲问他怎么不读了,他说:“农村是一个大课堂,一辈子也读不完。”

  每天吃完午饭,挂在村口大树下的一截铁轨被敲响后,冯宇君就扛着锄头走上了田垄,看到农村沸腾的劳动场景,他欣然作诗:祖国呀!/我是战斗在你广阔天地里一个回乡青年/我的心像万马在奔腾/田野里写满了自己对党的誓言/我愿用我的鲜血浇灌这片热土……

  不久,冯宇君当上村里的扫盲夜校老师。当时条件艰苦,冯宇君用一扇房门刷上黑漆当黑板,用母亲卖鸡蛋的钱买回粉笔,每天夜里,学员提着煤油灯来冯宇君家上学。就这样,他教学员认字、学歌谣。后来,他在“社会主义文化室”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他的诗朗诵《打倒美国佬》获得公社比赛一等奖,歌词《公公婆婆上夜校》被县文化馆创作员谱了曲。

  蹲点劳动

  不忘诗歌创作

  农村劳动是很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春耕夏播,秋收东藏,寒来暑去,年复一年。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冯宇君呆在柴房里,掏出心爱的小收音机,贴着耳朵钻进被窝里听有关诗歌的节目。诗情发作时,他点燃菜油灯,进行诗歌创作。公社办的《双抢战报》里,常常有他的诗作。如“满天星斗人如潮,筑堤大军战歌高。为保丰年多打粮,革命生产双飞跃。”

  改革开放后,别人绞尽脑汁致富,但冯宇君仍然沉浸在自己的诗歌爱好当中。虽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担子越来越重,但冯宇君对诗歌的爱好从不减弱。每天背起锄头上地,傍晚回家放下锄头开始看书写诗。村里人都讥讽他不务正业,但妻子从不埋怨他。

  为了写诗

  卖艺赚钱出门远游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冯宇君激动不已。他意识到,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民诗人,必须要走出去吸取养分。于是,他决定“出门远游”。

  1997年是一个特殊而难忘之年。他决定7月出游,但旅游是要花钱的。于是他一边旅游,一边“卖艺赚钱”。他随时在路边摆摊,给顾客设计个人签名,写藏头诗,写花鸟字,收取费用以填补自己的旅差费。

  在九江,冯宇君在大街上被记者团团围住,询问他香港回归有什么感受。“我是湖北大冶一个地道农民,香港回归让我更加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作为一个农民诗人,我即兴吟诵了一首诗《庐山情》。”一时间,他成为九江市民关注的新闻人物。

  据了解,迄今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拓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最近,我打算去台湾看看,给台湾一位朋友写了一封信,还在等回信。”冯宇君说。

  笔耕不辍

  新近赋诗献“两节”

  “今年是我市建市60周年,也是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举办的第一年,我也是黄石市建设和发展的见证人,看到黄石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潮澎湃。”冯宇君说。

  冯宇君为此作了一首诗《矿冶人的期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肥沃的鄂

9 7 3 12 4 8 :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