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中诗翻译
译事|陈永国 谈译诗|| 第9期


  导读:陈永国,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语语文教学、外国文学教学及研究和翻译42年。曾赴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杜克大学访学,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文哲领域之学者合作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6部,译著近40部,创写诗集3部,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

 
主持人:赵佼

谈译诗

陈永国
 
  译诗,毋宁说写诗、创造诗。本雅明说:译诗者,非诗人莫属也。此说略显绝对。可易之为:译诗者,懂诗、学诗、会写诗者也。经译诗而学诗而写诗而成大诗人如波德莱尔者,史上大有人在。即便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也尝有涉诗界如哈代者。此类译作者数不胜数。
  然并非所有诗体皆可译。就中诗而论,内容上,抒情、叙事、说理均可译述。而就形式言,古风、格律却并非易(译)事。古今凡事皆可尝试,但品味之异大矣。西有费诺罗沙、庞德等译者,费尽心机,欲译中诗入英伦,却大多为意象堆积。中诗之四言、五言、七言,格律谨严,岂可仅用字母罗列乎!莎翁之商籁亦同。读过全部之中译,味同嚼蜡者并非某家独有。其格律韵义,不可仿,不可换,不可以十言简代之。况中诗格律中尚未听说有十言者矣。
  诗之语言,纯语言也。朱自清曾说:诗歌者,语言,纯语言是也。本雅明亦持相同意见:译事之难,难在纯语言。何谓纯语言?语言间之不可译之成分是也。哲人德里达把可等值对译者,视为可译,而纯语言,因其不等值之故而不可译。纯者,语言之本质,之内核,仿佛人之本性,不可随便兑换擅改矣。格律诗,可释,可析,可品,可评,但不可译。而白话诗则不可同论。英诗之所以大量译入中土,为人效仿,皆因其自由体白话者多,音义韵易于沟通与言表是也。
  然此不尽言。诗之为诗,并不完全取决于语言,亦有语言运用之法,谓之修辞。中诗之比兴,蔚为大观,译入西文时难以等值。兴者,以物比物也。比者,起兴也,借物发诗端者也。比之西方修辞,有人用metaphor和metonymy代替比兴,难免过于简单而出入甚大。
  诗乃精致之瓮,艺术也。文字艺术中堪称之最者。英文之诗歌艺术,即便白话自由体,亦有悖论、隐喻、提喻、格调、反讽、含混、及诗人之态度等微细元素,非细读者难能领会其要义。难领会其要义便不具译事之资格。故译者,是谓英诗中译者,或反之,必先为细读者,方可达理解与表达之纯青,缺一而难成其就。
  诗即言。言关涉说之方式和说之本质。译诗即译言,亦同涉方式与本质。而此“言”非原作之言;译者之言矣!唐代贾公彦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此换易之“易”,亦非易(译)事者矣!依鲁迅言,佛经译事经汉末质直,六朝达雅,唐人忠信。质直者,“因循本质,不加文饰”;达雅者,“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全呕秽也!”而信者,则“粗粗一看,简直是不能懂的”。
  自古代译家“案本而传”(“依实出华,趣不乖本”),至严复之“译事三难”(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为饰达),至傅雷之“神似”(获致原作精神,得原文的近似),至钱钟书之“化境”(忠实原作以致读来不像译本,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仿佛原作之中文写作),国人古今译论已成体系矣!
  就译诗论,则不止于“三难”而至不可译之论者也。弗罗斯特说:“诗即翻译所丢掉之物”。Morgenstern说:“译诗只有坏的和次坏的两种”。克罗齐说:“凡真正之艺术品均不可译”。这是说诗之不可译。
  钱钟书说:“译本以诗而论,也许不失为‘好诗’,但作为原诗的复制,它终不免是坏‘译’。诗可能是好诗,但被译坏了。”茅盾认为译外国诗是不得已,“聊胜于无的办法”。这也是说诗之不可译。
  译诗是诗。成仿吾说译诗第一要“是诗”,“假如它是诗,便不问它与原诗有无出入。它是值得欣赏的。”林语堂说:“艺术文不可翻译,只可‘重作’。译文即译者之创作品,是production,不是reproduction。”而“诗乃最不可译的东西。无论古今中外,最好的诗(尤其是抒情诗)都是不可译的。”
  诗不可译,而可改。朱光潜说:“译者只是从原诗得到一种灵感,根据它的大意,而自己创作一首诗。”他也认为只有文学家才能胜任翻译文学作品。就诗而言,改难于写。改与译原为一家。即所谓翻译即改写,翻译即再创造是也。金岳霖说诗所传达者为意境。而“所谓意境似乎不是意念上的意义,而是境界上的意味。诗中的意境是特殊的,因此它的意味大都是不容易以言传的。……大致说来,译诗总牵扯到重复的创作。”
  所谓“凡人之心,无不有诗”。而诗人者,是谓始于文学传统之熏陶,发乎自然之雄声,结心灵与理智之妙合,更有操语言之绝技耳。是可谓虽凡人之心皆有诗,却不必人人皆诗人者。于是乎,虽凡操中外文者皆可从译事,却并非凡译文均良译者矣!
 
作者简介
  陈永国,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语语文教学、外国文学教学及研究和翻译42年。曾赴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杜克大学访学,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文哲领域之学者合作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6部,译著近40部,创写诗集3部于近年。曾被授予 “宝钢教育奖”、“龚育之奖” 和 “良师益友” 称号,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