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禅意的感知与顿悟的表达
――王建民诗歌赏评


  导读:  近日,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见到了十多年未见的王建民。他依然浓重的天津口音,依然的满脸堆笑,依然的精神焕发
  近日,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见到了十多年未见的王建民。他依然浓重的天津口音,依然的满脸堆笑,依然的精神焕发,只是已满头银丝。我看不出他的年龄,更不知他还是否爱诗、写诗。不料,没说上几句话,王建民便兴奋地告诉我:“最近,我出了一部诗集,过几天要召集一个研讨会,请大家对我的诗歌发表意见。到时,你一定得来,发表高见啊!我会尽快把诗集送给你的。听了王建民的话,我很高兴,甚至可以说是为意外而高兴:王建民还爱着诗,写着诗。我,也自然高兴地接受了王建民的请求。
  《王建民诗选》收到了,读过了。诗人从自己30年间创作出的作品中精选295首诗,以时间为序分为三辑:第一辑 迷茫的星座,收录1980年至1990年间的诗作94首;第二辑 沉默的火山,收录1991年至2002年间的诗作84首;第三辑 悠远的旅途,收录2003年至2009年间的诗作117首。所表现的内容或题材真可谓丰富多彩,如加归纳,可得四类:由自然中感悟人生;在事物上品味人生;自生活里体察人生;从艺术上关照人生。四类诗作,表达着一个主题,即人: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从表现的途径与手段上说,可概括为禅意的感知与顿悟的表达。
  由自然中感悟人生。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第一任和永恒的老师。懂得人生的人一定对大自然怀有热爱、谦虚、学习的态度,因而时刻注重对大自然的观察,并从中感悟人生。王建民正是如此。
  《岸.思想》,从海、天的有涯、有边,领悟到了人的思想的无岸。但其更深刻的用意则在于启发人们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解放。世人多藐视流星,将其看作短暂、毁灭的符号或象征,王建民却从中感悟出新意,赞美《流星》对刻板定规的厌恶与叛逆,及其“不惜粉身碎骨/寻求另一个世界”的品格与精神。在表面“亲密地拥抱”的同时,就在暗地里进行着殊死的“争夺”。读罢《草》,你会感到惊心动魄的:草的生存状态不正是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的写真。
  王建民对“雨”情有独钟,写了多首雨的诗篇,创造出了独具魅力和意韵的雨的意象,它们又可分为两组。一组是较为单纯地写雨景:《雨夜》把雨夜的氛围和抽象的听觉写得多么形象:“夜够黑了/雨又涂上一层墨迹/视线的触角斩断了/听觉的波长在延伸”;《黄昏.雨巷》是一组氤氲着浓浓情思、淡淡色彩、慢慢拉出的影视画面,其所构成的意境会使我们联想起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大诗人戴望舒的惊世名篇——《雨巷》;捕捉《雨后》雨水漫溢流淌的街道上的人车往来、倒影缤纷的景象,用浅白的语言将其描画成一幅“富有传奇意境和透明色调的水彩画”。 另一组则是用写雨借喻、拟写人生:《雨之歌》和《雨的兴衰》,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景物变化及蒸气变为雨再变为蒸气、雨的形象描述,在演绎出否定之否定的哲理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聚散兴衰无常的人生状态,并以此证明着自然界、社会中的最基本规律就是在不停的循环中不断更迭、变幻。
  内疚,本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状态或情感,但王建民却用《内疚》来写火山的喷发。火山并不因为喷发而内疚,内疚的却是喷发后“遗下的冷却物”,这绝对是主体与作为错位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发出了对人生极具启发意义的疑问:“既然/活着的岩浆没有情感/冷却物又为何替它内疚”。想想人世间:该内疚的人往往不内疚,因此,他们便经常的制造着邪恶、悲剧,反到令善良的人们常常的内疚。
  《忧郁的日子,让眼睛去说》,描述了遭到雷辟的大树为延续生命所发出的渴望、所做出的努力。证明的是:生命的存在与延续,需要以韧性、顽强的精神与品格经历长久痛苦艰辛的磨砺与考验。
  自然,是文学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表现对象和题材源泉。而
9 7 3 12345 4 8 :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