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顾偕
我们的歌声
——长篇史诗《国家交响曲》创作杂记


  导读:此文为著名诗人顾偕的长诗《国家交响曲》的“创作杂记”,刊发于1999年6月的文艺报。

  歌声总是美丽的。从古到今,于那些飘忽的旋律里,于那些旋律的张力上,我们总能在不同程度感受到以往生活的品性,总能在歌声所追怀的某些典型中,联想到一些历史的产物,并于眼前渐渐勾勒出那些永恒的真实。

  歌声中常有一股生命的体温。它使人们在阴暗中也能感到温暖,在误解中也会倏然想到包容。那散发着生命体温的歌声,仿佛永远不会有终点,仿佛一融入由来已久的空气,就能以它从不固定的诉说,如遥远的信使那般,总会为我们送来一个个安慰的经典。人们常常会在歌声敞开的怀抱,淋漓尽致地感染一种奔流的命运,人们也常常会在那种仿佛是一种结局的明净的延伸里,觉得忽然间于起伏的信念中,不知不觉便这样继承了一种神圣。

  歌声是善意的检验,是对一个年代的超越的展望或回顾。歌声会以它仰望的光芒,接通每一根和平的神经,同样也会以它对过去的维护和珍惜,跨越种种不幸的障碍,把人们一直渴望倾听到的挣脱和迎接,用单纯的情感一一表现出来。

  除了让人们沉浸在一片抒情中外,歌声那抽象的梦想的激情,还能让人于憧憬中焕发无数对世界的义务和责任。它不光能使我们再度看到爱情循环的崇高,看到自然千变万幻不失的厚实和壮丽,还能使我们在那些由声音和节奏局部还原的生活里,从孤独中找到信任,从隐痛中恢复健康,从黑暗里望见彩虹。

  在亢奋与柔曼之中,歌声同样也汇聚着真理。在那些完全可以亲切感受或捕捉到的时辰里,我们不只一次看到了民族兴衰的演变和他对土地矢志不移的诺言;我们在那些映满沧桑的古老文化的额头上,既阅读到了一种博大所闪现的价值,也于那些诞生在我们这个家园的群体人格中,强烈地认识到了一种自古迄今从未被磨难消耗掉的人性的精神。当所有这些富有坚毅色彩的历史的重量,一朝辐射成了炽热而又多元的歌声,且在我们的凝视中衡量起一个时代的岁月,此时,我们没有理由再可抱怨命运是缥缈的,我们只会于一种沸腾的尊严中,由此勇气倍增去永不回头地直面未来。

  歌声永远是属于人民的,属于人民所创造的时代的。歌声真正的舞台是大地,歌声真正的听众是人民、是时代,同样也更是时刻注视着人民和时代的永恒的时间。歌声是生存的见证,是贮满难忘记忆的一种意义的肯定,是集结着许多苦难的力的展示。歌声还是一种诗的理性,是一种风和树叶情怀的再现。歌声也更像是一种脚步与前程沟通的灵魂对话。

  歌声总是美丽的。因为它是我们与希望的每一次平静的约会。因为它使人类的事迹一一都变成了飘扬的音符。因为它能让我们在路上,自由地呼吸到一种像在永远追求着什么的朝气。

  对于一个国家,歌声有时能说明一种观念的选择。对于一个民族,歌声携带的理想和信仰,深沉的祝福,往往能推动一个澄明世界继续朝光明迈进。

1999.5.6稿于广东从化


 

简介
顾偕:上海市人。中国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曾为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广东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及广州市委宣传部“跨世纪人才”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文艺人才”培养人选。在《芙蓉》《花城》《湖南文学》《诗神》《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长诗近30部,著有《顾偕长诗选》《太极》(英文版)等诗集九部,电子版新作诗集、评论集两部。诗作曾被拍摄成电视诗、电视音诗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等全国30余家电视台播出,多部诗集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香港图书馆、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收藏。长诗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年诗选》等多种专家选本,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文本奖”及其他文学奖项多种。曾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随张贤亮、徐怀中团长出访日本、巴基斯坦进行国际文学交流。中诗网两度“封面人物”。作者36岁时曾将其“让东方智慧全球共享”的2400行长诗英译作品《太极》(刘志敏译)寄往白宫,当年圣诞节便意外收到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先生的亲笔签名复函:“我十分欣赏你富有创建性的宽宏博大的思想,你拥有我最美好的祝福”。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