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崔荣德
逆向观察与多向思维
——读崔荣德诗集《逆光行走》


  导读: 《逆光行走》是一部经得住看的诗集,四百余首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逆光是艺术摄影的一种技法,指被摄主体恰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的状况。
  《逆光行走》收录了作者近400首诗作和四位同志的序言及石英同志所写的《读崔荣德的诗》。在诗集的封底,还附有石英、朱先树、熊元义、李宏伟等四位诗评家对崔荣德诗作的总体评价。
  初看到诗集过多的“附件”是有些感觉的,认为是作者用这些“附件”影响读者的阅读。读完诗集,倒感到作者将这些“附件”附录于诗集并非没有必要,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这些"附件"发声,说明自己与一些诗人的不一样,应该说,作者的目的达到了。
  我赞同石英的这段话,石英说:”诗人崔荣德在当今诗坛大呼小叫中表现得十分冷静和低调,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坚持走正路,一切用诗句来践行,定位清晰,找不出一点自怨自艾。”,我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且准确的,正因为崔荣德写作的冷静和低调,今天的研讨会,才具有特有的意义。
  崔荣德是一位边远山区乡村小学高级教师,按说,他的学养是完全可以把诗写得华丽而优雅的,但崔荣德没有,他惜墨如今,从不对词语词汇进行汪洋恣肆的铺排,他甚至下意识地闪避开那些优美词藻,用最质朴、最简单的描写,去追求尽可能的表达,如熊元义所说:”生活的底层,精神的高度"。
  正是这样的坚守和追求,我们在他的诗作中,时时可以读到这样一些内涵深刻且富有熟虑的句子,如《花开的声音》写道:”花开的声音/花是听不到的/花丛中劳作的人/心里最明白”,如《水》中写道:“水在低处,水是水/甚至是臭气熏天的/污水/水在高处/水就成了玉液成了甘露/成了上天对大地的恩赐”。我不知道作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冲动才写下这样的诗,但他的这些平白质朴的诗句,传导给人们的思考却太多太多。
  这部诗集还收录了这样一些诗,如《在北京丰台一家小旅馆》,在颠簸了24个小时后走进一家小旅馆时,服务员审视他们夫妻的身份证,作者写道:”我们仿佛成了她眼中/来自西北方向的不法分子/或者进京上访的刁民”,当知道他们夫妻来京领奖时,作者写道:“微微一笑/透过她脸上的笑容/我可看见初秋北京的夜晚/跟白天一样明亮”。在《我们每天都在改变身边的事物》中,作者写道:“一只黑公山羊/正在与母羊交配/如果马上让另一只白山羊取替/我们就改变了/羊的整个家族"。在《劈下的木屑》中,作者写道:“劈下的木屑/瘦瘦的,薄薄的/它们相互冲撞争吵/劈下的木屑,都想/回到斧子的身边“。在《刀子》中,作者写道:”刀子在我手中/要切由我,不切/也由我/刀子在别人手中/被切是人家的事/不被切,也是/人家的事”。在《一棵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叶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它把自己的根留在故土/身体却丢失在遥远的异乡"。在《诗人,请尊重你宝贵的生命》中写道:“诗人,你的死亡并不能让你/在诗歌中永生/既然选择了诗歌/就应该经得住死亡的诱惑”。
  上面引了六首诗中的这些句子看似写得很不经意,但所要表达的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和追索。一首短短的小诗,包含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恰恰是诗的本质的体现。
  《逆光行走》中还有不少直接抒写主人公命运的诗作,如那首《乡下亲戚》,写一个农村孩子来到城里亲戚的情景,可谓能视角独到,作者用”半天也说不出话来“结束了这首诗作,却结束不了时代变革中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沉重课题。
  《逆光行走》是一部经得住看的诗集,四百余首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逆光是艺术摄影的一种技法,指被摄主体恰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的状况。作者把“逆光”作为诗集的书名,我的理解是,阳光照亮了大道通衢,也照亮了沟沟坎坎,要紧的是我们把目光投向那里。诚若石英所说“一些诗作还存有挖掘不深的问题,但从广泛意义上伸张了正义,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含蓄地弘扬了公平公正的精神”,却十分难得,这也是这部诗集的可贵之处。
  (作者系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
简介
崔荣德(1968一),重庆酉阳人,苗族,笔名仁之,网名千年乌杨,乡村教师,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诗歌创作并创办私立中学,2004年12月结业于鲁迅文学院。在乡村任教近30年来,先后获得“时代开拓最强者”“语文教坛明星”“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作百名最具活力诗人”等荣誉称号。现为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萧军研究会大众诗社理事、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