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大背景下的诗歌是感人的
——评李少君先生的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


  导读:自然生命作为美,体现在文学作品中,首先要看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在生活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的能力和天赋。

        诗坛上,有好多人说诗人李少君先生有背景,当时不解其意。当我和我的学生们读了他的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个有背景的人,真的有“背景”。这一个背景,离开了真不行啊!

小环境、大背景下的诗要紧密的表现生活

       “艺术作品的一切内容都要采取原已存在的现实事物的形式,就以这种人所熟悉的外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诗歌的表现形式也是这样。按照黑格尔艺术表现的客观性观点来看,诗人李少君先生从事诗歌研究和创作显然不由自主的坚持了这一观点。这一观点至少在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诗人在《我的永兴岛》里通过由远及近的背景,用四个段落描写了我的永兴岛。在整首诗的启承转合上,每一个段落的“那一片片”、“那一朵朵”、“那一层层”就已经铺陈到一个辽阔的南海三沙的大背景上来。这一个大背景的背后,就是我们五星红旗凝聚着的伟大的祖国。永兴岛,南海上知名的一座岛礁,景色奇美,周边海域辽阔。诗人在排比段落上沿袭了诗歌的传统技法,直接把我们带入到一个风光旖旎的永兴岛上来。这一首诗,少君先生起笔用天上的白云,姑娘胸前飘着的白纱巾,勾画了一个具有动感的三维画面。一飘一落,鲜活而神奇的再现了永兴岛的神奇与魅力。
诗歌的第四节,“那一层层晚霞映红的地方/就是永兴岛/岛上炊烟的升起/总在日落之时//”把整个大背景放在辽阔的祖国南海海疆的晚霞烧红的时刻。于是诗人在下一段把整首诗提到让我们仰望的高度“岛上渔民的渔船,出海很早/他们划向的方向/就是晨曦射过来的方向//”细细品读,少君先生的诗犹如一幅幅工笔画,画面文静。但是在这工笔画的背后,有的藏着一把利剑,有的插着一枚银针。少君先生诗集17页那一首《春寒》便是如此。这一首十一行诗,不在于诗人起笔于“幽静”,也不在于一笔一划于“繁茂草木”,更不在于“青石板上的苔藓,绿杨掩映下的深潭”,甚至雨后那一座窄窄的小桥。而是诗人在收笔时突然亮剑:“只是,在此处,林深黯淡了桃红/清,抑制了酒色//”
这样的诗,少君先生《民国的黄昏》结尾是这样的“这条路有些长,我们可能迷路了……”在63页《寂静》里“这小地方的寂静是骨子里的”“寂静,是被敲打出来的”“一切,都深深地隐含着着寂静”等等哲理性的诗句,进一步的表现了诗人要在大背景下、小环境中,扫去雾霾,还一个纯净的空间到人间。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神性。即“神性的东西在它的有定性的显现和现实存在中。”
        诗和其他文学样式的作品一样,表现生活,呈现矛盾,突出希望,再现亮点是其固有的特征。少君先生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在表现生活,再现亮点这一方面,一直是在大背景下完成的。大背景下的诗歌感人的地方:一是诗人总是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反思大问题。二是诗人总是用身边的生活事物摊开事物的矛盾,解决矛盾时,又把这些意向组合放在小环境、大背景之上。三是诗人一直通过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接受生活的希望和完美。大背景下的诗歌没有空洞的说教,绝大部分诗歌的主体放在了人对大自然的崇尚和朝圣之中。这一点,我一直崇尚《长安秋风歌》。这一首诗最亮丽的名句“一抬头,血往上涌,一吼就是秦腔/一低头,心一软,就婉转成了一曲信天游”成了我同事、同学、老乡聚会酒桌上的口头禅。
小环境大背景下的诗歌要紧密的表现生活,不仅仅是诗人的创作手段,更重要的是诗人在那一些积沙成塔的沙粒中找到了一粒纯金,或者在大海推出的一朵朵浪花中,看到海鸥的羽毛,海蚌凸现的珍珠,更想听到海燕的高叫声。

