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我与“忘年交”袁漪老师
——给袁漪老师的最后一封信


  导读:王钢写给袁漪老师的一封信
袁漪老师:
        对不起!没料到这么快,一炷白烛幽幽燃剩最后一朵火苗,风吹来了。来不及见最后一面,以后怎么办呢,只有向静水深流的涟漪里寻您的音容了。
        刚才军线没打通,后来用的是您的手机号吧,找到了李翔老师。您的病情,在上两次长时间的通话中曾细细告诉过我,可我已失去了记住病名的理性,眼前只反复闪回着您在李翔老师搀扶下一次次艰难地去医院输血的情景。血浆汩汩地流淌,本就柔弱娇小的您一点点地苍白下去……李翔老师告诉我,7月5日傍晚6点多他才从医院病房回家,10点半您的病情突然恶化,静静地走了。就像在郑州纬一路一号的报社大楼走廊里,您总是一个人,步履轻轻的,话语轻轻的,轻轻地就走了,消失了,让人再也牵不住您的衣袂,握不住您的手。
        好在,您生病从始至终,没有疼痛感的打击,没有创伤性治疗的折磨,只是一朵苍白的花慢慢慢慢吐尽最后一缕余香,从枝头自然凋谢坠落。这也是您的福报吧。5月17日,在您的病房里,李翔老师带着家人给您过了88岁生日,当时有美丽的烛光吧,您的眼中一定掠过少女般的光芒。
        谢谢李翔老师!您走以后,我在电话里由衷说出了一句谢谢,不仅谢谢他贴心呵护照顾您的晚年,更谢谢他与您诗词唱和成为心灵眷侣,而后者作为自由精神的绽放,作为浪漫才情的迸发,使生活超拔于庸常世俗之上,这正是您这位“才女”情之所钟、魂之所依啊。您给我讲过你们之间那一段百转千回的情缘,不枉上天的眷顾,你们的感情那么深,都蕴含在了珠联璧合的伉俪诗词合集之中……可如今,您又松开了手,任风儿悄掩诗卷,留下李翔老师独唱《葬花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在您退休前,省里有家杂志曾给我一次采写您这位新闻界、文化界知名前辈的机会,当时您婉拒了,从此我们却成了“忘年交”。相差20多岁,心性遥相呼应,也许您从我身上看到了自己昨天的影子,不由得倍加爱护珍惜。但这关系正如您的为人,天真未泯,净净爽爽的,清清淡淡的,已是大浓之淡。您退休后,偶然会收到您从北京寄来的礼物,尤其是装在盒子里的那两个约一尺高的泥胎古装女偶,锦衣倩容,风姿曼妙,我想是您走过京城许多商店才遇到的。您喜欢就相信我也喜欢,知道您喜欢我就更喜欢,漂亮女偶至今还摆在我家书房的玻璃柜里,坐在电脑前写稿子,一转眼就能看到。
        今天,默默翻检出您近年的4封来信,灯下含泪读着,您好像并没走远,一口吴侬软语普通话仍在耳畔娓娓诉说——
        2013年,我收到了您与李翔老师的诗词合集。您在11月10日的信中说:
        “王钢同志:
        多年不见,甚念!四年中两次回报社开会,时间短暂,安排又紧,没联系上你,遗憾!
        常从报社的有关信息中获悉你的工作情况,从当年的《野花瓣儿》到重奖巨作,是一步一个飞跃,可喜可贺!听说现在是退而不全休,这样可得到更好的发挥。
        最近北京诗词学会把李翔和我的有些诗词凑成一集出版,不过是小池中的几丝涟漪而已。我在上学时仿作过几首,绝缘数十年后又从头学起;李翔是在‘文革’期间开始自学,至今仍是个勤奋的学生。你是行家,云正同志又是一位研究哲学的军人,请对老兵的作业提点意见。
       祝合家欢乐!
       袁漪
       2013.11.10”

