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擎独立之精神,持自由之荣光——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    


  导读:何明生,江西修水人,中共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修水县溪流文学社、诗社副社长,回坑作家村秘书长,先后在《诗刊》《中华诗词》《诗选刊》等发表诗歌,《诗刊》子曰曾经推出"方阵"。出版诗歌合集《泥丸的声音》。

        赣鄱大地,历来是风光秀美,人才荟萃,古今中外,政农文商,无一不是烙刻着这片毓秀之地的印记。若要论文史界的佼佼者,陈寅恪当属其中之一。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纪宝成曾道:“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著名历史学家傳斯年亦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看到此,诸君或许会有所疑惑:陈寅恪先生为何能获得如此多的赞誉?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回顾下陈老曲折而非凡的一生。
        陈寅恪,江西修水人,享年79岁。历时22年,曾先后三次出国留洋至日、德、瑞士、法、美等五国学习,掌握13种语言文字,存世著作13部。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并称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钱穆、陈垣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与梁启超、王观堂、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四大导师”。
        1929年,在王观堂先生自沉于北京颐和园鱼藻轩二周年纪念立碑仪式上,陈老题写下碑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节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陈老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对王观堂先生一生的总结,更是陈老自己的信仰。
        陈老一生矢志于学问,早年长期留学欧美,潜心研习巴利、波斯、突厥等语言,尤精梵文、巴利文。回国后,便被聘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学未曾有人讲过的”。陈老学贯中西,他讲课时,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来听课,曾一度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抗日战争时期,陈老坚拒日本当局委任,一心致力于学术,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老随即担任中国文史馆副馆长,晚年双目失明后,在助手黄萱的协助下,他又编撰完成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写下著作《柳如是别传》,陈老在历史研究方面,吸收了西方“历史演进法”,中西合璧,极大发展了中国的历史考据学,在“诗史互证”的运用上,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 。都道学海无涯,陈老却是无惧无悔,勤学苦究,将“独立之精神”发扬光大,坚守内心信念,不为外物所惑,不因时势而改,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珍藏。
        陈老所言“独立之精神”,私以为,启示吾辈要有自我之信仰,秉承实事求是的认识观,客观严谨的态度,观照宇宙的视野,不拘于固有的理论和观点,坚韧不拔,去伪存真地去探索真理。只有秉持这种独立之精神,才能拥有自由之思想,放飞自我,勇于创新,取得更多学术成就。
        对于每位创作者而言,陈老之信念,犹似穹冥之繁星,沧海一灯塔,予以吾等光亮与信念。在此陈老诞辰130周年之际,特吟拙作一首《读【陈寅恪集】有感》以记陈老之精神。
日翻数遍不为频,总有贞词宇内珍。
        陈老一生惟独立,自由思想涤心神。
简介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