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陆健
伊丽莎白二世


  导读:今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辞世,英伦三岛震惊,联合国总部降半旗。我们在此发布32年前中国诗人陆健的一首长诗《伊丽莎白二世》,并附评论家杨吉哲先生的短评。
一个名字不宜在很大的
声音里开放,海洋接去
沙滩按树枝的痕迹无任何
忧心,一种颜色从另一种颜色中
分离出来即呈对称的位置
被多次重复的词组数十年来
一回回拿掉舌苔之上温馨
还给听觉的是沁人心脾的
微响
   
雾气臂挽着对河流的分解
残雪正走失同温度的恨别
进入一帧油画拜会我们的共同祖先
一个世纪的人离生命深处稍远
 
伦敦的道路铺设在安全感上
白金汉宫的玻璃擦出白日
一扇你想到它或心思贴上
其他事情都可以的透明
这格林威治附近
周围无数的时间不事张扬
地拍打翅膀
南极冰川遥呈脆蓝抽象又具体
   
月亮的晶莹——显然
济慈的三颂略举苍白
华滋华斯的疏淡,哈姆雷特
的作者心事过重
叫作狄更斯的人已经很少了
我们和桑德林厄姆隔着些
树木与谈话的机会与由建筑
技巧重新安排的空间
   
大家是用过早餐的。太阳如同
镌有狮子图案的徽章
我们从中发现自己
孩子们的队伍正横穿街道
皮鞋的款式再重要也没有
拒绝脚的仆人的角色,大片
的引擎停下来行注目礼
或许陛下的罗斯罗伊斯
轿车也在里面
以前没人想到感激生产线的程序
   
由瓦特牛顿时代
更移的概念,散发着蒸汽
隐去若干图腾依旧灼灼的群落
凝聚的东西稀释为颗粒难觅
欧罗巴韧性稍逊东方
哲学家梦寐以求上帝睡眠
时枕下留下的头屑纷纷不再
春天羞涩地爬满金发女孩的手背
   
禁止人们做姜饼的皇帝
衣氅中的坎特伯雷主教
经卷,哥特式尖顶引起高空中
行走的精神注意,人们更关心
脚下的街衢门牌
故去者在高背椅的木纹里呻吟
他们的后代竭尽心智
只造就断断续续的语势
   
我们为人作画的企图是对
形象破坏的企图,如果取消
噤声之令圣母要说如常人那般生育
我们有时发现钟表停摆
是因为日子暗暗指向别的什么
不闻不见之花迪皮切卡
   
女王,我们该如何向你接近
在色调的相互抵灭里,在
噪杂的意象群中我们蒙尘的
心灵,诺查丹玛斯的1999向黧黑
的锋刃从容而来,你的微笑间
肯定否定并存的蕴含,两次
大战无伤始终如一的表情
 
夏天最后一日沿树叶滴落色素
蝴蝶艰难闪动羽上的霜迹
夕阳的咳嗽飘入往昔帝国的瞳孔
最远的和最近的衔接,仿佛
你站在危险的边缘发表节日演说
滑下裙袍的星光,使土地浑然一体
 