         当时,我拜读您和李翔老师的诗词心潮难平,特意用毛笔在宣纸竖笺上回复了一封长信,并挑出最喜爱的多首作品,抒发我的欢悦和敬佩。
         2013年末,《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新时期代表作品》丛书约我主编《河南日报副刊作品卷》,我想到了您这位妙手著文章的名记者,希望收录您的两篇佳作,一篇是您1993年11月发表于河南日报的关于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通讯《岁月磨不尽的浓情》,另一篇是写原光明日报总编辑穆欣的散文《穆欣的书架》(因作品集的规模所限,出版时只采用了前一篇)。12月5日,您来信说:
        “王钢同志:
        稿件复印一份寄上,因开头一页与《穆欣的书架》相连,就一起印了。(‘穆’稿曾在你所编的副刊发过,续集时作了些改动。)重读旧稿,觉得像杨贵那样与群众心心相连的的干部已不多见。请你酌情处理。当时要求把所有数字都写成阿拉伯字,有些地方反感不顺,甚至表达有误,我也掌握不了。
        1979年以后,我在副刊上很少发稿,记得有写重庆的《山城灯火》,还有访卢光照、访李准的,分量不大。大都是写人物通讯,而且一发一个版,奉命写得最多的是王永民的报道,从第一篇《一支好高骛远的狂想曲》,到《王永民,你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1988年6月5日头题,把“你是”二字去了)、《痴梦十年栽铁树》(1999年3月16日一版),但不如出版社《人物传记》上的那篇。发在报上的总被篇幅所限。
       你随便处理,有困难的话别勉强。
       问云正同志好!
       袁漪
       12月5日”
       2014年春天,我随丈夫回江苏靖江老家探亲,想起您曾说起过靖江特产猪肉脯,于是从上海往北京快递了新鲜肉脯,让您重温一下征战年代的味道。没想到,很快收到了您4月6日的来信:
      “王钢好友:
        首先向你和云正同志道一声谢谢。
        我的手机长期处于休息状态,只有去外地时用上,接到你的电话后立即打开,才看到发来的短讯。不到两个小时,投递员送来这件不远千里而来的礼物。捧在手里只觉得分量很重。
礼重情义重。想着你们在旅途倥偬之际还在为我费心,想起那次在锦江饭店无意间提到靖江的特产,你们当天就让孩子送来,时隔多年还记在心上……如此深情厚谊,使我深深感动。李翔一再说:‘太过意不去了!’他老家原属江阴,与靖江一水之隔,本是近邻,可他当年并没有领略过靖江的风味。
        我们让家里人分享,还特地给住校的孙子留下两盒。他即将大学毕业,成绩不错,已考上法国一所大学,秋天去那里读研究生,以此作为对他的奖励。更主要的是,他像当年许多小青年那样,不大懂得人情,自己承认情商低于智商,所以要让他多多了解老一辈之间所重的情谊。
        我准备11日晚上离京去沪,李翔在家看门。此行只是去看看亲友,说得消极一些是争取多见一面。这几年,老家的亲人,过去的老战友、老同学不少已经离去。我自去年以来,自觉体力渐衰,行动已受影响,记忆力也很差,看书看报,过目就忘。书柜里还放着不少尚未翻阅的新书,只怕难以看了。刚退休时以为来日方长,现在才体会到人生苦短,百年一瞬,时间比想像中溜得更快。我并不悲观,因为这是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只是有点无奈和惋惜。
       很羡慕你,第二个春天刚刚开始。凭你的才能、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一定能写出新的一页,一定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李翔向你们问好!
       祝你俩永远生活在美好的春天里!
       袁漪
       2014.4.6晚”
       2016年,您回郑州办事,我阴差阳错终未与您相见,只盼着还有下次、下次,不料竟成了此生难以补赎的憾痛。8月20日,您写来的最后一封信,笔迹虽显吃力,却还保持着一派娟秀与苍劲交融的风骨。
       “王钢:你好!
        三上郑州,却错过见面的机会,非常遗憾。可能是深感体力渐衰、旧雨渐少,那次回去像是在了却生前事。看体检表,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退步更快,医生也向我发出了警告。
        寄上两件既不贵也不重的玩艺。一方小单,还是半年前无意中见到的,好像适合你用,别处还没见过。北京有处珍珠商场,现在可能项链已普及,增添了一些胸花。从电视上看,一些女领导也戴上这类饰品。估计你不太喜欢色彩鲜丽过于耀眼的,不知这两件是否合适?北京没什么可买,我也很少上街,去寄时觉得纸盒太轻太空,临时把刚买来一包莲子垫上。
        退休了,对你来说更能大有作为,再干二十年。但也得注意保重,不能过度消耗。
        问云正同志好,祝你们安康幸福!
        手有点发僵,字也写不清楚。
        袁漪
        2016.8.20”

        您一贯就是这样,只习惯于奉献付出,哪怕接受涓滴也要涌泉相报。不过您寄来的那袋清甜熟莲子,味道爽口又有营养,派上了用场。我和云正刚各尝一粒,忽然想起病重垂危的老作家南丁手术后胃口不好,就带到了医院病房。您与南丁也是当年风华正茂时代的好友,这可算是您的心意。张颖妹妹剥开小包装,把莲子送入妹夫嘴里,难得他吃得舒服,还嘱我留下您的联系电话,一定要表示感谢。
        将近年关时,我专门替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您走了一趟南京西路,买了一盒“凯司令”西式糕点,又在梅龙镇商场选了一条雅致的丝巾,快递到北京。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觅着您年轻时的婀娜背影……
        现在,袁漪老师您走了,渐渐远去的背影令人依依难舍。这几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社外居住老同志群”、“报业公寓夕阳红群”里,哀伤绵绵不绝,悼念您的微信不断增添,您和李翔老师的照片、诗词也不断上传。而这些发自肺腑的感情,完全与礼仪和功利无关。
        作为您的忘年之交,我在想,您为什么能够赢得这一份哀荣?因为知根知底的人们,在岁月荡涤之后,在时光沉淀之后,更加舍不得这一份凄美,舍不得这一份纯善,舍不得人生长河中这一朵旋舞的涟漪吧!
 
        2018年7月8日
 
简介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