小环境、大背景下的诗要深入人心的质朴无华

        少君先生在诗的表现手法上,属于写实派。但是这一个诗歌文本的写实,也是一个有背景的人。珞珈诗派谁是界定的第一人,我不知道。谁是这一个诗派的核心力量的核心,我也不知道。但是第一的界定为某一座城市,某一所大学或者某一个诗歌学派,我认为有些哗众取宠。至少在李少君、汪剑钊先生的诗集里可以看到诗歌的表现形式,以及涉猎的内容,所揭示的社会矛盾,以及诗人的心理状态,都不属于一种类型,你看不到珞珈山的影子。单一的《我是有背景的人》也没有从诗集的封面扉页上做一种标题党。生活中,任何一个单元人,自然人都是有背景的,这一个小环境也是背景,大环境也是背景。无所谓一所大学,一座城市,一座珞珈山。读了两遍少君先生的《我是有背景的人》,感受到了一个诗人朴实无华的爱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还感受到,诗人有这样一个长江黄河的大背景,有这样一个花前月下的小环境;有喜马拉雅山、长城,辽阔无垠的南海,上海外滩这样一个大背景,有桃花潭、苏南小镇这样一个小环境,实在是幸福和自豪。为此,少君先生的诗集《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170首诗歌,所彰显的灵性,所表现的神性不得不采用工笔画的写法,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奉献给读者。
质朴无华是诗外在表现的形式。它紧紧的与神性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海岛之夜》“常想起那个夜晚/天上有星光,海上有渔火/你坐在椰树下,吹着海风//微明的天光照着你有些黝黑的脸庞/而你年轻丰满的身体/比早熟的芒果更芳香诱人//”“后来你离去,美丽的海岛也也渐渐消失,只有一只小夜曲还在悠悠缭绕”表面上看,诗人一笔一划精心地描写了一个海岛夜晚的场面。实质上,诗人在通过夜色,通过海风,通过椰树在为一个“年轻丰满的人”素描一幅油画。这一幅油画的那一个“丰满”的人最后逐渐消失成为我心中的一座海岛。至此,诗的核心——“神”的形象就高大、完美的树立起来。
        如果诗人只注重了形体与表象,忽视了神性的东西,诗的小环境大背景再好,也失去了诗人表达的目的。因为“美只能在想象中见出”(黑格尔·《美学》161页)。“青山兀自不动,只管打座入定”。把一个诗人围绕大自然,彰显大背景的心态,暴露的淋漓尽致。
正因为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李少君先生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诗有神秘的一面。诗无法计划,没有一位诗人确切地知道自己下一首诗什么时候写出来,这就是诗的神秘性。一首好诗是非常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一次独一无二的创造,不可重复,一旦重复就变成了陈词滥调。诗最讲究独创,无法强行获取,有赖神灵附身,比如偶尔一瞥的震惊,比如毫无准备的邂逅,比如深夜的往事回忆,或凌晨的灵光一闪,人们对诗的敬畏,其实是对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灵感的敬畏,是对不可预料无法重复的突发的神奇的创造的敬畏。”这个结论也是对 《我是有背景的人》所产生的灵感最好的阐述。
        小环境大背景下的诗歌要深入人心的质朴无华,少君先生通过“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展示的是一种中国美学的空灵悠远,在大自然中,是人的寂静,心灵的寂静。这一种深远的寂静更离不开质朴无华。

小环境、大背景下诗歌所表现的艺术魅力

        自然生命作为美,体现在文学作品中,首先要看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在生活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的能力和天赋。每一位诗人在其诗歌里要表现的艺术手法,抒发感情的目的,都要建立在小环境大背景之上。《我是有背景的人》达到了诗人要通过作品与读者交流的目的。这一点,首先是诗人避开了朦胧、晦涩的怪圈,绝大部分诗歌,在语言运用上,意向提取表达上,采用了“一生一,二生二,三生万物”的递进式链条,紧紧地啮合了具有维度感,方向感的纪实写生。《海之传说》《神降临的小站》《黔地》等这一类的小诗、短诗,横断面没有瑕疵,基本上都是诗人眼睛和心灵共鸣的结果。其次是诗人每一首诗的语言,都是具有泥土芳香的凝炼语句。起笔,收篇大接地气,不娇柔做作,不泛泛空谈。我在为一家职业学院兼职诗歌与散文创作的课堂上,为学生网购的20本《我是有背景的人》,一带进课堂,就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极高兴趣,这一本专题诗歌朗诵会,开的热烈空前。任何一首受欢迎的诗,都必须具备包容性。读者认可就是不需要转基因的东西,就是不需要口语垃圾。第三是小环境大背景下的诗歌所表现的艺术魅力,还在于诗人能够在最平凡的世界里,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以小见大发现美。用看似平凡的,似乎是无阻挂齿的东西上,回馈你一个深思的哲理。既然是艺术,这一把钥匙就是神,可以打开你迷惑的大门,就可以找到生活中小环境大背景下永远依赖的自豪与幸福,失败与成功。少君先生说“ 诗,感于心动于情,心统情理。”恐怕就是最好不过的艺术魅力吧?
         《我是有背景的人》170首诗,少君先生多数是有感而来。这一个有感而来,也是行走在祖国的山水之间的动感结果。比如诗人在上海,在西安,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海拉尔,在欧洲,《回湘记》都写得那么豪放、亲切,《他们》《同学》都写得那么《安静》。句子不长,意象不杂,道理颇深,读了之后,总想在自己的身上对号,悟出一些生活的哲理。尤其是《神降临的小站》让你读到了小背景之下我的伟大,大背景之下我的渺小,那一首一组推拉式镜头,读者,我的学生,一直念念不忘。
       不客气地指出,少君先生的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有两点不足。一是描写的成分过多,留给读者的空间不够,以至于造成了诗的意境淡化,软绵无力;二是像《小城》《春夜》《美的分寸感》没有新意,有交作业的嫌疑。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诗人,有了九十九的成功,那一个百分之一的不成功,正好是一面镜子。对照一下,还能找到你最好的路。
       由此看来,少君先生热爱生活,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表象下掩盖的一些实质性的、发人深省的问题,有了这样一个大背景,就不足为怪了。
(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于哈尔滨)
 
        布日古德,男,原名包玉峰,蒙古族。笔名雨虹、雨鸿、黎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歌词作家。曾历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经济报》驻佳木斯、齐齐哈尔、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记者站长;经济日报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第一任驻吉林省记者站长;《中国消防》总编辑、内蒙古草原119宣传总策划、文字总撰。《今日信息报》、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公益报》记者站长、高级记者。有大量诗歌、散文、歌词、杂文、诗歌评论等作品在《诗刊》《词刊》《诗林》《工人日报》《北大荒文学》《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税务报》《中国国防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五彩肇东》获2015年诗刊社“天河杯”全国大奖赛三等奖。出版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长征三部曲》《黄河三部曲》《红海滩》等。
 

 
简介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