当伟大这一词汇重被擦试呼吸
重新平稳,象征我们置身其内
与权杖的距离,获得多半个生命
撒切尔夫人行屈膝礼一闪即过
   
握住今天骨骼即发放辉彩
逼亮皮肤与血肉
一棵植物繁茂既成的事物
大于所有形状,缠绕它的
关系,手臂摆动的地方钟爱葳蕤
朦胧之处微露坚硬的实在
   
玫瑰与石竹花香逾出宫墙
穆扎克旋律和宪法史的意味
管弦蒙恩勋章绶带蒙恩绅士服
的钮扣常新,泰晤士河船舶
的尾浪在纪元上留下掠痕
路途一似等待鹅毛笔的美文
   
白金汉宫、皮卡迪利、温莎城堡
巴尔莫勒尔,皇家专列驶向
桑德林厄姆,1926是或者
不是伯利恒的选择
候鸟飞迁头戴遥遥在上的星辰
 
男人和女人都可以羡慕另一性别
神的昭示写进自己的卜爻里
难以企及,又于人群中徘徊不去
是哪一次颔首,决定永远的光辉
 
大麻和氢弹在灵光传递的
误区出现,它们原已散布于往日
的空气之间,通过人的机敏与
贪婪而成形,需要一张不可夺的面容
描绘种族的哭声
 
因之公文在她书房前踌躇
了一下,因之不列颠居民
冬季的壁炉旁读与体温相同的诗
留方形须的古埃及长老
酱紫色东方埃塞俄比亚清晰
维多利亚时期仅一箭之地
血的渊薮,非科学之手可触抚
的因果,三十八年前二月的
一个早晨宛若普普通通
   
世界上哪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四国放弃对德权利浅浅新闻
南美起火海湾倾斜大把货币上
的首脑神经衰弱UFO飞来扑朔
迷离的参照
时间从来没感觉消化不良
 
开在金餐具中的花
纯银的礼物馈赠宾朋
天然珠宝是大地的肾结石
磨亮价值标准与欣赏趣味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我们
仰视,目光汇聚一个点上
从中看到自己在天空中的影像
   
我们向她接近并不同世俗的可亲
之处脱离,天性中的嫉妒被自然
抑制,理解光洁与众生结缘
   
我们终其一生成为一件饰物
的部分何等荣幸,成为尘土
至高无上,成为四匹马拉的车
居于她头顶的白色羽毛
园圃、兰草、会移动的窗户
守护日夜,拼写最炫赫的句子
的文法。她加额的手
敬礼朝向我们。自卑和狷狂
都在同一时刻化解
   
紊乱寻到秩序,心境恰至
身体健康所需的程度
温暖不仅来自太阳与火的垂顾
平和的绿叶般的光晕映出吉祥
 
谁在作着牺牲?作着牺牲为谁
在春夏秋冬的中央如同第五个
季节,在伊顿公学校巴比肯中心
维也纳机场巴黎的凯旋门站立
当西印度的农夫摇动肥胖的身躯
驱赶她的小儿子和畜群,我们
呷进口咖啡加方糖舒适且慵懒
怯懦时她保持同一姿态站立
烟云匆匆支撑的力量有如神助
美丽慈善、智慧从容
 
未经拜伦描述的大海
是不真实的大海,无可更移
的颜面阅尽帝国兴亡
除了废墟,全被涂改完毕
可那干涸的世纪有所留存
我们偶尔也看到人类对自己的献祭
 
哦湿润的光环
向无量数心灵上娓娓碾轧
辙印中拯救艰难生长
来时音波不闻。难以想象
把这抚慰取去。战争是
我们族类的一只假眼
我们从灾变的毁灭中延绵不息
夜色莅临之前一切均将接受
重新定义,有些是不变的楼厦雄伟
农夫走出茅屋时也还要相遇一次金黄
                          
1990年秋写于郑州,原载1995年秋季号《诗林》。
 
 
杰出的陈述
——简评《伊丽莎白二世》
杨吉哲

  陆健把我们拖向了时间深处,拖向物质力量和生命意识的角斗场中,让我们看到一幕前所未有的戏剧。他如此突凸地惊吓了我们,然后分给我们智慧让我们稍稍得以安宁。而他的
  那一堆语言之光依然在亮,依然在我们内心深处引起阵阵颤动。它涤荡了现象世界的那种冥暗,照彻了一片隐秘的风景;绝对与相对之间的、负载着生命秩序的、纷繁沉重的意义世
界。
  “伊丽莎白二世”高居于这个世界之上,她超验的静默无语的智慧和无所不在的胸怀,好似人类水不放弃的温馨和恒久性的渴望。她的绝对之姿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一种证明。
  进入《伊丽莎白二世》,(以下称《伊))我们首先看到了语言,它淡泊的声音和锋刃一样逼近的语义。它避开了生活形态的纷乱和嘈杂,避开了词语的“物质性”的侵扰,纯净、孤立而又坚实。在尘世的流浪中形迹可疑的语言,在这里突然公开了它唯一的身份,并露出净洁的面孔,变得超然和峭拔。但经历在它身上的擦痕仍然依稀可辨,它仍然带着它的深刻的来历。它们组织起来,与现实世界形成某种程度的对照:混沌与明晰、无序与有序、嘈杂与沉静。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样成为诗必需的条件,并在诗与现实世界之间制造了一片微妙的空隙。这片空隙之上布满了人的积极性和认识的可能,布满了人类对物质世界和人类本身的历劫不移的价值追寻。《伊》澄明了人类的生存之境和人类之思,使“噪杂的意象群中我们蒙尘的心灵”有了确切可靠的面对——语言世界。正是这种纯净明晰、沉静坚实、超然绝尘的语言导引我们在短暂的阅读时间里,领略了人类以往的所有历程,领略了生存的浅浅的诗意奢侈和无时不有的险峻,领略了价值和意义的全部虚伪和真实。也正是这种语言,摆脱了意象的羁绊、从体验和领悟中产生,语义锐利、直捷的语言,使我们在进入诗作时能够完全敞开我们的生命,成为一个真正的对世界“说出者”之一。
  如果说一首诗的成功仅仅是语言的成功,这就很可能意味着我们片面地误解了一个诗人。《伊》夺人的艺术魅力,更多地来自它潜在的杰出的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是一个抒情诗人必然会遇到的考验,许多诗人通过直接的戏剧手段(如诗剧)回避了它。陆健在这里以出色的语言智慧,协调了诸多极其复杂的戏剧性因素,从面完成了诗的整体构造。我们不难看
出,《伊》是以整个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作为“场景”,展开对全部的人类行为历史的意义追问的。一帧油画、停摆的钟表、战争、和平、礼仪等一切人为形式都成了他追问的对象和追问的角度。与人类的行为历史相对照,“伊丽莎白二世”,她“微笑间/肯定否定并存的组合,两次/大战无伤始终如一的表情”,她在时间中的无限弥漫和对人类的频频君临,种种非现实性的姿态,使她成为超乎人类之上的绝对存在,成为人类行为的永恒背景。她从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中得到进一步的自我确立,对人类生存构成了证明。她好像一个标准,好像某种关怀,以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方式存在于它之外。所有的“冲突”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人类的困窘就从这里产生,所有的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遭到肯定或否定。她的虚幻性和真实力量是诗人同时赋予的。她是人类聪敏的第三只眼睛,也是诗人的出发之地,陆健从这里获得了最妙的位置和视角,《伊》的智慧从容也多少得益于这位置和视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的“时间”和“事件”,它们是重要的结构因素,在诗中却没有确指性甚至有时完全丧失。陆健在这里玩了一个花招,并且手段十分高明。“事件”的丧失使事件直接成为了语义:它脱离了“时间”的限定又使它更为活跃地参与进诗,具有历时的、“典型”的表述功能。“时间”的不确指性造成诗作更为宽广的时间背景,在这个背景上,“四国放弃对德权利”也只不过是“浅浅新闻”;而“时间从来没有感觉消化不良”,它又成了诗作中的一种绝对力量和另一种尺度。《伊》正是从人类的行为历史、时间、“伊丽莎白二世”三个层面、三种意义向度完成了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它的戏剧性结构不仅深刻地应合了诗人的认识水平,而且赋予诗作无限的张力和强烈的戏剧效果。《伊》通过明晰的语义系统和戏剧性结构,把我们从复杂而痛苦的生存状态中解救出来,使我们感受到生之明澈和自信:正如诗人所说:“农夫在走出茅屋时也还要相遇一次金黄”,我们一面倾心于物质世界的诱惑,一面还要使生存变得自觉。
  《伊》对“意象”排斥的程度令人震惊,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旧有的诗学观念。这是诗作的又一超凡之处。“意象”一直是诗创作和诗学理论的核心,从“意”、“象”相叠之说起到现在,意象理论已成为诗学中最完善的表现理论。然而它的权威性已受到公然挑战,《伊》在陈述中获得了成功。
  对“意象”的怀疑起自于对它的超级形式“象征”的怀疑。“象征”把人类从地域、种族、文化传统、神话体系等方面分裂开来,使人类必须通过知识才能达成精神上的沟通。“意象”从人类的意识经验产生,具有广泛的共鸣性。然而它一开始便对语言进行着歪曲,它阻滞了语义的逼近,人为地制造语义的含混,带着一种虚伪和矫情。“意象”既然不是诗的终极追求,那么对“意象”本身的执著迷恋就多少有些迂腐。诗应该明白无误地向语言索要锐敏和有效性。那么,《伊》的陈述是怎样成为诗的?亦即诗的陈述是怎样的陈述?对《伊》的陈述的分析也许有助于我们对诗的陈述的认识。
  从对《伊》的陈述分析中,我们首先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看法;即诗的陈述是一种节制陈述。它省略了陈述的原因和陈述的前在过程.抹去了陈述间的逻辑关系。它对陈述欲的有意克制和对陈述的局部清晰的关注,与其它实用陈述的确切意指和全部清晰形成了区别。“故去者在高背椅的木纹里呻吟/他们的后代竭尽心智/只造就断断续续的语势”。这是并行的两个陈述,它们平等而不互为条件,避开了意象进入直接状态。它明显的节制使语义确切、肯定而富有意义倾向。节制陈述在《伊》中出现了多种方式,除了它的一般形式,还有描述陈述。如“这格林威治附近/周围无数时间不事张扬/地拍打翅膀”。在一个描述陈述里,往往完成了对对象的某种局部或质性把握。节制陈述的极端形式是伪陈述,在《伊》中,这种伪陈述频频出现,创造了宽阔的联想空间。如暗示陈述:“我们有时发现钟表停摆/是因为日子暗暗指向别的什么”。在这里,暗示陈述显示了语义的多种可能倾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条件和多种选择的自由。再如借喻陈述:“战争是我们族类的一只假眼”。这种陈述好像什么也没有提供给我们,又好像提供给了我们许多,引发了我们的内省和遐思。《伊》的陈述是由许多陈述单元构成的,陈述与陈述通过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共处于同一语境,形成一个复杂而统一的功能系统。对节制陈述的词语构成和语义生成的细究会使我们重新回到语言分析上去,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通过节制陈述,通过一种潜在的戏剧性结构,《伊》成了陆健的一次杰出创造,成了他写作历史中的一个巅峰。他以一种忧虑、一种深情、一种理智俯瞰了物质和众生,将我们的心灵提升到了自觉的澄明之境。我们感谢诗人,感谢他无私的智慧和声音。
  诗人的桂冠高不可及。因为我们“需要一张不可夺的面孔描绘种族的哭声”,或笑声。
                     1991年,郑州。
 
简介
陆健,祖籍陕西扶风,1956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在河南洛阳读完中小学,南阳插队4年半,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在中央电台、河南省文联曾有任职,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书法学会副会长。曾出版文学著作19部,获多种文学奖,有作品被译为法、英、日文,有作品被收入《中华诗歌百年精华》等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书法报》《羲之书画报》《大公报》《澳洲新报》《荣宝斋》《读者》航空版、《中华儿女》海外版、《中国书法》杂志等发表书法作品近百幅,书学文章多篇,有作品被青海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美、加、澳、日、韩等国与国内知名人士收藏。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